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企业经济》2019,(2):65-72
生态环境质量是评价区域协同效果的重要标准,科学评测协同的环境质量效果是调整京津冀协同发展政策走向的重要依据。本文基于2004-2016年京津冀的面板数据,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和广义线性回归的估计方法,实证分析了经济协同对环境质量的影响。回归结果显示:随着京津冀经济协同度的提高,环境质量呈现出收敛式上升。建立面板联立方程模型进一步识别京津冀经济协同的环境效应的内在影响机制,结果发现,由于同时存在要素禀赋效应和污染避风港假说,京津冀经济协同发展通过结构效应而不是技术效应改善环境质量。最后,为了促进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提出了加强政府政策与市场资源配置相结合、促进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加强京津冀之间的环境治理合作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财政收入和支出的波动是宏观经济波动的重要来源,并对长期经济增长存在重要影响。本文分析了1981—2016年以来中国30个省级区域财政收入和支出及其细分项目的波动性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产出波动性对长期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政府收入的波动性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为负,但政府支出的波动性提高则会促进经济增长。另外,财政收入的规模本身对长期经济增长存在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3.
伴随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加速演进,数字经济迅速发展,逐渐成为提振区域经济的关键动力。基于2012—2021年中国30个省区市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回归模型和联立方程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韧性的作用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数字经济与产业集聚均正向影响区域经济韧性。产业集聚在数字经济驱动区域经济韧性提升中发挥中介作用,即数字经济可通过推动产业集聚促进区域经济韧性提升。在不同地区,数字经济与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存在显著异质性。对此,应推进经济数字化改造,营造良好数字生态;推动产业高质量集聚,筑牢经济发展根基;构建区域协调发展网络,驱动地区均衡发展,为提升区域经济韧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近十年来,陕西经济实现了持续高速增长,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也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发生根本性转变,废水、废气排放总量以及城市烟尘、扬尘等污染物排放量均呈上升趋势。因此,研究陕西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探寻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径,对陕西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以灰色关联度法,定量分析了陕西经济增长和环境质量之间的相互影响程度,并提出了陕西经济增长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柳阳 《区域经济评论》2018,(3):F0004-F0004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成果评价研究中心和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联合研制的《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2017年版)》正式发布根据2014—2016年度复印报刊资料学术专题刊转载数据与同行专家综合评价,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会刊《区域经济评论》杂志榜上有名,这是《区域经济评论》自2013年创刊以来首次进入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刊物核心评价体系。"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是指一定周期内,被复印报刊资料转载学术论文数量较多且被学术界、期刊界同行评议为学术质量较好、影响力较大的期刊。  相似文献   

6.
在内生增长模型框架下,假设健康是由公共健康支出、生产性基础设施服务和环境质量共同组成,考察了公众健康意识的改变是如何通过影响政府对健康及环保的投入而影响经济增长。研究结果得出:存在环境质量作用于健康进而影响经济增长这一机制,福利最大化下的政府应当投入环保支出改善环境;当公众越是关心健康,政府可选择的税收支出、公共健康支出和环保支出越会不断上升,实现提升健康水平和环境质量的同时使经济持续增长。在此基础上,运用我国29个省1997—2013年的数据,通过面板计量模型验证了理论部分关于健康方程的假设,同时证实环境通过作用于健康进而影响经济增长这一传导机制的存在。  相似文献   

7.
采用江苏省13个地级市2002—2013年的相关数据,对区域经济集中与区域金融稳定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区域经济集中与区域金融稳定存在相关性;区域经济集中是区域金融稳定的格兰杰原因,区域经济集中的正向冲击会引起区域金融稳定先反向后正向的变化;随着区域经济集中度的上升,区域金融稳定呈现“先降后升”的U型变化。  相似文献   

8.
随着生态经济时代的来临,绿色物流为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的维护修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了显著的贡献。因此,在生态经济视阈下分析长江经济带绿色物流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据此提出两者协同并进的战略构想,具有较大的学术价值和应用前景。文章从生态经济、绿色物流、经济高质量发展等理论探讨入手,首先构建区域绿色物流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权法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然后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计算2016—2020年长江经济带绿色物流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综合指数和耦合协调度,据此对两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程度进行准确评价与分析;最后在此基础上,从五个方面提出生态经济下长江经济带绿色物流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协同构想。  相似文献   

9.
经济增长收敛是协调区域发展、助力共同富裕的重要条件。基于经济增长收敛分析框架,使用全国267个地级市2011—2020年的面板数据,探析数字经济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能够显著促进我国城市经济增长并加速促进地区经济增长收敛,缩小地区间经济发展差距。机制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可以通过提高创新发展能力、改善资本要素错配情况来促进落后地区经济增长,助力区域协调发展。同时,数字经济在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时呈现明显的地理空间差异和政府财政能力差异,对西部、北方、非沿海城市和财政自给率较低的城市经济增长收敛效应更加显著。应继续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增长助力全国统一大市场构建。  相似文献   

10.
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当下语境中,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区域经济发展力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步进行、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共同提高、经济质量与环境质量同时改善的双重目标.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以环境代价换取经济效益的现象却十分普遍,因此,探讨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问题,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质量的下降越來越严重,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已经成为社会发展道路上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选取天津市1996年—2015年时间序列数据,首先对天津市的经济及环境状况进行了简要分析.其次通过模型检验及数据分析,针对不同的环境质量指标选取不同的库兹涅茨模型对天津市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与人均GDP之间进行了回归分析,以估计天津州市的EKC轨迹.研究结果显示,天津市的环境质量与人均GDP之间的关系并没有全部呈现出典型的倒"U"型库兹涅茨曲线,而是呈现出了更为复杂的"N"型或倒"N"型形态.同时也简要分析了环保投入对环境质量的影响.最后根据上述分析结果对天津市环境政策提出了相应建议,如调整环境政策关注点,改善发展模式及产业结构,增强环保政策等.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区域经济差距经历了高—低—高—低的演变过程,区域差距明显缩小。东西差距虽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但发展差距依然较大,且出现了区域分化等新问题。南北差距虽呈现扩大趋势,但仍低于东西差距。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仍将长期表现为东西差距问题。因此,要全面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迈进,必须对现有区域政策进行合理调整。  相似文献   

13.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是经济地理学和区域经济学的研究热点,但当前对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实证研究缺乏对其内涵的准确认识。在对区域经济空间结构内涵界定的基础上,以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相关理论为指导,分析山东省区域经济结构特征,构建区域经济空间分异测度、"中心—外围"均衡性测度、区域经济联系强度指数,得出以下结论:(1)30年来山东省区域经济空间分异呈"均衡→非均衡→均衡"趋势;(2)地市中心城区增长极作用明显,以"集聚型"、"均衡型"地市为主;(3)区域经济板块日渐合理化和高度化。从区位与交通条件、要素禀赋、全球化、区域发展战略和政策等4个视角解析山东省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特征机理。研究对于促进山东省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和实现区域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区域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议题。通过对新疆全域及14个地州市的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状况的研究发现:1995—2011年间,新疆全域性经济、环境及经济环境协调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增长趋势明显;2005—2011年间,新疆14地州市总体协调发展趋向利好,但经济、环境及经济环境协调发展水平仍旧较低。为此,文章从"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两个可持续,大力推进新疆经济跨越式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推动节能减排"等三个方面为新疆区域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提供建议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中国区域经济转型开始于2000年,经历了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四个重要阶段,分别对应着四大区域板块的经济转型。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和东部率先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分别是摆脱贫穷落后、改变老工业基地的萧条局面,实现产业与人口分散,它们分别是中国落后区域、萧条区域以及膨胀区域经济转型的典型代表。中部地区综合征缠身,三种类型的转型兼而有之。各区域在实施转型以来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任重道远。展望"十三五",中国区域经济转型将表现出以下特点:中国区域经济转型速度进一步加快;西部地区加快发展,出现转型区域分化;东北地区加快转型,有望实现区域复兴;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引领全国经济转型;中部地区全面转型,应对多重区域问题。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陕西10个地市2001-2016年份的数据,通过协整检验,面板数据及面板误差修正模型实证分析了陕西10个地市农村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区域差异.结果表明,陕西各地市农村居民消费与其经济增长不仅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同时也具备短期因果关系.各地市由于发展情况的不同,使得经济增长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初始依赖程度有很大的地区分化,陕西农村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最后根据分析的结果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何家理 《价值工程》2011,30(24):10-11
以我国四个主体功能区划分为参考依据,探讨湿润山区(以秦巴山区为例)经济生态发展目标模式。即在生态平衡目标和经济平衡目标矛盾统一的过程中,抉择最优化的经济生态良性互动发展模式。从区域特色出发,将秦巴山区按坡度划分为高山区、浅山区、河流区等三个区域单元,参照国家在该区域功能划分上的现有扶持政策(自然区保护政策、退耕还林政策、南水北调政策),在区域特色与扶持政策相结合的基础上探寻经济发展途径(野生动植物保护与旅游业—茶、桑与富硒食品加工业—水电与水产业),凝练秦巴山区生态经济发展方向(特色产业—传统产业—优势产业)。最终建立生态与经济互动发展圈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18.
基于具生产的OLG理论以及我国2001—2016年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动态面板数据,分别采用差分GMM和LSDVC回归方法,从整体和区域的角度分析金融发展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金融发展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滞后的非线性效应,即滞后的倒U型相关关系,这说明可以通过适度调控金融发展来加快经济增长速度;(2)在东北和西南地区,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并不显著,这表明东北和西南地区的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促进作用,且更易出现“资金空转”问题。  相似文献   

19.
京津冀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时空差异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选取了京津冀1985—2007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和目前三地172个区县的人均GDP数据,对京津冀区域内部经济发展的时空差异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在经济发展时间差异方面,以1992年为节点呈现前后分异,在此之前,三地水平大致相当,在此之后,三地经济逐渐拉开差距;经济总量的位次由高至低依次为河北、北京、天津。在经济发展空间差异方面,区域内部经济增长空间分布不均衡,主要表现为北京、天津高于河北省;东部地区、西南地区高于北部、西北和东南地区。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京津冀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时空差异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为了进一步解决区域内部的物流以及区域经济共同发展中的不确定性问题,精准估量区域内部的物流以及经济共同发展情况,进而构建区域内部物流共同发展的评价模型。文章从以下三部分给出了具体策略,首先,从低碳环保型物流环境下的支持、区域内部的经济实力和区域内部的物流未来发展潜力三个方面出发建设区域内部物流以及经济共同发展的评估。其次,将评价指标作为云模型变量,根据云模型理论确定云的数值特征值和云的归属度。采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综合计算研究对象隶属物流与经济水平的综合确定度。最后,以京津冀地区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分析了京津冀三省市的区域物流与经济协同发展及其时间上的差异性。研究结果显示,2015—2020年期间,北京、天津和河北省的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情况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但发展并不均衡。2020年,京津冀三省市在经济环境、物流产业规模、物流产业投入产出、技术支撑等方面仍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