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凸显出来的一个重要问题 ,同时也与“三农”问题息息相关。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扩大劳务输出、加快城镇化建设、大力发展个私经济等是加快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
中外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对建设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的影响。国外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成功经验给我们的启示是:市场和政府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两股力量,特别在“赶超型国家”中,政府力量尤显重要。我国政府可从5方面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顺利转移。  相似文献   

3.
4.
张祯  闫艳林 《全国商情》2005,(11):69-71
在当前,城市、乡镇企业和农业自身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都已经很弱,小城镇在吸收剩余劳动力方面起着重大的作用。通过发展小城镇,能够提高城市化水平,促进乡镇企业、农业产业化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从而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农村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他们的转移面临诸多困难。而大力发展小城镇,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不失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6.
“三农”问题不仅关系到我国9亿农民的生存和发展,而且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和我国现代化事业的成败,解决“三农”问题的出路在于加快推进社会的工业化、城镇化进程,而要实现这一点,又在于实现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如何顺利而有效地进行转移的问题,并非是简单的调整,而是深层次的人力资源开发问题,是教育提高人力资源质量问题。因此,面对农村城镇化和劳动力转移亟待加快的趋势,作为提高劳动力素质重要手段的农村教育应该做出积极的回应,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  相似文献   

7.
试论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小城镇转移问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小城镇转移已成为必然。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小城镇的转移还存在着经济上的困难和制度上的障碍。发展小城镇经济,促进其产业升级,消除制度性障碍,增强小城镇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引力和吸纳力,成为农村剩余劳动力顺利转移到小城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再议云南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图全面、客观地分析云南农村剩余劳动力产生的原因,并就此提出有效转移云南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办法。  相似文献   

9.
我国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点与问题主要是,劳动力转移的变化基本上与经济周期波动相吻合;有较强的地域性;技能水平偏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成因主要有政策制度、科技进步、城乡收入差距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能促进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提高,改变居民生活方式,促进农村消费观念的改变,回乡投资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开放农村消费市场等积极影响。也有政策难以落实,土地抛荒,农村地区消费和经营收入较少等负面影响。应鼓励和帮助劳动力回乡发展,加大资金和技术的投入,扶持乡镇企业的发展。利用转移劳动力智力优势提高农村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  相似文献   

10.
农村剩余劳动力是我国就业最突出的问题,也是我国工业化过程必须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因此,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必须进行合理的统筹安排,整体协调,有步骤地通过多种方式、多种途径有序进行,文章就此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存在着数量可观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研究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现具有深刻的历史根源,因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要在深化体制改革的前提下,打破城乡分割的三元结构,并立足现实,将农业内部吸收与推进城镇多元化有机结合起来,以切实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  相似文献   

12.
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是在中国特定社会经济条件下的一种非农化和城市化的权宜现象,对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文章主要分析了近年来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规模和就业格局,研究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对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增加就业机会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3.
韦升柱 《现代经济》2009,8(2):58-59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目前仍面临许多困难,影响了农村现代化和农村建设的步伐。本文运用发展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对农村剩余劳动力产生的原因进行剖析。进而从几个方面提出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相关途径。  相似文献   

14.
试论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小城镇转移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小城镇转移已成为必然。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小城镇的转移还存在着经济上的困难和制度上的障碍。发展小城镇经济 ,促进其产业升级 ,消除制度性障碍 ,增强小城镇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引力和吸纳力 ,成为农村剩余劳动力顺利转移到小城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利用新经济地理学中核心-边缘(CP)模型,构建交通基础设施影响劳动力转移的理论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运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0年和2014年两期面板数据进行实证估计。结果表明,农村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客观上产生了促进农民进城务工的效果,但也受到城乡收入差距因素的制约且存在较为明显的异质性特征,即只有当区域城乡收入差距较大且超过一定门限值时,这一作用才呈现正向的促进效果;反之,则有可能阻碍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同时探究城乡收入差距各子维度对劳动力转移的不同影响效应,通过关键维度识别,更细致地解释了交通基础设施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异质性影响。最后,根据所得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多年来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并未实现真正的转移,这种"移而未转"的转移假象不仅制约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还影响着城市的发展。必须通过大力发展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来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城市的住所问题,必须通过走发展大中城市、因地制宜地发展小城镇的城市化道路来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息烽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息烽县是典型的喀斯特县,喀斯特环境的脆弱性导致土地人口承载力低下,农村劳动力剩余现象较非喀斯特地区更为严重,如何有效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关系到息烽县生态系统的稳定与经济发展.息烽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农村劳动力素质低、维权意识弱以及社会歧视与就业压力增大的现实状况将制约其进一步转移.为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应调整产业结构,建立教育培训制度和劳动力资源数据库,有组织开展劳务输出,并为回流劳动力创业提供政策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18.
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意义的分析,阐述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适应城镇化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需要,对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因此,研究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对于解决好"三农"问题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影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认为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因素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政策性因素、市场性因素、个人禀赋因素。  相似文献   

20.
吉林省是农业大省,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是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及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关键.本文对吉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提出了推动吉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