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1 毫秒
1.
始于上世纪60年代的离岸金融中心,在近50年内取得了非常快速的发展。国际上知名的避税港,如香港、开曼群岛等,凭借英稳定的政治和经济局势、极低甚至免除税务的纳税义务、不设立金融管制而成为知名离岸金融中心的代表。通过避税港金融中心来实现时华投资是我国FDI的主要形式,这即是一种良好的策略,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之策略。总体来说,笔者钛为遗威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就是:规避监管和审批、合理避税、屏蔽法律风险和提高创业资本的流动性。本文旨在介绍国际知名的避税港型离岸金融中心的对华投资的概括,重点解析众多中国企业通过避税港进行返程投资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开曼群岛离岸金融中心的形成与发展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开曼群岛离岸金融中心的形成与发展过程,离岸机构与业务的内容、特点进行了分析,指出开曼群岛离岸金融中心的形成是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变动下资本的国际运动与特定环境相结合的产物,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闵森 《国际贸易》1996,(5):39-41
中国自1979年开始对外直接投资以来,海外投资发展迅速。至1994年底中国在世界各地已有4642个企业,投资总额为52.4亿美元,与同期外商在华投资企业221718家、总额达955.7亿美元相比,中国对外投资与利用外资的比例为0.05:1。海外企业中非贸易性企业达1764家,投资额达17.58亿美元;贸易性企业达2728家,投资额达34.82亿美元。中国海外投资的特点是:规模以中小型为主;投资重点在北美和亚太地区;投资行业集中于生产与资源开发;中方投资多以国产设备和技术入股,大型  相似文献   

4.
《浙商》2007,(10):52-53
走遍全球的浙商继续深化“国际化”步伐。 据浙江省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06年,全年境外总投资额达10.1亿美元,较上年增长99.6%。同时,新增境外企业和机构425家,境外投资增长15%。到目前为止,浙江省累计核准境外企业达2585家,境外投资的企业数量居全国第一.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大量内资企业纷纷选择在离岸金融中心注册离岸公司,然后再以外商的身份回国投资。本文分析了离岸公司的驱动机制及其产生的效应,并针对内资“外资化”的现象提出了应对策略。[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合同台资金额增长,实际使用金额下降,第三地转投资加速,已成为台商投资大陆的显著特征。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台湾对大陆投资项目2050个,同比下降5.31%;合同利用台资46.57亿美元,同比增长31.62%;实际使用台资18.94亿美元,同比下降10%。以实际使用金额计算,台湾居大陆吸引外资排名第六位。大陆合同利用台资金额在去年增长27%的基础上今年上半年又增长31.62%,而实际使用台资在去年下降15%的基础上今年上半年又下降10%,较大反差说明台湾对大陆的直接投资正在放缓。而另一组数据显示,台湾经第三地对大陆转投资正在加速。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刘雪琴研究员指出,台商经第三地转投资特点明显。维京群岛、开曼群岛和萨摩亚是闻名于世的离岸金融中心。2003年,按这三地实际投资金额的70%估算,台商转投资的实际使用金额约为53亿美元,远远超过按注册地统计的台资金额。加上按注册地统计的实际台资金额33.8亿美元,台商实际投资金额高达87亿美元,约占当年全国境外投资使用金额16%,居境外投资的第二位。以台资实际投资金额为基本依据的分析结果表明,台商大陆投资模式正在起变化,一是投资产业多元化。按实际使用台资统计,2003年台商投资前三类行业依次为:制造业(27.6亿美元),房地产业(1.96亿美元),农、林、牧、渔业(1.36亿美元)。刘雪琴研究员介绍,投资产业多元化表现在,过去台商投资集中在基本金属等一般制造业,现在高科技领域投资增长很快。商务部5月底公布的资料显示,中国大陆去年出口额前200家企业中,台商就占28家,多数为IT企业,而且榜上前三名都是台商。台商投资仍集中在东部沿海省市,长江三角洲的发展势头超过珠三角,并出现逐渐北移的趋势。按实际使用台资统计,2003年东部沿海省市合计吸收台资20.3亿美元,占总额的比重为86.7%。中西部内陆省市合计吸收台资4.5亿美元,占总额的13.3%。2003年,台商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实际投资有所下降,其中对珠三角的投资下降幅度较大,同比下降40.2%,长三角同比下降2.4%。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国内企业兴起了一股离岸化发展的热潮,大批的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纷纷走出国门,在国际离岸金融中心设立离岸公司,并且利用海外注册的离岸公司对国内进行投资,在充分利用离岸金融中心的相关便利的同时也能享受国内的相关吸引外资的优惠政策。这种“走出去”模式虽然会使中国企业较快的融入世界经济,可是由于国内外相关政策法规的完善和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动,很有可能使这些企业陷入一种“离岸化陷阱”。  相似文献   

8.
自20世纪70年代离岸金融中心(Offshore Financial Center)的兴起以来,国际上许多经济学家在其定义界定、产生原因、经济影响、存在意义、监管方式等方面做了有意义的探究。根据《经济学人》关于离岸金融的特别报道,世界上有50~60个离岸金融中心,其中广受讨论的离岸金融中心包括伦敦、纽约、中国香港、新加坡、东京、英属维尔京群岛、开曼群岛等,数千家企业、银行、基金和保险公司在这些金融中心落地。本文将以金融地理学为理论背景,回顾离岸金融中心的地理特征及地理因素对离岸金融中心的产生所起到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9.
陈力 《国际贸易》1998,(6):37-38
现状与问题 截至1996年底,我国非贸易性海外投资1997个,中方投资金额21.77亿美元。其中,在非洲投资项目221个,中方投资1.76亿美元;分别占我国海外投资总量的11%和9%。1996年,我国共批准在非洲设立海外企业26家,中方投资金额6267.95万美元。其中,贸易公司6家,投资额700余万美元;工业企业7家,投资额400余万美元;资源开发企业5家,投资额2400万美元;援外企业5家,投资额2500余万美元;建筑承包企业1家,投资额200万美元;其它企业2家,投资额30余万美元。1997年,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两岸关系的变化,闽台经贸合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台湾已成为福建的第五大贸易伙伴、第一大进口市场和第七大出口市场。2007年底,福建省对台贸易额达69.01亿美元,其中,出口10.79亿美元,进口58.22亿美元,对台贸易逆差达到47.43亿美元之多,福建的台商投资也位居大陆前列。但闽台金融合作步伐明显落后于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无法有效地为中小台资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已成为福建吸引台资以及发展对台贸易的一大瓶颈,这势必影响台商在福建的投资布局与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据国家商务部国外经济技术合作相关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非金融类对外投资金额达601亿美元,截至2011年末,我国企业对外投资总额达3220亿美元,境外资产总额1.5万亿美元,合计设立1.8万家企业,范围涉及全球178个国家和地区。进入2012年,山东重工  相似文献   

12.
2009年一季度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基本情况 第一,对外投资下降幅度比较大。据商务部统计,今年一季度我国企业在境外设立的企业有445家。从家数上来讲,比去年同期增加了6.8%,对外投资总额37亿美元,从数字上看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较大。对外投资下降有它的偶然性。去年中铝参股力拓投资额达128亿美元,今年各项收购案很多,进展很大,但是没有获得相关外国政府的批准。所以,今年一季度对外投资从绝对数来讲,下降幅度比较大。但并不说明今年对外投资情况不好,主要去年~季度有它的偶然性。  相似文献   

13.
无锡市南长区10日在北京举行投资说明会,并吸引10家北京企业到该区投资发展,总投资额达50亿元。  相似文献   

14.
美元在国际货币和金融体系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其价值变动会通过全球金融市场对跨境美元信贷和实体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基于2000—2019年全球非金融上市公司数据,实证研究了美元汇率对企业投资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结果表明:美元名义有效汇率升值通过金融渠道抑制企业投资,通过贸易渠道促进企业投资,总体来看金融渠道占主导位置。相较于发达经济体,新兴经济体企业投资受美元升值的抑制作用更为显著;金融危机事件会放大美元升值对投资的抑制作用;提高金融发展水平、加强外汇市场干预和宏观审慎监管,有助于缓解美元升值的负向影响。本文揭示了美元汇率作为全球流动性重要指标,其价值变动通过金融市场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及其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这对我国防范外部风险冲击、完善宏观经济调控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5.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坚定不移地对外开放是中国既定的基本国策。 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自1978年以来,正是因为不断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中国经济和现代化建设才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内生产总值从开放初的1400亿美元,增长到2005年的2.2亿美元,27年年均增长9.6%,排名从世界第15位上升到第4位;对外贸易从开放初期206亿美元增长到1.4万亿美元,年均增长17%,排名由全球第32位升至第3位;27年累计吸收外商直接投资近6600亿美元,已连续15年居发展中国家首位;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超过517亿美元,2005年当年对外投资达到70亿美元。  相似文献   

16.
<正> 香港战后以来一直是日本资本流入的重点地区。自1951年至1989年间,日本在香港的直接投资累积总额达到69.8亿美元,占其全球投资的3.3%,排名第六位;在亚洲投资总额中占19%,列第二位。更值得注意的是,1986年后日本对香港的投资掀起新的高潮,短短几年对香港投资额达35亿美元,占近40年累计投资总额的一半以上。这次新的投资高潮的动因何在?有什么特点?前景如何?正是本文探讨的主题。  相似文献   

17.
企盼更加完善的投资环境:来自德国投资者的反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4年以来,德国企业加强了在中国的直接投资。截至1997年底,我国已累计批准德国企业在华直接投资项目1724个,协议德资金额60.22亿美元,实际投入27.02亿美元。1997年,德商在华实际投资金额仅居各国和地区在华投资的第9位。但是,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德国对华投资者仍希望我国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市场开放、提高投资政策透明度,继续推动中德双边经贸合作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正>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为吸引外资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投资环境。1979~1992年,我国利用外资总额达946.85亿美元,其中外商在华直接投资345.12亿美元。全国现已批准各类外商投资企业8.4万个,直接投资协议金额1098.38亿美元。“三资”企业不仅促进了我国出口贸易的猛增,而且还带动了我国出口市场的空前拓展和向多元化方向迈进。1992年,全国“三资”企业进出口额达437.5亿美元,已占  相似文献   

19.
避税问题的出现和反避税状况目前我国对外投资逐年增加,新浪、网易、金碟、联通等中国企业纷纷在开曼群岛、英属维尔京群岛、百慕大等避税地注册离岸公司,然后再以外资身份回中国内地投资,享受三资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或者内地企业先注资到注册在避税地的公司,然后将这些资金算做投资再汇回中国内地,和原企业合资,从而享受三资企业的优惠待遇。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尤其是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对外投资增速惊人。2013年我国境内投资者对全球156个国家和地区的5090家境外企业进行了直接投资,规模达901.7亿美元,经历了自2002年以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十二年快速增长,与此同时,我国跨境并购活动同样活跃,并在金额规模方面出现大幅上扬。2013年我国共完成跨境并购138起,涉及交易额514.63亿美元,较2012年的334.83亿美元上升53.7%,平均交易金额高达4.86亿美元。我国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5.25%,对外直接投资同比增长16.8%,双向投资表现均明显优于全球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