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货币市场的功能看,无论是短期资金的融通、金融资产的定价,还是货币政策传导,均需要畅通的货币市场和无碍的联动机制才得以实现。但现阶段,我国货币市场与其他金融要素市场间的联动发展并不密切。问题在于我国金融市场在法律制度、利率体系建设及利率传导机制上的不完善,极大地限制了金融要素市场间的联动发展。促进货币市场的联动发展,必须加快推动金融机构综合化经营进程和进一步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加强金融制度创新、组织创新和产品创新,促进货币市场等要素市场的发展与创新。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实施了金融领域的多项重大改革,包括建立起证券交易市场,并在交易所市场内实现主板、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的多层次发展;批准设立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等多元化银行机构,对国有商业银行实施了股份制改革,实现公开上市,对国家开发银行实施了商业化改革;推进了利率和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改革,基本实现货币市场的利率市场化,等等。在各项改革措施的推动下,金融领域体制机制有所改善。但是,与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进展相比,金融领域改革相对滞后,从保障面向2020年的经济战略顺利实施的角度来看,仍有诸多重要改革任务有待推进。  相似文献   

3.
作为我国金融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建设和利率市场化改革配套的重要基础设施,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已成功运行近7年。本文首先对货币市场基准利率的性质进行了讨论,指出市场代表性和基准性是金融市场基准利率的核心属性。对我国货币市场和Shibor运行以来情况的考察表明,Shibor具备了货币市场基准利率的基本特征。通过等均值、等方差检验、Granger因果分析和EGARCH模型等方法进行的实证分析表明,Shibor具有良好的市场代表性、基准性和稳定性,较好地发挥了货币市场基准利率的作用。今后应以市场机制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夯实巩固Shibor货币市场基准利率地位,通过Shibor的健全完善,推动中国金融市场化改革向纵深领域迈进,促进中国金融和经济的长远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货币政策传导效应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经济运行中货币政策效果出现较大偏差,主要是由于货币政策传导的渠道不畅和效应降低,究其原因在于金融改革滞后、货币市场的不发达、现行投融资体制缺陷以及企业资本金的构成和经营状况的弱化等。为此需要通过加快金融改革步伐、大力发展货币市场、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的灵活运用来提高货币政策的传导效应,促进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王萍 《当代经济》2018,(3):46-49
全球金融治理理论为国际货币体系变革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而IMF作为全球金融治理的中坚力量,其自身的改革一直是国际社会所关注的重点问题.本文以IMF贷款条件性改革为研究对象,运用全球金融治理理论分析条件性改革对国际货币体系变革的重要性,从而探讨IMF贷款条件性改革的努力方向和采取的措施,最后指出现今国际货币体系变革的法律路径可从IMF增加机制运行的透明度、扩大资金池、建立货币监督机制等方面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6.
陈延彬 《经济与管理》2006,20(12):68-72
在市场经济下,金融对于经济发展的作用至关重要,中国协调区域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实施区域金融政策是中国协调区域发展的现实选择。应尽快建立适应西部特点的新型金融组织体系,通过培育区域金融中心、健全区域金融协调机制,并在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实行有针对性的金融政策。  相似文献   

7.
为了适应虚拟经济的适度发展,还要在企业改革、金融政策、宏观经济调控等方面采取相关政策措施,要努力推动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重组银行业,充分发挥金融中介的作用;逐步放松金融管制,推进利率市场化,完善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建立适应市场机制运行的金融市场体系;在宏观调控手段方面,要努力采用市场化手段,发挥金融机构金融创新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影响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效应宏观微观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加强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促进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协调发展,深化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金融宏观调控的微观主体,有效约束地方政府对金融的干预等对策。  相似文献   

9.
《经济研究》2016,(1):12-27
在货币理论史上,流量分析和存量分析的是非曲直一直是人们关注和争论的焦点,本文试图对相关文献进行重新梳理。由于此问题进一步牵扯到储蓄效应和金融权利结构,因此对于理解中国金融改革的货币逻辑具有特殊意义。本文初步确认,借助以蒋硕杰为代表的一些经济学家的努力,货币流量分析曾经更胜一筹,但因囿于完全市场假设,加之未能直面货币起源双重逻辑的挑战,这一分析最终在理论范式的重建方面无功而返。不过,中国的金融改革为甄别和评判这两种货币分析的利弊优劣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本文的讨论发现,中国的金融改革过程使长期隐藏于货币流量存量内层的金融权利结构得以凸显,从而有可能将货币分析引向重建金融分析制度范式的正确路径。  相似文献   

10.
国家注资依赖所导致的超经济货币发行基础上的金融运行,是我国金融不安全因素的核心表现。金融对经济改革的支持、金融改革和全球化冲击是其主要形成逻辑,保障金融安全的根本在于坚持国家综合发展战略,长期保持国家净财富积累和稳定市场信心。  相似文献   

11.
在金融混业的大背景下,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之间的连通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中国的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连通性比较低,一个市场的价格无法充分影响另一个市场的价格,并为我国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建立良好的连通性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探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健  陈春根 《经济师》2004,(4):36-36,38
利率市场化是金融深化和金融发展的要求 ,也是我国政府加入WTO的承诺 ,由于我国金融体系尚未完全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利率市场化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必须从加强中央银行的金融监管和市场调控能力和转变商业银行的经营机制入手 ,完善货币市场体系 ,建立商业银行的风险防范和内控机制 ,循序渐进地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加快推进和基本完成,中国以银行理财和互联网金融为代表的金融创新和金融脱媒迅猛发展,传统的以货币供应量为中间目标的数量型货币调控效果日益下降.本文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创新和金融脱媒为例,从信用货币创造理论出发,构建了考虑金融脱媒情形的货币供给和货币乘数模型,并利用中国数据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金融创新和金融脱媒使传统以银行存款为媒介的信用货币创造机制更为复杂,进一步扩大了存款的货币乘数边际效应,货币供给的可控性更加困难.在金融改革和金融体系深化发展的当下,中国的货币政策亟需向价格型调控转型,本文对此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4.
张晴 《经济师》2007,(9):90-90,92
近年来,随着证券公司和基金进入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和债券回购市场,以及短期融资券、资产证券化等一系列金融创新业务的推出,我国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之间的沟通渠道已初步建立并逐渐拓宽。但是从总体来看,我国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资金流动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这样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5.
推进经济结构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的重点是继续完善各类市场定价机制。金融领域应稳妥推进股票市场、资金市场、外汇市场的市场化改革进程。股票一级市场的改革目标是实现股票的完全市场化发行;二级市场应引入卖空机制,以抑制价格泡沫的产生。利率市场化改革需坚持循序渐进原则,当务之急是尽快建立货币市场基准利率,为央行货币政策操作提供价格型调控工具。汇率市场化改革的重点是优化市场交易主体结构,增加交易品种。  相似文献   

16.
叶檀 《商周刊》2011,(19):69-69
笔者支持房地产调控,挤压泡沫以免中国金融、实体经济崩溃,但调控手段必须符合市场要义,必须以财税、货币改革为先导,将房地产调控纳入市场调控的范围之内,而不是在财税、货币改革停滞的情况下,强行以计划经济时代的手段作用于当下的市场。  相似文献   

17.
丁志杰 《资本市场》2013,(10):108-109
当前货币金融领域乱象的前提条件是高利率、高利差,而我国货币发行美元化是造成高利率、高利差的根源,必须通过改革从深层次上解决结构性、体制性问题。乱象成因关于当前货币金融领域乱象的分析忽视了货币发行体制这一供给层面的基础性因素。今年上半年,我国货币金融领域出现了一些严重混乱的现象.热钱流入,货币信贷空转.货币信贷快速扩张与流动性紧张、利率高企并存,尤其是6月中下旬货币市场流动性紧张与利率飙升,  相似文献   

18.
中国金融改革的背景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我国金融改革三十年的改革背景和改革路径选择作了一个理论概括和总结.文章把我国的改革背景概括为:功能残缺不全的货币;机构残缺不全的金融;作用残缺不全的银行;金融产品残缺的市场.文章进而总结和描述了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的我国金融改革路径选择,主要为:"把银行办成真正的银行";推进金融市场的建设;"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业对外开放.文章认为,中目的金融改革有着自己独特的路径与思想,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19.
中国金融资产结构演进:1991—2007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1996年本文第一作者曾分析了以间接融资为主的中国金融资产结构给经济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经过十余年的金融改革,中国的金融资产结构是否有所改善?目前中国的金融资产结构是否能适应并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本文以中国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发展为主线,在重新度量中国金融资产总量的基础上,对以上问题进行了讨论。本文研究表明,在金融改革过程中,中国金融资产结构有了明显改善,但也产生了一些新问题,需要继续完善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以促进金融资产结构调整。未来十年,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的最佳路径是市场的双向开放。  相似文献   

20.
冯方 《资本市场》2006,(4):31-33
<正>2006年的货币政策将有哪些方向性变化和重要举措?事实上从 2005年的金融改革可以查知端倪。 2005年以来的金融改革,波澜壮阔,牵涉面广,总体来说, 可以分为银行体系和资本市场改革, 货币市场改革以及利率,汇率等调控工具的改革.它们对货币政策都将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