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商》2016,(7)
本文针对我国开放式股票基金的盈利能力,风险调控能力以及基金经理的择时择股能力,基金业绩持续性等方面进行实证研究,通过选取50只开放式股票基金,利用詹森指数、特雷诺指数、夏普指数三大指标对风险调整收益能力进行评估,通过TM模型、HM模型分析我国基金经理的择时择股能力,得出关于我国开放式基金在盈利能力,风险调控能力以及基金经理的择时择股能力等方面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别从股东所有者结构和股权集中度两个方面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基本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比较了股权分置改革前后呈现出的不同特征.得出在股权分置改革之前,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呈现出股权集中度高,国有股一股独大,股权流动性低等特征.而在股权分置改革后,这些不合理特征正在逐步得以改观.  相似文献   

3.
我国开放式基金选股能力和择时能力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运用T-M 模型和H-M 模型对我国开放式基金经理的选股能力和择时能力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开放式基金经理不具备选股能力,但具备一定的择时能力。此外,选股能力和择时能力之间存在强烈的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开放式基金的择时选股能力评价作为基金绩效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直接影响基金投资者和基金管理公司等利益相关主体的决策行为.运用国际上成熟的基金评价模型、最新数据,对我国股票型开放式基金的择时选股能力进行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我国基金经理专业能力较差,经营管理水平一般,并未通过其良好的选股和择时能力来实现基金收益.应采取完善证券市场结构、加强对基金从业人员的培训、强化投资风险意识等措施,提高我国股票型基金的择时选股能力.  相似文献   

5.
《商》2015,(27)
本文通过T-M模型和H-M模型对我国开放式基金选股择时能力做出实证分析,最后发现我国基金基本不具备选股择时能力。  相似文献   

6.
AH股溢价行为是我国交叉上市企业面对的普遍现象。伴随着股权分置改革步入尾声,对AH股溢价形成机理的实证研究就步入视野。就过程而言,股权分置改革的实施改变了流通股比,进而影响AH股交叉上市溢价,本文通过实证检验非流通股比和限售股比与溢价关系来分析股权分置改革对溢价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股改前后非流通股比对溢价的影响方向发生了变化,而限售股比在长期内对溢价具有平抑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提出偏股型开放式基金选股能力和择时能力概念的基础上,选择个案进行选股和择时的投资思路分析,并分别选用T-M二次项模型和H-M二次项模型对我国业绩排名前13的偏股型开放基金进行实证检验。得出我国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选股能力一般,择时能力较差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陈铁英 《商场现代化》2006,(23):211-212
由于股权分置,我国A股市场存在严重缺陷,这些缺陷严重制约着我国股市的发展,因此我国A股市场开始进行股权分置改革。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我国A股市场将步入全流通时代。全流通的A股市场将具有与以往不同的特点,具备完善的资本市场的特征和功能。  相似文献   

9.
封闭式基金折价现象,普遍存在于各国金融市场,这一现象一直是令研究者们困惑不解的难题.我国封闭式基金折价程度和西方国家相比更为严重.在股权分置改革前投资者情绪影响着我国封闭式基金的折价,在股权分置改革后投资者情绪依然影响着我国封闭式基金的折价.股权分置改革虽然有助于上市公司的健康发展,有利于规范我国的证券市场,但它不能改变投机者们在进行投资时的一些不理性因素.投资者情绪的存在导致了我国封闭式基金长期处于折价状态  相似文献   

10.
张卫  黄亚坤 《中国市场》2009,(13):100-101
开放式基金已经成为我国资本市场重要机构投资者,其绩效的好坏关系到整个资本市场的发展,也关系到千万中小投资者的切身利益。本文选择股票型开放式投资基金为研究对象,对其在2006年4月7日至2008年12月12日期间的选股能力和择时能力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在弱势市场各基金的选股能力和择时能力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1.
财经资讯     
摘自《经济日报》国资委规范股权分置改革中国有股股权管理最近,国务院国资委公布了《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中国有股股权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通知》要求,上市公司国有控股股东应当依据现行法律、法规和股权分置改革的有关规定,在广泛征求其他非流通股股东和A股市场流通股股东意见基础上,研究制订符合上市公司及自  相似文献   

12.
目前,股权分置改革工作已经进行了近两年,针对我国证券市场的股权分置改革,证券市场的很多制度尚在健全和完善之中。本文以上市公司华菱管线为例,从保护社会公众股股东利益的角度商榷股市的停开盘制度。  相似文献   

13.
熊市下我国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选股和择时能力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T—M模型、H—M模型和C—L模型对我国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在熊市下的选股和择时能力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基金业绩具有一定的选股能力,大多数基金具有负的择时能力。  相似文献   

14.
我国开放式基金动态资产配置能力一直深受各方关注,以市场时机把握能力为代理变量是考察基金动态资产配置能力的一个重要角度.H-M模型在检验市场时机把握能力中应用最广,同时为了克服H-M模型不足,采用更加成熟的HM-FF3模型.本文采用这两个模型对我国40只偏股型和偏债型基金在2007年1月-2010年12月分别进行选股能力分析和择时能力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开放式基金只存在很小程度的选股能力,基本不存在择时能力.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选取了18只开放式基金2006年9月至2008年11月的数据,建立PANELDATA模型,用三因素的H-M模型对我国开放式基金的择时选股能力进行实证研究,并用3种效应的数据检验假设。结果发现(1)在本轮牛熊市轮换的过程中,基金有一定的选股能力,但不令人满意;(2)基金表现出正向择时能力,在市场经历单边上涨趋势的情况下结果显著。当市场经历单边下跌趋势的情况下结果不显著;(3)大盘股对开放式基金收益的影响较大,且基金更多投向了成长型的股票  相似文献   

16.
股权分置改革及效应的文献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自股权分置改革以来,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主要研究了股权分置改革的对价方案及其影响因素、股权分置改革的盈余质量效应、股权分置改革的效率、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影响以及股权分置改革之后股票内在价值和市场价值相关性等多方面的问题。一、股权分置对投资者保护影响的文献朱小平、暴冰和杨妍(2006)探讨了利用衍生金融工具给股  相似文献   

17.
股权分置改革后,对股权分置问题的研究.应从是否改革、如何改革等问题转到改革后我国控制权市场如何健康发展、控制权市场资源配置效率能否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等问题上来.本文就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了股权分置改革前后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市场低效率的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18.
《商》2015,(17)
本文对开放式基金的绩效进行实证研究,分别从基金净收益、风险收益及基金经理的选股能力和择时能力三大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开放式基金虽然表现出了一定的优势,但是总体上我国的基金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进一步加强管理和逐步完善。  相似文献   

19.
李玫  郭玮 《商业时代》2012,(6):68-69
自1998年我国设立证券投资基金以来,截至2010年9月30日,国内公募基金行业管理的资产净值为2.17万亿元。同时,开放式基金在数量和管理的资产净值上均占有绝对优势。在各种类型的基金中,偏股型基金管理的资产净值比例最大,占全部基金的85%。而个人仍是基金的主要投资者,个人投资者持有的基金份额和净值分别占比86.63%和83.82%。因此,为了保护投资者利益和防范基金投资风险,应当公正、客观的评价基金业绩。本文将对我国开放式偏股基金进行以下两个方面的实证研究: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取得的收益是否超过了市场基准组合的收益;基金经理是否具有选股择时能力。  相似文献   

20.
股权分置改革以后,我国私募股权基金(Private Equity,以下简称PE)行业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投资规模日益扩大,投资风格也正在逐步形成。本文通过对我国私募股权基金投资特点的分析,剖析了我国私募股权基金投资发展中存在的投资目标偏离、权益保护不够以及跟风现象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投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