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2006年12月20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汽车工业结构调整意见的通知》,汽车产能过剩之争终于尘埃落定。在《通知》中,发改委明确指出中国汽车业产能过剩,要求加快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2.
产品过剩、产能过剩与经济结构调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使我国显露出产品相对过剩和产能结构性过剩问题,这种过剩与资本主义国家的产品相对过剩和产能过剩有相似之处,但也存在本质的不同.其产生原因除一般市场经济中的固有矛盾外,也有我国特有的原因和机制.建议政府增强宏观的行业信息传递和投资引导工作,合理引导投资方向和范围,根据实际情况对某些产品和产业投资进行宽松有限的管理,调整现有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3.
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和2010O年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我国经济造成严重冲击,由于出口增速大幅度下降,投资和内需增长乏力,我国一些产业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产能过剩意味着资本的无效占用和浪费,常常又与落后产能问题交织在一起,会对金融稳定、就业和环境等方面产生不良影响,因此产能过剩问题一直都是我国产业政策的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4.
河北省在解决过剩产能的问题上对于低端产业和企业,应依照日本经济学家小岛清的对外投资理论,专注于将产能转移到周边经济发展较我国相对落后的国家中去;而对于高端产业和企业,则应该增加对较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对外投资,以便更快获得技术,开辟市场。目前,河北省主要是运用行政手段强制企业退出与进入来解决产能过剩问题,而未来则应该更多地依靠市场来化解过剩产能。同时,应注意杜绝恶性竞争,完善企业退出机制。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机构投资者究竟是抑制企业产能过剩的"得力助手",还是仅为自身利益而搭便车的"得利者",以2008~2018年上市A股制造业公司为研究样本,证明了机构投资者持股具有抑制企业产能过剩的作用。从产能过剩的成因入手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分析,发现这种作用是通过公司治理机制和信息传递机制两个路径实现的,具体表现为:内部和外部治理水平越低,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企业产能过剩的抑制作用越强;相较于财务型机构投资者,能够为企业提供更多信息的战略型机构投资者对企业产能过剩的抑制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对二元OFDI与工业产能过剩关系的机理分析基础上,基于1994-2014年的样本数据,从对外直接投资(OFDI)的路径——顺梯度OFDI与逆梯度OFDI,利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重点分析了两类OFDI对中国工业产能利用水平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顺梯度OFDI、逆梯度OFDI均对工业产能利用水平具有正向作用.顺梯度OFDI通过在国外投资建厂,会直接带动开采挖掘设备和相关维护设备的出口以及国内一些以自然资源为原料的加工制成品的出口,从而提高中国工业产能利用水平.逆梯度OFDI在初期也会带动一部分产品的出口,但其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更为显著,国内母公司通过消化吸收由海外子公司传回的国外先进工艺与技术,对本国产品进行加工升级,提高产品质量,刺激产品需求,优化产业结构,达到化解产能过剩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产能过剩(ExcessCapacity)对于钢铁行业而言已不是新鲜字眼,它是阻碍中国钢铁产业发展的最大顽疾。本文对我国钢铁行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产能过剩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了处理产能过剩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当前,钢铁、电解铝、铁合金、焦炭、电石、汽车、铜冶炼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突出,水泥、电力、煤炭、纺织业也存在产能过剩问题,成为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产能过剩不仅会造成巨大浪费,产生大量不良资产,同时也会进一步加剧产业结构不合理矛盾,影响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因此,压缩产能过剩行业、推进结构调整就成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重头戏。  相似文献   

9.
产业转移是实现我国区域间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2008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经济增长出现明显回落,宏观经济进入本轮经济周期的调整区间。东部地区的一些劳动密集型和能源、资源消耗量大的传统产业,因成本上升,生产难以为继,开始大量向西部地区转移。本文对陕西省渭南市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东部地区向西部产业转移有转移产能过剩行业现象,并对产业转移资金流向产能过剩行业的后果进行了分析,以此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结合金融抑制和信贷配给理论,在分析我国银行业信贷资源错配原因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信贷资源错配对产能过剩的影响。在企业生产初期,银行对产能过剩行业中的企业发放大量低廉贷款导致过度投资;在企业试图退出产能过剩行业阶段,银行与政府联手设置高退出壁垒,加剧产能过剩问题。产能过剩问题的根源在于体制,银行信贷资源错配是造成体制性过剩背后重要的金融诱因。  相似文献   

11.
我国产能过剩问题已经成为经济管理实践和理论研究的焦点之一。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回顾,梳理了产能的概念、产能过剩的概念、产能过剩的表现形式与后果、产能过剩的产生原因与治理对策等问题。构建产能概念的三个层次,包括微观产能、中观产能和宏观产能,并分析产能过剩的三种定义,提出把产能过剩后果分为三个级别,认为产能过剩后果是确定我国产能过剩量化判断标准的着眼点。从而总结我国产能过剩问题的产生原因及其治理对策,以期为深化我国产能过剩问题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调整产业结构以及对产能过剩的产业减产限产虽然有助于化解产能过剩,但是调整产业结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而过度地减产限产又会降低经济增长率,导致失业率上升等诸多负面影响。当前我国既要去产能过剩,又要稳增长调结构,稳增长是前提,调结构是目的。目前我国人均投资规模较低,仍然存在通过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潜力。当前可以挖掘既能去产能过剩,又能稳增长的投资新思路。公共消费性基础建设投资、节能环保投资、"一带一路"投资、城镇化建设投资等契合这一新思路。为使这一新思路充分发挥效果,还需要克服一些制约因素,譬如需要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健全政府官员的选拔考核和监督机制、消除所有制歧视等。  相似文献   

13.
郭影 《全国商情》2007,(2):28-29,53
本文针对当前经济中的热点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产能过剩的现实问题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并针对引起产能过剩的不同原因,以“堵”和“疏”两种方式双管齐下,即一方面从源头上堵住已经过剩的产能继续加剧,另一方面探索一些切实可行的渠道来疏散已经过剩的产能,以保持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中国面临产能过剩的严峻挑战,而货币政策与产能过剩关系是传统货币政策文献所疏忽的。将金融约束的异质企业引入到新凯恩斯一般均衡模型中,考察了货币政策对中国产能过剩的影响。研究发现:(1)货币政策对中国企业资本利用率有正向影响,且货币政策对民营企业资本利用率的作用大于国有企业;(2)异质性企业投资错配造成了中国产能过剩,具体传导机制是货币政策冲击会因为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融资约束的差异进而影响到它们不一致的投资行为;(3)从政府福利损失的角度分析,不同金融约束的异质性企业其福利受到的货币政策冲击有明显差异,引入资本利用率的货币政策规则能显著减少产能过剩问题。  相似文献   

15.
产能过剩判断指标在部分行业测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目前我国部分行业出现的产能过剩问题以及对产能过剩判断问题上产生的分歧,从产能过剩的内涵理论研究出发,试图找出一些统一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判断指标,并结合部分行业进行测算分析。本文认为产能利用率、企业库存等可作为国家统计部门的监测指标,为决策部门实施宏观调控政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通过介绍GDP指标及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了它与产能过剩之间的关系,提出应引入绿色GDP评价指标。认为将绿色GDP指标作为衡量我国政府绩效的指标,既符合绩效审计寻求发展的内在要求,又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在今后的经济建设中,各级政府应努力贯彻"科学发展观",建立纳入了资源耗减成本与环境成本的“绿色GDP”评价指标,形成可持续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钢铁行业产能过剩形势严峻,走出去是化解产能过剩的主要途径之一。我国钢铁产能走出去,是产能的输出,是优势产能的国际合作,是钢铁产业进入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重要环节。我国钢铁行业拥有走出去的客观实力,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为钢铁产业走出去提供了广阔的海外市场。  相似文献   

18.
产能过剩是当前经济社会讨论的热点问题.现有文献注意到了政府干预对于产能过剩形成的重要作用,但相关的分析对其作用机制关注不足,政策建议有失偏颇.本文对政府干预在产能过剩的“形成”及“维续”两阶段的作用进行了更细致的考察,认为政府在干预目标、干预方式、干预结果调整方面存在问题,诱发产能形成,而受限的地方改革和中央调控手段使得产能过剩得以维续.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已经从局部性、阶段性的产能过剩转变为全面性、长期性的产能过剩,产能过剩持续恶化加剧了我国经济运行的系统性风险,因此有必要对产能过剩问题进行全面梳理。基于对现有文献的回顾与评述,文章总结和分析了我国产能过剩的行业和地区特征,并从市场和体制两个视角探讨了产能过剩的成因。中央政府应坚持将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根本性力量,减少政府对市场的不当干预,通过市场机制来化解我国的产能过剩问题。  相似文献   

20.
对产能过剩与产业结构调整问题进行探讨,不仅具有重大且长远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而且还有重要的理论价值。本文以江苏光伏产业为例,根据产能过剩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理论,在分析江苏光伏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判定当前江苏光伏产业存在产能过剩问题,并分析了其产能过剩的成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为化解江苏光伏产业乃至其他行业产能过剩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