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是推动绿色发展的根本,能源供应体系建设是能源系统全方位、全链条、全环节深刻变革的关键。"十四五"时期,进入新发展阶段,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和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加快推进,我国能源供应体系建设面临新的更高要求,应以绿色发展为引领,进一步提高能源综合生产能力,优化供应结构,综合提升质量效益,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提供坚实支撑。  相似文献   

2.
<正>当前,我国能源发展国内外环境复杂多变。国际能源生产和消费格局"西斜东倾",大国博弈日趋激烈,国内经济进入新常态,粗放式增长难以为继,亟需优化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推进能源转型,建立清洁、高效、经济、安全与可持续的现代能源体系。一、新常态下我国能源发展面临的国内外宏观背景(一)"西斜东倾"全球能源新格局逐步形成当前,全球能源新格局呈现"西斜东倾"特点,能源生产中心正从中东转向西半球,能源消费中心正转向中、印  相似文献   

3.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经济和能源发展进入新常态。电力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能源,如何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何实现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成为电力企业面临的新课题。本文重点分析了我国电力行业的企业管理现状,电力企业在新形势下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对我国电力企业管理创新策略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相似文献   

4.
《商》2016,(13):289-290
受经济新常态需求缩减和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内蒙古能源企业的运营状况陷入困境,供给侧改革对省内能源产业提出了化解过剩产能、提高系统运行效率的新要求,亟待通过金融方法帮助能源产业破除危机实现新发展。该文利用Eviews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理清金融是能源产业发展的原因,通过分析当前金融支持能源产业融资中存在的问题,建议通过控制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的融资方向帮助内蒙古能源结构实现过渡转型,并通过鼓励能源企业上市、建立能源产业投资基金的方式改善能源产业直接融资短缺现状。  相似文献   

5.
在全球能源供需格局变化和国内新常态背景下,统筹国内可持续发展和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两个大局,需要加快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能源清洁低碳发展。我国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能源需求。主攻方向是加快能源产业结构调整,推动清洁能源逐步替代化石能源成为我国的主体能源,并建立多元化的能源供应体系。根本途径是深化改革,还原能源商品属性,构建有效竞争的能源市场体系,完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体制机制。推动能源科技创新,加强关键技术攻关,深化能源装备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经济进入"新常态",能源行业也面临一系列新形势和新变化。如何破解能源行业难题及发展中的新问题?全国"两会"期间,就未来能源工作思路、能源结构调整、电力发展节奏和新能源消纳等行业热点话题,全国人大代表、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努尔·白克力接受了媒体采访。问: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与刚刚过去的"十二五"相比,我国能源形势出现了哪些新变化?  相似文献   

7.
"改革"依然是2013年的热词,具体到能源领域,同样处处闪现着改革的身影。2013年1月7日国家能源局在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了"深化能源体制改革"的要求。具体表述是"深入研究深化能源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明确改革总体方案、路线图和时间表,积极开展试点示范"。类似"能源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的表述,在2012年的全国能源工作  相似文献   

8.
<正>2017年,如何确保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得到深化,把"去产能"的重头戏唱好?如何提高能源发展质量和效益,疏解"弃风弃光"难题?如何进一步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快能源奔小康步伐?"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努尔·白克力接受媒体专访,对大家关心的能源领域重点、热点问题给予了回应。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的发展不能盲目效仿低碳国家,而要走一条适合自己的能源改革道路。一个国家走向"发达"不一定要通过"高碳"的发展道路,"高碳"与"发展"间的关系并非必然。各国国情与特点不同,譬如丹麦在减少碳排放方面一直在全世界遥遥领先,值得中国学习。但基于中国国情,中国的能源改革如果盲目追随丹麦模式,可能会对经济社会的发展造成影响。相比较之下,日本等国较为平和的改革方式更加适合中国。  相似文献   

10.
能源是国家综合国力提升的重要动力,能源企业的发展关乎国家的可持续发展。随着国家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能源企业改革也被提上了新的日程,在此过程中成本管控是当务之急。经过对近三十年来能源企业发展过程中成本管理进行分析发现,我国能源企业成本管控中还存在许多缺陷,针对不同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善途径和方法,为我国能源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并付诸实践。  相似文献   

11.
唐韬 《中国市场》2022,(6):12-13
在当前国内高度强调"内循环"、兼顾"双循环"的背景下,氢能建设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发展氢能产业,在将要到来的氢能社会中提前培育和形成一定的产业支撑和科技支撑。文章从碳中和的目标对中国能源结构提出的新要求入手,通过对比电能和氢能的路线差异,深入分析实现碳中和所需要的能源路线选择,并以日本为例,观察氢能源结构的产业布局尝试,并对我国氢能源产业布局提供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加大供给侧去产能、去库存的改革是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决策。我国能源行业一直存在传统能源产能过剩、能源结构不合理的结构性问题,国有煤炭企业在深化改革中要想实现永续发展,一定要强化会计基础工作,充分利用财务信息。本文阐述了会计基础工作在国有煤炭企业中的重要作用,分析了我国国有煤炭企业会计基础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完善煤炭企业的会计基础工作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构建中国能源新常态新格局要全面推进能源管理体制改革。提出了建立适合中国的能源监管委员会、国内能源企业对外采购联盟、推动建立亚洲能源交易中心、建立用能权许可交易体系、建立健全能源认证体系和能源法治体系等建议。彻底实现能源企业脱胎换骨改革,需要建立中国能源资本运营管理公司、加快推进现有能源企业的兼并重组与新组建专业化能源集团。构建中国能源新常态新格局还要战略性地参与国际能源治理。  相似文献   

14.
"新苏南模式"就是在新时期对苏南地区发展新特点与成功新经验的理论总结与概括。在资源紧张、人口红利消失、经济步入新常态之时,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借鉴学习"新苏南模式"的鲜明特点,努力在一体化过程中达到"1+1>2"的双赢效果,在共享改革红利中,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5.
伍世安 《财贸经济》2011,(5):123-128
深化能源资源价格改革的思路既不是要完全市场化也不是要复归政府定价,而是要改革其定价机制。现行的市场、政府分轨制定价有悖能源资源价格形成的特点,应在市场定价中注入政府干预因素、在政府定价中注入市场配置因素,采用"市场+政府"合轨制价格。  相似文献   

16.
本刊讯: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于2011年12月16日在北京召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张平在会上作了题为"统一思想明确任务扎实做好2012年发展改革工作"的报告。会议指出,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面对各种矛盾和困难,一年来,发展改革系统包括物价、粮食、能源、经济运行、物资储备等部门,在党中央、国务  相似文献   

17.
好书     
《光彩》2021,(2):68-68
《读懂"十四五"新发展格局下的改革议程》作者:刘世锦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改革就是突围。习近平总书记总结的深圳等特区改革开放实践经验中,其中一条就是"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敢闯敢试、敢为人先,以思想破冰引领改革突围"。所谓突围,就是在不适应生产力发展、不利于社会进步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等包围中。  相似文献   

18.
改革发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正在步入一个中高速发展的"新常态"。在适应这个新常态的过程中,我国需要合理的财税政策才能够促进经济结构的稳定、平衡、持续发展,所以运用财税政策促进经济的发展以及适应新常态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经济新常态下“供给侧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经济经过持续高速增长阶段逐渐进入新常态。新常态下谋求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必须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中国经济新常态下如何打造经济升级版?习近平总书记在分析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和结构性矛盾的基础上,提出了"供给侧改革",通过对供给体系的结构性改革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文章在解析了中国经济新常态、"供给侧改革"基础上,分析了中国经济新常态下推进"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性,并提出应对中国经济新常态加快"供给侧改革"的建议性对策。  相似文献   

20.
<正>"十三五"开局之年,陕西省将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稳中求进,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着力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歼灭战,增强经济持续增长新动能,推动全省经济实现追赶超越的新成效,确保"十三五"开好头、起好步。着力推进供给侧改革培育发展新动能培育发展新动能,必须全面深化结构性改革,重点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