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后,农民工已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主力军,为城市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却远远滞后于我国社会结构的转型,农民工的权益没有得到应有的保障,退保现象严重。文章基于2017年8~9月在浙江省内实施的问卷调查结果,构建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考察农民工参保意愿的影响因素。数据显示是否签订劳动合同、单位类型、单位态度、对制度的了解程度和满意程度、受教育年限、有无换过工作等因素影响显著,年龄、性别、工资、婚姻等因素影响不显著,说明农民工是否参保主要取决于企业特征和制度认知,农民工个体特征与参保行为没有明显联系。最后文章又基于上述结论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商》2016,(8)
中国的农民工是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是我国特有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体系下的特殊产物。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当下出现的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发展的人口流动大潮也是必然的。本文通过暑期社会调研项目,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得出农民工参保率低,参保层次差距大,参保意愿低,政策了解程度低的现状,从农民工自身、企业和养老保险政策三个方面分析原因。最后提出进行制度设计,增强参保意识,制定转移与接续办法,破除农民身份的思路,希望能够改善农民工养老保险参保环境。  相似文献   

3.
利用2011年安徽三市对返乡农民工进行的调查资料,考察了农民工在流动过程中和返乡以后的梯次流动.农民工不仅在流动的过程中实现了职业的梯次流动,在返乡以后也会实现职业的梯次流动.农民工的个人特征和流动经历对农民工返乡前的职业梯次流动有显著影响,农民工的个人特征、流动经历、家庭条件和政策支持力度都会对农民工返乡后实现职业梯次流动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苏程  司飞  张巧玲  杨贵芝  宋俊贤 《商》2014,(6):284-285
在基于农民工有限理性的研究假设上,通过建立农民工保险需求及参保行为分析框架,考察农民工参保行为现状的差异,对影响农民工参保行为差异的因素进行比较分析,力求解释文化观念和制度安排对农民工参保行为有限理性选择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农民工创业者越来越多,农民工的创业培训显得尤为重要。使用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文化程度、对创业政策的了解程度以及创业培训经历对农民工收入有显著正向影响。因此,大力采取宣传农民工创业培训政策,引导农民工参与创业培训,提升农民工文化水平,对提高农民工的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福州市长乐区352份问卷调查结果,从收入、消费观念、家庭因素、工作特征、工作环境、未来预期等方面分析影响农民工消费行为的因素。多元回归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受教育程度、工作收入、消费观念、家庭因素、工作时长、是否拖欠工资对农民的消费产生显著影响。分析农民工的消费行为,探讨这些因素对农民工消费行为的影响。并根据研究结论,针对农民工的收入、教育、合法权益、政府对其转移性支付四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以期提高农民工消费水平。  相似文献   

7.
立足于实证调查数据,利用卡方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等社会统计学分析方法,对大连市农民工283个样本数据进行了分析,从不同的角度对影响农民工城市归属感的因素开展了研究。研究发现,包括户口、文化程度在内的个人特征因素和包括与社区组织的联系、在大连的朋友数量等在内的社会支持网络因素对农民工城市归属感有着显著影响。在对实证的结果进行分析后,从加强农民工教育培训和完善社会支持网络等角度提出了增强农民工城市归属感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农民工工伤保险问题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参加工伤保险是农民工的基本权益之一,本研究以杭州市农民工为例,进行了专项调查,调查发现,农民工对工伤保险制度还不大了解,有70%多的没有参加工伤保险,而且高危行业参保的比例反而不高,分析了影响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其它因素。最后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人口实现经济社会赶超发展的重要战略,但新型城镇化政策是否能够顺利实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民族地区农村居民对其了解程度和"进城"意愿的情况。基于广西、云南、贵州3省区农村居民的问卷调查发现:尽管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农村居民了解新型城镇化政策,但由于现实认知途径受限,导致对相关政策的实际了解程度很低;从"进城"意愿来看,愿意"进城"的比例只是略高于不愿意"进城"的比例,"进城"意愿还受到少数民族农村居民的个人特征、家庭特征、地区特征和政策认知程度的影响。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人口城镇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需要加大新型城镇化政策宣传力度、加快促进农村经济产业转型升级、完善少数民族农村居民"进城"公共服务和改进提升城市民族工作。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农村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逐渐弱化,导致农民养老问题日益突出。在此背景下,基于怀化市会同县500户农民的调查数据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显示,农民的参保影响因素受个人特征、家庭特征和政策认知的综合影响。其中,年龄、文化程度、健康状况、收入能力等对农民参加新农保影响显著。为了提高农民参保率,相关部门应加大宣传力度,强化教育,优化缴费制度,提升新农保服务质量,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新农保建设。  相似文献   

11.
以人为核心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特征。农民工是新城镇化建设中的一个重要议题。通过对8家企业从农民工的视角调研后发现,广大的农民工基本已经适应并融入了所在城市的生活,也基本被社保所覆盖,但对新城镇化建设认知程度较低,对于户籍、教育等新城镇化建设的相关配套政策了解程度和享用比例都较低,并且在住房条件、医疗和治安方面三方面迫切需要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2.
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是我国建设养老保险第三支柱、完善养老金制度体系、补充养老金收入水平的重要举措.本文基于两次个税政策调整的准自然实验,利用税延险实际投保人的真实微观数据,通过Probit模型和双重差分法实证研究影响参保人保险行为的微观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个人月收入的上升,参保人面对政策冲击选择停保的可能性较低.(2)第一次政策冲击直接提高个税起征点,实际月收入的上升带来参保人停保概率的显著下降;第二次政策冲击新增六项专项附加扣除,税收优惠带来的替代效应超过了收入效应,降低了参保人对税延险产品的需求,参保人停保概率显著上升.(3)按税延险产品分类,A类和B1类产品的停保概率较低;而B2类产品由于收益灵活性较低,停保概率较高;C类产品的停保概率受政策冲击不显著.(4)按地区分类,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参保人停保概率更高.(5)其他影响因素中,年龄与参保人停保概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工资收入人群和国有企业人群的停保概率更低;而性别对停保概率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文章基于2017年1月在浙江省三地市调查的938个农民工及其家庭数据,利用均值回归和分位数回归方法,分析影响农民工家庭消费的因素,探究在不同消费层次上,农民工养老保险与家庭消费之间的关系。结果证实了农民工养老保险对家庭消费所产生的"资产替代效应";增加农民工收入固然能促进其消费,但农民工群体的异质性表现出有养老保险的高消费水平家庭具有更高的收入弹性,且受教育水平对其消费产生积极效应,而无养老保险的中低消费水平家庭则具有较强的预防性储蓄动机,且与户主的性别、年龄、婚姻均显著相关。由此得出的政策含义是通过使养老保险可转移接续,增加缴费档次并配套补贴,强化企业和农民工参保意识,以提高农民工养老保险覆盖率,增加其消费信心,走出因制度不公平等所导致的消费困境。  相似文献   

14.
农民工医疗保障模式选择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城市农民工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农民工参加医疗保障及其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农民工参加医疗保障的总体水平偏低,个人特征、就业的行业特征和单位所有制类型等对农民工参加医疗保障和模式选择具有重要影响.提高农民工的人力资本和收入水平,改革二元分割的城市劳动力市场,是增加农民工医疗保障需求和提高医疗保障参保率的重要途径.在现阶段农民工没有彻底转移到城市、就业不稳定、收入偏低的情况下,应根据农民工的个人特征、就业状况和未来发展趋势,采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医疗保险或商业保险等多种模式解决其医疗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15.
妥善解决社会养老的同时平衡生育意愿,对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运用2018年中国家庭动态追踪调查(CFPS)数据,实证分析我国居民参与养老保险对个人生育意愿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参与养老保险会对个人生育意愿和生育儿子意愿产生替代效应,养老保险使个体生育意愿降低2.8%,生育儿子意愿降低3.4%,尤其降低了男性群体(2.8%)、农村群体(3.4%)的个人生育意愿;个体参保数量越多,则“替代效应”越强;不同分类的养老保险对个人生育意愿和生育儿子意愿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基于此,应建立与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挂钩的鼓励生育政策、健全生育与补充养老保险相关制度、加强对女性生育和就业的保障。  相似文献   

16.
朱红根 《财贸研究》2012,23(1):18-26
基于江西省438份返乡创业农民工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政策资源获取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政策资源获取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绩效有重要影响,并且对初始创业的农民工影响较大,而对达到一定创业水平的农民工影响较小;年龄、文化程度、电话费支出、兄弟姐妹数、创业年数等因素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绩效有显著正影响,性别、婚姻状况的影响不大。研究还发现,与其它经营形式相比,个体户创业的农民工取得的创业绩效较低。  相似文献   

17.
劳动合同是农民工最重要的劳动权益之一。从是否签订劳动合同和合同年限等两个方面考察了农民工的劳动合同状况及其影响因素。通过江苏省的调研数据,农民工劳动合同的签订率仅为44.2%,劳动合同的年限普遍较短。Probit和负二项回归模型的结果显示:受教育程度、持有技能证书、对相关劳动法律的了解程度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以及合同年限之间均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第一代农民工的合同年限明显长于新生代农民工;从事建筑业以及在民营、个体单位就业的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的可能性将显著下降,合同年限也显著缩短。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农民参保动机权宜化本质上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推行将产生负面影响.参保动机权宜化会使参保农民的医疗消费行为边缘化,并导致参保双方福利的损失.农民参保动机权宜化的根源在于农民的收入约束、卫生资源分配差异所带来的医疗服务滞后、农民的传统医疗消费偏好以及一定程度上医保双方默认的动机错位.  相似文献   

19.
本文关注新农保试点中农民参保行为和参保意愿的差别,利用福建省600多户入户调研数据,对农民参保行为和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农户参保意愿和参保行为的因素不尽相同。对新农保的认识、区域及其他因素对农民参保意愿和参保行为影响效果一致;婚姻状况及家庭收入对农民参保意愿有显著影响,但这种影响在实际参保行为中没有得到体现;农民的性别、文化程度以及家庭人均耕地和老人养老模式对农民的实际参保行为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浅析农民工“退保”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皮月 《中国市场》2008,(14):24-25
农民工的形成与发展促进了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社会经济的繁荣。把农民工纳入到社会保障体系中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是,目前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却存在着诸多困难,导致农民工出现了参保—退保—再参保—再退保的怪圈。本文主要从农民工退保的现状出发,着重分析农民工退保的主要原因,并且试图寻求一条解决农民工频繁退保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