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现代人体验异种民族文化风情的渴求,促进民族文化旅游的蓬勃发展.节庆作为民族旅游的主要吸引物,正随着目的地的开发而逐渐被商品化.文章引入角色、认同等相关概念,选取西双版纳傣族园景区泼水广场作为微观研究场所,通过质性研究方法,展现了傣族园“天天泼水节”表演者在旅游场域中的角色认同与管理过程.研究表明,在民族节庆商品化过程中,“天天泼水节”的剧班成员自身具有“东道主(当地居民)”和“表演者”双重角色,表演者自身存在基于物质空间生产和基于展演内容的角色内冲突.同时,表演者与游客之间还存在“表演者”和“观众”的角色间冲突.表演者在表演过程中通过“隐瞒”自己的真实情感以及与游客之间的“协调一致”保证双方互动的顺利进行.同时,表演者角色认同受到经济利益的驱动,表演者的权力话语在与游客、开发商等其他角色互动的过程中处于弱势.表演者基于地方的角色认同随着旅游发展发生改变,在此过程中,表演者主体也有意识地对地方意义进行重塑.  相似文献   

2.
在线旅游民宿交易的模式里,动态发展的信任是影响顾客在线购买决策的重要因素,而民宿主人与顾客之间的主客互动是产生信任的重要源泉之一。以三亚旅游民宿为例,通过对在线评论的数据爬取,归纳出主客双方关注焦点,将在线旅游民宿的主客互动分为物品互动、人际互动、情境互动三个维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主客互动感知差异对在线旅游民宿顾客从初始信任发展到持续信任过程中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主客互动内部不同维度在初始信任到持续信任之中起着不同程度的中介影响作用。其中,物品互动和人际互动有显著的中介作用,且物品互动的中介效应大于人际互动的中介效应,而情境互动的中介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4.
妇女是民族文化遗产旅游地的主要参与者,其社会角色变迁是一个亟待研究的新课题。该研究以三峡步步升文化村为案例,通过田野调查和定量分析,从经济收入、家庭地位、思想意识和社会生活等方面深入剖析了妇女参与旅游活动后的社会角色变迁,揭示了旅游业影响妇女社会角色变迁的规律。研究表明,发展民族文化遗产旅游为妇女创造了本土就业机会,增加了更为直接的显性收入,进而提升了妇女在家庭的劳动地位和决策地位,引发了妇女消费观念、职业理念以及生活方式、社会互动模式的变化,妇女社会角色变迁为更为复杂的社会身份,但新的社会角色只是妇女原本角色的调整、补充和拓展。妇女参与文化旅游活动不仅促进了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还促使妇女获得更加平等的发展机会,有助于家庭和谐与社会稳定,政府、企业、妇女三方仍需努力,充分释放旅游业在促进妇女发展与民族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积极功效。  相似文献   

5.
构建和谐的主客关系促进乡村居民主动实施价值共创行为,是共享发展理念下实现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议题。文章采用两阶段混合研究方法,在探索居民价值共创行为维度的基础上,引入社会资本理论揭示主客互动对乡村居民价值共创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一借助主题分析识别出乡村旅游地居民价值共创具有保护行为、参与行为、合作行为和协调行为4个维度。研究二运用实证研究发现,主客互动的两个维度(旅游信息分享和自我表露)正向驱动社会资本和居民价值共创行为,且社会资本的3个维度(社会网络、社会规范和社会信任)在两者之间发挥显著的中介作用;感知收益不仅能够促进旅游信息分享与社会资本的3个维度、自我表露与社会网络之间的正向关系,还会增强社会网络在旅游信息分享和居民价值共创行为关系间的传递效应。研究结论为主客互动对居民价值共创行为的影响提供了社会资本视角下的理论阐释,为乡村旅游地寻求价值共创路径提供了实证支持。  相似文献   

6.
民族旅游发展有着巨大潜力,民族地区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开发亟待探索最佳的途径.创意产业能够有效地实现经济增长而得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极力推崇和大力发展.在民族地区发展旅游创意产业,能够有效地改变民族地区的经济增长方式,对当地经济、文化、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国内外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和创意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现状与趋势,其次探讨了我国民族地区发展旅游文化创意的基础与意义,然后提出了旅游创意产业发展应采取集群式发展的模式,最后,以湖南张家界旅游创意产业发展为例,就民族地区发展旅游创意产业给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2017年丽江古城因为一系列负面事件而被国家旅游局列入5A景区整改行列,这提醒着我们丽江古城旅游商业化发展方式以及旅游产业亟待改革转型。因此本研究以丽江古城为典型案例地,首先,介绍一些相关的基本理论,归纳国内对古镇商业化的研究现状及成果,确定研究方向。之后运用期望感知理论分析游客与原住居民对古镇地方性的感知。最后结合定量与定性分析法、文献分析法得出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8.
乡村文化认同是构成乡村发展的文化心理基础,利于集体意识及文化共同体的形成。研究以乡村文化记忆为逻辑起点,采用认知地图、问卷调查方法探究“主客”视角下的感知维度及感知差异。通过图示提取空间因子比较及数据统计分析得知,“主客”在空间维度感知上:主客感知最强烈的均为标志物,村要素高于景要素;居民的空间因子的出现频率、空间点位置、结构的感知均高于游客。在文化维度感知上:居民文化感知的空间因子较游客丰富,感知空间类型的强弱差异显著;居民偏重村落村民自身的意义中心,即构建社会关系、承载地方记忆的媒介,而游客偏重对外宣传游赏度较高,更能向外展示玉湖村文化的空间。在情感维度感知上:居民的情感空间因子出现频数高于游客,且数量多于游客;情感维度感知的主客差异说明不同空间在联系、维系和巩固地方情感认同和地方依恋上具有不同功能。  相似文献   

9.
董晓英 《西部旅游》2022,(10):68-70
城市有机更新作为注重内容优化、留住城市记忆、永葆城市肌理、在存量中寻找增量、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的手段,既保障居民幸福,又能促进城市发展,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供了新方案。文章基于主客共享理念,同时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推进非首都功能疏解的战略目标下,分析河北北戴河草厂村南部片区的独特区位条件和现状,从本地居民和外来游客视角出发,探寻项目地新时期的街区更新路径。经分析得出,基于主客共享的城市有机更新应该成为北戴河草厂村南部片区发展的首选模式和顶层战略理念,有利于建立居民与游客、产业与社区的共生关系。  相似文献   

10.
凝视理论自其诞生之初便伴随着权力的审视与规训,旅游凝视也同样如此。在旅游主客之间的权力关系中,游客通常被视为优势权力者,然而在现实中所表现出来的是东道主同样具有凝视游客的权力。文章从东道主凝视的角度出发,选取雄安新区W村作为案例地,揭示游客与东道主之间权力关系及其转变过程,发现东道主为制衡游客权力、保护自身利益而采取的4种方案:隐晦抵抗、公开抵抗、合作和消极一致。研究发现,通常被认为处于权力低位的东道主也具有使游客按照其预期方式行事的手段,从而促进主客平衡和良性互动的实现,还创造性地提出游客凝视与东道主凝视相互影响的理论框架。为最大限度保护主客双方利益,应自上而下调整乡村旅游场域中的权力分配,以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家庭旅馆成长路径研究:以世界文化遗产地丽江古城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丽江家庭旅馆的成长路径和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丽江古城家庭旅馆的4种成长路径:连锁化经营、扩展为民居旅馆、业务多元化、业务创新发展.在丽江,家庭旅馆经营者出现了原住民文化空心化与外来文化多元化的反差现象.影响丽江古城家庭旅馆创建的主要因素包括创始人个人经历、机会成本、家庭条件以及市场需求和政策引导.影响丽江家庭旅馆成长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服务创新,一些在预订、通讯网络、文化交流等方面创新的家庭旅馆获得持续成长.丽江家庭旅馆关闭的影响因素包括销售渠道不畅而转租、追求高品质生活而迁移、因政府强制改造缺乏资金而放弃经营等.丽江家庭旅馆成长路径与一般家族性企业发展规律有别,强制性制度影响是发展的重要外部影响因素,也是文化遗产地家庭旅馆成长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对湖南凤凰县苗寨游家庭餐馆经营的田野调查,透过“有限利益”和与之相关的“竞争为平等”的观点来探索新经济背景下农民旅游创业及其经济行为背后的逻辑.从“有限利益”的角度来看,农民社会不是因为缺乏理性而保守,而是个人的超前在传统社会环境下被视为对社群稳定构成威胁.目前倡导的新自由主义发展模式从“无限利益”和“竞争为领先”的观点出发,主张个体而不是集体的富足,加深了社会不平等,与基于“有限利益”和“竞争为平等”的传统农民世界观矛盾.通过对比传统农民社会和全球化社会截然不同的世界观,有助于对农民创业的经济行为的理解,从而更有效地推进相关农村发展项目,为实现可持续的共同富裕和公平发展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13.
陆军 《旅游学刊》2006,21(3):37-43
"印象·刘三姐"是世界上最大的山水实景剧场,山水实景、经典文化与高科技实现了完美的结合,堪称世界级的文化旅游项目,它集漓江山水风情、广西少数民族文化及中国精英艺术家创作之大成,是全世界第一部全新概念的"山水实景主题"民族文化旅游景区,它的开发符合民族文化旅游主题开发的RMTP理论.文章梳理"印象·刘三姐"的文脉(R),并对它的市场(M)、主题(T)的选择以及旅游产品(P)之间的关系进行诠释,最后总结了"印象·刘三姐"实景主题开发的借鉴意义和对我国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Nowadays, Restaurant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in the choice of holiday destinations for tourists and contribut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ocal economy. This research is an initial attempt to investigate consumer behavior (tourist behavior) and the attitude of restaurant managers to the application of innovation and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in hotel restaurants. On the basis of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tourists and restaurant managers in the city of Isfahan are interested in exploiting the application of innovation and ICT in hotel restaurants.  相似文献   

15.
宗晓莲 《旅游学刊》2005,20(4):30-36
20世纪70年代法国学者亨利·勒菲弗尔(Henri Lefebvre)提出"空间生产理论",认为空间是在人类主体的有意识活动中被不断生产出来的.如果以勒菲弗尔(Lefebvre)空间生产概念为分析工具,旅游地空间也是在发展旅游业、刺激民众消费、获取经济效益等社会背景下被创造、生产出来的.人们以符号的制造与运用赋予地方价值,再把地方意象赋予实质可消费物品,提高商品的交换价值.旅游生产系统通过销售"地方",获取多重服务与消费之后的利润;游客则借由消费内含了丰富地方意象的物质商品和服务而消费地方.文章以社会学和旅游研究中的分析概念为工具,以丽江古城为案例,尝试分析在具有自然或文化特性的旅游地,地方符号被应用于商品消费的具体方式,以及具公共性的观光空间,如何被纳入到私人商品消费的范畴,并由此探究旅游地空间商品化的过程以及空间商品化对当地社会文化的影响,希望对今天的地方旅游规划和文化保护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17.
This research used Huangshan, Xidi and Hongcun in southern Anhui (China) as a case to study the impact of World Heritage List (WHL) status on international visitors. The study categorised all the visitors into two types – WHL aware and WHL unaware – based on awareness levels of the World Heritage status of the destinatio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in terms of visit purposes, socio-demographics and other characteristic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World Heritage List status did have an impact on travellers' visit decisions. Additionally, the World Heritage List status proved to be related to tourists' visit purposes, activity patterns and socio-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However, the World Heritage List status will be a more influential tool for destinations when marketers place emphasis on the underlying cultural contents of sites and make the cultural elements accessible and interpretable for international visitors.  相似文献   

18.
This study, for the first time, attempts to explore the factors affecting tourist satisfaction with a theatrical performance, The Romance of the Song Dynasty in Hangzhou, China. Four factors are identified to have affected tourist satisfaction: “Performance,” “Venue Environment,” “Service,” and “Stage Facilities.” These theatrical performance factors are examined to assess the relative influence on tourist overall satisfaction. Tourists have the highest satisfaction with “Stage Facilities” among all factors; however, “Service” is the most influential predictor of tourist overall satisfaction. Tourist demographic and travel characteristics toward these four theatrical performance factors reveal several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Discussions and implications are provided to theater operators to improve tourist satisfaction with theatrical performance not only in Hangzhou, but also in the whole of China.  相似文献   

19.
China's phenomenal economic ascent has fueled domestic and outbound tourism demand and thus created unprecedented opportunities for hotel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This single case study explores the relations between corporate culture and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 for Home Inns, the largest lodging firm in China. The findings reveal that human relations and social nexus in a harmonious organizational context, as manifested in the core values of happiness and caring, are the major cultural traits “gluing” management and employees together in efforts aimed at accomplishing strategic goals. The study has major implications for organizations, both indigenous and international, operating hotels in China.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以中国台湾为例,在市场抽样调查的基础上,对公司团体套装旅游的影响因素进行定性分析,并建立定性分析模型.本研究采用半结构式问卷,结合深入访谈法,对台湾的30家高科技公司(其中21家上市公司),进行了深入访谈.经过严谨的分类过程,从5个题项(旅游信息渠道、目的地、行程、餐宿、景点)中产生29个类别.本研究结果表明,"目的地"、"行程"及"景点"是公司规划团体套装旅游时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