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以山西省省级旅游度假区为研究对象,运用最邻近指数、地理集中指数、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等地理学的方法分析山西省省级旅游度假区的空间分布特征,对进一步促进山西省省级度假区的发展提供参考意见。结果表明:山西省省级度假区总体分布密度较小,各地级市的省级旅游度假区数量分布差异较大,多分布在晋中市、忻州市和吕梁市;山西省省级旅游度假区空间分布类型为凝聚型,分布均衡性较低,空间分布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顾客餐馆体验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餐馆的菜肴质量、服务环境和员工服务影响顾客的情感体验和社会体验,论文用调研问卷方法验证了不同体验之间的内部关系,以及不同人口统计特征的顾客对体验的差异化反应.研究发现,菜肴质量、员工服务是影响顾客体验的主要因素,顾客体验感知差异主要来源于年龄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三类餐馆顾客体验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定位的餐馆带给顾客不同的体验,了解这种感知上的差异对于提高餐饮业的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论文调研了豪华餐馆、大众餐馆和快餐店中的顾客体验,研究证实在不同种类的餐馆,菜肴质量、服务环境和员工服务对顾客的情感体验和社会体验具有不同的影响,并且顾客在三类餐馆的就餐目的也有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珠三角城市群的九个城市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后裔采集器爬取携程网上相关民宿数据,通过最邻近分析、核密度分析以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珠三角城市群民宿点在空间上呈集聚分布状态,且集聚极其显著;基于核密度分析,珠海、广州、深圳属于民宿分布的主要集聚中心,其中广州属于一级组团,深圳和珠海属于二级组团,中山、佛山和惠州则作为三级组团,呈多中心等级圈层向外扩散;研究发现民宿发展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旅游资源禀赋、人口数量和固定资产投资额是主要影响因素。区域内旅游资源禀赋越好,A级景区越多,客流量就越大,同时常住人口也越多越密集,促使更多的民宿在此集聚;而民宿密度则与固定资产投资额成反比。  相似文献   

5.
许艳  柏杨 《当代旅游》2022,(7):60-62+113
本文以旅游名城苏州市为例,基于“去哪儿”网站民宿数据以及高德地图信息点(POI)数据,借助ArcGIS软件,采用最邻近分析、核密度分析、缓冲分析等分析方法揭示苏州民宿空间分布特征,旨在为苏州市未来民宿业发展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江苏省657家星级乡村旅游地为研究样本,综合运用最邻近指数、核密度估计、缓冲区分析、地理探测器等多种空间分析与统计方法,探究江苏省乡村旅游地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江苏省乡村旅游地呈集聚分布,在苏北地区呈单核心空间分布,在苏中、苏南地区连绵呈环状分布格局。(2)江苏省乡村旅游地具有“沿路傍水” “环城近景”的分布特征,100万城镇人口是乡村旅游地集聚发展的门槛,大城市周边更容易形成乡村旅游地聚集区。(3)单因子探测结果发现,江苏省乡村旅游地空间分布受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其中经济因素影响程度最高,其次是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4)双因子交互探测结果显示,经济、社会、自然因素间的交叉作用显著性突出,空气质量与第一产业是乡村旅游地发展的前提条件,交通运输是基础性保障因素,邻近拥有富裕客源的大城市是促使乡村旅游地集聚发展的根本原因。研究结果可为区域乡村旅游产业的布局优化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面对在线旅行社业务的迅猛发展,传统旅行社的产业定位、服务策略和空间格局转型已成共识.其中,在地理实体空间实施零售门店扩张性布局战略,已成为传统旅行社空间转型的关键举措之一.然而,尚未有研究分析上述举措可能引发或加剧旅行社在共同地域市场内的空间竞争.利用ArcGIS和Crimetat软件中针对点状数据的最邻近指数、Ripley's K函数、核密度估计和最邻近层次聚类分析模块,文章分析了重庆都市区范围内排名前三的以组团业务为核心的传统旅行社之间的空间竞争格局特征.研究表明:(1)3家旅行社都呈现空间集聚,且都倾向于布局都市功能核心区,总体呈现非剩余竞争态势;(2)3家旅行社在不同空间尺度的集聚特征存在差异;(3)旅行社在城市商圈、近郊行政区和新兴城市社区形成了集聚区,但热点区数量、范围和空间形态存在差异,反映出在都市区内部不同区域采取了非剩余竞争、剩余竞争或错位竞争的方式.  相似文献   

8.
随着公路交通和运输工具的不断发展,特别是自驾车旅游方式的兴起,饭店的空间结构对城市内部交通集成度的依赖性不断增强.在对城市饭店空间分布研究脉络的梳理中可以发现,以往的研究缺乏对饭店空间结构与交通拓扑结构的定量研究.本文运用空间句法的技术方法对风景旅游城市桂林主城区各等级饭店所在交通轴线的整体集成度和局部集成度进行分析,发现桂林饭店空间分布与伊甘(Egan)和尼尔德(Nield)基于竞标地租理论推演出来的城市饭店空间等级模型(饭店等级越高,越倾向选址于城市中心)并不完全吻合,而表现出一种新的形态.对旅游城市而言,随着旅游者(特别是高端旅游者)的需求日益多元化,城市中心已经不是影响高级别饭店布局的决定性因素.研究表明桂林主城区只有低等级饭店(非星级饭店和二星级饭店)的空间分布符合该模型,三星级以上饭店随着对交通集成度依赖程度逐步减弱,而倾向远离城市中心.  相似文献   

9.
经济型酒店近年来一直保持迅猛发展势头,但对于经济型酒店的研究却仍处于对行业现象和业态特征等方面的探讨,缺少经济型酒店城市空间分布方面的深入研究和实证分析.本文从主客体关系视角,提出城市经济型酒店市场容量与经济型酒店发展动力、城市主体角色与经济型酒店选址决策两个层面的关系,建构经济型酒店的空间分布形成机制.针对扬州的实证分析采取了经济型酒店管理层深度访谈与住店客人调研二重途径探讨经济型酒店发展及空间布局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基于旅游竞争日趋激烈、旅游方式趋向散客化、个性化及旅游经营管理信息化、人本化发展的时代背景,研究我国旅游网站空间分布的区域差异和空间规模结构特征--旅游网站数量自东部沿海向中西部递减,且主要集中分布于省会城市和旅游经济发达城市;并利用SPSS14.0定量分析了区域经济、信息技术水平、旅游企业数量、旅游接待人数等对我国旅游网站规模分布的数学统计关系,总结了影响旅游网站空间分布主要由旅游企业和旅游者两个因素推拉动作用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1.
12.
Stephen Smith's article (Annals 10:515–549, 1983) provides an interesting insight into the geography of dining out and is a timely contribution to tourism literature. However, as a regular observer and student of the foodservice industry, I would like to comment on the two topics which he addresses: the national patterns of foodservice development and the tendency to dine out, and the local patterns of foodservice site selection.  相似文献   

13.
14.
旅游者在西安地区的空间活动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目的地区域游客的空间运行方式是指游客在旅游目的地区域内旅游线路及景点的选择行为方式,主要体现在目的地区域内旅游客流的流向与流量.本文通过对游客在西安地区的空间流向以及各著名景点流量的研究,揭示游客在旅游目的地区域内的空间运行特征,为优化西安地区旅游空间结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中国城市居民旅游感应空间研究——以上海为例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旅游感应空间可用旅游意境地图表达,旅游感应强度用来描述旅游意境地图中构成要素(点、线、面)的强弱.本文从<新民晚报>"天下游"版统计得到全国33个省级行政区(重庆仍归入四川)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出现频次,以此频次来表征上海市民对国内旅游目的地的旅游感应强度.通过聚类分析法可发现上海市民对国内旅游目的地的感应空间特点,并从中揭示了旅游感应空间的一些规律.  相似文献   

16.
17.
18.
罗浩  杨旸 《旅游学刊》2011,26(12):71-77
区位是区域经济学的核心命题,也是酒店业投资和经营的重要影响因素。国内外现有城市酒店区位研究仍主要基于传统区位论和传统统计方法,严重滞后于区位理论和计量方法的最新发展。文章提出,应整合前沿的产业空间组织理论和空间计量方法,重新审视城市酒店区位选择中的空间关系及其背后的机制与规律。其不仅将在具体研究领域取得重要突破,而且还在方法论层面(整合空间关系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和学科交叉层面(促进地理学和经济学交叉与对话)具有重要学术意义。未来的具体研究方向包括:城市酒店产业的空间涨落,城市酒店空间分布的模拟,城市酒店间的空间交互影响,多维决策下的城市酒店最优定位,政府介入(城市规划、产权制度、地方政府竞争)对城市酒店区住选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黄斌  吕斌  李磊  赵刚 《旅游学刊》2012,27(6):52-62
文章在梳理总结现有三峡旅游地空间结构研究的基础上,以2003~ 2009年三峡旅游地15区县的国内游客数和国内旅游收入数据为基础,运用位序—规模律对空间结构的变动进行了量化研究.文章发现,三峡旅游地总体上已经从空间极化阶段向均衡阶段转变,旅游产品变化、旅游交通完善和政府主导的跨区旅游企业整合等是影响空间重构的主要因素,并还将持续发挥影响.目前三峡旅游地已经形成了以万州和宜昌(夷陵—秭归)为组织核心,东段以三峡大坝—巫山—奉节为主要旅游吸引物,长江主航道、沪蓉、沪渝高速为主要轴线的旅游空间结构,但西段旅游组团的核心由丰都转为武隆,更多地表现为重庆都市圈旅游的特点,旅游空间结构的“东西分化”趋势明显;并有沿大宁河、神农溪等跨区旅游合作轴线向神农架和恩施州南北扩张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