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以会计制度较为稳定的2001~2004年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立足于我国地区制度环境渐进改善的经济现实,本文检验了制度环境诱致性变迁对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地区制度环境的横向差异影响了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地区制度环境越好,其上市公司的会计盈余的价值相关性越高,这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投资者保护的"后果假说";地区制度环境的诱致性变迁进一步加剧了制度环境对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的影响程度,随着地区制度环境的渐进改善,上市公司的会计盈余价值相关性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递增趋势;无论是地区制度环境横向差异比较研究,还是地区制度环境诱致性变迁研究,均没有发现净资产与地区制度环境之间存在关系.  相似文献   

2.
3.
诱致性制度变迁与农村发展——兼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变迁是经济增长的源泉,而诱致性制度变迁则比强制性制度变迁能获得更大收入流,同时付出更少变迁成本,是一种高效率的制度变迁。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三次大规模制度变迁表明,凡是有广泛制度需求基础的诱致性制度变迁,都能取得好的绩效;而没有需求基础的强制性变迁则成本高昂并最终失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场新的大规模的诱致性制度变迁,有广泛的制度需求基础,在实施过程中要顺势而为,防止落入高成本、低收益的强制性变迁陷阱。  相似文献   

4.
在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国家强调从供给侧进行综合性的经济改革背景下,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成为新一轮经济改革的重点之一.这种调整可以说是一种制度变迁,在实施过程中有着诱致性与强制性两种模式,具备各自的特点.本文在梳理制度变迁的理论发展过程后,提出了在农业领域中诱致性与强制性变迁协同的分析框架,并用来分析国家玉米临储政策调整后,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的案例,从中归纳得出四点结论.  相似文献   

5.
金融结构变迁的动因可归结为市场诱致和政府推动.市场诱致金融结构变迁是因为金融结构对经济发展的响应、金融企业追逐利润的本性和竞争淘汰机制的存在,政府推动是因实现"追赶战略"和克服"市场失灵"而介入金融结构变迁.从微观角度看.市场力量诱致金融结构变迁通过投资者对金融产品的选择得以实现,金融产品之间的马歇尔需求交叉弹性决定了金融结构变迁的强度;政府力量通过制度结构变迁对单个金融企业的激励和抑制效应推动金融结构变迁.  相似文献   

6.
寻租活动与产权制度变迁的渐进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平 《经济学家》1995,(3):94-98,75
  相似文献   

7.
论中国农村现行土地产权制度的变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论证了中国农村现行土地产权制度的不均衡性,给出了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迁的几种目标制度安排,并强调政府在农村土地制度变迁中需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产权制度的变迁与私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私营经济是在传统的公有制经济的土壤中发展起来的,其发展必然与传统体制发生摩擦与冲突。本文回顾了我国产权制度变革的路径,分析了影响私营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产权制度障碍,根据我国产权制度改革的轨迹,预测了产权制度变迁的趋势和特征。  相似文献   

9.
水资源产权制度是水资源配置和利用过程中最重要的规则安排体系.我国水权制度的变迁与创新置身于整个经济体制转型之中,经过60年的改革与发展,已经呈现出市场驱动的态势.我国水资源产权制度既是改革的子领域,也是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积极回应,并且成效卓著.文章探讨60年来我国水权制度的变迁与创新,由此得到相关启示和展望.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商鞅变法之后使土地产权向单级所有制过渡,并首次承认了土地的私有产权①,但对土地的兼并有严格限制,其私有产权呈现不完整性。土地产权沿着“集中———分散———再集中———再分散”的发展轨迹推进了农地制度的变迁。在中国传统社会农地产权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研究中,学者们认为:②中国传统社会的资源禀赋导致了人口迅速增长与人地比例的日趋紧张,因此以精细的养地措施为基础的精耕细作技术将成为中国理性的技术选择,而推广普及精耕细作就必须保证农户拥有土地长期的使用权与收益权。中国传统社会产权制度与技术制度互动演进的…  相似文献   

11.
我国会计制度变迁的经济学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袆 《生产力研究》2005,(8):221-22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历了一次剧烈的、整体的和根本的变化,而会计制度作为资源配置和产权制度中的一种产生、传导信息的机制,无疑也应和整个社会环境变化相适应,进行变迁。这在人类历史上是未曾发生过的事情,我们没有现成的理论、方法可以照搬,只能是根据我国国情运用适当的理论和方法去不断地探索、创新。其间,许多现象需要去解释,许多全新的问题有待去探讨、去解决。笔者试图借鉴制度经济学的有关理论和分析方法对我国会计制度改革中的一些问题进行研究,以求对我国的会计制度改革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孔繁军 《发展研究》2003,(12):37-38
股份制的资本组织形式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观点的提出,为一切社会资本平等参与社会化大生产,取得合法的投资收益提供了理论依据。产权制度改革是实现股份制资本组织形式的前提。实现产权的可交易性,促进产权流动,是建立股份制的关键环节,也是产权制度改革的核心内容。要实现产权的可交易性,需要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黄微 《经济学家》2012,(8):102-104
经济关系,在法律制度方面主要以产权体现。广义的产权是指凡能被人们或市民社会认为是财富、财产的,包括资源、环境等在内的广泛意义的所有权、使用权、处置权、收益权等等,也就是说,只有产权关系才本质地反映了人们及国家要诉求的经济利益及相应的经济关系,只有产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政局稳定和经济恢复改善了农民的收支水平和购买力,然而通过市场增收的途径逐渐受到限制,苏南农户的农副业收入仍占主导地位,农家经济并未产生结构性变化。国家期望通过土改提升农业水平支持工业发展与增强国力,但却面临着工业化目标与农村生产基础、对市场供求的控制与农民利益的矛盾。尽管国家严格限定农产品流动,但农民随机应变的市场行为仍有生存空间,市场机制在双方博弈中依然延续并影响着政策实施路径。工业化意图下的农村经济塑造,超出了强制性制度变迁的简约化叙述,也体现了近代以来国家主导型发展中资源配置体制选择的特殊内涵。  相似文献   

15.
资源配置一般包含计划配置和市场配置两个范畴。无论是计划配置还是市场配置,在其配置过程中无不受到各种制度的影响和修正。城市国有土地资源配置也是如此。中国市场化改革带来了资源配置方式从计划向市场的大转换,在此历史性的转换过程中,市场价格机制不仅在商品、资本、劳动力等资源配置中的地位与作用不断上升与增强,在城市土地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也产生了实质性的变化。探讨城市土地资源配置中的制度变迁,分析制度变迁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既是土地经济发展中的方向性问题,也关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效有序运行。  相似文献   

16.
考虑到中国特殊的制度背景,中国企业内部人交易的信息披露与这种特殊背景的结合有一定研究价值。本文从制度变迁内外两方面入手,实证分析了地区市场化程度对企业内部人交易信息披露的影响以及企业内部治理制度对企业内部人交易信息披露的影响。结论认为,市场化程度越高,企业内部人交易信息的披露也越真实,而企业内部治理制度与其并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日本国有铁路的公共性和企业性与民营化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就日本国有铁路的公共性和企业性进行民营化改革前后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改革后的国铁,公共性及费用负担由JR转到了地方自治体,价格调整对地区间的公平性和居民经济负担的公平性影响不大,各种事故呈减少趋势,政府的财政赤字并未减少;从企业性看,政府对JR的规制有了较大程度的放松,服务质量、经营效率和效益有了很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18.
中国30年改革开放为全球转型国家提供了有价值的参照体系,也为经济学家探讨转型经济学提供了丰富的视角.文章系统梳理了经济转型理论的历史性变迁,探讨新古典经济学在建立转型理论框架中所遭遇的理论困境和内在逻辑缺失,同时着重剖析了转型经济学中存在的两大基本争议,即渐进式变迁和激进式变迁的争议以及强制性变迁和诱致性变迁的争议.文章最后对中国经济改革进行了理论提炼,揭示了经济转型的中国范式的内涵及其全球意义.  相似文献   

19.
契约经济学主要强调企业的交易性和契约性,在此基础上得出物质资本应享有权威、剩余索取权或剩余控制权从而天然地独占剩余的结论,这种结论必然带来分配上的两极分化;马克思通过分工对企业生产性的描述意在揭露资本独占剩余的剥削本质,但他关于单一劳动联合体独占剩余的设想由于超越目前生产力发展阶段而必然导致平均主义的盛行。两极分化和平均主义是收入分配不公平的两种表现。企业的联合产权制度性质在首肯企业生产性的同时整合进交易性和契约性,是企业性质的演进方向。联合产权制度是实现公平收入分配的微观基础,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普遍形式。  相似文献   

20.
各种非正规制度是如何促使在计划经济体系内部顺利实现了一种渐进式的制度变迁的 ?本文首先区分出了非正规市场、非正规合约的概念 ,并将影响非正规合约缔约过程的各种行为和人际关系称为非正规制度。非正规合约作为一种无形资产 ,它不仅创造收入流 ,而且能够形成为协约双方都带来利益增进、促使生产改善、效率提高的新的制度结构。本文分别说明了非正规制度对创新者的创新动机和对创新者权威和合法性的影响 ,同时说明了由非正规合约所形成的产权合约对乡镇企业早期资源动员和财产形成过程中合约的作用及作用的方式 ,回答了长期争论的市场化的交易是如何从计划经济体制内部产生出来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