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沙磊 《经济》2013,(1):40-41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美丽中国"将对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哪些影响?"这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增加了新的动力,提供了政治保障。中国将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实现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在此  相似文献   

2.
今日中国正在崛起,中国的外交政策也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其中既有认可理解也有猜疑和戒心,既有客观公正也有敌意和诽谤。如何从世界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的新变化和我国历史文化、外交传统中寻找依据,深刻阐释当代中国的外交理念、政策和实践,让世界特别是周边国家认识和理解新时期中国外交的突出特色与丰富内涵,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经济师》2019,(3)
旅游外交作为典型的国家对外战略的"软运作"模式,逐渐在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文章从旅游外交概念入手,借以具体的旅游外交实例分析旅游外交的作用、手段等,对我国旅游外交工作提出具体建议,探讨旅游外交对提升中国"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具有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方志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志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种独特的文化存在形式。它以历史化、地方化的内在要求,真实地客观地记载国家和地方各民族追求自身进步和发展的本土历史,包括自然资源、建置、沿革、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思想文化、伦理道德、风土人情等等。方志文化不仅是综合国力存在和展现的重要内容方面之一,更是国家资政和教化育人的重要资源。我们必须正确认识方志文化所肩负的历史使命;把方志文化的发展建立在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政治体制相协调发展的基础之上,提高方志资源的整体效益。 一部志书内容十分丰富,特别是新编地方志,涉及自…  相似文献   

5.
世纪之交,"中国的文化外交空前活跃。文化外交已经成为中国继经济、政治外交之后的第三大支柱。"中国文化外交,从相对独立意义上看,不同于过去单纯的文化交流;从本质上看,不同于一些国家以"文化征服"和"文化渗透"为目的文化外交;从文化理念、目的设定和方法运用等来看,中国文化外交是一个全新外交思路。  相似文献   

6.
中国人这几年可说是风光占尽,在世界政治与经济领域影响力日渐彰显。经济发展上捷报频传。经济总量超过意大利居世界第六位,外贸总额超过日本居世界第三,仅次于美国和德国。中国人一改过去只谈世界经济对中国的影响的单向思维,也谈起了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在科技上,“神六”宇宙飞船遨游太空,即将实现嫦娥奔月计划。外交上也充分显示出中国外交的魅力,普遍受到赞誉。总而言之,中国就要崛起了,甚至有人认为已经崛起了,急着探讨中国崛起后世界将会变成什么样子。中国人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不免沾沾自喜起来。  相似文献   

7.
值此中葡建交35周年、澳门回归15周年之际,从文化外交的视角透视中葡关系意义重大。文化外交是基于文化因素在国际关系领域日益重要的作用而产生的外交的第四个支柱,其能有效促进双边关系的发展。实践证明,文化外交在发展中葡政治关系、开拓中葡经济关系、扩大中葡民间交流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积极的中葡关系必将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8.
协调是社会关系的一种稳定和谐状态,包括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文化关系等在内的种种社会关系,并由此形成了人们活动于其中的包括经济领域、政治领域和文化领域等基本领域在内的社会整体领域,以及同样存在于其中的城市和乡村两个相对独立而又相互联结的子系统。协调好经济与政治的关系、协调好城乡关系是当务之急。当代中国社会各领域之间和城乡之间面临着特殊的现实境遇,必须落实协调发展理念,采取合理有效措施,促进各领域之间和城乡之间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是全球化、市场化、知识化。这给中国经济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是一场严峻的挑战。 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实现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这为我国21世纪经济的发展廓清了目标。实现这“三个化”,既离不开中国已有的经济与社会的基础,也离不开世界的经济与社会的条件、只有把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才能找到适合中国的经济发展战略,走上健康、持续、协调发展的快车道;“三个化”才有提早实现的希望。一、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确立接轨世界的发展战略 对外开放是我国一项长…  相似文献   

10.
新世纪以来,中国台湾地区成为印度"东向外交"的重点对象,印度也成为台湾当局"烽火外交"与"活路外交"关切的重要国家。由于印台间具有利益"契合点"且采用的手段比较隐蔽,双方在经济、政治、文化和军事等领域动作频繁并在合作关系上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对中国核心国家利益的损害不容忽视。厘清新世纪以来印台关系的进展,裨益于我们客观评估其关系现状及可能走势,更好地探究实现海峡两岸"兄弟相亲"与中印"龙象共舞"关系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在刚刚闭幕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胡锦涛同志在报告中提出了"五位一体"的新格局,即"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相似文献   

12.
作为新兴的全球经济与地缘政治大国,中国与东南亚邻国的经济融合也在日益加强,这是中国自90年代以来大力推行经济外交战略的丰硕成果.自二十世纪70年代以来,在急剧变化的地缘政治环境中,中国与东盟的关系也从对抗、对立逐渐演变为互利互惠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和睦邻友好关系.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当今世界最具活力与发展最快的庞大的经济体,也是中国推行经济外交新战略,扩大全球影响的成功范例.崛起的中国正凭借其日益强大的经济实力,日新月异的军事现代化和积极构建的文化软实力谋求全球影响,并挣取与其国力相应的地位.中国的经济外交与其追求的“睦邻友好关系”相辅相成,其目的就是要确保中国的“和平崛起”,即既要确保中国的经济发展,实现民族复兴大业,又要确保中国的“崛起”是和平的,不要被邻国误读为威胁.  相似文献   

13.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非经济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盖宏伟 《经济论坛》2003,(20):8-10,20
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了可持续的协调发展战略,强调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持续的协调发展战略主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坚持效益与公平的基础上实现区域间的协调发展;二是在保护环境与合理利用资源的前提下实现经济与社会各方面的协调发展。本文研究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非经济因素,包括自然环境资源因素、人力资源因素、社会文化因素、政府宏观调控因素、思想观念因素,及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目的在于为实现经济与社…  相似文献   

14.
正"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政府统揽政治、外交、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促进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一带一路"的建设为上海合作组织、欧亚经济联盟、中国—东盟等既有合作机制注入新的内涵和活力。"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政府统揽政治、外交、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促进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一带一路"的建设为上海合作组织、欧亚经济联盟、中国—东盟等既有合作机制注入新的  相似文献   

15.
魏建国 《新经济》2013,(1):17-18
基辛格博士在2011年我们召开的全球智库会议上讲了这样一段话:"当初美国代替英国成为世界霸主的时候,这个过程是和平的,今后中国代替美国我想这个过程也是和平的。但是长期的。"中美两国当前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大国,在政治和外交上,中美外交已经成为中国外交最大的组成部分。讲这一段话关键是落实到我们今天的主题,中美两大国在海洋上的较量。当前美国已经不愿意再推WTO的多边谈判,而采取  相似文献   

16.
进入21世纪,以中国和印度为主要组成部分的新兴经济体的群体性崛起导致了世界格局变化与"亚洲世纪"的大讨论。亚洲的经济增长已经明显地由各国的独立增长向区域经济整合过渡。如果21世纪真的能够成为亚洲的世纪,那么这一目标的实现一定是建立在整个亚洲地区经济上不断整合、政治上不断信赖的基础之上。因此,持续地将亚洲经济整合的趋势发展下去,通过各种方式的努力,实现东亚、东南亚、南亚和西亚的区域性经济整合,这是亚洲各国最大的共同利益,也是亚洲崛起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公司治理结构是政治、经济与文化多重规制下的一种特殊选择,是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模式。考察中国的公司治理模式必须把作为传统企业管理制度精髓的"老三会"纳入研究视野。中国公司治理特殊性体现在组织形式、权力格局、政企关系和内部人控制等各方面。中国特色公司治理模式将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华夏民族文化与现代市场经济规律及其管理经验充分结合,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现代化不仅要有繁荣的经济,而且应该有繁荣的文化。只有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才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有机组成部分。繁荣的文化,既是社会发展题中应有之义和重要标志,又对社会发展起巨大的促进作用。面对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综合国力剧烈竞争,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相  相似文献   

19.
陕西省是文化资源大省,但是在参与文化产业走出去这一国际竞争中力量却一直很薄弱。如何深借助新媒体新技术,使文化"走出去"工程取得最优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实现陕西文化走进国际社会、陕西文化企业走进世界市场、陕西文化产业走进全球经济分工体系的目标在当前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作为新兴的全球性经济和地缘政治大国,中国对于一些大国而言,不论是在全球体系上,还是在次全球体系(区域)上都是一个政策性的困难抉择。对于如何构建与这些在中国外交总架构中居于"关键"地位的全球性大国的关系,中国新一代政治领导人提出了无论是在国际关系理论上,还是在近现代国际关系实践上都具有创新内容的"新型大国关系"的构想。这一构想在很大程度上是邓小平关于"和平与发展是世界两大主题"论断的逻辑性结果,也是在中国经济和地缘政治实力日益增长的情况下作出的蕴含着中国古代哲学"和而不同"和战略智慧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理性选择。这一构想有助于中国坚定和平发展的崛起新路径,同时也为其他新兴大国共同参与全球体系重塑和世界新秩序的构建打开了便捷之门。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有可能使美国在中国经济外交与外交攻势的双重作用下,接受中国的"和平崛起"的理念,弱化视中国为安全与战略"威胁"的观念,从而有利于世界力量的和平转移与全球体系的和平转型。在此层面上,新型大国关系的构想无疑有助于打破人类几千年历史上大国崛起与战争形影相随的宿命,对推动全球力量的和平转移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