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闽北有2000多年的茶叶栽培历史。这里土地肥沃、生态条件好,适宜种茶,加上闽北人善于研制,六大茶类中闽北绿茶、青茶(乌龙茶)、红茶、白茶占了四大类,而且是红茶、乌龙茶、白茶的发祥地。  相似文献   

2.
茶叶是印尼的主要农产品之一,在印尼已有几百年的种植历史。世界市场上主要有三种茶:红茶、绿茶和乌龙茶,印尼生产前一种。  相似文献   

3.
在日本,中国茶已经成了人们经常品尝的饮料。在家中,饮茶似乎还成为一种消遣,诸如茶叶的挑选方法、恰当的沏茶方法等,要学的东西还很多。中国茶因制作方法以及发酵的程序不同,分为绿茶、黄茶、红茶、黑茶、白茶、青茶、花茶等7种。在日本,人们知道最多的是乌龙茶(青茶)、普洱茶(黑茶)和花茶,但是在中国,据说大部分人喝绿茶,而不是乌龙茶。茶叶有许多等级,据说茶叶在水中展开时,如果叶的形状没有被破坏,是一片片完整的茶叶,这是好茶。另外,看着茶叶在热水中展开也是一种乐趣,这似乎正是中国茶的魅力。绿茶的叶子很美,  相似文献   

4.
(接上期) 4 加入 WTO台湾茶叶产业因应策略 台湾为加入 WTO,在茶叶方面与有关部门达成协议为:入世后,部分发酵茶仍维持 25%的关税,红茶、绿茶年关税调降为 20%,并逐年调降至 2002年的 17%;在动植物检疫防疫方面,茶叶免施植物检疫,属台湾"经济部标准检验局"检验商品品种.  相似文献   

5.
近20多年来,台湾茶叶市场发生了较大变化,主要以内外销市场转型为转折点。在70年代后期以前,以外销市场为主,外销量达到总产量的75-85%。但在此后,台湾当局及有关单位大力推动茶叶内销,外销量逐年减少,到1996年,外销量相应地仅占到总产量的15-20%。与此同时,内销市场的需求量却渐增,茶叶进口量也随之从没有记录到1994年达到最高峰,进口量几乎占台湾茶叶总生产量的50%。目前,台湾茶叶内销市场依然看好,茶叶消费量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已由7O年代后期人均年消费量不到O.1公斤增到1996年的1.26公斤,不到20年时间,增长了12…  相似文献   

6.
大陆茶叶销台量渐增本刊讯大陆茶叶过去一向被台湾消费者认为是次级品,但随着台湾制茶师赴大陆指导后,不仅各种茶叶品质大进,甚至大陆乌龙茶也出现在台湾市场,价格虽比台湾产乌龙茶便宜的多,味道却不差。大陆茶叶田是大面积耕作的,所采的茶叶都堆放在空地上,等全部...  相似文献   

7.
台湾茶业今昔谈1979年口本兴起乌龙茶热,使当时快要走下坡路的台湾外销茶上跌趋升。这一市场的突然转变对台湾茶业界的影响极为深近,但对茶业界的作用究竟是好是坏现在还难以评断。表面看来,外销乌龙茶的大增弥补了已失去的中东、非洲市场的损失,使得茶农、茶厂能...  相似文献   

8.
贸易与金融     
越南茶叶出口逐渐复苏 过去,越南的茶叶出口主要是配合政府偿还外债,自前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解体后,越南突然失去茶叶的传统外销市场,业绩一落千丈,产销苟延残喘,直到近年才开始慢慢复苏。目前越南国内市场上出售的茶叶多为当地私人制茶企业的产品,进口茶叶则以台湾、香港两地区及中国内地产品为主。 据越南官方统计资料显示,该国目前约有76家制茶厂,其中27家直属越南茶叶总公司(VINATEA),生产设备大部分是前苏联六七十年代的产品,年产茶叶2.3万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63%。越南茶叶总公司日前表示,该公司1996年加工生产茶叶5.4万吨,出口1.3万吨,较1995年增长2000吨。全国茶叶外销1.7万吨,较1995年增长5000吨。  相似文献   

9.
台湾产业受入WTO影响与因应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入WTO各产业受影响,总体看短期内经济会受若干冲击,但长期则利多,原受“政府”保护的产业将会受到负面的冲击,其中以农产品短期受伤害较大。原以外销为主者反而受惠。如资讯业主要以外销为主,国际竞争力较强,加入WTO后,降低关税对其影响有限,反而可因各国须遵守乌拉圭回合谈判减让关税而得到出口方面的实质利益。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目前我国茶叶产品的质量状况,1996年第1季度国家技术监督局组织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对北京、上海、山东、安徽、浙江、福建等17个省、直辖市的茶叶产品质量进行了国家监督抽查。 本次共抽查了189家生产、销售企业的237种红茶、绿茶产品,检验结果合格154种,抽样合格率为65.0%。其中,抽查了42种红茶产品,合格29种,抽样合格  相似文献   

11.
台湾绿色食品加工业,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对台湾的经济增长和贸易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台湾的食品加工业主要以农畜水产品的加工为主,按工业种类可分为罐头食品业、冷冻食品业、食用油脂业、糖果制造业等22个子行业。其中食品加工的种类涵盖了果蔬速冻、食品罐头、茶叶饮料、水产品、食用菌以及畜产品等。由于食品工业原料约80%来自农业,因此,农业和食品加工业是相辅相成的产业。台湾将食品加工业视为农业的下游产业,把发展食品加工业作为拓宽农产品销路、促进农业升级的重要措施之一。当前,台湾的食品加工企业近万家,但…  相似文献   

12.
李烈 《福建经济》2002,(2):31-32
福建是我国茶叶的主产区,茶叶生产历史悠久,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经济体制和茶叶流通体制改革,我省茶业得到了长足发展,成为我省农村经济中的一个举足轻重的优势产业,据统计,2000年全省茶山1289.13万公亩,产茶12.35万吨,其中红茶0.17万吨,绿茶7.29万吨,乌龙茶4.77万吨,其他茶0.12万吨,共创产值8.96亿元,但近年来,我省茶叶面临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种茶效益有所下降。如与1999年相比,我省茶山面积虽增加46.86万公亩,总产量增长0.46万吨,但总产值却减少1.18亿元,减幅达15%,出现好茶叶卖不到好价钱,茶农增产不增收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茶业结构不顺、企业管理不善、市场流通不畅等,造成小茶农与大市场,小生产与大流通的矛盾,导致茶叶生产无序竞争、质低滞销,企业生产亏损,茶农毁茶抛荒、茶厂关机停产,处于“由盛转衰,步履蹒跚”的境地。  相似文献   

13.
《宁波通讯》2015,(2):89
研究显示绿茶有益于人类心肺健康乌龙茶既具有绿茶的醇厚,又具有红茶的浓厚,同时还具花茶的芬香。专家介绍,不同品种的乌龙茶冲泡后各有特色。但专家同时提醒,品饮乌龙茶有三忌:一是空腹不能饮,否则就会感到饥肠辘辘,甚至会头晕眼花,翻肚欲吐,即俗称的"茶醉";二是睡前不能饮,否则会使人难以入睡;三是冷茶不能饮,乌龙茶冷后性寒,对胃不利。  相似文献   

14.
台湾水泥外销管制大幅放宽本刊讯台湾“经济部”近来公布了台湾最新的水泥工业发展政策,其中把水泥业外销管制的每月安全库存量及最低库存量,决定改订为80万吨及70万吨,分别比原先规定的数量减少17%及11%。如此一来,台湾水泥业的外销空间将更为广阔。此外,...  相似文献   

15.
台湾是我国主要茶区之一。据考证在清嘉庆年间,即由福建武夷山引进茶籽开始了茶叶人工栽培。台湾茶叶生产在二战期间受到日本侵略者的严重摧残。50~60年代茶叶生产逐渐恢复到巅峰状态,茶园面积曾达4.8万多公顷、年出口创汇达3000多万美元。70年代后台湾茶叶发展逐渐萎缩,但茶叶生产水平仍不断提高。茶园作业也逐渐实现机械化,制茶工艺和产品花样也在不断翻新。 1.茶区分布与茶叶品种 1993年台湾茶园面积为22934公顷,约为50、60年代的一半。茶园减少的原因,一是工商业发展占用茶园,二是茶叶生产成本因劳动力价格昂贵而提升,三是新台币升值、外销市场衰退。目前台湾茶农户数约为1.1万户,仅为50年代的35%左右。茶  相似文献   

16.
话说斯里兰卡的三宝作为一个以种植经济作物为主的农业国家,斯里兰卡的三宝是茶叶、橡胶和椰子。它们每年的出口值古斯里兰卡出口贸易总值的90%以上。斯里兰卡的红茶驰名于世,大型的茶园早在19世纪中叶就已初具发展规模,历史悠久,年产量约为20万吨,其中90%...  相似文献   

17.
李恂 《中国经贸》2008,(5):89-89
云南是世界公认的茶树原产地和天然基因库,发展茶叶产业的潜力和优势得天独厚。驰名中外的普洱茶、滇红茶、沱茶就诞生在云南。去年,全省茶叶种植面积突破421.4万亩;总产量达17.2万吨,其中,普洱茶产量9.9万吨,种植面积和产量跃居全国第一。茶叶综合产值达201亿元,其中,农业产值65.4亿元。全省600万茶农来自茶叶的经济收入人均达1090元。  相似文献   

18.
台湾人爱喝茶,他们尤其爱喝浓浓的乌龙茶。为此,台湾茶业的经营者们,发明了五花八门的茶饮料、茶食品。茶饮料有许多种类,如罐装乌龙茶和速溶茶等。中国人常常有喝热茶的习惯及隔夜茶有毒的传统说法,台湾的茶叶经营者便利用现代食品科技,将茶汁精华提取出来,高温消毒,再抽空气,装入罐中,制造了罐装乌龙茶,避免有害物质的产生。很多人外出口渴时,都愿意购买这种简便、解渴的茶水。现在,这种罐装茶已经成为台湾饮料市场的新贵,被人们称为“台湾的可乐。而速溶茶则更像速溶咖啡,是将茶叶中的水溶性成分抽出后,经浓缩、干燥而成的粉末或颗粒。它…  相似文献   

19.
《海峡科技与产业》1995,(2):27-27,7
1 总体发展策略 1.1 选定各产业具潜力产品,由当局协助民间研究开发及投资设厂。 1.2 选定各产业关键性技术,由当局以加强研究开发与技术引进并重之方式,建立自主技术并移转民间。 1.3 从研发、生产、行销等多方面创造以差异化策略为主之竞争优势,但仍维持成本竞争策略。 1.4 健全上、中、下游发展体系,加强产业垂直结合。上游产业以支援下游发展为主,再逐步扩大输出;下游产业则以发展为外销业为主。 1.5 充分运用当局重大采购案及台湾内需市场,增加自外引进所需技术及提供产业发展所需之市场机会。 1.6 平衡海内外发展条件,于台湾市场提供公平竞争环境。 1.7 对重大产业订定发展方案,结合相关单位共同推动  相似文献   

20.
<正> 台湾的中小企业,一般是指制造业资本额在6000万台币以下、员工在200人以内,服务业资本额在8000万台币以下、员工在50人以内的企业。台湾因受资源缺乏的制约,其经济发展基本上是一种以出口为导向的工业化经济,而高度出口导向的中小企业正是这一经济的主要推动者。在台湾战后50多年的经济发展中,中小企业形成了以精密器械、纺织、塑料制品、皮革、电力及电子机械器材为主的五大主要出口产业。85%左右的中小企业产品都是以海外市场为依托而行销世界各地,长期是台湾外销市场的先锋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