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在进行品牌差异化定位时,必须借助于消费者行为调查,了解目标对象的生活形态或心理个性化需求,消费者期望从品牌中得到什么样的价值满足。所以我们必须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上来分析产品趋向,这一切。都是为了找到切中消费者需要的品牌利益点。而思考的焦点要从产品属性转向消费者利益;用于差异化定位的利益点选择除了产品利益外,还有心理,象征意义上的利益,这使得产品转化为品牌。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从目前中国企业的品牌现状分析了品牌、文化、产品三者之间的关系,提出品牌战略的直接目的建构起消费者对该品牌的忠诚力,品牌战略的根基是品牌的文化,品牌文化形成于产品文化,产品文化带给消费者物质和精神上的满足是品牌忠诚力建构的关键。所以必须通过产品的文化来塑造出准确、特定及丰富的品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3.
颜毓洁  樊旭  白芳 《商场现代化》2005,(33):307-308
本文通过从目前中国企业的品牌现状分析了品牌、文化、产品三者之间的关系,提出品牌战略的直接目的建构起消费者对该品牌的忠诚力,品牌战略的根基是品牌的文化,品牌文化形成于产品文化,产品文化带给消费者物质和精神上的满足是品牌忠诚力建构的关键.所以必须通过产品的文化来塑造出准确、特定及丰富的品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4.
在市场消费者选择日趋多样化的时代,企业必须不断创造新营销方式,使消费者对品牌形成情感依恋。本文以"拟人化沟通"为切入点,通过两个实验分析拟人化沟通、依恋风格和产品类型对消费者品牌依恋的影响,发现拟人化沟通与消费者依恋风格之间的交互作用显著,专注型依恋风格的消费者更容易对品牌产生品牌依恋;产品类型对拟人化沟通、依恋风格之间的交互关系具有调节作用,即无论是否采用拟人化沟通方式,专注型依恋风格的消费者对于享乐型产品都更容易产生品牌依恋;对于实用型产品采用拟人化沟通方式时,专注型依恋风格的消费者更容易产生品牌依恋,当品牌不采用拟人化沟通方式时,安全型依恋风格的消费者更容易产生品牌依恋。因此,可以通过拟人化沟通的营销方式激发消费者的拟人化感知,促进消费者与品牌建立情感联系并形成品牌依恋;企业应将有限的资源用于最有可能产生品牌依恋的消费者身上,应注重消费者定位,避免资源的浪费。  相似文献   

5.
一、销售与"品牌忠诚"的关系为什么某些产品成了畅销品?为什么某个企业的单一产品年销售能达到几十个亿?这是因为消费者偏爱、喜爱这个品牌,而反复地购买它。消费者认可某个品牌,反复购买这个品牌的产品,这就叫"品牌忠诚"。最新的市场研究表明:"品牌忠诚"是实现销售持续、稳定、长期增长的最主要原因。因此,要使企业实现长远的大发展,就必须营造消费者对企业产品品牌的忠诚。 "品牌忠诚"是如何造成的呢?  相似文献   

6.
基于品牌联想视角下的品牌资产提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品牌资产价值,它是反映消费者根据自身需要对某一品牌的偏爱、态度和忠诚程度,特别是指消费者赋予一个品牌超越其产品功能价值之外,在心目中的形象价值部分,是消费者对企业产品或服务的主观认知和无形评估。建立品牌资产,必须从构建消费者品牌知识入手,使品牌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品牌核心价值、品牌忠诚度等。本文主要从品牌联想的角度探讨了如何提升品牌资产,从品牌联想的内涵、特性、价值开始,主要就如何提高品牌联想,来探讨提升品牌资产的具体途径,以达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品牌是产品高度同质化时代进行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企业必须通过品牌获得产品识别,获得消费者的认知和认同,进而赢得市场竞争优势。所以,企业品牌建设是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提升企业文化力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李秀丽 《现代商业》2014,(14):123-124
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和城市工业化步伐的加快,产品同质化现象将是一种难以避免的社会经济现象。大家卖的更多的是大同小异的产品,消费者凭什么钟情于你的产品而对其他的产品予以排斥?美国国际营销大师菲利普·科特勒一针见血地指出:“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一个公司必须努力寻找能使它的产品产生差异化的特定方法,以赢得竞争优势”,品牌文化作为实施品牌差异化的一种策略,对突显品牌个性,拉近品牌与消费者的距离,增进消费者对品牌的好感度和美好联想等方面都有着十分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情感是人的一种特有的高级情感,情感在审美活动中最为重要。评价品牌影响力的重要依据是品牌对消费者心理和情感的影响效果。品牌的塑造必须要符合消费者的心理与情感特征,必须要满足消费者的心理和情感需求。因此,本文认为现代品牌诉求的目标应该从产品转向消费者,通过情感打动消费者,把人类共通的情感注入到商品之中,使公众在情感的体验、想象、享受中自觉地接受商品;利用消费者情绪和情感活动规律,通过诉求心理需求的情感内容,进而达到诱导购买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品牌作为企业无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介于消费者和产品之间的一座桥梁,消费者依据品牌特性来选购产品,产品则借助品牌特性向消费者传达产品属性和特征。消费者知觉是消费者对品牌特性进行筛选、组织和判断,最终做出购买决策的关键认知能力。因此,品牌重新定位应当以消费者知觉为出发点,以品牌特性为依据,在尊重消费者知觉特征和深谙品牌特性的前提下,进行合理的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11.
袁胜军  宋亮 《商业研究》2013,(8):83-90,134
本文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引入消费者敌意和消费者民族中心主义两个变量,探讨其对日本品牌、国产品牌和第三国品牌的产品购买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消费者敌意能够强化消费者民族中心主义;消费者敌意、消费者民族中心主义与日本品牌的产品购买意愿存在负向关系;消费者民族中心主义与国产品牌的产品购买意愿存在正向关系,但对第三国品牌的产品购买意愿没有影响;消费者敌意对国产品牌和第三国品牌的产品购买意愿的影响因品牌和产品类别的不同而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2.
对品牌进行管理,首先必须知道品牌分为三种类型:功能型、形象型和体验型。功能型品牌的商品主要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某些功能性需要——洗衣、减轻痛苦、搬家等等。消费者对这一类品牌的许多联想,和该产品的物理特性和基本功能相关。  相似文献   

13.
倾听     
《糖烟酒周刊》2005,(11):A004-A004
名酒企业巩固市场时,要以质量来说话。——剑南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乔天明[取得经销商和消费者对产品和品牌的认可,必须要有质量保证,这是市场定律。只有消费者认可了,企业的销售增幅才能上去,产品和品牌在消费者中的认可度才能提高,那么市场自然就比较稳固了。]  相似文献   

14.
所谓产品定位,是指为产品在目标市场上树立一个明确、准确的地位,从而与竞争者区隔,在目标消费者心中占据一个独特的位置。产品定位是同质化竞争背景下,与竞争者相区隔的主要手段。面对同一目标市场,同质化的产品可以具有不同的卖点,可以创造出不同的亚细分市场,这就是产品定位的价值。产品定位须与市场定位保持一致,消费者需求是产品的基点与起点,任何成功的产品定位,都必须建立在对消费者需求的深刻理解和把握之上。品牌定位的目的在于在目标消费者心智中树立鲜明的识别标识,展现独特的价值与个性。品牌定位可以从产品利益点出发,也可以直指目标消费者的感性世界。产品主要为消费者提供的是物质价值,品牌更多的通过其知名度和影响力为消费者提供精神价值,二者相辅相成才能相得益彰。品牌定位与产品定位不和谐、出现冲突,既影响产品的品牌力,又影响销售力。避免冲突的根本途径在于以市场定位为核心和指引,实现品牌、产品、目标消费者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5.
产品信任是消费者信任的重要一环,是品牌形成与发展的根本.产品信任有利于消费者对企业品牌产生美好的印象及感知;产品信任有利于形成"口碑效应",提升企业的满意度,为更多的消费者所认知;产品信任会产生消费者对该产品的重复购买行为,带来品牌的忠诚度提升.产品信任条件下自主品牌的培育,应以产品为本,获取消费者信任,构建自主品牌;履行承诺,积累自主品牌资产;加强监管,预防信任缺失,防范自主品牌信任危机.  相似文献   

16.
品牌延伸必须考虑母品牌的消费者品牌内涵认知特征维度,品牌的延伸模式只有在与产品信息属性、特定功能及技术属性、象征属性三个品牌内涵特征维度相契合才能有效促进品牌延伸的功效.  相似文献   

17.
杨勇岩 《商业科技》2009,(5):121-122
一个好的产品,必须通过与同类产品的差别优势比较体现在消费者面前,让消费者产生对产品或品牌的忠诚。如何从中外众多的饮料中突出重围,让古老的产品焕发出新的活力。饮料王老吉通过产品形象再塑,创造了一个市场营销的奇迹。  相似文献   

18.
一个好的产品,必须通过与同类产品的差别优势比较体现在消费者面前,让消费者产生对产品或品牌的忠诚。如何从中外众多的饮料中突出重围,让古老的产品焕发出新的活力。饮料王老吉通过产品形象再塑,创造了一个市场营销的奇迹。  相似文献   

19.
随着市场日趋成熟,当今市场竞争逐渐从产品主导化向品牌主导化转变,时代背景促使企业要得到生存和发展空间就必须重视品牌和消费者的关系。营销道德作为一个热点话题以来,引起了学术界和企业界的高度重视。具有良好营销道德的企业具有更好的企业信誉,也更容易获得消费者的信任,更容易与企业建立长久稳定的品牌关系,消费者也倾向于重复购买拥有营销道德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因此营销道德、消费者感知风险和品牌关系质量三者之间具有相互影响的关系。通过营销道德对消费者感知风险的影响,企业处理消费者与品牌关系以降低消费者的感知风险提供新的视角,使企业能更好地解决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而提高营销道德。  相似文献   

20.
声音     
《网际商务》2014,(11):11-11
中国消费者对于产品的品质与价格更敏感,更迫切想掌握品牌的内在价值构成。我们就需要花更多的时间让消费者了解品牌的精髓,这也是我们在中国销售成鞋的同时,必须推出高级订制、鞋履护理业务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