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从欧盟社会融入政策视角看我国农民工的城市融入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化进程加剧的背景下,如何实现弱势群体的社会融入,已成为国际社会政策理论与实践研究的重大议题。本文阐释了欧盟国家关于社会排斥的基本概念及原因分析,社会融入的基本概念与理论模式、行动机制以及评估体系等相关研究,在此基础上,解析了我国农民工社会融入的基本条件、实践策略与理论模式,进而提出将农民工问题研究置于当代国际社会融入政策研究的背景下,将研究对象从农民工转变为乡—城移民,研究方法中加强社会融入的定量研究,通过政策行动与社区工作,发展并落实农民工社会融入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2.
社会资本视角下的社区治理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微观基础,构建和谐社会应该从社区治理入手.社区居民之间普遍的信任、互惠的规范和通过社区组织所建立起来的致密的社会参与网络构成了社区社会资本,它们既是社区治理的基础,也是实现社区发展和社会和谐的社会资源.因而我们有必要培育作为社会资本的认同感、人际互信、平等交换规范和公民参与网络,以推进社区治理与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3.
行政区划是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制度安排,在管理向治理转化过程中学界对行政区划调整中的政府与社会参与的行动策略研究尚显不足。以公共性理论为基础,对Y社区调整为街道的过程考察后认为对体制资源的吸纳是社区进行区划调整的行政逻辑,需要平衡好政府逻辑与社会参与间的张力。研究发现,政府为了确保区划调整方案得到执行的同时保障社会公众的参与权而采取了分散式协商的行动策略,在控制与赋权并存的逻辑下对不同参与主体进行规范,但因主体利益不同,参与的社会主体公共意识、参与逻辑存在差异,出现参与需求程度与协商空间大小失衡的情况,这既与我国公权力现有的作用发挥形式存在关联,也说明社会的公共性精神需要持续提升。  相似文献   

4.
环境公民社会视角下的中国现代环境治理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的环境治理是以公民的参与为重要特征的.论文从环境公民社会的视角出发,明确了现代环境治理的主体,并据此提出了现代环境治理的系统构成.公民对环境治理的参与主要体现为个人和NGO组织两种形式,论文指出了它们各自对环境治理的不同作用机制及其作用手段,由此,提出了企业信息公开、社区参与以及科学商店等可以有效促进环境公民社会对环境治理作用效果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城市更新往往涉及大规模的拆迁,所出现的居民搬迁和异地安置等现象会导致原有社会网络的瓦解,从而产生不同程度的社会影响。学界多采用定性的方法对这一问题展开研究,较少从定量方面来证实城市更新对公民社会资本所产生的影响。以重庆市渝中区为案例研究地,将研究对象分为“迁移居民、邻近未迁移居民、未迁移居民”三类,采用问卷调查与数学统计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定量分析城市更新项目建设和实施对案例地居民社会资本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居民的社会资本在社区归属感和社区凝聚力、社区参与、避免强迫搬迁和绅士化、社会互惠和信任、社会网络等五个维度有不同程度的变化,由此构建了评估城市更新背景下的社会影响的指标体系。研究揭示了城市更新所导致的三类居民社会资本的变化情况,并针对所产生的社会排斥、绅士化等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之道。最后,为了城市未来的高质量发展,研究对现行城市更新运行机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社会组织在城市社区治理中的参与程度常常受到正式制度的深刻影响.立足于制度主义理论的分析视角,运用定量研究方法,重点探讨社会组织参与城市社区治理的正式制度嵌入性问题.研究结果表明:(1)正式制度与社会组织参与城市社区治理的机会存在正相关关系;(2)正式制度与社会组织参与城市社区治理能力存在正相关关系;(3)行政—权力机制...  相似文献   

7.
社会资本作为一种新的理论范式已经进入主流政治话语体系,并且为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社会资本与强化政府回应有着内在制约和依赖关系,当前我国社会资本发育的不成熟严重制约了我国政府回应的效率。因此,必须从社会资本的视角出发,培养公民人文精神、参与意识;加强政治社团和非政府组织建设,发展社团式社会资本。通过非政府组织与政府、社会公众之间的平等合作关系,增强社会公众对政府的信任以及社会成员之间的信任感,形成政府与公民的良好互动,进而提升政府的回应能力。  相似文献   

8.
以N市J社区中流动摊贩和违建商铺构成的社区非正规经济空间为研究对象。用"空间—社会"互构的视角分析社区非正规经济空间的生产逻辑,从国家、市场和社会行动三个视角对互构模式进行解读。研究发现:在总体性社会结构变迁的背景下,地方政府主导的城市社区空间治理体制包含一系列管制社区非正规经营行动的话语、政策与管制联盟,是规训社区空间的结构性制度力量;市场资本流动促进城市发展、增强政府能力,城市化、老城更新等空间重构运动标志"制度—资本"联盟的形成;但是经济导向的政企联盟加速空间交换价值和非正规空间使用价值的冲突,引发空间争夺与冲突,反而制约制度和资本的空间化。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现代国家制度构建的成功取决于现代国家制度和适应合理性及民主化需求的“公民参与网络”型社会资本之间的良性互动。契约信任、公民意识与公民文化、公民社会构成了这种社会资本的三个基本要素,其中契约信任是核心,公民意识是文化规范,公民社会是组织基础。  相似文献   

10.
社区的居民并不一定就必然是公民,居民要成为公民社会意义上的合格公民,还需要有一些条件。而由于中西方政治背景、文化传统的不同,对于公民的理解也不相同。二者的共同之处在于,公民的权利意识都是公民社会衡量的关键指标。因此,探讨我国城市社区居民的政治文化状况,就必须要对此进行深入的调研,以衡量J社区居民是否符合公民的条件,以及符合的程度。  相似文献   

11.
俞可平认为治理理论特别强调国家与社会的合作,公民自治和非政府的公共权威等要素在治理中应用,在中国可以发展出一套公共事务管理的全新技术[1].在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环境复杂化的背景下,任何社会组织都很难在缺乏战略模式的指引下去完成组织的重要使命.因此,有效的战略模式,是社会组织在参与国家治理的过程中发挥组织效能、实现组织价值所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小城镇社区有着紧密的社会网络,紧密的社会网络内部形成了人们之间的高度信任,而在这个社会网络外部却因其信任的排他性显示出社会资本投资的局限性,强有力的社会网络并未生发出良好的公民意识。小城镇社区社会资本的构成状况不能简单和城市社区统一而论,小城镇社区的社会资本主要是理性嵌入而非结构性嵌入,社会资本投资主要依靠情感性行动而非工具性行动,这两大因素制约了小城镇社区参与的广度和力度。  相似文献   

13.
城市基层社会治理改革问题分析——以贵阳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是联系政府和群众的基础组织,城市基层社会治理改革关系城市高速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之命脉。传统的治理模式、治理主体、治理体系已然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城市要发展必须要进行基层社会治理改革;政府已意识到多重治理主体介入城市基层治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其中城市公民参与程度对城市基层社治理改革的影响毋庸置疑。以贵州省贵阳市为例,从公民参与视角对城市基层社会治理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在电子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治理时代,重视引导公民参与,才能形成有效治理体制与机制,形成政府、社会、公民共同承担的"协同治理"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4.
"以地域性为特征、以认同感为纽带的新型社区"是我国政府提出的现阶段城市社区的建设目标。社区研究的理论脉络表明,社会资本是理解地域共同体的一个重要理论视角。在对社会资本概念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建构了一套社会资本测量工具,并对辽宁省的38个城市社区的社会资本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城市社区之间并非互不相关,相反因为具有中等存量的社会资本而成为了地域共同体。  相似文献   

15.
周爱民 《城市发展研究》2021,28(9):中插22-中插25
利益相关者理论能加深对基层社会治理的认识,利益相关者组合是实现深层民主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城市基层社会治理中,利益相关者中的街道面临体制不顺、机制不健全的困境,社区面临能力不强、行政色彩过浓的困境,社会组织发展面临资源短缺、制度不足的困境,社区居民面临惯性依赖、看客心理的困境.为推进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架构以提升治理能力为重点的政府主导型治理方式,多措并举为社区赋权增能,大力培育和扶持社会组织发展,努力用新思维新理念激发社区居民参与意识.  相似文献   

16.
蔡晓青 《企业导报》2014,(22):60-62
我国法律中,对参与到社区矫正制度中的基层社会组织的定型一直比较模糊,它在法律上并非执行主体,但却是实质的执行者。故本文从对基层社会组织的定性入手,通过对基层社会组织参与到社区矫正工作中存在的法理基础以及参与模式来分析基层社会组织在社区矫正中的具体作用。  相似文献   

17.
随着国家政治体制的改革,市场经济发展导致的单位住房管理体制瓦解,加之公民意识的崛起,业主成为新兴的社会主体.为解决现实问题,业委会应运而生.业委会是居民表达民意、行使公民权的自治组织.将业委会还原到国家-市场-社会三维立体框架中,描述其在不同时期的发展脉络,能够好的理解其出现困境的原因;运用国家法团主义理论、多中心治理理论、协同理论来探讨业委会未来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代社会中,社区治理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管理模式,对于促进社会稳定、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多元参与作为社区治理的核心理念之一,强调广泛吸纳居民的参与和决策权力的分享,已经成为推动社区治理创新和发展的重要路径。而思政教育作为培养公民意识、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具有引领多元参与社区治理的潜力和作用。基于此,文章将探讨思政教育引领下多元参与社区治理模式,旨在促进社区治理的民主化、科学化和法治化。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社区建设在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日益重要,民主管理模式的建构符合新时代对社区建设的要求,其重要内容是培育社区居民的社会资本,推进居民民主参与。在政府的有效支持和推动下,采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开展个性化服务,建立居民自治组织,能有效增加社会资本,促进社区建设。  相似文献   

20.
中国市场经济社会的日趋成型,国家与社会的适度分离,为城市社区居民自治的兴起提供了深刻的制度背景.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尽管成就显著,但却也出现了自身发展的困境,蕴藏在社区建设和社区居民自治背后的实质性问题是国家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因此,城市社区居民自治应选择强政府、强社会下政府主导与社区自治有机结合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