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研究评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并详细说明了应用传统的索洛余值法、索洛扩展模型、SFA模型、DEA分析方法测算中国全要素生产率时所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在文章的第四部分就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方向进行简单的评述,最后指出不要过分强调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创造出一套适合中国国情、能更准确测度中国全要素生产率方法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运用空间计量分析技术,本文考察了19882012年中国大陆28个省级就业结构转变和区域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我国区域工业就业结构存在显著的正向相关性,相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和资本产出比的提高会降低产业的就业份额。人均收入的提高对产业就业份额的影响可正可负。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变动未必同步。提高制造业的就业份额关键在于空间效应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张贞 《特区经济》2014,(8):102-104
本文基于DEA的Malmquist TFP指数方法,对我国31个省市2003-2010年食品业三个子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进行测算,并将其分解为技术效率改善和技术进步。结果表明:三个食品子行业TFP增长主要源于技术进步,效率改善贡献较小;食品制造和饮料制造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明显快于农副食品业。接着本文分析了三个子行业市场份额增长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省市的TFP增长情况,找出存在粗放型增长倾向的具体省市。  相似文献   

4.
采用中国30个省市2000—2019年的多个指标数据,使用DEA-Malmquist方法计算中国各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然后利用空间计量经济模型解析了公路和铁路的建设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溢出效应,并分不同时段、不同地区地深入描绘了其影响的差异与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19年,中国区域间全要素生产率整体上表现出了空间相关性。(2)不同交通运输方式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差异,公路对区域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高明显表现出直接的促进作用,而铁路主要则是通过其溢出效应来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其系数为1.196。(3)就分时段的估计结果来看,2001—2007年铁路基础设施对全要素生产率有着持续显著的正向影响,其总效应的值高达2.014,而08年之后,由于中国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了超前的发展,因此其影响力将对后续的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及其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带来持续的贡献。(4)就分地区而言,密集的铁路网的建立已使中部地区的经济质量的提升从中获益,而对西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正向影响的主要是当地公路的修建。  相似文献   

5.
中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再测算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从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文献入手,综述并总结出测算中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理论公式,并利用历年统计数据得出中国1952~2006年的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然后,借助科布-道格拉斯(Cobb-Douglas)生产函数,对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对服务业产出率的贡献进行了纵向的时序分析,并与国外经验进行了横向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对服务业产出的贡献在1980年前波动较大,1980年后渐趋平稳,但总体水平偏低,以要素(资本)推动为主的服务业发展与中国居民的低收入状态不相适应。  相似文献   

6.
徐辉  周文魁 《魅力中国》2009,(20):32-33
采用全要素生产率的分析方法对江苏省经济增长源泉进行了定量分析,探讨了资本、劳动力和广义的技术进步对江苏经济增长的贡献,发现全要素生产率对江苏经济增长起着重要作用,江苏经济增长属于资本和技术双推动型。  相似文献   

7.
文章将金融发展、对外贸易与全要素生产率整合在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中,考察了开放经济下金融发展在促进贸易规模扩大、贸易结构优化,并进而促进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中的内在机理。实证结果表明,金融发展不仅能够促进贸易规模的扩大,而且还能促使贸易结构优化。但是从具体的金融指标来看,只有中长期贷款余额的增加和以存贷比表示的金融发展效率的提升才能产生贸易规模和贸易结构效应,而贷款总量的增加并不能产生这种效应。并基于这一结论,用金融发展对贸易影响的回归拟和值来考察全要生产率增长的情况,证明了金融发展通过对外贸易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促进作用的存在性,但这种效应只有东部地区才有,中西部地区有由于金融发展水平的滞后而不存在这种效应。另外这种效应的发挥主要也是通过技术进步渠道来实现的,其对技术效率的改善作用不明显。同时在实证检验中还发现,金融发展通过对外贸易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要受到各个地区人力资本水平的影响,即存在“人力资本门槛”效应。  相似文献   

8.
陈训波 《改革》2012,(8):82-90
对2004~2010年我国不同地区农业的资源配置扭曲情况的分析表明:由于"二元经济"的影响,我国农业的资本和劳动存在着明显的跨部门配置扭曲。如能有效消除此类扭曲,我国农业TFP能提高6%~36%。各地区的资源再配置效应对农业TFP增长率有着显著影响,并且各地区的资源再配置效应存在明显差异。对全国各个地区而言,土地资源再配置效应都是影响农业资源再配置效应的主要因素,资本和劳动再配置效应则相对较弱。由此可见,促进城乡资本和劳动力市场一体化以及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市场是现阶段降低农业资源配置扭曲、促进农业TFP增长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王永静  王艳 《乡镇经济》2008,24(7):93-96
全要素生产率是衡量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指标,采用索洛余值法对1979—2006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要素投入及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测算,对此期间的经济增长方式进行判断,发现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非常低,兵团经济长期处于粗放增长状态。要改变兵团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推进技术进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是其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0.
谢剑 《科学决策》2018,(4):71-94
基于中国285 个地级市2001-2015 年的面板数据,构建了空间动态杜宾模型分析经济性基础设施和社会性基础设施对中国各地级市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样本期间内, 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存在明显的空间相关性;总体上,各地级市的全要素生产率呈下降趋势, 下降幅度由大到小依次为中部地区、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交通和医疗基础设施会对当地的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正向影响,能源和环境基础设施会对当地的全要素生产率产生不利影响;文化基础设施会对邻近区域的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但交通和环境基础设施会对邻近区域的全要素生产率产生负向空间溢出效应;通讯和教育基础设施对当地和邻近区域的全要素生产率均无显著影响。此外,产业结构升级会显著促进当地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但对邻近区域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会生产显著的阻碍作用。分区域的研究结果表明,基础设施建设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不仅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还表现出“短期效果强于长期效果”的时效性。  相似文献   

11.
能源既是经济发展的促进因素,同时也是一个制约因素。为了保持国民经济的稳定、持续和健康发展,需要研究经济增长与能源投入之间的关联关系。文章的创新主要体现在:引入了能源要素对C-D生产函数模型进行了拓展,通过统计实证揭示了经济增长与生产要素投入之间的比例关系,以及能源增长与GDP增长之间的比例关系。揭示这些比例关系,对我们认识经济增长的规律是一个必要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2.
探索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动力源泉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实现“双碳”目标升级为国家战略,碳减排行动也成为地区应对气候变化、保障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路径。基于 2002 至 2020 年省际面板数据,选取混合距离 EBM模型测度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从排放、效率、非化石能源、气候绩效等多维度定量评价碳减排发展水平,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分析碳减排发展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机理和效应。研究表明:总体来看,碳减排发展显著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分区域来看,在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碳减排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更显著;中介机制检验显示,碳减排能够通过提升能源效率、发展绿色金融间接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研究结论为地区差异化减排与低碳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3.
We calculate partial factor productivity and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TFP) indices for rice production using panel data across 42 Japanese prefectures from 1996 to 2006, and perform panel unit root tests of TFP convergence across prefectures. We find that during this period, the partial factor productivity growth rates for capital, land and materials stagnated at the aggregate national level, as did the TFP growth rate, despite a large increase in labor productivity. We also identify evidence of a convergence in TFP across Japanese prefectures.  相似文献   

14.
庄芹芹 《科技和产业》2021,21(5):160-165
全要素生产率问题是近年来中外学者研究的热点.综述全要素生产率外文研究文献前沿对启发国内理论研究和指导中国高质量发展实践有着重要意义.当前国外全要素生产率前沿研究主要集中在生产率测算、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以及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因素方面,涉及理论方法探讨、特定部门或新兴行业生产率测度、产业政策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等问题.研究视角从宏观到中观再到微观不断演进,研究内容由传统部门向数字经济等领域不断拓展,研究方法不断迭代更新,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5.
理解财政分权体制下我国环境治理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对于我国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使用我国285个地级市2008-2015年的数据建立财政分权、环境规制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中介效应模型,并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和空间滞后解释变量模型处理内生性。研究表明:财政分权引起地方竞争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导致环境治理不足而影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财政分权不利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在中美贸易摩擦的背景下,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IS)发布的出口管制实体清单(下文简称“实体清单”)对我国企业带来了外部冲击。本文以2016-2022年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多期双重差分(DID)模型检验了 2018-2022年BIS 历次发布实体清单对我国相关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机制。本文研究发现。所属行业被列人实体清单未能阳碍我国企业发展,相反显著提高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分析发现,相对于国有企业、大型企业、行业集中度高的企业和中、西部地区企业,出口管制实体清单对民营企业、中小型企业、行业集中度低的企业和东部地区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更强这一作用机制主要通过减少企业的代理成本和降低管理者短视主义倾向来实现。为此,我国需要重视企业治理能力的提升,并根据产业结构、企业规模和区域发展水平等导质性因素提出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同时需深化市场化改革,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激发市场活力。  相似文献   

17.
基于省际面板数据和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实证检验了结构转换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结构转换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呈现“倒U”形关系,当前结构转换尚处于“倒U”曲线左侧,即结构转换对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各地区间结构转换的影响效应存在明显异质性,东部、西部及东北地区结构转换均能显著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而中部地区却表现为抑制作用,周边地区结构转换将会对东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明显正向效应。据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加快中国新旧产能有序转换及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全面追求共同富裕”的新时代背景下,文章深入探究了慈善捐赠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及作用机制,并从外部环境和内部治理两个视角分析了其影响的异质性。研究发现,慈善捐赠通过提供优质的人力资本和充足的物质资本间接提高了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且市场化程度、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和内部控制质量会对慈善捐赠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产生正向影响,而高管股权激励对二者关系产生了负向影响。研究结论为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实现社会公益与经济效益共赢提供了经验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