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晓伟 《浙商》2006,(2):146-147
“在这个世界上,也许只有日内瓦湖才能与西湖媲美。”这句话来自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前人说杭州是“一城山色半城湖”。杭州的西湖,三面环水,犹如屏风遮掩。嵌入市区的那些山峦,林木葱茏,溪谷幽深,阳光下容光焕发,而雨天烟云空朦,为西湖营造出浓妆淡抹的飘逸气息。西湖山水之美,不在奇异峻险,不在旷达奔放,而是美在她的从容、雅致、静谧、柔和。  相似文献   

2.
《商》2015,(4)
意境论是宗白华美学思想的核心内容,它弥久而常新。作为中国美学史上一位杰出的美学家,宗白华独特地建构了以生命节奏为核心,以艺术境界为表征的意境美学理论。本文首先介绍了意境的涵义,接着从"直观感象的模写"、"活跃生命的传达"和"最高灵境的启示"三个境层来解读宗白华富于生命节奏的意境美学论。从而体现出宗白华美学思想中以生命精神论意境之美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3.
优秀文学作品具备一种或多种文学张力给阅读者以多样化的美的享受。文学张力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与方式,即由语言与意象、意象与意义、意境等单独或相互作用所形成。  相似文献   

4.
赵天新 《市场周刊》2010,(7):103-103
美与漂亮 太原的文物——木雕.美.但不漂亮。画画,有的画得干净、细致.效果漂亮.但不一定美。美与漂亮的关系.美的东西往往是色彩的结构和形式搭配得好。罗丹的雕塑很粗犷.美!美而漂亮.好;美而不漂亮,也好;漂亮而不美,不好。漂亮的东西往往意境好,美的东西往往意境深。悲剧的东西往往美,美术创作是否可以搞点悲剧的题材。  相似文献   

5.
《品牌》2014,(10)
意境美是艺术作品中的重要因素,是中国传统美学的范畴,更是中国绘画的精髓,学会营造画面意境,对众多艺术表现有很大的影响。作者心灵的真实写照完全寄托于画面的意境之中,能否使欣赏者在欣赏作品时产生一种内心的共鸣,这就是写意山水画所追求的最高标准。本文通过对北宋山水画意境美内涵的分析,研究北宋时期山水画构图审美形式方面的变化,突出北宋山水画在中国绘画史上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论述北宋时期山水画作品的意境美。我国北宋时期的山水画从不同层面上极力营造意境美,给人以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6.
古诗词审美教学是中学古诗词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审美观点和审美能力方面担负着重要使命.而当前的古诗词审美教学还存在着一些误区,要想走出这些误区,教师必须并立足于古诗词自身的审美特性,激发学生的审美自觉性,引导学生欣赏和感受古诗词的音乐美、遣词美、情感美和意境美,使学生的感官和心灵得到美的熏陶和享受,从而真正内化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在潜移默化中丰富思想、陶冶性灵.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三维动画艺术特征,并对其简短发展历程进行回顾,进而分析了建立在现代计算机技术之上的三维动画艺术的审美特征,提出了三维动画艺术具有技术美、运动美、造型美、意境美和精神美的主要美学特点。  相似文献   

8.
播音主持人口语表达技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雪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2):104-104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广播电视主要通过声音诉诸受众的听觉功能实现传播。分析播音主持人口语表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播音主持人脱口秀、体现语言的意境美、幽默感、规范用语、培养文学气质和审美情趣这些方法来培养播音主持人口语表达技巧。  相似文献   

9.
《商》2015,(9)
诗歌是人类语言的顶峰,是艺术性最强的语言。汉诗会带给人极强的视觉和听觉的效果。读过一首诗后,读者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体验了作者的全部经历,犹如被作者带入了一种意境之中。诗歌与其他文学形式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它是用来颂唱的,要朗朗上口,要强调节奏感,能在读的同时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作者的真情实感。有了意象,意境,诗歌的美油然而生。汉诗有四声,英诗则无;汉诗靠平仄,韵脚等手段产生节奏;英诗有头韵,而汉诗则无。这种差异,以及中西方的文化差异,使汉诗与英诗互译总是无法译出原诗的原滋原味。本文将通过三个方面的阐述,分析汉诗、英诗互译的实例,阐明汉、英诗互译的难与美。  相似文献   

10.
李亦凡  王华 《商场现代化》2005,(12):269-270
本文结合商品品牌的有关理论,简要归纳了商品品牌翻译的五项美学原则:简洁美、音韵美、形象美、意境美、文化美,指出在商品品牌翻译中应追求译名商业性和艺术性的统一以臻完美。  相似文献   

11.
在你看到她的那一眼,相信早已被其所吸引。英国著名诗人白朗宁曾写道:他望了她一眼,她对他回眸一笑,生命突然苏醒。你眼前的她不是伊人,却是一株株美芹,她们傲然且扬,你所处之所,并非土壤,不在参天树荫下,而是在其专属营养箱的沟垄间。美芹之现,近在眼前……她,便是第十四届北京科技产业博览会上惊艳四方的"美芹佳人",也便是我们科博会观感的开场白。他望了她一眼,她并不回眸也不微笑,但科博会却由此而苏醒。  相似文献   

12.
美学是研究美和品位所构成哲学的一个分支,而翻译理论与美学的联姻构成具有中国特色翻译理论这一独特亮丽的风景线。诗歌英译要在严格的中文古诗词平仄和韵律的要求下,将诗歌所蕴含的意境和美感传达出来。因此,许渊冲先生提出"三美"原则,即"音美"、"意美"、"形美"。唐诗因其整齐精练的形式、规则和谐的韵律、丰富深刻的意境而享有"美的艺术"的盛誉。李白是代表盛唐文化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歌语言清新飘逸,音韵和谐自然,豪迈奔放中又不失浪漫色彩。文章以许渊冲英译诗《行路难》为研究对象,从翻译美学的角度对李白诗歌《行路难》的翻译方法进行研究,探究"三美"原则在翻译实践中是如何体现和运用的,从而证明"三美"原则对中国古诗英译的翻译实践活动具有实用价值,得出中国古代诗歌翻译的艺术是中外文化交流的纽带的结论,为共享中国古诗之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彭盼 《消费导刊》2009,(22):237-237
倪瓒为元四家之一,其画以简约、平淡而意蕴无穷著称于世,本文将通过对《渔庄秋霁图》的分析,引出倪瓒画的一些特点,从其所受的哲学思想的形象及所用笔墨的特点和画面表现的意境来剖析其画中平淡之美。  相似文献   

14.
营造一个舒适优雅的室内光环境,是现代商贸活动对环境美的追求,也是推动商贸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手段。本文从利用采光、照明和艺术展现的角度,论述了创造室内空间光环境美的气氛和意境,使之更符合人们的心理情感需求,对调节商贸洽谈氛围和提高工作效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意境"在各种艺术形式中的表现手法的角度论述产品的艺术性与创新性的问题,了解到"意境美"不仅仅是出现在文学作品中,同样可以运用到建筑、园林艺术和产品设计中,而且"意境"的表现在产品设计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由此,揭示出优秀的产品设计是应该富有"意境"的。  相似文献   

16.
昆德拉的《生活在别处》《告别圆舞曲》两部作品糅合了不同的美学质素,实践了这位文学巨擘的艺术雄心.人生的错位、人性的恶俗和人格的分裂,包括基于此而产生的怀疑态度和离别情怀,共同促成了小说中精神生态和美学的联姻.以精神生态理论为视角,探讨作品中的荒诞之美、意象之美、悖谬之美,启迪人们关注现实社会的精神失衡问题,凸显了文学艺术干预生活的实践意义,也为小说的后续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冯红  陈岩 《商业研究》2005,(14):207-209
广告意境,就是广告人主观的“内情”和客观的“外景”的结合。由于广告具有直观可视性和社会功利性,所以广告追求的意境美是瞬间的顿悟的美感,它要求人们在进行广告创作时,注重意境的创造。  相似文献   

18.
近代大学者王国雏治戏曲,深受焦循多方面积极影响。从指导思想看,焦循“夫一代有一代之所胜”进步的文艺发展史观,给予王国维深刻影响与启迪,成为其珍视元曲而撰写《宋元戏曲考》这一权威性不朽之作的理论指导和推动力;从戏曲流派观点看,王国维主张戏剧摹绘真情实景,“字字本色”,反对雕琢、虚伪,崇尚“自然”、“意境”,是在焦氏为代表的清中期以来“本色”论派理论基础上的继承和发展;从审美价值取向看,王国维推重立足世界文学之林极富悲剧意义的元曲杰作,鄙薄大团圆格套,与焦氏审美观一脉相承;从戏曲研究方法看,王国维娴熟掌握了朴学大师焦循以考据学治戏曲之术,并与西学逻辑推演相互影响、制约,完美结合。王国维戏剧研究的巨大成功,多得力于焦循,又有明显的拓展和超越。  相似文献   

19.
赵婧 《消费导刊》2013,(7):133-133
德国诗人荷尔德林在《人,诗意的栖居》中写到:“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的栖居在这片大地上。”诗意的栖居,美妙令人向往的存在状态。自从我们的远古祖先知道了美和丑,就不曾终止过追求美的脚步。诗意现代的解释是“像诗里表达的那样给人以美感的意境”。关于何为诗意的栖居,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文化土壤上孕育出来的园林艺术,同中国的文学、绘画有密切的关系。本文就园林意境特征和创作手法以及相地和布局做一简要介绍,抛砖引玉,望方家予以指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