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的“三农”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认为:农村工作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没有农村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就没有全国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而农村金融的改革问题更是刻不容缓的。  相似文献   

2.
对产业结构调整中几个问题的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治 《宏观经济研究》2006,(7):10-11,23
产业结构调整工作是一项事关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性任务。“十一五”规划《纲要》强调指出,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途径和迫切任务;提出要立足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发展,促使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工业带动和数量扩张带动,向三次产业协同带动和结构优化升级带动转变。因此,为贯彻“十一五”规划要求,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必须正确分析和把握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几个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李刚  孙瑞国  陈辉 《经济论坛》2007,(18):128-129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在农村,重点在农民,难点在农业。改造传统农业、发展农村经济、使农民大幅度增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任何工作都必须紧紧围绕这一重中之重开展工作,紧跟中央的战略部署,为“三农”工作做出应有的贡献。要真正把中央的指示精神落到实处,进一步促进“三农”工作向着全面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当代经济》2005,(10):1
制定“十一五”规划,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要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十一五”时期,必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要“健全市场机制,打破行政区划的局限,促进生产要素在区域间自由流动,引导产业转移。健全合作机制,鼓励和支持各地区开展多种形式的区域经济协作和技术、人才合作”。健全区域协调互动机制,包括市场机制、合作机制、互助机制与扶持机制,形成区域间相互促进、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国家“十一五”时期的发展重点。京津冀区域发展规划作为国家“十一五”规划的子规划之一,已成为“十一五”规划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京津冀作为环渤海地区的核心,是中…  相似文献   

6.
“十一五”时期,嘉兴市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走在前列、干在实处”的要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以人为本,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创新为动力,深入实施接轨上海扩大开放、滨海开发、新型工业化、城乡一体化、科教兴市、和谐发展六大战略,着力构建活力嘉兴、人文嘉兴、生态嘉兴、法治嘉兴、平安嘉兴,加快建设长三角经济强市、杭州湾滨海新市、江南水乡文化大市,加快推进富民强市,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小康社会,为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7.
农村公共财政体制与小城镇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增收问题.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作为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惟一出路在当今社会已是不争的事实.庞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决定其转移方式必须走城乡协调发展,共同转移之路.但是,由于城市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对劳动力的吸纳作用逐渐减弱;农民进城的推力不足,拉力弱化;以及国家财政和农村劳动力难以承受的高转移成本,增大了城市的斥力.而小城镇作为"乡首城尾",适宜发展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具有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优势,并且,向小城镇转移付出的经济成本和心理成本较低.农村的公共财政体制要因势利导,促进小城镇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陈荣辉 《发展研究》2007,(11):12-14
"三农"问题是福建省加快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进程中具有全局性、根本性、长期性的问题.近年来,"三农"工作尽管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总的看,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还处在艰难的爬坡过坎阶段,农业、农村仍是本省经济社会发展中比较薄弱的环节.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健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体制保障,是推进海峡西岸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及其重要的内容.  相似文献   

9.
解决“十一五”时期我国粮食安全和“三农”问题的途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十五”期末,在国民经济高位运行和国家加强对“三农”的政策支持作用下,农业和农村经济形势总体趋好。粮食生产出现了恢复性增长,供求矛盾趋于缓解;农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深入,优质农产品产量不断增加;农民增收幅度由低走高,达到1997年以来的最高水平;乡镇企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农村劳动力转移数量继续增加。这些良好的局面为确保“十一五”时期粮食安全和促进农业、农村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0.
2005年10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订国民经济的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十一五规划”在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提出了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要求、凝聚人民意志的发展目标、指导方针和总体布置。“十一五规划”中突出六大重点:(1)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2)调整优化产业结构;(3)解决三农问题;(4)推进城市健康发展;(5)促进区域协调发展;(6)切实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其中关键词“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谐社会”、“产业结构调整”、“科学发展观”等成为这次规划的主题,“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科学发展观”成为规划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1.
发挥比较优势、加强薄弱环节,是十六届五中全会从新的视角提出的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新思路。这一思路为河北省的张家口和承德两市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2.
“十五”以来.启东市始终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强化落实富民强市措施、不断优化社会综合环境.逐步走上了一条经济与社会、文明与法治、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之路。面对当前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机遇、新挑战,我们将全力打造实力启东、活力启东、生态启东、文化启东、法治启东、和谐启东,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发展研究》2004,(7):1-1
创新农村工作机制,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必须始终突出发展主题。抓发展,首先要抓好经济发展,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和落实“五个统筹”,做到城市与农村、山区与沿海、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对内与对外开放相互促进、相互协调、共同发展,而不  相似文献   

14.
解决苏南“三农”问题的新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要有新思路。十六大报告在“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部分的开头,就提出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这是十六大报告提出的一个很重要的思想。根据这个重要思想,从苏南经济社会发达的实际出发,我认为应该明确地提出实行“农退”的新途径,即在不放松挖掘农业内部潜力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加快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改革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农业剩余劳动力和农村人口的转移,加快缩小农村的地域和减少农民的数量,这样,就为根本解决“三农”问题铺展了更为广阔的通途。 首先,要退出传统“农耕” 现代工业和城市经济,最终不可能脱离现代农业的经济基础而独自前行;而提升农业水平、发展现代农业首先必须把退出传统“农耕”作为切入点。  相似文献   

15.
《经济视角》2006,(6):5-5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部研究员李善同、侯永志、冯杰指出,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思路进行分析,在“十一五”以至更长时期,应实施两项综合性战略。按照中央提出的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的总体战略部署,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应当是: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以市场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手段,适当发挥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的作用,促进地区之间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格局和良性互动。因此,应实施如下两项综合性战略!第一是“壮大龙头”或培育增长极战略。其核心内容是:着眼于提高国家整体竞争力,进…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天津农村为例,从农村生产、需求、生态三结构的协调发展;农村生态经济数量、质量、效益三结构的协调统一;农村生态经济系统中物流、能流与信息流、价值流的协调促进以及农村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政策等四个方面指出当前存在的问题,提高调整的方向和有关政策思考。  相似文献   

17.
浅析金融业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农业大国",三农"问题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金融业必须参与支持"三农"发展。通过对金融业支农的现状分析,指出当前仍然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系列解决措施与方法。  相似文献   

18.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促进和谐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剑  沈林中 《江南论坛》2005,(12):46-47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并把“增强集体经济实力”作为“三农”工作的基本任务之一。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实现农村全面小康、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值得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升党的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内容。一、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村级政治经济建设的客观需要,对于有效保证农村稳定、实现共同富裕、促进整个农村经济协调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巩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根本保证。村…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的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锡文 《生产力研究》2005,(10):115-11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当前农业、农村经济正处于一个重要的调整阶段:一是农业、农村经济自身的发展进入了新阶段,从总体上看,长期存在的农产品尤其是粮食供给数量不足的矛盾得以缓解,但品种、质量的矛盾上升,面对市场需求的变化,农民在生产上面临着一系列需要适应的新情况;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确立,这既为农业、农村经济的长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但在政府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尚不完善的情况下,又使农业面临着许多新的压力;三是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明显加快,这既为解决“三农”问题开辟了新的途径,又使农业、农村和农民面临着生产要素流失和转移就业困难等新的挑战;四是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既为我国农产品开拓新的市场空间提供了新的机会,也使我国农业面临着来自国际农产品市场的更直接、更沉重的压力。  相似文献   

20.
“三农”问题与城市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我国政府解决“三农”问题的措施入手进行分析 ,探讨了其局限性与不足 ,进而提出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有效手段———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加快我国城市化进程。然后 ,对转移剩余劳动力的方式与城市化的发展战略进行了积极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