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东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农村劳动力迁移量和城乡收入差距同时扩大的现象,本文从农村迁移劳动力在城市劳动力市场上的就业分布和农村劳动力迁移对城乡人力资本差距的影响两方面对此与传统经济学理论相悖的现象进行了分析.本文认为农村劳动力迁移没有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一方面因为农村劳动力在城市劳动力市场受到歧视,一般在城市次要劳动力市场就业;另一方面因为农村劳动力迁移扩大了城乡人力资本差距,从而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2.
陆铭 《南方经济》2011,29(6):23-37
中国的农村劳动力在城乡和地区间的流动是在全球市场一体化和国内市场分割的背景下出现的。规模日益庞大的流动劳动力以流向东南沿海城市的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但由于户籍、土地等制度的制约,劳动力流动短期特征明显,但趋势又是长期化,因此,形成了城市内部的“新二元结构”。早期的实证研究注重从个人特征、家庭特征和政策环境的角度来研究劳动力流动,较新的研究从人力资本外部性和规模经济的角度研究劳动力流动的方向,为劳动力流动的动因提供了新的见解。但是,如果要解释中国劳动力流动中的一些特殊现象,就需要在制度约束和信息不充分的条件下研究社会互动对于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基于这些研究,有效推进劳动力流动和城市化进程的政策应该包括以提高教育为主的经济政策、以促进信息交流为主的社会政策,以及推进城乡融合为主的制度变革。  相似文献   

3.
西部农村劳动力流动的人力资本障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林 《开发研究》2005,(3):29-31
随着人力资本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日益关键,西部农村劳动力人力资本相对于东部地区,质量低下、积累能力弱、市场文化特征弱,不利于西部农村劳动力流动率、流动收益、职业稳定性的提高和流动后的就业选择,成为影响他们向发达地区和高级产业转移的巨大障碍。本文结合近年来西部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特征,深入分析了人力资本因素对其流动过程的影响,为从提高西部农村劳动力的人力资本入手解决西部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黄丙志  刘燕 《山东经济》2007,23(2):8-12
传统发展理论认为劳动力流动应该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一种重要机制,但从我国的情况来看,改革开放以来劳动力流动的规模和范围都逐步扩大,与此同时,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不断扩大。从我国的改革实践过程分析,农村向城市的劳动力流动是导致城乡收入差距拉大的重要原因。因此,对农村进行人力资本投资补偿可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5.
中国城乡之间的劳动力流动是资源重新配置的方式之一,对中国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本文将中国城乡间的劳动力市场分割概括为人力资本型分割和户籍型分割,分析了在分割的市场中农村劳动力流动的过程,并构造了以劳动力流动率为因变量的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模型,全面地解释了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因素包括劳动力市场分割的程度、城镇部门和农村部门的人均土地占有量、前期的城乡劳动力比以及以工资率为中介的两部门相关变量.但是,本文的研究结果不支持通过提高城乡工资率差来促进农村劳动力流动;可行的措施应在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减轻、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土地城镇化和土地流转制度的改进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相对于农村,城市具有人力资本集聚效应,动态化、多样化的城市环境为同样天赋的人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也提供了更为有效的人力资本投资激励机制。改革开放始于农村,最大的受益者却并非农村,由于升学和劳动力转移就业等形式造成的人力资本乡城流动,对城市的外溢性明显大于对农村的内溢性,造成农村地区的"人力资本贫困的恶性循环",既"农村低收入——城乡差距——人力资本乡城流动——农村低人力资本形成—农村更低收入"。本文以人力资本乡城流动为背景,以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为例研究人力资本乡城流动后的补偿机制建设,以求获得乡城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7.
徐张颖 《特区经济》2016,(5):123-126
选取了2008-2013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了经济增长、以城镇化和城乡收入差距为交互项,以物资资本投入,人力资本投入,科学技术投入,产业结构为控制变量影响劳动力流动的固定效应模型。结果表示,经济增长对劳动力流动有促进作用:经济增长影响城镇化建设加速对劳动力流动有抑制作用,经济增长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对劳动力流动起抑制作用。本文根据实证结果得出对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健康运行的建议政策。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新经济地理学Pfluger(2004)模型中加入房屋部门并构建了2×3×2空间均衡模型,同时考察了非技能劳动力的异质性移民行为,以此来研究城市高房价和户籍制度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除了可以通过提高农产品价格以及农民工的工资水平之外,提高城乡市场开放度也可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2)当城乡市场开放度比较低时,城市高房价促进了城乡收入差距扩大;而当城乡市场开放度比较高时,城市高房价能够有效缩小城乡收入差距;(3)在城乡市场开放度比较低时,户籍制度抑制了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当城乡市场开放度高于某个“临界值”时,户籍制度促进了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此时废除户籍制度才能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城市高房价与户籍制度具有“门槛效应”,从而导致中国劳动力流动与收入差距扩大悖论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农村所形成的人力资本表现为强烈的对城市的外溢效应。就个体而言,具体表现为,具有较高素质的人力资本向城市流动。我国巨大的城乡收入差距、城市潜在的个人发展机会和良好的公共设施和环境都是吸引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重要诱因,即城市中存在人力资本充分发挥作用的条件。  相似文献   

10.
配第一克拉克定理是关于经济发展中就业人口在三次产业中的分布结构如何变化的理论。文章从这一视角阐述了产业之间相对收入的差异、人们消费结构的变化和技术进步是劳动力转移的深层原因。并提出我国现阶段建立健全城乡统一、平等竞争、规范有序的劳动力市援;推进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发展传统产业集群以及加大人力资本投资是促进劳动力有效转移的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11.
配第-克拉克定理是关于经济发展中就业人口在三次产业中的分布结构如何变化的理论.文章从这一视角阐述了产业之间相对收入的差异、人们消费结构的变化和技术进步是劳动力转移的深层原因.并提出我国现阶段建立健全城乡统一、平等竞争、规范有序的劳动力市场;推进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发展传统产业集群以及加大人力资本投资是促进劳动力有效转移的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12.
地方化的人力资本积累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在全球化背景下,技术与市场变动的不确定性加强,产业组织模式的弹性化趋势成为当今产业结构变动的重要特征之一。在这样的竞争环境下,地方人力资本的流动与积累方式也出现了显著变化。通过对北京市北部高科技产业带的问卷调查,对比了高科技制造业、生产者服务业和一般服务业人力资本流动与积累的模式,揭示了地方劳动力市场的分层结构,及其对人力资本积累方式的影响。指出在微观个体层面,各种行业的弹性层与稳定层之间存在广泛的交叉与流动。结论指出,城市经济的多元性为各种产业发展提供多层次的人才,需要建立包容性的人才政策,以适应更加弹性的产业组织模式。  相似文献   

13.
何林 《改革与战略》2008,24(7):86-89
农村人力资本是影响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内生变量。由于我国城乡教育机会和教育资源非均衡、城乡公共卫生和健康资源非均衡、城乡社会保障非均衡、城乡文明发展非均衡、城乡基础设施非均衡以及城乡经济组织结构发展非均衡,导致了我国农村人力资本供给不足,需求疲软。因此,必须构建农村人力资本融投机制、需求机制、流动机制以及政策法律法规支持机制,以促进农村人力资本的供需均衡。  相似文献   

14.
农村劳动力转移和流动始终是发展经济学关注的一个重要且复杂的问题。刘易斯的二元结构模型、拉尼斯-费景汉的推拉模型和托达罗的预期收入模型等,都从宏观角度阐述了劳动力从农业部门转出的基本原因。文章从发展经济学人口流动模式的理论基础出发,结合我国当前农村人口流动的现状,探究了影响农村人口流动的制度因素,提出要加速农村人口流动应加大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加强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以及制度创新等。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就劳动力迁移理论提出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劳动力迁移者的角色定位。文章分别把迁移者定位于劳动力的供给者、人力资本的投资者和地区商品的消费者。文章第一部分,首先介绍了各角色定位的模型,然后通过分析找出目前中国可能影响劳动力迁移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文章结论是,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是阻碍劳动力迁移的根本原因,在逐步放松户籍管理制度的同时,给农民工以国民待遇是我们制定所有政策的根本。  相似文献   

16.
中国城市全要素土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使用土地存量、资本存量、劳动力就业人数作为投入要素,以城市国内生产总值作为产出变量,使用超效率DEA方法测算中国地级以上城市全要素土地效率,并对中国城市全要素土地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城市全要素土地利用效率普遍不高,产业结构和城市建设用地的快速扩张限制了土地效率的提高,人力资本和政府的作用有利于土地效率的提高,土地市场化改革促进了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但不显著。上述因素在不同地区的作用有所偏重。  相似文献   

17.
目前,大量农村优秀劳动力流向城市,农村出现人力资本空心化现象,这意味着大量的农村人才流出,农村人力资本存量降低。优质劳动力的流失,不仅为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8.
人力资本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面板数据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在卢卡斯模型的基础上利用全国各省市区的面板数据进行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实证分析,其分析期间设为1997年至2004年。首先利用永续盘存法估算各省市区的物质资本存量,利用受教育年限累积法估算各省市区的人力资本存量,并把人力资本存量划分为初级人力资本存量、中等人力资本存量和高等人力资本存量。本文的分析结果表明:物质资本和劳动力对区域经济发展呈显著正相关;与物质资本和劳动力相比,人力资本尚未对经济增长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高等人力资本对区域经济发展有很强的解释力。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政策建议,就是把教育放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上。  相似文献   

19.
与增值类似,人力资本存量贬损或负增值也是市场的常态现象。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飞速的技术进步、不完善的劳动力市场、当前的金融危机催生了大批人员失业,发出了人力资本存量贬损的信号。本文从人力资本存量贬损的直接受损主体个人的视角切入,分析了个人应对人力资本存量贬损的补偿型与防范型投资策略、加入贬损引子修正了数学模型、探讨了两种投资策略的实际运用。  相似文献   

20.
学术界一般认为人力资本边际收益是递增的。本文利用一般动态模型根据世界银行提供的国别数据的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刚好相反:人力资本边际收益是递减的。从长期来看,世界的人力资本边际收益呈递减趋势;从国别比较来看,发展中国家的人力资本边际收益高于发达国家。而且从国家层面来看,人力资本存量与经济增长呈负相关关系:人力资本存量低的国家经济增长较快,而人力资本存量高的国家经济增长较慢。人力资本从穷国流向富国而不是相反,这是因为富国的总量劳动生产率高所带来的高工资所致,这并不意味着富国的人力资本边际收益比穷国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