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 毫秒
1.
20世纪末,全球各地发生的一系列金融危机,使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此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有一些激进的经济学家和金融学家,提出了“解散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建议,也有一些经济学家和金融学家提出了创设全球性的“中央银行”的建议,我们认为,这两种方案都是不可取的,通向金融新秩序最重要的措施,还应该立足于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内部的改革。  相似文献   

2.
郑渝川 《新财经》2011,(12):98-99
威廉·伯恩斯坦是一名精神病从业医师,拥有化学和医学两个博士头衔,经济学只是其业余爱好。在经济学领域著书立说,也是威廉·伯恩斯坦退休之后玩票所为。孰料这一玩可不得了,他连续出版多本备受欢迎的金融理论、资产组合投资、贸易史著作,“头衔”也变成了“金融理论家”,或者“不蹩脚的经济学家”,远比枯坐学院固守教条的同行靠谱。  相似文献   

3.
陈雨露  马勇 《环球财经》2012,(11):27-30
“大金融”概念最早由著名经济学家黄达先生在术世纪初期提出,而后在中吲金融理论与实务抖的共同推动下,对“火金融”内溯的阐释逐步丰富起来。特别是本次国际金融危机从实践角度印证了“大金融”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为“大金融”的持续深入研究提供了丰富素材。  相似文献   

4.
20世纪末,全球各地发生的一系列金融危机,使越来越多的人们认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此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有一些激进的经济学家和金融学家,提出了“解散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建议,也有一些经济学家和金融学家,提出了创设全球性的“中央银行”的建议。我们认为,这两种方案都不可取的。通向金融新秩序的最重要的措施,还应该立足于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内部的改革。  相似文献   

5.
日本《中央公论》月刊2007年12月号 经济学家水野和夫最近在《人们为何误读全球经济的本质》一书中,将全球化的特色归结为“帝国化”、“金融化”和“两极化”这三个关键词。1998年的金融危机以及如今的次级贷款危机,都是由他称之为“金融化”的世界经济新现象而引起的。  相似文献   

6.
《中国国情国力》2010,(1):F0002-F0002
“第三届中国产业安全论坛”近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论坛的主题为“关注金融产业安全共促国家经济发展”。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著名经济学家成思危,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梅颖,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全国政协副秘书长陈喜庆,  相似文献   

7.
关于经济学“非主流”的对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帆 《开放导报》2004,(1):52-59
提出“非主流”的目的,就是为了打破新自由主义在中国经济学界的垄断,防止其对于中国改革开放的误导。非主流经济学的基本点是反对市场教条,资本运动万能,主张在全球化和市场化条件下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强化政府职能;主张以动态比较利益为出发点,以国家力量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发展独立自主的战略产业;主张以国家安全为核心进行战略调整,以低成本反对腐败;主张可持续发展,反对两极分化。这与新自由主义所谓“理性人”即资本利益为基本出发点是完全不同的。“非主流经济学家”在90年代的主要贡献不在于理论创造和决策支持,而在于打破学术垄断,维持“均衡”和思想学术自由。这在理论上本来应该是“自由主义”的任务。但是“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反而搞学术垄断,而被他们称为“新左派”的经济学家却在实际上起着反垄断的作用,这就是历史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8.
伏丽 《产权导刊》2013,(7):47-49
随着我国企业对外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加强对“走出去”企业的投资政策、财税管理以及风险管理至关重要。本文介绍了国外成功经验,及国外鼓励对外投资的主要财税政策及金融政策,指出当前我国“走出去”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9.
近日,由交通银行与南方人物周刊共同主办的沃德财富精神论坛在上海举行。在上海站论坛,交通银行总行的副行长叶迪奇、电影导演贾樟柯、经济学家茅于轼等人围绕“金融海啸与财富精神”这一主题,分别从各自角度分享了对财富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背离:理论观点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美、日、英、德、加、中等六国1978~2002年的数据发现,近二十多年来,在世界范围内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运行轨迹出现了“剪刀差和反转”的异常现象,这是有悖于传统理论关于经济和金融平行发展观点的。针对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背离的种种金融怪现象,经济学家提出了不同的解释,主要有金融脆弱性假说,金融窖藏假说,非理性繁荣假说,挤出效应假说,短视主义假说等。我们对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背离成因的诸多理论观点进行了总结梳理,旨在促进学界对金融和经济背离问题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
试论“金融爱滋病”及其形成机理中国工商银行阜宁支行于娅琳“金融爱滋病”是对世界金融与经济秩序面临全面大危机的一种形象比喻。持其观点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美国著名经济学家、《EIR》杂志的创始人林顿·拉鲁逊,法国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莫里斯·阿莱斯。而“金...  相似文献   

12.
有一则笑话说,如果一只鹦鹉懂得说“供给”和“需求”,那么它就是经济学家了。当然,这只是指早年的经济学家,现在的经济学家还要能够解释股票为什么会下跌。经济学家给自己的定义是要解释人类的行为,这个定义太宽泛了,以至于世间任何事情都在经济学的研究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3.
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滨在发给媒体的一份简报中指出,今年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缺乏大手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第八届中国国家安全论坛,12月5日在京召开,来自全国的近百名经济学家、金融问题专家、国际问题专家和国家安全问题专家围绕“全球金融危机与国家安全”的主题进行了研讨。与会专家围绕全球金融危机的根源、本质、未来走向以及对国际战略格局和我国国家安全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共同探讨了趋利避害、化“危”为“机”、维护国家金融主权与国家安全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5.
亚洲国家刚从金融危机的阴影中走出,南美阿根廷又遭遇了剧烈的金融危机的打击。对中国在利用国际资金发展本国经济,迎接金融全球化提出了新的挑战。在加入WTO后,中国的金融发展应如何配置“货币政策独立性、汇率稳定与资本自由流动”所谓的“克鲁格曼三角”?在这一过程中,中国若要成功地防范金融风险并抵御金融危机就需要逐步建立一个稳健、高效的金融体系。战略研究一、金融危机的内涵迄今为止,关于金融危机的定义,经济学家认为内容比较全面的是由R.W.Goldsmith提出的,他认为金融危机即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短期利率、资产…  相似文献   

16.
【英国路透社3月27日】这星期,中国监管者、美国投机者和诺贝尔奖获得者来了个英雄“所见略同”。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金融大鳄索罗斯和经济学家斯蒂格利兹都公开呼吁,改变美元国际储备货币一家独大的地位,引入一种很少有人熟悉的“非主权货币”。  相似文献   

17.
《中国经济信息》2004,(9):38-38
经济学家、北大教授曹凤岐在以《国有独资银行体制改革》为题的金融街论坛上疾呼:国有银行改革目标绝非上市,如果把商业银行改革的终极目标定位于此“是非常危险的”。曹凤岐用三句话来形容中国国有独资银行:垄断金融、计划金融、行政金融。  相似文献   

18.
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滨在发给媒体的一份简报中指出,今年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缺乏大手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经济发展障碍就是金融的贫血、落后和金融机制的僵化,这不仅表现在发展资金的缺乏,而且表现在金融市场发展乏力,融资手段和工具单一、呆板,整个金融体系由于过份的垄断而使“血液循环”时常受阻,经济发展步覆艰难。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麦金农提出这一发展中国家金融深化理论,旨在克服经济发展的金融障碍,以推进经济起飞。  相似文献   

20.
杨帆 《开放导报》2002,(4):33-37
20世纪70年代,浮动汇率制带来了世界性的金融创新,金融衍生工具创造了数百倍于实体交换需求的金融交易额,这个过程被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定义为“金融深化”,成为世界经济学主流话语的重要概念。按照这个定义,虚拟资本规模扩张,它对于民族国家利益的吞筮,反映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民族国家限制其流动,是反历史,反自然,反进步,反市场,反全球化规律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