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政治学家、东方学专家南德·刘易斯预言:当前中东地区的复杂矛盾将引爆战争,美国的最终目标是通过这场战争完全控制世界的石油产地,把石油管道的阀门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美国独霸石油的野心将引起欧洲和亚洲国家的反击,俄罗斯从旁观者变成当事人,从而使战争规模不断扩大,最终发展为世界大战。刘易斯的“咒语”让人忐忑不安,关键在于它道破了一个重要事实:能源地缘政治时代已经来临。  相似文献   

2.
从苏联解体到20世纪结束,美国在俄罗斯的能源输出中不占有重要的位置,俄罗斯石油在美国年进口的石油总量中的比例仅为1%左右。“9·11”事件后,随着俄罗斯对美国反恐战争的支持,在俄美关系升温的背景下,两国在能源领域加快合作步伐。由于国际油价的波动、近年来巴以爆发持续的激烈冲突以及美国与沙特阿拉伯关系有所恶化,美国政府开始加紧实施石油供应多元化战略。俄罗斯石油产量的增长势头以及为减轻对欧佩克阿拉伯国家的石油依赖,使美国明确地选择了加强与俄罗斯能源合作的政策。此外,美国支持俄罗斯扩大石油出口的政策以平抑国际油价,不赞…  相似文献   

3.
《调查研究报告》2007,(168):1-14
基于中国中长期发展战略和国家能源安全战略的需要,我国石油企业需要大力推进其国际化战略。政府各部门对于石油企业的国际化,在财政、税收、外汇、金融等各方面给予了大量的政策支持,但也还存在部门间政策不协调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改善我国石油企业国际化的体制和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4.
美国石油多元化政策与中美石油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石油在美国国家政治和国民经济中具有特殊意义,如何获取、控制和保障石油已成为美国政府关注的重点。随着世界政治经济发展和国际关系演变,美国石油问题涉及的层面越来越广泛,石油多元化政策成为其维护石油安全的重要途径。本文分析了美国石油多元化政策出台的根源、为美国带来的利益和存在的问题,并依据复合相互依赖理论研究了政策的影响因素:敏感性和脆弱性,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中美石油关系。  相似文献   

5.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曾因石油危机发生过三次大的动荡,石油问题由此成为很多国家安全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为争夺石油资源,国家与民族之间不断发生冲突与战争。不过,在20世纪,由于石油供给的相对充裕与价格的低廉,石油问题对经济安全的影响还是有限的。对中国来讲,改革开放前,中国的石油不但能够自给,而且还有剩余供出口,  相似文献   

6.
21世纪的最初10年,资源匮乏将成为国家之间冲突的最重要根源,未来的战争是为自然资源的供应而爆发。目前还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离开石油而生存,所以,“没有哪一种资源能比石油更有可能在21世纪挑起国家之间的冲突”。各种争夺石油的冲突将构成未来数十年全球安全环境的一个显特点。  相似文献   

7.
欧洲委员会主席罗·普罗季近日在布鲁塞尔与乌克兰总理维克多·亚努科维奇会谈时说,欧洲国家准备接收和使用产自里海的轻质石油,这种石油的质量比俄罗斯乌拉尔地区的石油好。  相似文献   

8.
亚当·斯密:"欧洲大国共同面临的巨额债务,在长期或许将毁掉这些伟大的国家。"1776年,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写道:"欧洲大国共同面临的巨额债务,在长期或许将毁掉这些伟大的国家。"那时,欧洲大国正因为频繁的争霸战争而背上了巨额的财政负担。  相似文献   

9.
亚当·斯密:"欧洲大国共同面临的巨额债务,在长期或许将毁掉这些伟大的国家。"1776年,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写道:"欧洲大国共同面临的巨额债务,在长期或许将毁掉这些伟大的国家。"那时,欧洲大国正因为频繁的争霸战争而背上了巨额的财政负担。  相似文献   

10.
从伊拉克战争看美欧关系的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拉克战争表明 ,冷战后的美欧关系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美欧在中东及世界其他地区的利益不同 ,决定了它们的对外政策以及对冷战后世界秩序的看法也不尽相同。美欧虽然都属基督教文化 ,但双方对宗教的看法出现了差异 ;美欧的政治文化也出现差异。英国支持美国打了伊拉克战争 ,但仍然想在美欧之间起中间人的作用。欧盟主要国家开始怀疑美国在西方集团中的领导地位 ,美国自己也不再重视西方联盟。欧洲统一的道路漫长 ,美国不断地要分裂欧洲 ,但欧洲统一似乎不可阻挡 ,美国如看不到这一点 ,未来的美欧关系会越来越艰难。  相似文献   

11.
现代经营     
《天津经济》2012,(2):82-84
■国家电网首次收购欧洲国家级电网公司国家电网以3.87亿欧元(约合32亿人民币)成功收购葡萄牙国家能源网公司25%股份。这是中国企业首次在欧洲收购国家级电网公司。葡萄牙政府2月2日正式宣布国家电网和阿曼石油公司中标国家能源网公司的股权私有化项目,阿曼石油公司获得15%股权。国家能源网公司是葡萄牙唯一国家级能  相似文献   

12.
石油企业跨国经营步伐正在加快,但我国石油企业跨国经营政策存在着审批繁琐、政治保险服务缺失、信息不畅等问题。国家必须进一步制定投资导向政策,完善跨国经营法律体系和联合投资机制,建立财税支持政策和海外投资金融保险体制,强化信息服务和外交支持。  相似文献   

13.
美伊战争在带给普通百姓深重灾难和导致社会财富集中毁灭的同时,另一方面却给商人们制造出了又一个色彩斑斓的财富空间。石油商:踏上乐土自打石油巨头乔治·布什进入白宫以来,美国政府就紧紧地盯住了中东的"黑金"。伊拉克是一个坐在"天然油库"上的国家,现有石油储量约1120亿桶,占世界已探明储量的11%,差不多是美国储量的6倍,仅次于沙特阿拉伯的2620亿桶。按照现在美国的石油进口量计算,伊拉克的储量足够美国用上100年。战争是流血的政治,而经济是政治的集中表现。尽管美国政府一直在回避战争与石油的密切关系,也一直在小心  相似文献   

14.
《海外经济评论》2006,(8):21-23
在我国面临的所有长期挑战中,任何挑战都不像能源那样涉及我们国民生活的许多方面,特别是我们对各种不稳定的石油出口国的依赖。能源影响到我们的全球竞争力、我们的环境政策以及我们在中东和本半球的对外政策。此外,我们国家的主要战咯竞争对手中国正在应对一种类似的挑战,它收购全球的能源资产,它的对外政策目标是与各种石油出口国交朋友。  相似文献   

15.
荐书     
《上海国资》2011,(11):104-104
<正>本书揭露了美英石油帝国为达到控制世界石油的目的,如何从觊觎中东等国储量丰富的石油,到一步步通过外交、经济、战争等手段达到在这些国家驻军、将其据为己有的目的。通过本书,人们便能够了解近  相似文献   

16.
在甲午战争之前,中国已经遭受了半个多世纪的侵略,由于晚清政府的消极应战政策和自视“天朝”的盲目自信,到了19世纪末战争爆发的时候,旧中国基本已经走到了内忧外患的亡国边缘,幸而战争的失败终于让莫谈国事的书生和一众爱国人士们开始怀疑“天朝的威力”,并开始思索国家未来的命运。100多年前的甲午战争纵然已成过去,但对中华民族来说,这仍是是一场巨大的历史灾难,战争给中国留下的阴霾也曾长期弥漫在人们心中,当今的中国正在快速发展,但我们没有理由忘记甲午战争给我们带来的历史教育意义。本文试图从民族灾难和民族觉醒,以及这场战争给日本带来的影响分析这场战争对中日两国的影响,从而鉴史知今,警醒后人。  相似文献   

17.
债务阴影     
孙斌 《中国经贸》2007,(1):92-92
资金市场正在突然呈现危险的局面。 借贷本应是一个冷静的过程,然而总是不时地被失常的行为打断。热那亚贷方对于西班牙飞利浦二世的战争狂热的放任,连续导致了四次统治阶级破产。在20世纪70年代,出借人反复借出石油美元给第三世界国家,天真地认为这些国家不会不偿还。  相似文献   

18.
1985年至1986年,笔者曾在日本从事过两年新闻工作,1993年底至1995年初,又在德国于了一年多的新闻工作。日本和德国均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轴心国的主要成员,是战争的主要发起国,德国更是两次世界大战的发起国。由于有在德国和日本做记者的经历,不免常在心中对两个国家做些比较。日本人和德国人在民族精神和性格上有颇多相似之处;两个国家都属比较单一的民族国家,均有较长期的封建专制、君主极权的传统。德国处于欧洲中心,但其文化发展却具有自己的独特性,几乎没有受到希腊和罗马文化的熏陶。德国人在精神上曾长期游离于欧洲之外,托…  相似文献   

19.
战争无看客     
伊拉克战争已经开战一周多了,舆论的鼓噪开始显得有点倦怠。战争的沉闷让我们感到一种怪异和无聊。不过,战争已经逼近巴格达,虽然沙尘暴让伊拉克人有了片刻喘息的机会,但我宁愿相信,这场战争只是血色初现。种种迹象表明,随着天气的好转,一场更加惨烈的屠戮正在拉开大幕。美英为什么铁了心要打伊拉克?从经济上考虑,美国发动战争的主要意图就是要控制中东的石油;再就是借打压伊拉克扰乱欧元的阵脚,维持美元的霸主地位。所以这次战争受到一些欧洲国家如法国、德国、俄罗斯的极力反对。美英联军绕开联合国,一意孤行地搞单边主义,表明美国妄图独霸世界的未来。以前我们总是说,战争是政治的延续;而这次战争,我们似乎更多听到的是拔算盘珠的声音。这是一场实力完全不对等的战争,战争本身没有悬念;另外,因为美国历来不愿意做亏本生意,所以世人对美英战争的"投入—产出"表现出极大的关注。根据美国专家预计,这场战争需要花费1000亿美元左右。有意思的是,专家预计伊拉克战后重建同样要花费大约1000亿美元。而且,已经有不少国家指望在伊战后重建中大捞一笔。但美国有言在先,声称在全部占领伊拉克后,由伊拉克自己筹集资金解决重建问题,并限制别国参与重建和分享其中的利益。  相似文献   

20.
关于80年代以来法国国有企业变迁的思考傅艳法国一直是西方国家中公营企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最高的国家之一。国有企业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构成法国区别于其他欧洲国家的经济特点,也成为法国左右翼政党推行不同经济政策的首要焦点。80年代以来,关于国有企业的争议日趋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