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进平 《特区经济》2010,(3):242-243
我国现行刑法规定的经济犯罪中有相当一部分罪名配置了死刑。死刑在经济犯罪中的泛用导致了诸多弊端:①违背了刑法的谦抑精神;②违背了刑罚的公正性;③不符合刑罚的目的;④与刑罚的人道主义相抵触。为了顺应废除死刑的国际刑事司法潮流,我国可以从废除经济犯罪死刑着手,逐步减少死刑的适用,直至最后全面废除死刑。  相似文献   

2.
经济犯罪作为一种新兴犯罪,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必然产物,目前国内学者还没有对其概念达成共识。建立在对经济犯罪作广泛理解的前提下并作为对经济犯罪的处罚手段之一的死刑在刑法规定中占了很大比例,在全部60多个死刑罪名中,经济犯罪涉及死刑的罪名多达20多个,而从哲理、伦理、法理三个层面来论述这些罪名的设置是不合理的,在经济犯罪中废除死刑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3.
程文川 《中国经贸》2008,(22):60-62
经济犯罪在我国大多配置有死刑这一刑种,这种适用方式并不符合世界经济犯罪立法的趋势。总体而言,对经济犯罪适用死刑不具备伦理否定的基础,同时废止死刑这一刑种在我国具有现实性和急迫性,所以,废止经济犯罪的死刑适用必须提上日程。  相似文献   

4.
判处死刑没有吓住腐败分子,面对贪官不断攀升的涉案金额,司法实践中的死刑标准在节节后退。废除死刑是否应该先从经济犯罪开始?如果废止了经济犯罪死刑,是不是等于纵容了腐败分子?“尊重人的生命价值”与经济犯罪死刑的保留难道成了一个难以解开的“死结”?  相似文献   

5.
一周要闻榜     
《中国经济快讯》2010,(34):26-26
死刑罪名 盗窃罪等13个拟取消 8月2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审议刑法修正案(八)草案。刑法修正案草案拟取消近年来较少适用或基本未适用的13个经济性非暴力犯罪的死刑,如走私文物罪,盗窃罪,盗窃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罪等,相当于取消了我国现行刑法死刑罪名的近五分之一,同时延长严重犯罪的实际服刑期。这将是1979年新中国刑法颁布以来第一次削减死刑罪名。此次修改刑法是对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落实。  相似文献   

6.
一周要闻榜     
《中国经济周刊》2010,(34):26-26
死刑罪名 盗窃罪等13个拟取消 8月2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审议刑法修正案(八)草案。刑法修正案草案拟取消近年来较少适用或基本未适用的13个经济性非暴力犯罪的死刑,如走私文物罪,盗窃罪,盗窃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罪等,相当于取消了我国现行刑法死刑罪名的近五分之一,同时延长严重犯罪的实际服刑期。这将是1979年新中国刑法颁布以来第一次削减死刑罪名。此次修改刑法是对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落实。  相似文献   

7.
经济犯罪在我国大多配置有死刑这一刑种,这种适用方式并不符合世界经济犯罪立法的趋势.总体而言.对经济犯罪适用死刑不具备伦理否定的基础,同时废止死刑这一刑种在我国具有现实性和急迫性,所以,废止经济犯罪的死刑适用必须提上日程.  相似文献   

8.
全国人大常委会近日公布"刑法修正案(八)草案"及其说明,内容包括建议取消近年来较少适用或基本未适用过的13个经济性非暴力犯罪的死刑。  相似文献   

9.
全国人大常委会近日公布"刑法修正案(八)草案"及其说明,内容包括建议取消近年来较少适用或基本未适用过的13个经济性非暴力犯罪的死刑。  相似文献   

10.
李昱霞 《魅力中国》2014,(13):293-293
死刑的存废一直是个很有争议的话题。主张废除者认为死刑违反人权,是对人生命的漠视,一旦发生错案,无法补救,现阶段废除死刑符合民意。而主张保留者认为,死刑并不是漠视生命,相反恰恰是为了尽最大能力,竹出最大代价保护人的生命,错案不是废除死刑的理由,现阶段废除死刑并不符合民意。笔者认为,是否废除死刑要结合我国实际来进行判断。就我国目前形势来说,并不适合立即废除死刑。而应该尽量完善死刑相关制度,在发挥死刑震慑力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死刑的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颜丽娜 《魅力中国》2010,(35):168-169
死刑作为刑罚当中最严厉的执行方式,自近代以来,一直颇受争议,由此引来了多年不休的死刑存废之争。英美刑法、大陆刑法学者对此都概莫能外。英国死刑的存废经历了由大量适用死刑到限制死刑到暂停执行死刑并最终完全废除死刑这一漫长的过程,而受英国普通法影响重大的美国和印度等国,却依然保留有死刑。死刑的存废之争,依然是刑罚理论研究的重点。随着国际交流的频繁,国际法的影响也逐步在各国法律中开始显现,从而使死刑的废止成为一个发展趋势。基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并相应借鉴英美刑法中对死刑的相关制度设计,从而严格限制并最终废除死刑,以规范我国的刑罚制度,是文章的初衰和目的。  相似文献   

12.
何屏秋 《魅力中国》2011,(15):228-228
死刑作为一种最重的刑罚,历来受到刑法学界的关注。对于死刑制度改革的争论,自贝卡里亚提出废除死刑的观点后已达二百多年。我国刑法学界在死刑问题上面临的是死刑的限制适用与扩张之争。从当前国情看,谈论废除为时过早而且不其有可行性。本文正是通过对死刑制度改革的必要性、死刑改革的方向提出对改革的一些思考——即如何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阐述死刑的概念和国外死刑制度发展趋势的基础上,论述了我国死刑的存废问题。认为我国应逐步减少死刑的适用,坚持少杀、反对错杀,但不能完全废除死刑。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阐述死刑的概念和国外死刑制度发展趋势的基础上,论述了我国死刑的存废问题.认为我国应逐步减少死刑的适用,坚持少杀、反对错杀,但不能完全废除死刑.  相似文献   

15.
许玉芳 《魅力中国》2010,(33):64-65
自从18世纪刑事古典学派代表人物贝利亚在其名著《论犯罪和刑罚》,提出了废除死刑的观点后,国际范围内就掀起了一场激烈的死刑存废之争。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学术界也掀起了死刑存废之争。死刑在中国是存是废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定论,本文认为目前中国还不应该废除死刑,就该加以严格地限制适应,然后再逐步地废除。  相似文献   

16.
邱成建 《魅力中国》2011,(14):192-192
随着人类刑事司法的不断文明进步,死刑也因其与生俱来的弊端不断受到人们的责难,废除死刑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在国内,由于报应观念的根深蒂固,“治乱世用重典”统治思想的源远流长,刑事司法实践中却长盛不衰的推行“严打”,死刑被大量地适用。在全面废除只是一种奢望时,探讨如何限制死刑自然成了一种现实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随着废除死刑国际法律文书在国际和区域范围的通过和实施,树立生命权的特殊保护观念以及严格限制并逐步废除死刑的目标已成为国际法的不可抑制的趋势。国际法律文书对国内废除死刑法律的制定和实施影响日益显著。就我国来说,存在着早已签署了《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与死刑存废与否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局面。这种论辩在人类文明发展时至今日对我国死刑制度的发展有无裨益,进而如何顺应人类文明进步潮流完善我国死刑制度的不足,正是笔者值得思考所在。  相似文献   

18.
经济犯罪随着经济发展而表现愈演愈烈的趋势,从而受到世界各国普遍重视,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的权利意识的提高,对自身权利的保障要求也进一步提高,现代文明倡导人道主义精神,世界各国都加强了打击力度,针对经济犯罪的自身特点加以严厉打击,却很少在经济犯罪中规定死刑。  相似文献   

19.
兰馨 《东北之窗》2010,(18):37-39
8月2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了《刑法》修正案(八)草案,此次修改共有46处.其中取消13项死刑罪名、恶意欠薪入罪等修改内容成为亮点。而对于商业社会来说,《刑法》修正案(八)草案拟修改条款对商业环境的潜在改变成为了企业界人士所关心的话题。  相似文献   

20.
死刑是剥夺犯罪分子生命的刑罚方法。中国在现阶段保留死刑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作用,废除死刑缺乏现实性。我们应实行综合治理,坚持减少和慎用死刑,充分发挥刑法的社会价值,最终达到废除死刑的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