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成都对城市进行规划,是新中国才真正开始的。新中国成立以来,成都对城市及城市规划的认识经历了不断深化的过程,这是一个从自然到自觉地历程。从1956年国务院批准成都的第一个城市总体规划以来,成都的城市总体规划已经过多次修订,先后经过国务院三次批复。这三次城市规划,不断总结和不断完善,体现了成都对城市发展规律的认识,展现了成都人对自己家乡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也正是在城市规划的指导下,成都城市建设实现了有序健康发展,奠定了今天特大中心城市的格局。  相似文献   

2.
智慧城市产业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为支撑,推动产业融合和产业集群发展,并逐渐向产业生态圈转型。文章对智慧城市产业生态圈形成的机理进行研究,梳理国内外智慧产业生态圈构建模式。以成都市为例,在成都智慧产业发展现状基础上,探讨了成都青白江区欧洲产业城智慧城市产业生态圈构建的实践,并对数字生态发展背景下成都智慧城市产业生态圈高质量发展提出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3.
城市文化水平,既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又是城市形象的表征与灵魂。如何提升城市文化品味,已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因此,我们要在协调发展中以科学发展为指导,精心规划成都城市建设蓝图,延续与弘扬城市文脉,打造良好生态环境,进而提高成都城市文化水平。  相似文献   

4.
水是成都城市的灵魂,也是成都城市的特色所在。水不仅养育了这方水土的居民,而且使成都成了钟灵毓秀之地,孕育了成都城市丰富多彩、具有蜀域特色的水文化。城市水文化是城市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秀的城市水文化可以促进城市人水关系的协调;落后的城市水文化使城市人水关系紧张,进而影响到城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认真分析、深入研究水文化在成都城市特色中的独特作用,弘扬成都城市传统水文化,对于改善城市水环境,将成都建成我国西部人居环境最佳的现代城市,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成都及八区十二县市,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基础实施规模投入,城市建设“拉网”改造,产业结构深化调整。其国民经济综合实力已在全国城市50强中名列第11位,投资硬环境进入全国城市40优,开始形成良好投资磁场的大成都经济圈。大成都经济圈的出现将会为四川乃至西南地区经济腾飞筑起平台,在西部开发中起着重要作用。但目前大成都经济圈与东部其他经济区域相比,仍存在着较大差距,特别是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明显滞后,其重点又集中在大成都经济圈周边县域。因而,成都周边县域如何深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使大成都经济圈真正一体化。是值得关注与探讨的问题,为此我们谈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6.
成都、重庆、西安三城市在发展中面临着各有不同的缺陷。西安和成都面临的瓶颈是缺乏水路交通,重庆是缺乏周围平地的支撑。就目前来看,西部在未来几年内会出现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经济或文化城市,这样的城市出现,是西部发展的最佳代表,也说明了西部的发展潜力并不是像有些人说的那样,一直是落伍的,没发展前景的。  相似文献   

7.
成都是一座因水而兴、因水而荣的城市。良好的城市水环境。不仅是改善成都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举措,而且是促进成都城市和谐发展的基础之一。但是,如果以错误的方式对城市水环境进行改造。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走环境和谐型的城市化道路将无从谈起。因此。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采取科学而有效的措施改善城市水环境。  相似文献   

8.
一个城市内两个4F级机场的同时运营构成了航空运输的基础优势,为提升区域人员物资集散效率、民航产业链发展水平和城市对外交往能力提供了重要条件,成为提升城市发展能级、加速城市参与全球化发展的关键要素。在分析机场建设运营对城市发展作用机理的基础上,阐释了城市通过航空运输融入全球化发展的基础要素、动力机制和作用方向。基于成都“一市两场”航运基础、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和政策支撑,从机场运力、产业链布局、城市发展方面提出成都科学有效利用航空运输口岸的条件,强化国际航空枢纽构建、强化对外交往、建设更高水平世界城市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9.
《中国西部》2012,(11):8-8
“其实成都本身就是一个5A景区。”国务院发展研究巾心研究员、世界休闲组织中国分会常务理事刘锋日前在成都接受访谈时表示,成都国际比较优势明显、特色鲜明,完全有条件把整个城市打造成一个5A景区。  相似文献   

10.
林真 《中国西部》2012,(13):68-73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工业发展向后工业转变的关键,也是城市发展从城市中期向城市后期转轨的重要时期。产业与城市的关系更加紧密,产业已经构成了一个地区加快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支撑;而城市。也成为了发展工业、做强产业的载体和依托。近日。成都提出的“五大兴市”战略将产业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成都正积极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产业新区,促进“一区一主业”从愿景到现实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罗君 《新西部(上)》2007,(11X):229-230
今天,“旅游”是一个极其流行的话题,而且在不断地推动经济的发展,而色彩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任何一个城市来说都是如此。特别是对于一个重在发展旅游城市,而入城高速公路进城路段两边的建筑色彩,很能体现一座城市的整体形象。该文将从实地调查再结合成都的特性,来对成都四个不同的方向的高速公路入城道路两边的建筑色彩,进行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12.
王红茹 《中国经济快讯》2012,(35):I0018-I0021
如今,全世界都在探索现代田园城市建设的路径,而发达国家早在100多年前就已经开始了。我国经过30年改革开放之后,城市化进程发展迅猛,在城市发展越来越大的现实背景下,一些城市和地区,如成都、杭州等很多城市纷纷在探索建设田园城市的道路。  相似文献   

13.
近日,成都“十二五”期间发展循环经济目标和空间布局规划正式发布,将培育7个布局合理、功能互补、废弃物循环利用的经济先行示范园区,努力在2015年把成都建设成为中西部第一个循环型样板城市。  相似文献   

14.
《中国西部》2011,(24):18-18
在2011中国(成都)国际循环经济产业高峰论坛上,成都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正式向外发布了成都市在“十二五”期间发展循环经济目标和空间布局规划。成都将培育7个布局合理、功能互补、废弃物循环利用的经济先行示范园区,努力在2015年把成都建设成为中西部第一个循环型样板城市。  相似文献   

15.
重庆、成都、西安是我国西部最大的三座城市,重庆和成都一体化发展时机已经成熟,目前打造成渝经济区的规划也已进入编制阶段:而西安作为西部的重要城市,自古就和四川联系密切,”天府之国”最早指的不是成都平原,而是陕西关中地区。所以,在经济文化交流方面,四川和陕西都有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2006年,由中、美、加、意、英等八国学者携手研究完成的《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利用75个指标对全球110个城市进行了计量与评估。其中国人选的两个中西部城市成都和重庆分别排在94位、108位。相差无几的排名不仅凸显了成都和重庆在西南地区域并驾齐驱的核心地位,同时也暗示了两个城市在发展总部经济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竞争。随着1997年重庆市成为直辖市,  相似文献   

17.
《重庆经济》1994,(1):48-48
“依托两市”即发挥成都和重庆两个中心城市的作用,以期推动江油——成都——乐山、成都——内江——重庆“两线”经济的发展,并沿“两线”构筑支柱产业带。  相似文献   

18.
名人是城市的名片,优秀的名人文化是城市的精神象征和文化符号。利用好名人文化资源,不仅可以提高市民的整体素质,而且也是促进旅游服务业、文化产业和文化市场的发展,增强成都城市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对于拥有丰富名人文化资源的成都,要认真挖掘、开发名人资源,以促进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9.
建设创新型城市是成都实现"十二五"发展目标、推进创新型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建设的必然要求;成都作为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城市,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具备良好基础;成都建设创新型城市要强化区域创新体系和创新人才体系建设,实施创新型产业战略和创新环境优化战略。  相似文献   

20.
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东方伊甸园;第四城……没有一个城市这样乐意炒作自己,但成都就有这样的魅力.那就是让每一个来过成都的人.死心塌地地做成都的义务宣传员。成都的美女、成都的美食、成都的空气.成都人的闲适……所以,成都为什么有那么多外来购房者也就不再需要理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