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开放导报》2005,(4):i0031-i0032
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理念论、至善与幸福思想、知识就是美德和灵魂的组成说等不同伦理思想,体现了不怕牺牲一切坚持真理的精神,在西方伦理学思想史上,留下了人们永远赞叹的佳话。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渊博的学识,深邃的洞察力,勇于探索和敢于冲破传统的思想与品德,伦理学思想的贡献,为后人留下了十分珍贵的思想财富,他们的伦理思想在古希腊及整个西方伦理思想发展史上都有着巨大的贡献,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王臣 《魅力中国》2014,(1):308-309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时代的伟大先哲,他的许多思想对后世有深远影响。本文就亚里士多德的一些思想展开讨论,并研究其思想对当今社会问题的指导意义。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研究亚里士多德处理问题所运用的研究方法;第二部分关注于亚里士多德对经济学的看法,并研究这些看法对后世的影响以及指导意义;第三部分则侧重于讨论亚里士多德政治学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亚里士多德的法治思想是世界法治理论的创始。其对中国法制建设的启示:首先是要制定符合国家和人们意愿的良法和善法;其次是要树立法律的权威性;再次是要谨慎立法;最后是要重视普法教育。  相似文献   

4.
亚里士多德以自然主义的演进方式向人们阐释了城邦的形成,但这种城邦自产生起就是不自然的;作为一个政治共同体,其本质在于享有政治权利的公民政治关系的总和;它长成于人们自然的需求,却以实现“优良的生活”为最终目的。这种目的毕竟是政治意义上的善,而非伦理意义上的善,城邦的幸福与个人的幸福始终难以达到一致。  相似文献   

5.
亚里士多德的法治思想是世界法治理论的创始.其对中国法制建设的启示:首先是要制定符合国家和人们意愿的良法和善法;其次是要树立法律的权威性;再次是要谨慎立法;最后是要重视普法教育.  相似文献   

6.
唐菁 《走向世界》2014,(8):50-52
亚里士多德曾说:“人们为了安全来到城市,为了生活美好而留在城市”。在城市,出于对安全的渴求,外来人努力寻找身份,本地人则希望从城市的发展中获得更多的机会与财富。生活在城市的人将自己的梦想建立在城市发展的蓝图中,感受城市的脉动,追随城市的进步。  相似文献   

7.
亚里士多德是西方实践哲学的创立者,他把人类知识和活动三分为理论、实践和创制。实践主要指追求伦理德性和政治公正的行为。马克思的实践是亚里士多德的劳动和实践的结合,同时又与科学理论具有统一性,这是对亚里士多德传统的一次综合创新。  相似文献   

8.
刘静杉 《魅力中国》2011,(14):68-68
法治,不仅是人类社会的美好理想,同时也是历史和实践所证明的治理国家最好的模式。早在古希腊时期,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阐明了法治的基本涵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是本身制定得良好的法律。”在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的历史,影响和制约着我们的法治建设,人们信权而不信法,这是迟滞中国法治建设的主要障碍。  相似文献   

9.
作为道德的创始人,亚里士多德对后世产生了持久而深远的影响,当代伦理学术界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受益于亚里士多德。文章主要以"Nicago Marco's Ethics"为例,试图理清亚里士多德关于善,幸福和美德及其关系的概念。进而探讨亚里士多德的德福的关系理论对我们的启示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
建构主义的哲学渊源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构主义为人们研究一般意义的社会关系(尤其是国际关系)提供了一种系统方法。它强调语言、规则和统治条件在现实的社会建构过程中的重要性。作者从四个部分阐述了亚里士多德对包括建构主义在内的人类现代思想的一些预设所产生的影响:(1)言语和宾词,我们通过说事物是什么、有什么及做什么来赋予其形式;(2)分类,这也是讨论宾词的必然结果,亚里士多德关于部分和整体的分析非常有启发性;(3)二值原则,是关于所有谓语或是肯定或是否定的实践,社会关系中的规范性正是源于对事物的肯定或否定,而规则是表达二值原则的媒介;(4)一般意义的实践,实践是人们用来描述彼此之间基于规则进行言语交流和生活所发生的一切的重要术语之一,是社会建构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亚里士多德是最早研究社会阶级结构与政治稳定之间关系的伟大思想家之一,他根据人们所拥有财产的多寡,将城邦社会中的阶级划分为:极贫者、中产阶级和极富者三个部分。亚里士多德认为极贫者和极富者所持的正义观都是偏颇的,由他们执政的平民政体和寡头政体都倾向于采取掠夺对方的极端化政策,引发阶级对立。因此会接威胁到城邦的政治稳定。而中产阶级的经济地位和阶级使他们更有助于维护政治稳定,因此,他认为中产阶级具有一种政治稳定功能。  相似文献   

12.
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虽然以城市为主题的上海世博会已经谢幕,但"城镇化"(城市化)的主题依然会成为"十二五"规划的主线之一。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指出,我国"十二五"期间将推进城镇化、加强城镇化管理及推进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13.
周涛 《理论观察》2011,(3):33-34
亚里士多德的名著《尼各马科伦理学》包含着丰富的幸福观内容。从亚里士多德幸福观的逻辑起点、逻辑展现和逻辑归宿三大方面给予解读,目的是想从新的视角凸显亚里士多德幸福观的内核,深刻把握其幸福观的精髓,以使我们生活得更好。  相似文献   

14.
刘媛  白灵  刘蕾 《魅力中国》2010,(35):125-125
被马克思称为“古代最伟大思想家”的亚里士多德是古代政治思想的集大成者,由于对自己当时所处环境不满,亚里士多德提出构建理想城邦。本文从理想城邦的构建深入探讨相关的一系列问题,力图改进理想城邦。  相似文献   

15.
正第7期《母亲的双重生活》一文,反映了城市化给农民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正如亚里士多德对城市的概括"人们为了生存来到了城市,人们为了生活得更好留在了城市。"然而,缺少了土地的农民,他们如同失去了安身立命的根本,又有多少无奈和心酸。城市化进程不仅是一种发展趋势,实则还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困扰。  相似文献   

16.
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虽然以城市为主题的上海世博会已经谢幕,但"城镇化"(城市化)的主题依然会成为"十二五"规划的主线之一.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指出,我国"十二五"期间将推进城镇化、加强城镇化管理及推进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17.
张永琴 《魅力中国》2014,(22):272-272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时期也是整个西方哲学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他是对幸福问题研究最深刻、最系统的人之一。幸福作为人生的一个核心问题,究竟什么是幸福、怎样才能获得幸福呢?本文将作进一步的论述。  相似文献   

18.
和谐社会的思想古今中外皆有。在西方文化中,和谐观念也有深厚的思想根基。亚里士多德就认为,一个国家的政权应该由中等阶层来掌握,这样能够很好地协调贫富两个阶层的利益,避免矛盾和冲突,从而实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本文着重探讨亚里士多德防止革命发生理论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9.
王磊 《中国报道》2011,(5):45-45
人们对于发光的真菌和萤火虫的迷恋,可以追溯到遥远的过去。"生物荧光"(bioluminescence)这个词最初就是由亚里士多德用来描述这种生物发光现象的,他在公元前4世纪就已经注  相似文献   

20.
西方戏剧中的荒诞派戏剧以反戏剧的激进姿态。全面挑战亚里士多德式的戏剧形式。从反摹仿、反动作、反结构、反教育意义等方面颠覆了亚里士多德的“摹仿说”、“动作说”、“情节结构说”、“陶冶说”,实现了对亚里士多德式戏剧的颠覆和超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