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启颜录》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说是汉地有一个人到吴地去,吴人给他准备了竹笋做的菜。他问这是什么东西,吴人回答说:“这是竹子。” 汉人回到家里,便拿了他床上的竹席子去煮,煮不熟。于是对他的妻子说:“吴人诡诈,竟这样欺骗我!”  相似文献   

2.
郭超 《当代陕西》2010,(12):51-51
“当村干部就是要把群众最急最盼的事做好!”城固县小河镇大坝村党支部书记任志富足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在村支书岗位上数十年如一日,真心实意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群众都称他为“致富支书”。  相似文献   

3.
的时间基本上都是用于思索和阅读。巴菲特说:“我们的工作就是阅读。”他还说:“我们喜欢以合理的价格收购那些出类拔萃的企业。”巴菲特主要收购那些私有企业或者购买那些公众公司的一部分股票。巴菲特不做的事情和他所做的事情同样重要。他不做任何程序交易(伯克希尔股票的某些经纪商却这样做),也不针对某家公司下一季度收益做短线投机。他说话不带任何危言耸听之词,不参与敌意收购。他从不试图利用负债、抬高嗓门或轻率冒险而仓促行事。在他看来,赚钱的秘诀并不在于冒险而在于避险。巴菲特说:“我们不必屠杀飞龙,只需躲避它们就可以做得…  相似文献   

4.
“为了子洲经济的发展,我必须淡泊名利,敢于抗争,为子洲企业在黎明前划出一点火星!”这是子洲县乡镇企业局局长郑党鹏在他的《任职日志》中写下的一段话。今年44岁的郑党鹏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相似文献   

5.
心灵的鸡汤     
小学一年级的时候,“要学雷锋,做好榜样。”这样的话语每天都可以从老师的嘴里蹦出,那时的我还很懵懂:雷锋?!雷锋是何许人物?他是发明玩具的?还是可以做很多甜点的师傅?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他?一连串的问号像金鱼吐泡一样一个接一个。直到三年级,我开始从书本上了解到他的事迹,那时起,“雷锋”便开始成为我生命里的“鸡汤”。  相似文献   

6.
他3岁时便能装电脑系统,7岁时招收大学本科毕业生做“徒弟”,并被一家软件公司高薪聘请为部门经理。然而,这样一位天资聪慧的孩子,却连“2+1”等于几也难以算出,连简单的汉语拼音也念得结结巴巴。为此,他的家人在对他的教育方法上产生了激烈的冲突。在硝烟弥漫的“战火”中,夹在大人中间的他突然“疯”了——  相似文献   

7.
刘虹 《上海国资》2008,(7):58-61
在浦东这块代表着上海开发开放最前沿的热土上,有这样一位企业家,13年间,他先后执掌过3大国有开发公司。 有人说他是国企老总中难得的“领袖“式人物,每家企业都能做成功:有人称他为“国资卫士”,称颂和敬佩其品格高尚,然而他也同样备受争议,甚至背负骂名,被指为一毛不拔的“铁公鸡”。  相似文献   

8.
在南京,有这样一位“老城管”,他“把职业当成了自己的事业,办‘城管论坛’、开博客、写微博。他很强调,城管的事,不能寄托于一时一策的‘根治性改革’,而应该‘以十年的周期来看’。他有‘野心’,想做的,是影响全国城管领导群体的观念,进而逐步改善城管问题中的诸多细节”。  相似文献   

9.
做配套企业总给人感觉是在做“配角”,但是要做成别人离不开的“配角”,这样的水平可一点不输于那些“主角”们,何况那些“主角”都是像西门子、阿尔斯通、伟创力这样的世界“名伶”。  相似文献   

10.
李嘉廷之子千万元“财路”揭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名牌大家的学历本来可以使他像普通学子一样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美好前程,但是他却没有这样做,而是选择了一条发财致富的“捷径”,因为他有一位当省长的父亲——  相似文献   

11.
萨缪尔·巴特勒曾写道:“社会进步基于人们渴望生存的本能而非收入。”巴菲特是巴特勒法则的一个例外。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像伊凡·博斯基和迈克尔·米尔肯这样一些人利用内幕信息、大量负债、恐吓威胁以及欺骗伎俩从事投机活动,最终触犯了证券法。奥马哈市的美国第一资本合伙公司总裁迈克尔·延尼是巴菲特的朋友,他认为,在这个时代,“华尔街的贪婪超过了它的智慧”。在这样一个狂躁不安的时代,巴菲特在做什么?他正在运作管理这样一些企业如《世界图书百科全书》出版公司、喜饴糖果公司和《布法罗新闻报》报社,购买可口可乐股票,他至今仍投…  相似文献   

12.
京津冀“三角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月1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在河北省廊坊市主持召开“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讨会”,似乎一直是风声大雨点小的“京津冀”一体化的发展大计已摆上了桌面。在会议上,一位专家做过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如果把中国比喻成一个巨人,他的头是京津冀地区,他的两条腿分别是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京津冀”在中国经济所占的地位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3.
陈璇  沛毅 《发展》2000,(8):43-44
陈芳乎,在甘肃省证券界当属活跃人物,他的许多创新之举为业界所称道:他第一个在公开媒体上做股证;第一个开通投资咨询热线;第一个在证券经营机构设立投资顾问工作室……,正是在于这许许多多的“第一”,甘肃电视台曾为他拍摄了一个专题片一“股市弄潮儿”。本刊对陈芳平先生的专访报道正处于他调整“业务方向”之际,但我们还是想追踪他的发展足迹,并期望像他这样的“弄潮儿”永立潮头。  相似文献   

14.
记者:今天是2012年6月27日,是江上舟先生逝世一周年的纪念日,社会各界都在纪念江上舟先生,对他的评价很高。沈教授,您是江上舟先生的生前好友,听说您对江上舟先生的评价是“杰出的战略产业家”。您为什么做这样一个评价,您又是如何定义“战略产业家”这一新概念的?  相似文献   

15.
漫画与幽默     
《西部人》2003,(9)
“将来时”语法“将来时”语法课上,老师正在讲授动词的时态。他问爱琳:“你说说,‘爱’的将来时是什么?”爱琳毫不迟疑地问答:“结婚!”“只有我没笑”老师常在课堂上教育大家说,当看到别人的缺陷和不幸时,千万不要嘲笑。一天,小布朗对老师说:“今天校园里有一个孩子掉进水坑里,大家都大笑,只有我没有笑。”“你做得对。”老师表扬道,“是谁掉进了水坑里呢?”“是我。”布朗回答。看到数字我看见丈夫站在浴室磅秤上拼命缩着肚子,以为他想用这个方式减轻重量。我说:“我看这么做恐怕是没什么用!”“当然有用。”他说,“只有这样我才能看到数…  相似文献   

16.
茅于轼有一个简单的想法:“有很多事情要去做,能做多少就做多少。”他的同事,著名经济学家盛洪说:“他诚实、守信用,这些字眼似乎很平常,但在今天是非常非常不容易实行的。”著名经济学家张五常也说:“茅于轼年过古稀,还在做事,这是很难的,很了不起的。金钱方面他没有什么获得,还在做,所以我很佩服。”  相似文献   

17.
在房地产商贾云集的杭州,为杭州市首家私营房地产开发业“荣邦”是后起之秀,她成立于1999年,而今已成为杭城房地产业中的一匹骏马。眼下在杭城,“荣邦”开发的高品质的楼盘已是尽人皆知,但对“荣邦”创始人蒋荣富先生本人,知道却为数不多。蒋荣富长期追求企业品牌,淡泊个人荣誉。他说:把“最好房房子奉献给杭州人民,是我最大的心愿。我追求的是打响“荣邦”品牌,为人营造舒适的生活环境,个人荣举算不了什么。”蒋荣富先生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相似文献   

18.
“你们不能只做中国最好的跨国公司、最好的跨国公司员工.而要做中国最好的公司.中国最好的员工。”2006年11月14日,第一次以BM董事长、总裁兼CEO身份访华的彭明盛这样勉励他的中国员工们。尽管他这番话的背景是惠普很有可能在2006年一举超越IBM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IT公司.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彭对中国市场的热情和期待。  相似文献   

19.
一老乡在郑州做杂志批发商人。前天他告诉我这样一句话:“现在做生意,最让人头疼、最花钱的事是寻找好人,就是筛选那些讲信用的人,这已是做生意的最大成本!”我感觉很新奇也很震惊,就让他细细讲给我听。  相似文献   

20.
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消化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虹生 《开放潮》2002,(9):14-15
宋子林尽管26岁,却是经历颇为“复杂”的农民。这位来自河南省南阳市农村的他,在广东为商家送过电器,在首都北京做过收废品的生意,现在他又跑到遥远的东北,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延吉市跟着亲戚搞装修。虽然他忍受着和妻子及两个孩子离别的痛苦,但他依然表示不想再回到家乡做农活,“家里就人均一亩多地,无论你怎么种,也赚不了几个钱,甚至有时还赔钱,白浪费工夫!” 像宋子林这样走出土地的农民越来越多。随着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产品价格偏低以及人均现有耕地的减少,愈来愈多的农民都在作出这样的选择走出土地,涌进工厂,走进城市。来自我国农业部的一项分析表明,今后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