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经济人与道德人的博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生将病人抛荒野外,这让人首先想到的是市场经济下的人心不古,重利轻义。面对“医生缺德、商人失信”等种种道德困境,重塑市场伦理,打破道德悖论,是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该文从人的欲望出发,对亚当·斯密的“经济人”与“道德人”进行了心理剖析,揭示了“经济人”与“道德人”之间的内在联系,从心理学的全新角度重新阐释了长期以来存在于经济学界的“亚当·斯密问题”。文章还通过比较分析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与《国富论》和阿马蒂亚·森的《伦理学与经济学》中的重要观点,说明了经济学与伦理学不可分割的内在渊源和现实要求。  相似文献   

3.
文章根据辩证法中历史与逻辑统一的理论,从经济人出发,运用博弈论的有关成果提出了道德发生的机制,阐明了经济人与道德人的对立统一性。  相似文献   

4.
一、解读“道德人” 纵览中国史册,无论是《论语》和《离骚》还是《庄子》和《管子》,不难发现它们有两大共同点。  相似文献   

5.
该文从人的欲望出发,对亚当·斯密的"经济人"与"道德人"进行了心理剖析,揭示了"经济人"与"道德人"之间的内在联系,从心理学的全新角度重新阐释了长期以来存在于经济学界的"亚当·斯密问题".文章还通过比较分析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与《国富论》和阿马蒂亚·森的《伦理学与经济学》中的重要观点,说明了经济学与伦理学不可分割的内在渊源和现实要求.  相似文献   

6.
曾伟 《改革与战略》2012,28(3):26-28
文章对亚当·斯密在《国家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以下简称《国富论》)和《道德情操论》两部著作中的提出的"经济人"和"道德人",从人是两者的统一体这一思路进行了分析和阐述。提出了"经济人"中"利己"的人性假设包含着"道德人"的"利他"成分;而"道德人"中的"利他"却又常常意蕴着某种"利己"。并认为以亚当.斯密《国富论》为发端的西方经济学实际上存在两个假设前提:一是由"经济人"假设引致出的"看不见的手"——价格机制;二是由"道德人"假设引致出的另一只"看不见的手"——信用机制——它保证了市场自由交易能够长期实施。此外,文章从我国社会贫富分化的现实提出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与完善的新阶段,应改变"以经济为中心"观念,从"走向致富之路"向"走向道德之路"转变。  相似文献   

7.
8.
赵茂林 《特区经济》2008,(11):282-284
"经济人假设"是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基本前提,也是其核心概念之一。亚当·斯密提出,利己的经济人在市场即"看不见的手"的支配下,可以有效地促进社会整体利益的发展。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中,在社会主义理论经济学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过程中,我们要对这一假设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加以审视和借鉴,以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没有道德作为坚实的伦理基础和内在动力,没有人类生态意识的提高,经济不会有真正的发展,可持续发展也会失去持久的后劲。作者认为,道德经济人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道德经济人的生态意识有利于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实施全民生态教育是道德经济人生态意识社会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沈南 《老区建设》2009,(14):4-6
文章从生活中的经济现象入手,分析了中国民族乳业在三聚氰胺风波刚刚平息不久,两大巨头蒙牛集团和伊利集团又分别陷入OMP和CBP“质量门”的原因,提出了伦理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研究基础的重要性。通过进一步分析,笔者得出结论:伦理经济学的基本假设“道德人”相对于方法论经济学的基本假设“经济人”更加符合经济生活中决策主体的长远和根本利益,“经济人”向“道德人”的回归是我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源泉和保证。  相似文献   

11.
没有道德作为坚实的伦理基础和内在动力,没有人类生态意识的提高,经济不会有真正的发展,可持续发展也会失去持久的后劲。作者认为,道德经济人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道德经济人的生态意识有利于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实施全民生态教育是道德经济人生态意识社会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经济人"、"道德人"的问题是理论界长期以来颇为关注的话题.从利益这一独特视角出发,对市场经济中的"经济人"、"道德人"话题进行考察论证,便可以发现:"经济人"、"道德人"本质上只是利益的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经济人"、"道德人"的割裂是促使利益分化对立的直接根源;为了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并达到最优化--即利益的整合,就必须构建起"经济人"与"道德人"的内在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13.
14.
任何一种学说、理论不仅总是植根于社会生活的现实,而且也总是同前人的思想、理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特别是其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也与亚当·斯密的“理性经济人”假设有着内在的联系。探究这种逻辑联系,对于人们充分认识“理性经济……  相似文献   

15.
黄信 《改革与战略》2012,28(1):6-10
经济人假设是经济学形成时最好的前提假设。以经济人假设为基础的经济分析视角在不断变化,由此推动了经济学理论不断发展。人的发展经济学研究人的发展问题,与经济学分析离不开人的要求相一致。处于经济社会转型的当今中国,对人的发展问题的研究应该是中国经济学研究的重要任务之一。文章认为,如同传统经济学把经济人作为一种分析方法一样,人的发展经济学应在正确理解人与经济学关系的基础上,找准对人的发展分析的视角。  相似文献   

16.
路遥 《特区经济》2007,224(9):101-103
随着民营企业的迅速发展,人力资源成了21世纪民营企业最重要的战略资源,而员工招聘是民营企业获取优秀人力资源的主要渠道。员工招聘过程是应聘者和企业双向选择的过程。本文基于"博弈人"假设,将招聘过程看成是一个招聘者与应聘者双方博弈的过程,并在内部招聘和外部招聘两种模式下,建立博弈模型,并探讨其博弈均衡情况,为民营企业的招聘工作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7.
道德两难情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避免的问题,我国当下改革开放取得了初步成绩,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的同时,逐步改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特别要重视道德水平的提高。在理论上,要关注并学习马克思、恩格斯道德伦理思想;在实践上,要注意内外因相结合,提高个人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18.
张寒 《中国西部》2010,(2):38-39
中国的"企业公民",不能只做"经济人",而是要做一个有责任道德的一个大写的社会"人"。  相似文献   

19.
20.
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中分别引申出了"经济人"和"道德人"两种概念,"经济人"是一种利己主义,"道德人"是一种利他主义。这种"利己"和"利他"之间存在着矛盾,被称为"斯密悖论"。而对斯密悖论中的"利己""利他"进行调和有助于解决我国市场转型中出现的道德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