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犍陀罗艺术首创的佛陀形象,希腊罗马艺术特色鲜明,包含印度、希腊罗马、伊朗及中亚三大系统题材,昭显出多种神灵信仰如希腊神、波斯神、印度神信仰及最主要的佛陀信仰.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其实质在于希腊罗马艺术与佛教信仰的结合,目的在于帮助佛教的推广,故而其起源的时间当为贵霜王朝时期,地点在当时的佛教中心——犍陀罗地区.  相似文献   

2.
张敬全 《西部大开发》2010,(5):78-78,80
净土信仰始于印度大乘佛教时期,约在公元一世纪印度大乘佛教兴起时,贵霜王朝的犍陀罗地区就流行过净土信仰的经典。佛教传入西域后,净土思想随之传入并且在西域获得较大发展。东汉时净土信仰的经典经西域传入中原并取得空前发展。本文以弥勒信仰与弥陀信仰二者的兴衰为主线,分析了西域净土信仰向中原净土宗转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库车古称龟兹,是镶嵌在天山中部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的绿洲,是古丝绸之路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有“西域乐都”、“歌舞之乡”的美誉。 它以丰厚的历史积淀,灿烂的龟兹文化为主题,加之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秀美的自然风光,独特的旅游景点,有着发展旅游业得天独厚的基础条件。 库车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镇。这里,曾是由印度传来的佛教盛行之地,又是兴起于14世纪伊斯兰的重要传播地。佛教和伊斯兰文化在这里同样展示着耀目的光彩。仅是供圣徒们修行、观  相似文献   

4.
龟兹是西域与内地文化交流最密切的地区之一.它是佛教东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中继站.龟兹地处天山南麓的古丝绸之路北道中段,位居西域的中心,既是中西交通孔道,又是东西方文化的重要交会地.  相似文献   

5.
马玉飞 《东北之窗》2012,(22):122-125
佛教东来之初,便与中国的泰山文化发生联系。这缘于泰山信仰在中国民众中有着深远的影响。随着佛教的传入,诸多古印度僧人远涉关山在东岳泰山留驻。与此同时。也有泰山大德舍广命海。远诣西天,求学问道,在天竺传下其取经声名,从而使泰山在中印佛教交流史上,占据了重要的一页。  相似文献   

6.
吴方方 《魅力中国》2013,(25):240-240
青藏雪域,孕育了西藏神秘宗教千年文化艺术的珍宝。一千三百多年来,西藏做为佛教的传承圣地,成就了佛教发展历史的巅峰。它的历史与文化一直笼罩在一层神秘又神圣的光环中。有着“”众神的香巴拉、“佛教最后的圣地”等美誉。自佛教从印度北传人西藏后,佛教就溶人了藏族人的生活,成为了西藏的文化符号象征,每个藏族人都是佛教信徒,任何佛的塑像或照片,藏族人都会一脸肃穆地合十膜拜。藏族人对佛的虔诚。不仅使西藏倍增神圣感,也使得西藏话题成为了大众津津乐道的话题。  相似文献   

7.
邓氏事 《魅力中国》2014,(22):69-71
佛教传入中国至今已有2650年余了,所以佛教与中国的关系非常密切。雙重文化互相摄入,它已成为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范畴。但佛教是来于印度,印度的文化特色,有些是中国人所不易明了的,受了中国习俗的影响,有些是不合佛教的本意的,所以佛教在中国,信佛法的与不相信佛法的人,对于佛教,每每有些误会,不明佛教本来的意义,发生错误的见解,因此相信佛法的人,不能正确的信仰,批评佛教的人,也不会批评到佛教本身,信佛教或者怀疑评论佛教的人,对于佛教的误解应该先要除去,才能真正的认识佛教。  相似文献   

8.
泉畔有梵音     
郑连根 《走向世界》2009,(21):29-31
对古代中国而言,佛教是彻底的异域文化.佛教能传入中国并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实属奇迹.须知,佛教诞生于印度,在印度与中国本土之间,隔着"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脉.在古代的交通和通讯条件下,要穿越这条高耸的山脉实在是太困难了.可是,佛教竟然穿越了"世界屋脊",奇迹般地来到了中国.  相似文献   

9.
印度阿旃陀石窟建于公元前二世纪至公元六世纪,后来由于佛教的衰落而逐渐湮没,直到1819年被一位狩猎的英国殖民军人偶然发现,才得以重见天日。阿旃陀石窟位于德干高原英德亚里山的山谷里,游客从贾尔冈市南下约60公里便可到达。公元640年前后,我国唐朝高僧玄奘曾经到达阿旃陀石窟,并在《西域记》中留下简约的史料。阿旃陀石窟是展现印度古代文化的壁画宝库。按照一位印度学者的说法:中国有敦煌的“千佛洞”,印度有阿旃陀石窟的“千佛图”。阿旃陀石窟凿于石山一处新月形的陡崖上,共计29座。这些石窟建于不同时代,先后历…  相似文献   

10.
李海燕 《中国西部》2012,(2):154-157
一定程度上,宗教在城市中具有一定的引导性,因为它是一个城市历史、文化和艺术的缩影。和谐的宗教文化是和谐城市文明的标识,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经历过漫长文明历史,从古希腊、古印度、古中国和古巴比伦,到近代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城市,再到今天现代化的中国,每一个城市在提炼它的城市精神的时候,都不能忽视宗教文化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正>一、古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古丝绸之路"东起中国古都长安,途经陇西高原、河西走廊以及西域地区的哈密、吐鲁番、库车、喀什、和田(于阗)等地,西到印度、伊朗等国及地中海东岸,可直达罗马,是一条联接中亚、南亚、西亚和欧洲的一条陆路通道。总长7000多公里,在中国境内有4000多公里。陆上丝绸之路以汉唐的两京长安、洛阳为起点,丝绸之路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  相似文献   

12.
佛教旅游文化在中国旅游文化体系中所占比例很大,但是旅游实践中,人们对佛教旅游文化的内涵缺乏清晰认识,这对佛教自身与佛教旅游事业二者的和谐发展造成不利影响。佛教旅游文化内涵主要包括教育、文学、艺术、历史和宗教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刘峻 《黑河学刊》2012,(2):49-50
藏传佛教显宗体系的造像艺术以其独特的造像风格和艺术魅力,在中国美术史及中国民间美术史中占有重要的一席。通过对它的造像艺术成就进行系统、深入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它是在保留了古印度、喀什米尔、尼泊尔和汉地造像风格深刻影响的基础上,与藏民族自身文化不断融合,最终形成的鲜明的民族美术样式。  相似文献   

14.
中国汉代的石刻艺术活动,在继承和发扬先秦多种形式艺术与技术的基础,造形意识从萌芽逐渐趋于成熟;西域与佛教外来艺术的传入,更丰富汉代绘画与雕刻的题材与技法,表现出极高的原创性。[1]从西汉起,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统一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与发展,各族之间的交往更加频繁密切,边境各族的雕塑艺术有了显著进步。  相似文献   

15.
唐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空前繁荣,各种不同的文化得以传播,独特的西域文化在交流传播中产生了广泛影响,随着西域文化的不断涌入,胡姬形象逐渐为社会所熟知,胡姬是指流入中原地区的西域女性,她身上异于传统女子的独特风情吸引着无数文人,传播着文化艺术.在一定程度上,作为来自西域的异族女子,胡姬形象所具有的自身美感特质、擅长歌舞、性格豪放和女性意识等方面无一不在影响着中原文化,她们在女性意识、文学价值、文化传播和民族融合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6.
王其英 《发展》2009,(5):153-155
(五)佛教兴盛 汉武帝经营西域之后,陆路交通十分畅通,商业贸易兴旺发达,使者往来非常频繁,为佛教的传播创造了条件。西域的安息。康居、龟兹、于阗等地,佛教已广泛流行,而这些国家与汉朝和后来的五凉、三秦政权关系又非同寻常。佛教从西汉时期经武威传人内地,魏晋南北朝时期达到全盛。  相似文献   

17.
黄妹英 《魅力中国》2014,(20):273-277
将《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翻译成英文,旨在让西方人正确了解佛教的同时,了解中国文化。这部经典自唐朝玄奘法师从西域带回翻译成汉文并在中国世代流传以来,成为佛教弟子及善男信女日夜吟诵的佛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集合了《大般若经》的精华,蕴含着深刻的佛教思想,佛法核心。佛教的因果观。空性。菩提心,善念,修行,般若智慧一一体现在言简又深的《般若波罗蜜多。经》当中。  相似文献   

18.
李国辉 《发展》2013,(8):41-42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有以占据六项世界之最的古动物化石为代表的史前文化,以肋巴佛革命传奇故事为代表的红色文化,以国家4A级旅游景区松鸣岩为代表的生态文化,以马家窑、齐家为代表的遗迹文化,以松鸣岩花儿、和政秧歌为代表的民俗文化,以佛教、伊斯兰教为代表的宗教文化,有"陇上绿色明珠""古动物化石之乡""中国花儿传承基地""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等美誉。近年来,和政县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  相似文献   

19.
在人类文化艺术宝库中,西藏壁画艺术以其鲜明的东方美术特色和特有的艺术魅力傲立其间。从西藏壁画这个特定的视角,我们可以看到西藏历史的投影,从中领略西藏古老文化的殊胜风彩和藏民族独特的精神世界。佛教在西藏的传播与发展对西藏壁画艺术的直接影响西藏壁画艺术是随着佛教在西藏的传播而发展起来的。公元7世纪初,佛教正式传入西藏。由于上层统治者崇佛兴佛,佛教在民间广为传播,藏区修建寺庙和殿堂之风极盛。拉萨的大昭寺、小昭寺、布达拉宫等都兴建于这一时期。为了宣扬佛教教义,营造神秘的宗教氛围,寺庙壁画和悬挂于经堂的绘画便成批地  相似文献   

20.
法显是我国东晋时期的僧人,他为了弥补汉地经律的残缺而西行求法,在这个过程中历经千辛万苦而最终得以携经东还,并把自己的经历记载下来,名曰《佛国记》。《佛国记》一书,详细介绍了法显游历西域的经过,记录了当时中南亚一些国家的民风、民情以及佛教发展情况,极具史料价值,是研究印度乃至中南亚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