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注重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而且要有比较丰富的知识积累;能够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感受到高尚情操与高雅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与此同时“新课标”还要求,阅读活动要使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还要关心当代文化,尊重文化多样化,汲取人类优秀文化的养分,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从而提高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通过平时的阅读活动加强语言材料的积累,要求广大教师在平时教学工作中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引导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 相似文献
3.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项重要的任务。《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博览群书,可以开阔思路,活跃文思,“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由于学生年龄小,阅读量少,并且缺乏生活体验,阅览书籍往往具有盲目性和随意性,严重影响阅读的质量。如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本人的一些教学体会是: 相似文献
4.
5.
多年来,我们在教育理念上一直强调要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知识和发展。因此,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构建一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氛围,达到让学生主动学习、自由学习的目的是语文课程改革的新思路。在这条改革的道路上,我作了初步的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6.
7.
8.
说到读书,便想到了书籍极度匮乏的时代;想到了自己艰难的读书经历;想到多年来从事语文教学,对学生读书习惯的培养所经历的曲曲折折。我想要说两层意思:不能让孩子错过读书的黄金时光期;培养他们热爱读书的兴趣。语文老师在学生印象里应该是一个酷爱读书的人,这本身就是一种感召的力量,是一个书香的载体。我一直热切的想把自己对书的喜爱温度传递给我的学生, 相似文献
9.
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审美体验。《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注重情感体验是《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小学语文课为学生审美体验提供了广阔的阅读空间,语文教师要充分挖掘其中的美育资源,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美好高尚的情操和审美素养。 相似文献
10.
11.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一,阅读的方法。二在课堂教学中应培养好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他们学会听,专心听。三、在教学评价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变学会为会学。 相似文献
12.
13.
我们的教育形势已经发生着变化,经过多年的努力。教育改革呈现出了喜人的场景,但是也有很多不足,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有的教育教学方法实在是一种落后,不太实际的教学方法,大大束缚了学生的思想个性,阻碍了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因此,在近几年的教学活动中,我努力改变自己以前古老的作法。把学生们放在教育教学的“主体”地位,充分让他们展示其自身的才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变以前的被动学为主动学;呆板学为灵活学;苦学为乐学。 相似文献
16.
17.
在数学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和读书能力,指导学生的读书方法,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能力的需要.是改变“教师讲,学生听,有师易,无师难”局面的一个重要手段。有了读书能力,学生就能独立地有效地从浩瀚的书本中寻找和摄取大量的知识.只有这样,他们才算获得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实现由“教”向“不教”转化。 相似文献
18.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首先是识字,它是语文教学最基础的阶段。搞好识字教学有助于孩子自主读书,增强他们的阅读能力和识字能力,通过识字教学为学生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所以,《语文课程标准》非常重视生字的读写教学,把它作为低年级一项十分重要的教学任务。那么,如何提高小学低年级写字教学质量呢?我从教坛生涯中总结了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9.
识字写字是阅读写作的基础,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学习兴趣是驱动学生去学习的强大内部推动力,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学习有极大的吸引力,能带动学生主动愉快地去求知,乐而不倦的勤奋钻研。《语文课程标准》在识字与写字部分提出“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阅读部分提出“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这是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提出来的。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因此,阅读教学中,教师就要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充分地去读书。学生直接面对文本,不是单方面地吸收文本所载负的信息,而是学生与文本进行近距离的“对话”。这是因为阅读的过程就是文本意义与阅读主体意识之间的互相交流、双向互动的过程。阅读时,各种相关的知识与生活体验都被读物的信息激活,与文本意义发生碰撞。有人将阅读活动比喻成“以文会友的交往行为”,这是很有见地的。基于个人生活经验与相关知识积累而产生的对文本的理解是形形色色、各不相同的。可以让学生各自表达自己的理解,进行平等的、无偏见的无权威的交流。在此基础上,可以对他人的观点进行发问、评价,以促进学生加深或反思自己对文本的理解。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