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6 毫秒
1.
牛华男 《魅力中国》2011,(1):256-256
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建设和管理的领导者,是民族最有生命力的社会力量。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公民教育,这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要求,也是推动大学生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在充分了解大学生的特点和目前大学生公民教育的基本现状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有效的公民教育途径和方法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公民教育”缺失问题,尤其是表现出来的诚信危机、道德危机,亟待解决。本文认为,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为大学生补好公民教育这堂课。在“以人为本,有的放矢”的前提下,开展以公民教育为核心的新时期校园文化与道德建设;把公民教育作为人生观教育中的重点;不断丰富和拓展“思想道德修养”课程公民教育的内容;创新“思...  相似文献   

3.
公民教育是西方国家实现政治社会化的一种重要方式。从逻辑的角度看,它与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既有相当的交叉,又有本质的区别。通过探究公民教育的基本内涵,看公民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从产生条件、传输的理念、教育方式和效果四个方面的不同。  相似文献   

4.
王晶晶  宋锦  余曼曼 《魅力中国》2014,(13):24-24,26
公民教育是指在现代社会里,培育人们有效地参与国家和社会公共生活、培养明迭公民的各种教育手段的综合体。美国和德国都属于欧美发达国家,有着许多共性。比如都强调权利的重要性,追求自由与民主,重视人权。但是根据他们国家的不同历史轨迹与本国的国情,又有着不同的特点。今天,我就从美国与德国公民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来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5.
朱晓明 《发展》2009,(11):142-143
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需要公民教育,高职院校是公民教育的重要场所。当前阶段的公民教育仍然存在较大的缺陷,明确公民教育的作用,认清当前阶段存在的问题,在借鉴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推进高职院校公民教育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6.
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之一是公民文明素质明显提高。公民素质代表着国家形象,彰显着社会文明程度。提倡公民的道德文明建设仅只是提高公民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内容。一个真正合格的公民还应该具有对公共事务的积极参与热情、对公共事件的独立判断能力和对个体与国家间权利义务关系的清晰认知。因此,有必要对建国以来我国公民意识教育历史作一梳理,从中找出问题和不足,再将国外的有益经验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力求探寻到一条更加有效地提高公民素质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侯伟伟 《特区经济》2013,(10):232-234
公民教育是不同于传统道德教育的一种新型教育形武,它有着全新的内涵,它以独立人格为前提.以公民权利和义务的统一为基础的教育取向。关于公民教育和道德教育有两种错误认识的观点:一是把公民教育和道德教育相互对立起来;二是把公琵教育和道德教宵混为一谈。从两者的历史演变的过程来看,它们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要去除道德教育中不合时宜的部分,适时改革,促进公民教育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广东省正式提出从2004年开始,在全省认真实施“爱国、守法、诚信、知礼”现代公民教育,建设和谐广东。大学生作为高素质的社会公民,理应成为现代公民教育的模范先行者。高校在开展现代公民教育时要善于寻找它与大学德育各方面的一致性,在高校教书育人全过程中渗透的现代公民教育内容,建立学生广泛参与的长效机制,尤其在两课中突出现代公民教育,把高校的德育教育和现代公民教育进行融合,促进现代公民教育的全面实施。  相似文献   

9.
刘晓芳 《理论观察》2014,(2):126-127
随着社会的变迁,国外主要国家的公民教育也随之兴起和发展,并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和不同侧重。了解和学习国外公民教育的发展变迁,从中探讨公民教育的理念内涵、实施策略及其未来发展取向,对推进我国公民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很多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0.
姜新武 《理论观察》2007,3(3):38-39
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作为政治主体的公民具有和谐的人格、和谐的价值观念与和谐的行为方式,需要公民具备一定的公共美德、公共能力与公共意识。积极开展公民文化建设和意识文明的培养,培育具有公共理性精神的现代公民,是和谐社会构建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社区公民教育内容的确定,应当围绕社区基本现实与公民教育的目的。基于历史传统与文化特点、教育目的与社会现实,社区公民教育内容的确定应当包括民主政治与法纪教育、心理适应与责任教育、危机应对与科学教育、和谐社会与伦理教育四个部分。  相似文献   

12.
在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公民教育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健康发展的需要.又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健康发展的需要,同时还是大学生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需要。全球化背景下的大学生公民教育应处理好目标定位与时代发展的关系、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的关系、教学方法与学生实际的关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使命。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既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构建现代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要做好如下几个方面工作:高校要促进民主化的教育与管理,孕育培养公民意识的良好氛围;开展形式多样的公民实践活动,增强大学生公民行为训练与实践体验;整合校内外多方教育力量,形成以高校为主导的强大合力。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下的公民教育目标为立论的理论依据,以《在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中进行公民教育的实践研究》(十·一五省教育科学重点规划课题子课题)作为立论的实践依据,探讨在职业学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公民精神,并对这一精神--希望、友谊、诚实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代表着国家的未来,其公民意识发育状况直接影响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而要培养大学生公民意识,首先应从理论上科学界定公民意识的内涵及主要内容.在当前,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具有紧迫性和必要性,因此,应由政府主导,提供制度保障,充分发挥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结合社会实践,有效提高大学生公民意识.  相似文献   

16.
大学教育对公民社会的形成和健康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正处于形成阶段的我国公民社会,有着自己的发展特点和轨迹,本文从我国公民社会具有的特征出发,试探讨我国大学教育与构建公民社会的关系、公民社会中大学教育的作用以及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7.
关于加强我国公民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社会、政治以及教育事业迅猛的发展,公民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认识,在我国全面加强推行公民教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8.
崔琦琳 《魅力中国》2014,(26):28-28
香港公民教育自97年回归至今,在香港政府的引导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构成了一个颇具特色、卓有成效、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公民教育体系,形成了自身的鲜明特色,具体表现为中国特色的彰显、教育内容的丰富性、教育形式的多样性、教育实施主体的多面性等四个方面。这不仅对于香港本地区的公民教育具有长远意义,而且对于中国大陆的公民教育来说也颇具意义。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社会、政治以及教育事业迅猛的发展,公民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认识,在我国全面加强推行公民教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0.
正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的客观要求,是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础工程。近年来,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得到了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教育途径不断拓展,教育形式不断创新,教育内容不断完善,有利地推动了此项工作的开展。但是我们必须清楚的看到,尽管青少年的法制宣传教育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教育思想陈旧,教育主体不明确,运行机制滞后,法制文化贫乏,教育资源闲置等问题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