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田方 《新西部(上)》2013,(Z2):177-178
微博作为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获取平台,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传媒革命,给大学生带来了巨大影响,也给高校德育带来了挑战。本文从微博对大学生的影响入手,分析了微博时代使高校德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从维护国家虚拟空间安全、构建微博德育环境、协调传统德育模式和微博德育的关系、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四个方面探讨高校德育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
微博,即微博客(Micro-Blog)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  相似文献   

3.
微博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和传播平台,借助于自身的互动性与传播性,微博已经成为推动图书营销的有效平台。研究微博对图书营销的影响有利于进一步发挥微博这一新媒体在图书营销中的作用,从而促进图书出版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王金玲 《中国经贸》2014,(11):101-101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各种网络化的信息平台不断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微博即是一个可以为用户提供信息分享、传播和获取的不台。由于微博用户不断增加,商家发现了对自己有利的商机,借助于微博来推广自己的的企业的品牌,树立企业的形象,这是一种新型的营销手段,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随着微博用户增加,  相似文献   

5.
微博,即微博客( Micro-Blog)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2009年8月份中国最大的门户网站新浪网推出“新浪微博”内测版,成为门户网站中第一家提供微博服务的网站,微博正式进入中文上网主流人群视野. 微博文化新颖、独特.在以下几个方面给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微博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媒介,其迅猛的发展态势及独具特色的传播机制引起了各方的重视.大学生作为微博的重要使用群体,虽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但缺乏较强的辨识能力,对信息的接受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大学生媒介素养问题显著,加强媒介素养教育势在必行.本文首先分析了基于微博平台的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存在的问题,其次进行了成因分析,最后从“他律”和“自律”两个层面对于推进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实践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俞圆 《北方经济》2013,(11):57-58
微博,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等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140宇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微博从本质上说,是一个社交平台,是以对话为特征的,实现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的场所.据刚出炉的2012年中国微博蓝皮书显示,中国的微博用户量已经达到3.27亿,毫无疑问成为世界第一大国.在这庞大的微博群体中,其中超过2亿人为高收入、高学历的年轻人,而这些群体又成为了各大酒店争夺的潜在消费群体.微博,以其亲民的形象出现,既可以快速宣传酒店的产品,方便与潜在顾客进行交流,同时又可对外提供一定的客户服务和技术支持反馈,因而越来越受到众酒店的青睐,已成为一种新型的大众营销手段.  相似文献   

8.
“微博”在短短几年时间内,由一个新兴的媒体字眼,转变成了人们熟知的交流媒介.微博作为一种网络工具,发挥着信息即时传播、个人观点与诉求的表达和人际关系网构建等独特媒体作用,并且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晋载体.面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不足、实效性不强等现象,如何把握并利用微博这一新晋载体,转变思想政治教育思维、创新教育模式,成了需要深入探究的问题.将微博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必将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提高带来新的契机,也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增添动力.  相似文献   

9.
网络是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渠道、促进信息交流的重要平台和网络德育的重要阵地。微博自2009年以来,已成为互联网最热门的服务项目。这种新兴的传播媒体,逐渐成为大学生的信息平台和人际交往的重要工具。运用微博加强大学生新媒介素养教育;发挥微博的集聚和明星效应;建立班级微博和社团微博;加强与传统媒体的合作,是运用微博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0.
微博作为一种社会化媒体,可以分享实时信息,催生出众多拥有影响力的网络意见领袖,即网红。微博有其强大的传播和吸粉能力,与淘宝网紧密结合,从而形成了完整的交易系统,产生了社会化电子商务模式。以"微博淘宝"为代表社会化媒体+电商元素模式占据重要的地位。文章通过采集微博网红及其淘宝店铺数据,分析出微博网红的营销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因素,提出网红个人品牌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1.
微博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介,在现在的社会生活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利用微博进行社会治理,更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微博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传播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与重视,尤其受到当代大学生的关注与青睐。面对"微博时代"的到来,高校辅导员可以抓住学生追敢微博潮流的心态,充分发挥微博传播信息的优势,利用微博传递正能量,不断探索新时期辅导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叶田 《魅力中国》2014,(19):287-287
作为新兴的网络媒介.微博与许多传统媒介相比。更加精简、迅速、便捷,这些特点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新闻传播的时效性和互动性。微博的出现。对于传统报业而言,无疑充满了机遇和挑战,越来越多的记者开始运用微博从事新闻报道工作,以便能够让读者在第一时间获取新闻事件的真相。任何一种媒介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微博虽然时效性强。但是与报纸相比,其真实性、权威性、深度性依然还有所欠缺。这也是微博时代报纸可以坚守的一大优势。正因如此。报纸要充分发挥自身特点,与微博相互融合,创造更多有深度的报道,在新媒体时代实现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4.
黄昊 《中国经贸》2014,(17):63-64
自媒体是普通公民经由数字科技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联,一种提供与分享他们真实看法、自身新闻的途径,是实现人际传播与人际沟通的重要方式。如果说邮件的产生带来了通信技术的革命,网络论坛的出现带来了网民们的集体狂欢,那么博客、播客及社交类网站的不断推陈出新则使自媒体的人际互动功能不断优化升级,微博的出现则将自媒体的发展推向了顶峰。本文选取了微博这一最具代表性的新兴自媒体为代表,研究了基于新兴自媒体的青年自助游的可行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各旅游政府机构、旅游企业借助微博营销推广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李婷 《魅力中国》2012,(35):122-122
微博,因其传播信息的即时性、传播形态的多样性得以迅速发展,受到使用者的广泛推崇,在全世界形成了一股强劲的“围脖”热潮。然而,作为一种新兴的交际手段,微博在为公众提供话语平台、创新政府社会管理的同时,也存在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从行政伦理的角度指出“微博热”背后隐藏的伦理问题,并提出自媒体时代的行政官员和广大网民应如何提高伦理道德。  相似文献   

16.
收集微博用户的使用感受,总结微博本土化发展现状并从这两点入手挖掘本土化微博的发展趋势却又不仅仅是相关网站的工作,更是信息时代促进社会各阶层信息融合和交流不可遗漏的一部分。在用户使用现状中我们总结出用户关注偏好型,并据此拓展开来不同领域信息传播所对应的基本现状,最后结合用户使用诉求在可预见性的时期内给出发展趋势,并在所得的结论上给出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信息时代,新媒体的大量涌现,打破了主流媒体对社会意见的多数化反映格局,也改变了舆论发生、发展和反映的方式。微博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交流工具,近年来在我国发展迅猛,日益成为公众关注社会事务和表达意见的重要平台,并表现出巨大的影响力。本文以"郭美美事件"为例,探讨了微博对我国社会舆论的影响,提出政府必须加强监管,应对微博信息的虚拟性、传播快等特点,提升微博的管理水平,确保微博健康良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王春艳 《魅力中国》2014,(25):276-276
微博的出现是继博客之后新出现的一种信息传播工具。微博作为信息的传播和获取平台,对新闻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相对于传统的媒体来说,微博具有即时、即地、全民参与互动等优势,它的出现创新了人际信息传播的模式,开辟了新闻传播的新阵地。然而,微博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许多不足,因此,本文探究微博在新闻传播中的特点与优势,分析它所面临的问题,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从而促进新闻传播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分析大学生微博里的自我表达、信息定位、自我价值体现和竞争机会争取,展现了大学生良好的媒介素养。认为他们能够运用网络优势,获取信息、表达观点、并与他人互动、分享。虽然也有少部分大学生会散播一些色情、暴力等不健康信息、图片,或者传播一些虚假信息,但是,相信通过对媒体环境认识的不断加深,自身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生活常识的...  相似文献   

20.
信息时代,新媒体的大量涌现,打破了主流媒体对社会意见的多数化反映格局,也改变了舆论发生、发展和反映的方式。微博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交流工具,近年来在我国发展迅猛,日益成为公众关注社会事务和表达意见的重要平台,并表现出巨大的影响力。本文以“郭美美事件”为例,探讨了微博对我国社会舆论的影响,提出政府必须加强监管,应对微博信息的虚拟性、传播快等特点,提升微博的管理水平,确保微博健康良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