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失地农民数量不断增加,也导致了很多社会问题。失地农民问题能否得到有效解决,关键在于失地农民能否顺利就业,就业是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甘肃省失地农民就业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雁荣  史正保 《发展》2008,(10):101-102
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是解决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对甘肃省失地农民的就业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和制约我省失地农民就业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完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李皓 《魅力中国》2014,(16):363-363
伴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占用了农民的大量土地,导致很多农民失去土地。同时,由于征地制度不完善、农民的思想观念陈旧、文化素质偏低等,导致很多失地农民未能就业。失地农民就业问题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大量因失地而失业的农民同农村的贫困问题密切相联,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尽快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4.
就业是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关键,文章在分析湖南省失地农民就业面临问题的基础上,探讨失地农民就业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湖南省失地农民就业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城镇化背景下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然而由于缺少政策扶持、就业岗位较少和失地农民自身素质的制约等原因,使失地农民再就业出现了再就业率不高、再就业渠道少、工资水平低以及就业歧视严重等困境。因此,要通过加大再就业政策的扶持力度、完善在就业培训体系、转变失地农民的再就业观念和不断地拓宽就业渠道等措施有效的解决失地农民的再就业问题,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6.
甄晓英 《发展》2016,(4):74+76
随着新型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失地农民数量呈逐年增加趋势,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和生计问题,需要面对就业问题,而就业问题的解决,其瓶颈便是就业培训的落实.本文从失地农民就业培训的重要性切入,比较系统全面地分析了失地农民的就业培训现状.  相似文献   

7.
失地农民就业是一个综合复杂的社会问题,如何有效解决是我国城市化发展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文章通过建立失地农民就业的环境影响评价体系,进一步分析各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以便在今后的研究上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8.
《中国老区建设》2006,(4):39-40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失地农民越来越多。由于土地征用补偿政策不落实,农村社会保障不到位,相当一部分失地农民成为“务农无地、就业无岗、低保无份”的“三无农民”,成了农村不稳定的因素之一。如何完善土地征用政策,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与社会保障问题,是解决“三农”问题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我们就武汉市江夏区失地农民的就业与社会保障问题进行了一次调查,发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城市化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会产生诸如城镇失地农民失业等问题,从而制约了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目标的实现。以1979-2011年我国失业率变动率、经济增长率变动率、社会保障和就业增长率变动率为时间序列,采用规范分析与实证检验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构建失业与经济增长模型,得到我国城镇失地农民失业对经济发展的特殊制约作用,以及完善社会保障和就业体系对解决失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存在正效应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构筑国家、社会和失业人员共同参与的“多位一体”失业解决对策机制,以此促进城镇失地农民失业问题的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10.
惠晓峰  马伸义 《特区经济》2007,225(10):210-211
失地农民能否妥善合理安置,直接关系到农民失地以后的经济利益和生活保障问题。故此,必须进一步完善土地征用制度,合理确定货币补偿标准,给予失地农民应得的经济补偿;增加预留三产用地比例,使三产用地在规避失地农民各种生活风险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加强就业培训,开辟就业渠道,把促进充分就业作为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治本之策;尽快为失地农民设计出台以养老保险为主的社会保障体系,构筑失地农民生活保障的社会安全网。  相似文献   

11.
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不仅是城镇化的必然要求,也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文章基于江西省G县的实证研究,提出从健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强化失地农民培训机制、拓宽就业渠道、建立就业支持和援助机制等四个方面来解决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2.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很多失地农民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失业现象也随即出现,如何解决好失地农民的再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和谐新农村建设,更关系到社会稳定.新时期,我国失地农民面临生活成本、职业技能成本双重压力,探索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的现状以及产生原因,并提出政策建议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3.
论政府在失地农民再就业教育培训中的职能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玉霞 《乡镇经济》2008,24(9):47-50
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越来越突出,已影响到城乡社会稳定和农村经济发展。政府应高度重视对失地农民再就业教育培训问题;加强宣传引导,转变失地农民的就业观念;建立健全失地农民再就业教育培训机制;强化信息服务职能,增强失地农民教育培训的实效性和可持续性;加大法律支持,提供法律保障。为失地农民再就业创造条件,是理想政府的职能和责任。  相似文献   

14.
失地农民就业作为影响城镇化质量提升及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创业投资在充分发挥农民主观能动性的同时有助于其市民身份的认同和个人价值的实现,是解决失地农民就业的有效方式之一。本文在分析失地农民创业投资行为界限与范围的基础之上,对青海省东部农业区农民创业投资过程中的问题提出了可行的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就业作为影响城镇化质量提升及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创业在充分发挥农民主观能动性的同时有助于实现个人价值,是当前解决失地农民就业的有效方式之一.本文基于202户853名失地农民自主创业意愿、目的、方式等问题进行调研,多方位了解青海省东部农业区城镇化建设中失地农民自主创业现状,分析失地农民创业中面临的主要障碍,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郊区先后有相当数量的土地被征用,不少郊区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该文以开封市为例,从生产、生活方面,就业方面,社会保障和社会稳定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分析了郊区失地农民的产生原因,提出了制定合理的补偿标准,增加征地补偿内容;完善征地和失地补偿程序,切实公开透明;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以及为失地农民提供法律援助等对策,以保障失地农民的利益,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7.
魏青达 《特区经济》2008,(2):164-165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失去土地,成为失地农民。据估计,目前我国完全失去土地或部分失去土地的农民可能高达4000~5000万人。"十一五"期间,预计每年新增被征地农民300万。与城市下岗职工相比,失地农民没有最低生活保障,没有稳定的就业渠道,缺乏政策和财政支持,显得更为弱势。目前,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十分不完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社会和谐与稳定,近年来,失地农民上访案件呈急剧增加趋势。如何解决失地农民"种地无田,上班无岗,低保无份"的"三无"社会保障问题,是我国现代化过程中亟待且必须解决好的一大社会问题。建立完善的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机制,已成为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8.
文章运用问卷调查法对失地农民经济适应状况进行调查,调查集中在劳动就业、劳动报酬、社会保障、人力资本和生活评价等几个方面。研究表明:失地农民就业状况不甚乐观,收入状况不是很理想;人力资本是失地农民就业的主要制约因素;失地农民就业权益保护不充分,政府作用欠缺;失地农民对目前的经济生活状况满意度不高。因此,政府要进一步发挥作用,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优先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问题;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引导失地农民转变观念,培养其积极主动的进取精神;建立以社区互助组织为核心的社区支持系统,向失地农民提供就业服务、就业培训等。  相似文献   

19.
失地农民社会排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慧博 《改革与战略》2008,24(2):23-26,85
失地农民是在我国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中形成的一个特殊群体。失地农民群体因受到来自社会政策、社会保障体制、劳动力市场就业、社会关系网络等方面的排斥,而成为新的弱势群体。因此,消除社会排斥、保障失地农民的权益,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土地流转中的失地农民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智敏 《特区经济》2007,(5):173-174
土地流转带来的失地农民问题已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稳定的巨大的不稳定因素,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本文在深入分析失地农民问题成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建立合理的征地补偿和利益分享机制、建立土地补偿长效机制、建立就业扶持机制、建立居住安置机制、建立社会保障机制等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