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社会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尽管推动社会发展的因素在不同社会和时代表现不同,但人口因素始终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关键因素.占人口数量一半的女性的素质同样也具有重要性.过去对女性人口素质的研究往往局限在女性的身体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本文则舍弃那些以往研究女性素质的传统思路,主要从女性的特殊素质即特质进行研究,并试图揭示这些特质在社会发展中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当红流行语“女汉子“日益被更广泛的人所接受,其褒正含义也越来越得到加强和传播。“女汉子”一词包含独立自强、乐观自信和坚持自由等为当今社会所提倡的精神和特质。然而“女汉子”一词始终是通过强调女性的男性特质和男性形象来彰显自己的地位,并获得社会尊重和认可。“女汉子”对传统女性气质的摈弃和其身上男性气质的彰显,实际上宣扬了重塑“性别角色”的思想。  相似文献   

3.
张明 《魅力中国》2013,(29):399-399
雏多利亚时期的女性文学是女性文学发展的初级阶段,属于女·l生阶段的文学。其特征是大批风格各异的女性作家被缩减、归并为少数几位伟大的作家。而由此总结出女性作家的全部理论。以男性文本和男性经验为中心的文学评论界对女性文学实行双重评价标准,很难真正从理论上评价女性作家和女性文学。  相似文献   

4.
李丽娟 《魅力中国》2011,(17):35-35,27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女性领导者作为一个新兴的领导阶层日益受到重视,女性领导者在组织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女性有很多独特的个性特质,并在领导过程中形成了特有的领导风格。本文探讨了当代母性领导所具有的特质和领导风格。  相似文献   

5.
蒋帅 《魅力中国》2013,(25):116-116
自古以来.男性在社会中占据着主导地位,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有所改变。女性地位的提升.使得越来越多的女性勇于追求自己的目标和理想,在社会各界起到了不客小觑的影响和作用。其中,从事摄影专业的女性工作者以其特有的视角和表现方式,塑造着独具士性特色的摄影作品,在男性占主流的摄影界绽放着别样的光彩。本论文主要从女性摄影师的先驱者和当代女性摄影师的作品中分析女性摄影师独特的视角及表现方式,阐述女性摄影师不同于男性摄影师的创作特征,即是以感觉先行。注重细节,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为特点。由心灵、眼睛、照相机共同捕捉的特殊瞬间。  相似文献   

6.
赖琼 《黑河学刊》2014,(2):45-47,49
以儒道佛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色是对生命学问的反思与诠释。从本质上说,尽管儒道佛三家对于人类生命和生死等问题的解读由于视野与侧重点的差异而呈现出各自的特质,但其道德意志和内在精神则具有一致性。其核心内涵都强调对生命的关怀和珍视、重视生命的意义与价值、积极主动追求生命的超越。  相似文献   

7.
唐明 《魅力中国》2010,(7X):269-269
无论是哪一种题材的绘画,都反映了创作主体的时代背景、文化传统以及审美趣味。纵观中西方古代绘画史,绘画题材众多,各具特色,特别是对女性题材的描摹,尽现了女性美态,但是画中女性的崇高美却难掩盖现实中女性被欣赏被物化为"花"的命运。中国古代女性即便是身处在唐代这样一个文化开明、个性发展的时代,也终究逃不过被观玩被欣赏的命运。唐代重要的两位人物画家张萱和周昉,他们的仕女图生动的再现了唐代贵族妇女的生活片断,展现了贵族妇女的雍容华贵,同时也体现了她们那百无聊赖、无所事事的生活状态。一切奢华的物质享受都难以掩盖住她们精神的贫乏,一切精致的着装都难以掩盖住她们生命中的粗糙,她们作为"花"的命运,在男性的观玩目光下被定义。即便是有集"三千宠爱在一身"的杨玉环,也被给予了"妻以夫贵"的生活标准,也难逃她那朵"羞花"的命运。女性与"花"的双重生命如此被诠释。  相似文献   

8.
两性管理     
人类社会是由男性和女性两大部分构成的整体.纵向比较,由于封建思想和男权主义的侵蚀和影响,女性地位一直十分低下,没有充分发挥女性对社会发展的作用;随着女性解放运动的发展和深化,女性自我意识不断提升,女性领导逐渐在管理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横向比较,两性管理各具千秋.我们不能盲目、片面地认为某种管理方式是最好的,只有在现实情境中采用合理的领导方式--和谐管理,才是管理发展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9.
纵观古今中外绘画,对于女性美的描绘,是艺术家追求的永恒主题。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文化背景下,各国的女性形象又有着不同的表现手法。随着社会的变迁,思想的解放,女性地位的提高,当代绘画女性题材越来越丰富多彩,有对生活的展示,有对心情的诉说,有对情感的表达和对梦想的追求。塑造的女性形象也更加独立而感性。女性绘画丰富多彩的演变进程和风姿卓越的女艺术家们对绘画的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陈丹洪  黄年青 《魅力中国》2010,(3X):193-194
长久以来,我们都坚信人类社会的发展经历了从原始的母系氏族社会到父系氏族社会的转变,在父系社会中男子的绝对权威是不容否认的,大量的证据证明了男性的地位在当时是高于女性的,而追溯到更古老的母系社会,是否存在女性地位高于男性的时期,史学界争议颇多,而我认为从现有的证据来看,所有的论证都无法推导出母系社会女性的地位高于男性,而更多的是指向男女平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李威 《理论观察》2014,(7):123-124
阅读《诗经》,可以发现,其中的女性具健硕之美、动态之美、活泼之美、强悍之美。反映出那个时代追求的是,女人从身体到内心全是健康的。而这些,有后世所不具有的。相对于后来的各种社会形态,《诗经》保存着更多的人类本真。重新正视时代,应该努力避免因为现代化建设而流失的人类自我。  相似文献   

12.
孟广慧 《魅力中国》2010,(26):288-289
《女》对男性权威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剧中三位时代新女性强烈的女性意识,把男权社会中对女性的传统认识击得粉碎,她们不再是男性之外的对象存在,而就是她们自己。现代女性并没有颠覆男性在社会中的权威地位,而是继续掌控在男性的霸权之中,女性对男性的反抗并没有取得胜利,只是变了形式。  相似文献   

13.
曹倩  牛晓飞  李建标 《南方经济》2021,40(7):128-144
金融市场存在性别比例失衡问题,男性在金融行业中占有主导地位。虽然现有行为金融文献研究发现男性与女性投资者在金融市场中的一些行为存在差异,比如股票交易频率(Fellner and Maciejovsky,2007)和股票投资意愿(Bannier and Neuberty,2016),但是,男性与女性投资者股票交易决策偏见特征及其影响机理还尚不明晰。为此,文章以处置效应为研究视角,依据Frydman and Rangel(2014)的实验设计,实验检验了男性和女性投资者的处置效应差异及其内在影响机理,旨在回答女性投资者的股票交易决策是否优于男性。实验结果显示:女性投资者的股票交易决策并不优于男性,这主要表现为女性的处置效应显著高于男性;女性更多地非理性持有亏损股票,而男性较多地理性持有盈利股票;女性投资者的感知后悔与处置效应显著正相关,而男性投资者的感知后悔与处置效应不具有显著相关关系;与男性相比,女性投资者的感知后悔对处置效应的影响更强。这表明女性投资者的股票交易决策更容易受到后悔情绪的影响,偏离理性决策。文章厘清了处置效应的性别差异及其影响机理,丰富了处置效应性别差异的理论解释。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女性投资者的宣传教育工作,倡导理性投资。女性投资者应该树立理性的投资理念,采取措施减少情绪体验对股票交易决策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4.
陈浪华 《魅力中国》2010,(16):87-87
中国画的发展,从先秦到当代,逐渐酿就了中国画诗性特质,从自然生命到艺术的生命,从自然美到艺术美,是一个紧密联系的过程。中国画与其相关的诗学、哲学等相关内容共同构成了中国画所独有的审美意境,这是中国画区别于其他绘画类别的重要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5.
以儒道佛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色是对生命学问的反思与诠释。从本质上说,尽管儒道佛三家对于人类生命和生死等问题的解读由于视野与侧重点的差异而呈现出各自的特质,但其道德意志和内在精神则具有一致性。其核心内涵都强调对生命的关怀和珍视、重视生命的意义与价值、积极主动追求生命的超越。  相似文献   

16.
纪泰合  胡彦君 《发展》2007,(10):61-63
一、引子 水,与空气、食品是人类生命和健康的三大要素. 人体内男性60%,女性50%的重量是水分,儿童体内的水分多达体重的80%.没有水就没有生命.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只占地球水资源总量的3%,而这3%的淡水中,可直接饮用的水只有0.5%.因此可以这样说,水是人类宝贵的资源,是生命之泉.  相似文献   

17.
农村妇女土地权益与农村基本经济制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商春荣  黄燕 《南方经济》2005,(11):62-64
作为农村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妇女土地权益受侵害的现象随农村经济发展愈演愈烈。妇女土地权益既与乡村社会特有的制度安排,也与目前实施的农村基本经济制度密切相关。乡村社会特有的制度是建立在保护男性、保护世居者权益、忽视、歧视女性权益基础上的,目前实施的农村基本经济制度传承了农村一些传统制度中延续的忽视女性权益的基本脉络。农村妇女权益保障成为被社会公平遗忘的角落。  相似文献   

18.
有关礼的起源和形成,众说纷纭,但很少有人从性别角度进行探讨。可以说,礼是从对男性、女性群体的关注和思考开始的,是从对男女社会性别的认定开始的。最初的礼的规范和仪式也是来源于对男性和女性群体特征的确定。之后逐步形成对男女角色、活动范围、社会分工、权利义务的认定,而这些就构成原始的礼的内容和形式。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2006年的数据对劳动者的工资性别差距进行测度和分解,研究发现在控制个人特征和单位特征后,男性劳动者的小时收入比女性劳动者高23.8%,考虑就业选择偏差后的工资性别差距更大一些,达25.2%。由于劳动者特征差异形成的工资差异很小,而且往往是女性由于个人特征占优而有助于缩小差距。差异的更大部分是由收益率差异造成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性别歧视的存在。主要表现在工龄方面受到歧视,女性的工龄收益率低或者为负值。进一步考虑选择性偏差和找到工作概率进行分解的结果说明,女性在就业获得方面受到歧视,这会严重影响其与男性劳动者的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20.
李鑫 《改革与战略》2011,27(3):176-179
我国目前的生育保险制度存在着参保率享有率低、男性责任不突出、地方政府不重视等诸多方面的问题,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它不仅关系着育龄女性的生育利益,还和她们是否能够得到公平的就业机会密切相关。在老龄化日益严重的背景下,劳动力不足势必影响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生育保险制度的完善不仅关系到女性利益,而且和整个中国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只有认识到男性在生育保险制度中的主要作用,才能使女性真正获得制度的保障,进而保护妇女平等就业的权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