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涉侨花絮     
张建林 《魅力中国》2010,(32):148-148
语言国际传播具有国家公共产品和全球公共产品双重属性,早期的语言传播主要体现国家公共产品属性,当今世界的语言传播兼顾全球公共产品属性。增强汉语国际传播的全球公共产品属性,是提高汉语语言价值的首选之策。本文旨在简析汉语国际传播的主要因素和增强其全球公共产品属性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2.
张明飞 《魅力中国》2010,(32):100-100
语言国际传播具有国家公共产品和全球公共产品双重属性,早期的语言传播主要体现国家公共产品属性,当今世界的语言传播兼顾全球公共产品属性。增强汉语国际传播的全球公共产品属性,是提高汉语语言价值的首选之策。本文旨在简析汉语国际传播的主要因素和增强其全球公共产品属性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3.
李梦烜 《魅力中国》2010,(32):158-158
语言国际传播具有国家公共产品和全球公共产品双重属性,早期的语言传播主要体现国家公共产品属性,当今世界的语言传播兼顾全球公,共产品属性。增强汉语国际传播的全球公共产品属性,是提高汉语语言价值的首选之策。本文旨在简析汉语国际传播的主要因素和增强其全球公共产品属性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4.
论汉语国际推广的经济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姜红   《华东经济管理》2009,23(6):151-153
语言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汉语也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汉语国际推广事业蓬勃发展。汉语国际推广不仅具有文化传播和提升国家“软实力”的作用,而且具有现实和长久的经济价值。文章从语言经济学的视角,对汉语国际推广的经济价值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经济和国际地位的迅速增长与提升,世界范围内学习汉语的热情持续升温,汉语国际推广已成为全球语言交际系统中的一种普遍现象。近年来,中国以外学习汉语的人数增长很快,在亚洲国家,掌握汉语已经成为许多人推动事业发展的必要条件。据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粗略统计,目前,全世界约有一百多个国家的3000余所大学开设了汉语课程,中国以外学习汉语的外国人已超过4000万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当一国的民族语言被作为外语普遍学习的时候,就在相当程度上反映着该国国际地位的真正提升和国际影响力的深化。  相似文献   

6.
"一带一路"产能合作有望成为拉动中国新一轮经济增长的新的源动力,但由于沿线国家语言多样、文化多元等较易产生沟通障碍,致使很多国家对产能合作产生理解偏差。提升中国语言自信增强汉语的国际传播能力能增进理解加强信任加快形成命运共同体,进而消除沿线国家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理解偏差。文章从溢出效应的视角科学阐释语言作用于产能合作的理论机理,实证研究汉语国际推广和"一带一路"产能合作的相关关系,认为沿线国家参加汉语水平考试(HSK)人数的增加是中国语言自信的最重要表现,对"一带一路"产能合作有显著推动作用,且这种推动作用表现出明显的洲际差异和经济偏好。该研究对探寻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重大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当今国际社会中,“跨国传媒”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国际行为体,具有全球市民社会的特征,是全球社会的公共领域,对构筑全球市民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跨国传媒超越了民族国家的限度,有利于形成新的国际传播秩序,塑造新型的国际关系。跨国传媒与民族国家是一种共生的关系,作者把“跨国传媒”和民族国家分别作为全球传播层面和全球政治层面的单位,将其置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来分析“跨国传媒”对民族国家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王国清  肖育才 《改革》2012,(3):138-144
全球公共产品是传统公共产品研究内容的拓展,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使得对全球公共产品的需求日趋强烈。对全球公共产品的定义与特征、全球公共产品的分类、全球公共产品供给主体和方式、全球公共产品供给现状及原因、全球公共产品的融资等方面的研究表明,未来全球公共产品重点研究的方向,应是供应主体、供给融资方式、供给决策规则和过程、供给管理监督激励机制和国际公共财政方面。  相似文献   

9.
庞珣 《世界经济与政治》2012,(7):24-42,156,157
关于国际合作的现有研究通常不对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进行具体区分,从而忽略了国际公共产品的特性对国际合作的影响。作者从国际公共产品消费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等主要特性出发,建立并运用博弈模型分析了国际合作的主要障碍及其可能的解决方式。公共产品如果不具有完全的消费的非排他性或非竞争性,那么排他性的消费机制和成本分担机制就有可能建立,使国际合作成为可能。国家可以局部而渐进地克服集体行动的障碍,使得公共产品在较高水平上得到提供。这一过程形成了公共产品领域在国际合作上的特殊路径,即从不平衡到逐渐平衡,从小范围合作到广泛合作。这种非平衡性和层叠性同时也受到国家间关系、现存国际机制和国家之间在其他议题上的合作程度等因素的影响。以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程度为考察对象,作者建立了分析国际合作可能性和路径特征的简明框架,为解释公共产品领域内的国际合作提供了新的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10.
余冉冉 《魅力中国》2014,(10):275-275,222
21世纪以来,中国的发展引来世界瞩目,随着中国大国地位、经济实力、文化软实力以及信息技术的推动,世界掀起了一股汉语热的浪潮,而这其中,韩国更是来势凶猛。作为汉字文化圈的组成部分,汉语在韩国的传播由来已久。韩语如同日语、越南语一样,与汉语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历史上汉语在韩国的传播浅析汉语与韩语的联系、通过汉语在韩国传播的动态历程进行语言传播的动力分析、通过汉语在韩国的现状研究为汉语在韩国的发展提出建议。总的来说,在汉语国际教学蓬勃发展的今天,进行汉语传播国别性研究,为今后区域化汉语教学提供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对外汉语传播得到了有力支撑,已经成为我国扩大对外"软实力"的重要手段,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语言盛衰地位的演变都与国家的发展强弱密切相关,国家的繁荣昌盛是促进汉语向海外推广的坚实基础和强大保障。因为地理环境、历史因素、经济社会环境的不同,各区域在对外汉语传播中存在不同的特点。要抓住有利契机,针对区域汉语传播特点进行研究,进一步加强汉语言的国际推广,支持汉语走向世界,为提升中国软实力发挥特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将中国文化带到"一带一路"沿线很多国家,使学习汉语人群急速扩大,承担文化传播的汉语国际教育人才需求出现奇缺状态.面对这样的困局,民办本科院校的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应从承担文化传播作用需求为导向,大胆创新,考教结合,与社会上的汉语教育机构紧密合作,把相关的证书考核机制引入人才培养,完善知识储备,创造实习实训机会,增强人才培养的社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传统上文化资源是纯粹的公共产品,完全由国家提供。随着人们文化消费需求的上升、传媒技术的发展和加密技术等的飞速发展,文化资源的经济价值越来越高,其产权属性逐步由公共产品转变为准公共产品,甚至转变为私人产品。伴随文化资源产权属性的演变,要求文化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改革的依据应该是文化资源的产权属性。  相似文献   

14.
盛建国 《魅力中国》2013,(26):369-369
以传播中国文化为主旨的孔子学院通过日常汉语教学较好地实现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中国文化的内涵明确了孔子学院到底要传播中国的什么文化。分析当前国际文化格局和文化传播过程可能遭遇的挑战,并在此基础上借鉴各国语言文化传播战略,密切跟踪孔子学院的对外文化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5.
全球公共产品带来的收益在不同主体之间的分布是不均匀的而是有偏的。全球政治、安全和经济等公共产品的有偏性是导致美国财政赤字扩大、金融监管放松和流动性泛滥等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因而也是次贷危机的深层次原因之一。中国应增加对全球公共产品的研究,加强舆论投资,增强经济和军事实力,积极参与全球公共产品的供给和管理。  相似文献   

16.
孙梅 《发展》2008,(7):74-74
“汉语热”正在世界范围内持续升温,据不完全统计,全球学习汉语的人数已超过三千万。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育在海内外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汉语是世界了解中华文化的“桥梁”,汉语的国际推广是一种客观必然。甘肃省汉语教学工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作为国家汉语推广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为汉语的国际推广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7.
《中国西部》2011,(4):17-17
菲律宾教育部24日宣布,从今年6月开始的下一个学年起,菲律宾的一些中学将开设汉语课程,每周4学。菲律宾教育部中学教育司司长洛丽塔·安德拉达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大国,这一决定旨在培养更加富有国际竞争力的毕业生。目前虽然英语是世界主要语言之一,但是英语国家的GDP总值只占全球的30%左右,今后还可能进一步下降。  相似文献   

18.
从语言学习人数来看,国家汉办仅在2009年曾公开宣布全球超过4000万人在学习汉语。国内媒体宣称截至2010年底全球学习汉语的外国人已达到1亿。与之相比,2010年全球有20亿人在学英语。显然,英语仍然是全球强势语言,汉语远未成为当今世界的强势语言  相似文献   

19.
全球公共物品供给是全球治理研究的新兴议题,现有的研究方法主要反映了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学科特征和研究目的。将全球公共物品供给嵌入国际关系的学术框架内,从外交决策的视角观察国家提供全球公共物品的不同方式具有方法论上的重要意义。作者在借鉴统合全球公共物品传统分类法的基础上,根据国家供给的决策过程的差异,将全球公共物品供给区分为主动供给、被动供给和无意识供给三类;根据供给动机的差异,主动供给和被动供给又可依照积极和消极的向度各自区分为两类,不同种类的公共物品供给在实践中表现出不同的供给特征。该分类法将国家特征、外交互动和国际观念同公共物品的特性有机结合,并建立在国家实践经验的基础之上,有助于从国际关系的角度展示国家在何种情况下愿意为全球公共物品供给做出不同程度的贡献,而非始终是搭便车者。该分类法进而为推动国家治理和全球治理的协调、探索通过全球公共物品的供给以实现全球治理提供研究的基础和分析的起点。  相似文献   

20.
在分析媒介产品属性的基础上,探讨了媒介产业相应的经营策略,得到了以下主要结论:在物质形态上,广播及无线电视是公共物品,有线电视、数字电视及网络媒体是准公共物品,报纸及杂志是私人物品,媒介产品承载的内容是公共物品,媒介产品集聚的"注意力资源"是私人物品;加快新闻信息的发布,增强新闻信息内容的独特性是所有媒体经营的策略、目标和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