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从出现了2008年的金融风暴之后,世界的黄金的价格不断攀升,而同时,美元的价位却开始出现低迷的情况。面对这样的情况,世界各大金融领域对于黄金在货币化的可能性以及研究再次变成了现今世人关注的焦点。其实,在很久以前黄金曾因为其具备商品与货币的两种属性而在世界的经济与货币舞台上升腾不止,不过由于一些社会因素和历史因素,这才导致了黄金作为货币地方式而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不过众人都很清楚,其实这种退出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退出。而本文在以黄金与货币的关系为背景下,对黄金所具备的货币属性及黄金的货币化进行全面的了解,从而对黄金的货币职能和黄金的再货币化进行深入性的探析。  相似文献   

2.
货币具有双重属性,一是作为交换媒介的货币,二是作为分配权力的货币. 人类使用货币的历史产生于物物交换的时代.由于受到交换物资种类的限制,他们开始寻找一种为交换双方都能够接受的物品.这种物品就是最原始的货币,主要是以一些必需品和稀有品为代表.随着交换的深化和交换媒介的竞争,金属以其材质的优越性逐步占据了主导地位,成为币材.之后,随着大额交易的发展和流通中的磨损,金属货币也开始显示出其使用上的不便和贬值等问题,作为金属货币的象征符号一纸币开始出现了.最初的纸币是以黄金为基础的,与黄金可以自由兑换,两者同时流通,纸币的发行量比较少.到19世纪末,资本主义经济出现了速度空前的膨胀与发展,纸币逐渐成为主要的流通货币.对货币演变过程的主流解释,都集中于货币的生产力属性——即作为交换的媒介,通过不断降低社会交易成本,推动了社会分工与交换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3.
众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金融危机的成因、进程和解决办法. 在马克思货币理论的视角下,金融危机孕育于资本化的货币运动中,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在信用发达条件下因金融资本家的疯狂投机行为使货币游离于商品之外而产生的一种危机现象. 金融危机的背后是缺乏规制的金融过度创新. 基于这一理解,我们考察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原因与本质,并得出若干结论与启示.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货币(美元)的角度分析了美国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并指出了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根本缺陷.由于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霸权"地位和双重货币身份,刺激了美国国内过度消费,过度负债和货币泡沫的产生,最终爆发成为金融危机并且迅速向全球蔓延.  相似文献   

5.
陆兼勤 《经济月刊》2009,(10):46-47
黄金是金属王国中最稀有、最贵重的品种之一,颇有金属之王的风范。同时,黄金拥有金融(货币)属性和商品属性,兼具避险和保值两人功能于一身,更加稳固了商品之王的地位。然而,进入2009年中期,这位勇战金融危机的王者似乎略显疲惫,金价进入了一个宽幅震荡调整的阶段,黄金也暂时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相似文献   

6.
金融危机影响下中国货币乘数的稳定性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造成了重大影响,我国也不例外地遭受冲击。本文旨在探讨金融危机发生后我国货币乘数的变化趋势及稳定性,并且进一步分析造成这种变动的原因。由于2007年下半年以来,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频繁,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我们的判断,因此,本文采用的是剔除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变动影响之后的货币乘数。通过基本统计分析与单位根检验,得到了货币乘数不稳定这一结论。通过对影响货币乘数的各比例进行分析,发现造成货币乘数不稳定的主要原因在于定期与储蓄存款—活期存款比率及超额准备金率的变动。  相似文献   

7.
2007年以来,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环球金融危机使国际社会开始关注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虽然当前改革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的方案有很多,但是面对金融危机时,国际社会做应当做的不是寻找美元的替代品,而是纠正导致金融危机的制度性缺陷。  相似文献   

8.
当前的华尔街金融危机,从根本上来说是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弊端的集中体现。改革现行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是各国所面临的重大课题,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提出的“超主权货币”是对其进行的一些探索。但现行国际经济秩序下,“超主权货币”是不现实的。在此情况下,加速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使人民币成为世界货币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9.
目前,国内对黄金属性的研究几乎还是空白,对黄金产业发展的研究都限于对矿藏和黄金工业发展的范围。鉴于黄金在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而又特殊的作用,中国目前应重视并正确处理黄金的商品属性和金融属性的和谐关系。因此,对现阶段我国黄金产业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对大力发展和繁荣黄金交易市场,提升黄金在国家国民经济的重要地位,从而提升中国的经济地位和金融影响力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此次金融危机来自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这再次使人们必须正视一个问题,那就是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着诸多问题,做出一些实质上的改变是必要的.在后危机时代,我们应该反思如何进行货币体系改革.  相似文献   

11.
国际货币体系与金融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的国际货币体系仍然属于美元本位制。一方面,美元通过经常项目失衡向世界输出大量美元,这造成了国际货币体系外围国家的流动性过剩。另一方面,美元通过外围国家对美国金融资产的购买回流到美国,美元扩张的最终结果又会造成美国国内的流动性过剩。这造成了危机不断在外围国家与中心国家发生。如果当前国际货币体系下国际储备资产的流动不发生根本改变,未来金融危机爆发的风险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12.
金融危机的爆发使黄金价格发生了剧烈的波动,黄金作为投资市场的传统产品其保值功能再次获得人们的重视.首先从南京黄金市场的主要特点入手,分析了南京黄金市场在金融危机爆发后出现的黄金价格波动、投资者心理的变化以及新型黄金投资产品的产生等变化,以及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对黄金投资市场产生了怎样的影响,预测黄金作为投资工具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投资价值将得到消费者的重视、黄金与实物商品的关联关系、黄金价格与美元的互动关系将有改变、新的黄金投资品种将诞生等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马洁 《时代经贸》2014,(6):213-213
货币在经济学上是一个应用广泛的语辞,特别是货币经济学的兴起与发展。理论界对货币的关注视角更多地是在经济学领域,其实在民法上,货币也是具有重要价值的特殊物,本文拟对货币的经济属性与法律责任作简要探讨,并对货币的所有权相关问题作探讨,以期能在理论和实践中对货币问题引起应有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针对近一个多世纪以来越来越频繁发生的经济和金融危机,当代西方各国政府和学者越来越多的转向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特别是其金融危机理论来寻找解决方法。由次贷危机引发的2008美国金融危机,再次证明马克思主义金融危机理论是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下普遍适用的理论。而其理论对于独立发生的货币金融危机的分析.正揭示了美国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所在:“金融过剩”、虚拟经济的过度发展。  相似文献   

15.
16.
比特币和互联网一样,都有着全新的底层技术.在比特币体系中,价值尺度由全网算力来决定,由法币来表征.本文梳理了比特币的由来和设计,分析了比特币的特点和属性;比特币经过几年的发展,对社会产生了明显的影响;但是当前其法律地位以及发展前景社会各界是见仁见智.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当下,比特币凭借其创新的理念和可靠的技术吸引众多人的目光,它将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何种影响,值得我们深入的研究和思考.  相似文献   

17.
《资本市场》2009,(2):26-28
面对百年一遇的全球金融危机,中国在积极采取措施应对危机的同时,也在深刻反思:这场金融危机的不断扩散和纵深发展,对经济增长模式、市场制度和金融体系将带来哪些影响?  相似文献   

18.
全球金融危机对传统的以美联储为主导的金融调控方式及美元在世界经济中所扮演的角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导致全球金融危机的根源是美国经济的畸形发展与国际金融体制的固有缺陷。化解本次金融危机的出路在于,各国之间要加强政策协调和进行国际货币体制改革,各国央行要采取协调合作的干预措施,共同制订新的国际金融条例,建立广泛的国际金融合作体系。本文首先分析了信用货币的发展及其监管困境,接着对全球金融危机的深层根源进行研究,最后提出了通过加强国际金融合作和改革国际货币体系来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后金融危机的货币供给过剩及其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针对我国货币政策的操作特征,使用阈值协整方法扩展现有的货币需求模型,度量后金融危机时期的货币供给过剩及其对通胀与经济增长的非线性调节效应,并进而设定广义脉冲响应函数揭示货币供给过剩对通胀与经济增长的冲击效应。主要结论为:2009年第三季度以后,我国货币供给过剩且过剩幅度快速增加,其中名义M1过剩12.56%,名义M2过剩11.31%。2009Q3—2010Q3我国处于货币供给过剩机制下,在该机制下,央行谨慎地实施从紧货币政策,从紧货币政策对通胀和经济增长的调节效应相对较强。货币供给过剩对通胀和经济增长的冲击在前2年为正值,在随后近3年为负值。这说明我国现阶段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必须谨慎,退出速度不宜过快。  相似文献   

20.
始于美国的次贷危机为世界经济特别是东亚经济发展带来的巨大冲击的同时也为东亚地区货币合作的深化带来的机遇.此次金融危机后,东亚各国、各地区加快了货币合作的进程.在概括了东亚货币合作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金融危机后东亚货币合作的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对其今后的路径选择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