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以石家庄经济学院党委书记郝东恒教授为学术带头人的科研团队依托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环渤海西岸城市群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综合评价》,出版了新著《环渤海西岸城市群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研究》,荣获河北省2008年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该著作首先将环渤海西岸城市群划分为3个一级经济区和8个二级经济区,详细论述了环渤海西岸城市群经济发展状况,包括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认为,环渤海经济区现在根本还未形成,而是三个基本相对独立的经济区和城市群。要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的新山东,使山东在2020年左右基本实现现代化,必须首先使山东半岛城市群在2010年前后率先实现现代化。而只有将建设胶济现代制造业带和现代化的山东半岛城市群相结合,才能尽快缩小山东半岛城市群同其它四个城市群之间存在的成熟时间较晚、龙头城市发育不充分、整体基础相对较差等明显弱点,大大提高山东半岛城市群和胶济现代制造业带在国内外的整体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制约环渤海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圈内部的交流和联系较弱,市场开放程度小以及区域合作水平低。环渤海地区要实现一体化发展,首先要科学确定发展阶段和层次,在明确发展阶段的基础上,该文提出了山东和辽东两大半岛次区域优先发展带动战略的观点,建议将山东半岛城市群和辽中南城市群提升为国家战略,与京津冀区域统筹进行规划;建设环渤海铁路和公路通道,构筑一体化的交通体系;建设渤海海峡跨海通道,打通辽宁和东北南下的快速通道,加强山东和辽宁的经济交流与合作,加快辽宁融入环渤海经济圈的进程。  相似文献   

4.
城市群是城市化达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推进城市化的主要途径。根据城市群形成和发展的内在机制,我国城市群的形成和发展应采取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5.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区域经济圈加速形成时期,也是我省关中经济带建设的关键时期。要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施名牌带动战略,加快构建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城市群。加强与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圈和新亚欧大陆桥经济带的联系,促使关中经济带迅速崛起。  相似文献   

6.
当前,中国正在发展形成主导全国经济发展、参与国际竞争的三大城市群,即以上海、宁波、杭州为核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以广州、深圳为核心的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以北京、天津为核心的环渤海湾城市群。以广东、香港、澳门为核心的大珠二角城市群也在积极构建之中,特别是更大区域合作的泛  相似文献   

7.
城市群发展的体制创新与合作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约我国城市群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政府合作管理体制的滞后,体制创新是推进城市群发展的关键。府际管理与复合行政理论为城市群发展体制创新提供了新的概念基础;政府合作管理体制滞后构成了我国城市群发展的重要体制障碍;创新政府合作管理体制应当成为城市群发展体制创新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8.
本文结合遥感数据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建立中国十大国家级城市群指标格网化数据集,运用模糊集合思想和ANN算法构建了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通过用GIS软件合成十大国家级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水平栅格数据集,利用探索性分析工具分析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变和城市群之间、城市群内部的空间关联性.研究发现,近年来中国十大国家级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水平一直稳步提高,但不同城市群之间的高质量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两极分化严重.城市群内部的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形成了显著的发展落差.十大国家级城市群在经济发展、基础设施、资源环境、社会发展四个层面的得分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总体得分大体一致,但也具有一定的不均衡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内部的正关联性显著,兰西城市群内部具有显著的负关联性,其余城市群内部的关联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珠三角城市在广东省乃至全国发挥了显著的辐射作用,但城市的分工布局不尽合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应根据珠三角城市群落的发展现状建立合理的城市群落体系及利益协调机制;发展各地聚集经济,加强城市群和产业群的协调发展;充分发挥香港的辐射功能,推动区域中心城市的建立,形成梯形城市网络一  相似文献   

10.
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极:城市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群已成为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极,其将在国家或区域的经济发展进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应该将城市群发展列入国家战略,加大城市群制度创新的力度,积极探索实现城市群发展的多元化目标的途径,准确制定城市群发展方针,建立一个与综合国力相匹配的国家城市群体系。有必要确立城市群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中心环节,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推动我国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已经有相当部分城市出现了水资源短缺的 状况,城市缺水范围不断扩大,缺水程度日趋严重,水质日益恶化,许多沿江、沿河城市不断受到洪水威 胁,水短缺、水污染、水安全等已经成为制约国民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对21世纪我国的环境与发展造成 了巨大的潜在压力。特别是水资源对于将来的地区和平、全球粮食安全、城市经济的增长、工业的选址、能 源化工基地的建设、城市规划的实施,以及西部大开发的推进,都产生着越来越深刻的影响。可是,由于我 国目前的城市供水价格机制不尽健全,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加强水资源使用的宏观调控,降低了水资源的利 用效率,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制约和瓶颈。因此,探讨科学的城市供水价格机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矿业城市是随着矿产资源的开发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矿业城市为我国持续快速经济增长提供大量物质保障的同时,其自身的资源、环境及发展问题也更加突出。着眼于矿业城市的持续发展,论文分析了矿业城市资源、环境问题的技术选择导向,构建了矿业城市循环经济的"5R"原则及相应的技术支撑体系,并对该体系的具体内容及实现途径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①从技术角度而言,资源、环境外部性导向和追求劳动生产率的技术选择,是矿业城市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的主要原因;②基于资源产业运行中对区域资源、环境的强干扰特征,矿业城市循环经济系统应包含开源化、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再恢复五个方面("5R)"原则,产业提升过程中"5R"原则不断耦合与互动,实现矿业城市的持续发展;③围绕矿业城市循环经济系统的运行,应建立包括"5R"及产业提升六个方面的技术支撑体系;④技术支撑体系的实现,需要企业、产业链、生态园区、产业集群体、行业协会及矿业城市等不同层次在技术引进、技术创新、技术整合等方面的协调运行。  相似文献   

13.
国外资源型城市转型对于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源型城市与资源开采相伴而生,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如果在资源枯竭之前不能完成城市转型,必将面临一系列严峻的经济、社会问题。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中期就开始注意并实施资源型城市转型,在理论与实践上都取得了很多成功。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有助于推进我国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资源型城市在甘肃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由于资源和市场的原因,这些城市的支柱产业开始衰退,新型产业发展滞后,已经严重制约了资源型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加快推进甘肃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转型,实现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城市化进入加速阶段,都市圈空间一体化的趋向日益明晰。都市圈内各城市自然禀赋的相近、文化资源的融合性、产业集聚性以及消费市场的集中性,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良的"生态环境"。南京都市圈文化产业形成了以南京为核心的六大特征和三重圈层发展态势,呈现出市场导向带动政策支持、产业链拉长的新格局。在促进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的新形势下,各城市应制订行之有效的文化产业政策,促进资源优化组合、产业集群升级,以提升整个都市圈的文化产业竞争力与文化影响力。  相似文献   

16.
论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概述了我国的资源现状,以及人类生活和生产引起的滑坡、崩塌、地裂缝、地面沉降、海水入侵、水土流失、洪涝灾害、水体污染等环境地质灾害,进而探讨了资源、环境与人口间的关系,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若干建议:提高对资源有限性的认识;树立保护环境、防止污染的意识;加强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全民动员,美化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17.
大连、杭州、成都作为中国首批"最佳旅游城市"试点城市,其区位差异、旅游资源禀赋差异等决定城市旅游发展战略不同选择路径。文章以2001-2007年为时间序列,选取旅游企业业绩、旅游支撑系统、旅游业未来发展潜力3个一级指标和国际旅游外汇收入等25个二级指标,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历年3个城市旅游经济发展作对比研究。根据不同城市旅游发展情况提出旅游发展战略:旅游资源相对稀缺但旅游支撑系统完善的大连应该选择将旅游产品开发重点落在大型节庆活动、商务会议及会展方面的比较优势战略;旅游企业业绩突出的杭州应该选择强化合作机制,优化旅游服务质量的市场化战略;旅游资源导向型的成都应选择加强城市旅游支撑系统投资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的政府主导战略。  相似文献   

18.
我国资源型城市众多,这些资源型城市曾在不同时期为我国的国民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作为工业经济时期的代表,为工业化的最终完成提供了大量的物质、资金和人才。然而随着资源的不断消耗,资源型城市亟需转型发展。研究资源型城市及其转型发展的相关理论,加快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的速度,有助于我国资源型城市未来若干年经济快速平稳发展,提升经济质量,促进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的协调统一发展。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城市化经过围绕工业化建设生产型城市(1949--1978年)j城市体制改革拉动(1979—1990年)、城市外部扩张和内部重组加速(1991--1999年)3个阶段后,进入城乡统筹发展阶段。当前,我国城市化主要存在失地农民、生态环境、资源和城市发展均衡4个重大问题;未来城市化的新布局主要体现在深度城市化、低碳生态城市、组团城市群以及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等方面。微观上要解决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劳动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等制度性障碍,改革长期存在的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中观上要解决好资源环境问题,建设低碳生态城市;宏观上要统筹城乡发展,以大带小,构建大、中、小城市共同发展机制,促进城市群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选取2005-2016年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利用静态和动态短面板模型分析经济密度和人口规模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分析表明:经济密度与环境污染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人口规模扩大会抑制污染物排放;不同等级城市经济密度、不同规模城市人口对环境污染的影响方向一致,但影响程度有所差异;前期污染排放对当期具有正向影响,环境污染物排放存在路径依赖;经济发展水平、工业产值占比和对外开放也是影响污染物排放的重要因素,但各指标对三类污染物排放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存在差异。据此认为,在综合考虑城市具体空间区位条件下,人口适度集聚,提高城市经济密度,优化产业结构以及加强环境监管是环境治理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