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过3年努力,华泰财产保险公司(以下简称“华泰”)于目前圆满完成了“保险业务、财务数据人集中并实时对接”项目。分散在17家分公司数据系统的财务、业务数据全部被移植到位于北京的全国数据中心集中式系统中,一举实现了保险业务、财务数据大集中。早在2003年,华泰已实现人力资源数据大集中,至此,华泰在公司主要业务处理方面,全面实现了数据大集中。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数据大集中的实现,省级分行正在成为全行数据集中的大前置环节,在信息技术工作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省级分行中心机房作为保证各应用系统、网络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平台,在建设与管理上也面临机房内设备和应用系统不断增多、网络连接方式愈益复杂、安全问题和管理矛盾日益凸显等诸多挑战。因此,如何科学有效地建设和管理中心机房成为数据大集中后省级分行信息技术工作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3.
2002年6月,湖北省农行成功地推广了ABIS综合应用系统,实现了全省数据大集中,数据资源的集中存储、共享和管理。4年后的今天,湖北农行将实施更深层次、更大范围的数据集中,即数据上收到总行。2006年5月12日,该行ABIS、AIPS、IBS、BIBS、CMS等系统将一次性切换到农总行数据中心,实现总行运行中心集中控管的全国省级分行数据大集中。  相似文献   

4.
中国工商银行“9991工程”竣工之后,数据集中带来的各方面的优势逐渐显现出来。从内部看,“9991工程”搭建的集中式数据平台和覆盖全国的网络,以及从NOVA开始基于数据集中平台设计开发的核心业务系统带来的管理和业务上的变化,更具深远意义。当前,在我行国内领先的数据集中统一平台上,业务部门和管理部门应该如何调整适应变化,充分利用数据集中平台的优势,重新规划业务流程和管理架构,进而实现促进业务发展和管理水平提升的目标,已经成为科技部门和业务部门共同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5.
鸣璇 《金融电子化》2006,(10):73-73
目前,银行、证券等金融行业在数据“大集中”上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其中,中国工商银行实现了全国范围的大集中,中国建设银行实现了省一级的集中,上海证券等证券机构也陆续把业务数据集中到总部统一处理。上述机构的数据“大集中”都促进了业务的开展,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种种迹象表明:数据“大集中”是未来信息化发展的重要趋势。  相似文献   

6.
经过一段时期的数据集中.金融企业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数据,似乎实现数据分析应用的时代已经来临。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这种数据分析应用项目并没有大规模的出现。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数据分析应用还能实现吗?这是困扰很多商业智能从业人员的难题。 从本期开始.“商业智能”栏目将刊登以“金融数据管理与应用”为主题的连载文章。该专栏文章结合作者自身的工作经验.涉及三个方面的数据分析应用:金融企业数据管理、分析型客户关系管理和金融企业风险管理。其中数据管理部分介绍影响金融企业实施数据分析应用的主要障碍及其解决方法.其余两个部分则是当前金融企业数据分析应用的重点课题。对于很多计算机应用系统建设处于系统集中中前期阶段的金融企业,具有相当的推导作用。[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推广“外汇管理信息系统”(SAFE—MIS)的技术要求,各省分局需建立省级数据中心,对省域外汇管理数据信息进行集中。新的系统运行模式改变了以往省、地市两级外汇管理部门应用系统在技术架构上的对称性,对网络传输平台在传输总带宽、应用系统对网络带宽占用的可管理性和传输可靠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数据综合应用系统的全面推广和运用,各大商业银行联机网络系统已相继完成由市地分行数据中心向省域数据中心的集中,进而实现以总行为中心的数据全面集中。数据中心的上移,极大地扩展了银行的网络技术平台,使银行业务扩展到包括网上银行、网上证券、网上保险、网上期货、网上支付、网上结算、POS、ATM在内的各项业务。但应该看到数据中心上移在提升银行服务功能的同时,也给银行的安全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目前,交通银行的整体科技工作包括总行、一级分行(省直分行)、二级分行(省辖行)等多个层次。在数据大集中实施前,各级分行都配置了业务应用主机存储核心业务数据,业务处理主要在分行。分行信息技术部门同时承担着运行维护、系统开发、计算机安全、网络和设备管理等职能。各地管理不统一、技术不规范,存在着应用系统版本差异性大、重复开发严重、信息资源浪费等问题,对分行业务的安全经营构成了较大威胁。随着交通银行数据大集中工程一期的顺利完成、二期的逐步推广上线,这种情况将发生很大变化。一是核心主机物理集中,总行配备大型主机,集中负责后台业务处理,省直分行配置小型机作为综合前置;二是数据集中,全行的核心数据集中在总行;三是应用的集成与业务处理的集中,对公综合业务与对私零售业务集成为核心账务系统。后台核心业务系统在总行大机中运行,同时国际结算、信贷管理、个人信贷、外汇宝等外围系统采用B/S结构将账务处理和事务处理集成在总行端的服务器中运行。  相似文献   

10.
由于网络技术发展迅速,基层人行基于网络的业务应用不断拓展。人民银行近年来开发、推广的一些应用系统逐步采用物理数据集中模式和应用处理集中模式,如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会计集中核算系统的推广应用无不体现“集中”特点,县级支行作为应用前台无需维护数据库,不再有数据库安全之忧,但缘于对网络依赖程度的提高,与此相关的网络安全问题更加凸显。本结合支行内部网络系统建设状况,剖析基层人行计算机网络安全风险点,并就安全防范策略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11.
光大银行早在2000年就完成了全行业务系统的大集中。实现了应用和数据的集中部署和管理,在促进业务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运行风险的集中。对系统稳定运行提出了更高的目标要求。围绕这个目标,我行确立了4项原则:一是业务与科技结合,二是技术与管理并重,三是数据为本、分级保护,四是统筹规划、  相似文献   

12.
随着“数据集中、管理分散”系统建设模式的实施,人民银行的核心业务系统均在内联网上运行,对内联网的稳定性、可靠性、持续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核心交换设备如果发生致命性的故障,将导致网络的瘫痪,内联网上的业务应用也将全部中断。因此,对核心交换机采用热备份是必然选择。人民银行应用HSRP协议实施内联网地市中支交换机热备份工程,将有效改进中支节点网络,促进稳健网络平台的建设。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人民银行”)按照“数据集中、资源整合”信息化发展战略和建立“两级数据中心”信息化布局的要求,完成了人民银行办公网和业务网的物理隔离,实现了信息根据不同来源的分网传输处理,逐步形成了“两地三中心”的安全运营布局。数据架构、应用架构和省级数据中心基础平台建设的进程也在不断加快,数据大集中工程和核心系统的统一建设使人民银行的科技应用水平稳步提升。  相似文献   

14.
随着金融信息化的发展,IT系统数据呈现出向集中整合模式发展的趋势。顺应数据大集中的趋势,近年来,外汇局大力推进系统大集中工作,外汇应用系统的架构和运行模式綦本上实现了从区域集中向大集中模式的转变。这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业务管理模式的创新,使外汇管理信息化迈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5.
推行保险数据大集中,是保险企业管理的一项重大创新。它改变了原来数据分散式存放和管理的状态,有利于公司开展信息和资源的整合,有利于公司实现科学化的决策分析.保险企业的竞争战略也由此呈现出“数据集中化”、“业务综合化”、“管理扁平化”、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各商业银行纷纷实施全行数据大集中工程,把原来分布在一、二级分行的业务和管理数据逐级上收,最终集中在一个或多个总行中心,以实现全行业务经营和管理的集约化,适应管理扁平化改革。数据大集中是商业银行电子化建设的必然选择。在实现数据大集中后,分行(尤其是无数据行)如何转变职能、适应数  相似文献   

17.
《华南金融电脑》2005,13(12):100-101
众所周知,数据大集中、业务大集中是目前金融行业IT部门面临的主要工作,随着数据大集中带来的网络改造包括了全方位的建设,如总行数据中心、省数据中心的新建、地市分行以及到网点设备和应用系统的改造.而大集中的核心是将所有业务处理全面电子化,由总行统一管理、统一规划、减少资金风险,所以在网络设备、存储服务器升级的同时,还应该考虑各级网之间传输带宽的提速和优化.  相似文献   

18.
SYSPLEX(System Complex,系统耦合体)的建设是我行“9991”数据大集中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成功实施是多年以来我行在IBM大型主机应用中的一次质的飞跃。从各个单一、孤立的系统过渡到由多个系统相互通信、协作并最终耦合成一体的SYSPI.EX,给主机系统、网络、应用等诸多领域带来了革新。本文从网  相似文献   

19.
张晔 《华南金融电脑》2005,13(11):62-64
近年来,为适应外汇政策的不断变化,满足外汇业务管理需要,外汇监管和服务的基础应用系统开始呈分布式向大集中模式过渡,逐步完成一体化信息系统建设。网络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构建网络安全防线也成为各银行系统的重要工作之一。本文将对外汇业务数据大集中趋势下的网络系统安全性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相关网络安全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人民银行电子化业务的逐步发展,特别是处于数据大集中时期,各项电子化业务越来越多采用服务器/客房机模式,如货币发行管理系统、ABS、账户管理系统等。因此作为服务器的软硬件稳定性越来越重要。Windows 2000 Server产品建立于强大的Windows NT技术之上,管理上具备高可靠性和高效性,并且支持最新的网络硬件技术,提供了实现业务应用和与Internet集成的最佳基础,Windows 2000系统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各项业务系统的网络服务器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