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绿色有机农业与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内涵及其关系主要是:绿色有机农业指作物生长过程中只使用自然物质、不使用合成化学物质的农业。绿色有机农业可以保护生态平衡,促进人类健康,推动社会向前发展。加快发展绿色有机农业,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必须发挥生态环境优势,大力发展绿色食品;树立品牌意识,创建绿色食品名牌产品。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绿色食品科技含量,优化种植结构;发挥优质品种的产业优势,扩大良种生产;搞好服务,建立健康绿色食品发展服务体系;加强环境综合治理,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2.
钱跃飞 《发展》2002,(12):51-51
所谓绿色教育,是一种把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的和谐作为追求目标的教育,它是在强调素质教育的基础上,突出人对自然的道德和责任,个人对他人、社会的关爱与义务,塑造和谐完美的人格,以达到教育促进人类生存环境的改善与美化、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培养具有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人的目的。中国大学的绿色教育发端于工科院校。工科院校在绿色教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首先因为工科院校培养出来的工程师和科学家直接参与变革自然的实践,学校的责任和义务是培养对地球友好的工程师。其次是工科院校绿色教育是教育工科大学生…  相似文献   

3.
论物流组织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修建 《特区经济》2005,(11):369-370
一、物流组织的产生与发展 物流与物流组织的产生和发展可以说是来自于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结果。在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初期,由于生产社会化程度较低,受生产发展水平和交易规模的限制,尽管物流已经存在于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中,并发挥着它的功能和作用,但由于物流的规模很小,其功能和作用并未被人们所认识。之后,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生产水平的提高、交易规模的扩大(虽然物流概念尚未被提出),物流的重要性逐渐被人们所认识。  相似文献   

4.
实体经济     
《天津经济》2012,(1):84
一、实体经济的内涵 实体经济是指物质的、精神的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流通等经济活动。包括农业、工业、交通通信业、商业服务业、建筑业等物质生产和服务部门,也包括教育、文化、知识、信息、艺术、体育等精神产品的生产和服务部门。实体经济始终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安徽省情省力》2009,(2):44-44
实体经济是指物质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流通等经济活动。包括农业、工业、交通通讯业、商业、建筑业等物质生产部门和服务部门,也包括教育、文化、知识、信息、艺术、体育等精神产品的生产和服务部门。实体经济始终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王学东  唐军荣 《特区经济》2005,(12):124-125
信息商品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和必然趋势。从人类进化和发展的历程来看,人类的生存是头等重要的事,因此,物质资料的生产就成为人类社会前期的主要活动,而人类的经济活动也就主要是围绕着物质商品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到了现代社会,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直接生产过程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分离,导致一种专门开发与利用信息的行业或产业出现。物化于商品之中的信息成分的比重逐渐加大,而且在许多情况下超过了物质成分。现代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特别是信息科学技术革命浪潮,不仅改变了商品中物质成分的比重,而且创造出一种全新的信息商品。随着现代通信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特别是微型计算机的出现)等种种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国是人类的发祥地之一。根据考古学证明,中国已有一万年的悠久历史。随着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就开始了经济模式的不断创新。概括起来大体上经历了六个阶段。即原始经济模式——传统经济模式——工业与现代经济模式——石油化学经济模式——持续与生态经济模式——绿色生产产绿色循环经济模式。  相似文献   

8.
绿色增长     
《天津经济》2015,(9):85-85
一、概念 绿色增长是指在确保自然资产能够继续为人类幸福提供各种资源和环境服务的同时,促进经济增长和发展。绿色增长作为一种"追求经济增长和发展,同时又防止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丧失和不可持续地利用自然资源"的增长方式,在强调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同时,它还强调通过改变消费和生产模式完善社会福利、改善人类健康状况、增加就业并解决与此相关的资源分配问题。"绿色增长"的概念在2001年由Murgai明确提出后在全球迅速传播。  相似文献   

9.
浅论合作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作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大趋势。当前,人类面临的不仅仅是知识经济社会和服务经济社会,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人类社会的主要博弈对象变成了人类自己,人类社会的结构演变为一种密切相互依赖的结构,合作已成为社会、经济交互的主流.因此当前的经济也可以称为合作经济。  相似文献   

10.
《中国招标》2014,(32):6-9
在美国,绿色采购被称为“环境友好采购”(Environmentally Preferable purchasing),通过对同类竞争产品和服务在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包装、分发、二次利用、运行、维护保养、处置等方面进行综合比较,选择那些对环境和人类身体健康影响较小的产品和服务。美国是较早走上绿色采购之路的国家,截至目前,已形成了相对完备的绿色采购法律政策和管理实施体系。  相似文献   

11.
绿色技术创新系统是在一定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下,由生产、科学、技术、教育、文化、政府等诸多要素形成的一体化发展机制和体制。随着环境污染、资源耗竭和人口激增等问题愈演愈烈,人类社会所面临的环境、资源、人口协调发展的难题也越来越突出。大力推广绿色技术,实施绿色技术创新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隋建华 《山东经济》2005,21(4):126-128
绿色农业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发展绿色农业应从整个产业大局出发,内外统筹兼顾。应加强观念引导,搞好绿色农业生产的组织与协调,建立和完善服务与农产品生产技术体系,加快绿色农业关键技术、设备的研制与开发,加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3.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一般说来,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所谓社会环境是指人们为了生存,在劳动生产中相互形成的社会关系。所谓自然环境是指存在于人类社会周围的客观物质世界。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自然环境本质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对休养生息人群的自然环境的质量要求越  相似文献   

14.
侯素芳 《中国经贸》2012,(4):177-177
绿色会计是上世纪70年代开始逐渐从现代会计中分立出来的一门新兴的会计学科。由于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自然资源遭到极度开采,废弃物被大量排放,从而使人类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经济的高速发展一方面为人类社会提供了丰富的物质产品,另一方面也带来了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同时使人类社会发展所依赖的物质基础被严重动摇,致使人类处于一种“灰色”与“绿色”的矛盾当中。为解决这一矛盾,人们开始将会计学与自然环境结合起来,研究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5.
绿色发展是发展趋势和世界潮流,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新的价值理念、发展模式,是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重要转变和必然选择。本文简要论述了绿色发展的内涵特征,立足深圳实际,探讨了推进绿色发展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及障碍,并从绿色发展理念、产业绿色转型、绿色城市空间、绿色技术创新、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方面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变封建落后的小农个体生产模式为社会主义的社会化大生产模式,这是中国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农业生产发展方式呈现的一次重大转型,是农业经济能够适应并服务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这个转型过程不会一蹴而就,而是雷同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也有一个不断量变到质变、不断扬弃的螺旋式上升过程。  相似文献   

17.
黄艳华 《辽宁经济》1998,(11):37-37
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包含、渗透着文化行为。企业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它是进行生产、流通、经营、服务,并有独立经济核算地位的经济实体。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所谓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在本国民族传统和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下逐步形成的反映...  相似文献   

18.
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建设“绿色湖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绿色湖南”,就是要使湖南经济社会发展遵循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与生态环境容量相适应,不以损害和降低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危害和牺牲人类健康为代价,以实现生产、生活与生态三者互动和谐、共生共赢为目标。  相似文献   

19.
生态危机、环境恶化、资源枯竭等当今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根源于社会不合理的产业技术形态和生产方式。产业绿色技术化是摆脱生态危机等全球问题困扰,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如何结合甘肃实际,适时研究和制定本地区产业绿色技术化发展战略,避免重蹈发达国家...  相似文献   

20.
李爱爱 《发展》2008,(8):62-6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处理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方面的关系。但是,归根结底,是要处理好物质资料生产与人类自身生产的辩证关系。综观历史,一个社会和谐与否,与社会物质资料生产与人类自身生产是否和谐具有同一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