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 近年来,围绕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出现的地区发展差距问题,人们发表了许多看法,提出了不少对策。这些看法对策使我感到,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问题,首先恐怕不是如何缩小地区差距,而是如何看待地区差距,即需要对地区差距这个现象有一个正确认识。这关系到我国今后经济建设的战略部署和策略思想。 一、地区发展差距的扩大有悖于我们的心理和情感,但却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史上的重大进步 首先,地区差距扩大的背后是我国各地区经济的全面发展。在1978年以前的很长历史时期内,我国的地区差距的确不大,发展比较均衡。改革开放以来,  相似文献   

2.
<正> (一)滞后与差距扩大:面临的突出问题民族地区与全国平均水平特别是沿海先进地区相比,发展速度明显滞后,发展水平的差距迅速扩大。这已经成为分析90年代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特别是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不能不严肃对待、慎重决策的重大问题。 (一)发展滞后的严重性。我国的贫困地区已集中到民族地区。1985年,在国家重  相似文献   

3.
地区发展差距拉动: 我国人口流动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我国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人口流动迅速增长。流动的主体是农民,流动的主要方向是从农村到城市,范围和数量都是空前的。就整体而言,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有两个方面,即一般原因和特殊原因:由于通常人口流动增长都会出现的普遍原因和由于我国特定的情况而形成的个别原因。研究人口流动的迅速增长,需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寻找成因。从宏观角度看,人口流动是经济发展与经济结构调整的必然要求。农村对剩余劳动力的“排斥力”和城镇对劳动力的“吸引力”是人口流动的基本条件,而政策则起着类似闸门的控制作用。从微观角度来看,每项流动行为的产生,关键取决于该主体对流动收益和成本的权衡。与世界诸国人口流动状况不同的一点是,我国人口流动还有着其特殊的历史和时代背景。  相似文献   

4.
加快区域经济合作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刘红旗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和今年三月全国人大八届四次会议通过和决定的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一系列必须贯彻的重要方针,以保证计划、目标的实现。缩小东部和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  相似文献   

5.
一、模式的抉择:"先增长,后分配"还是"边增长,边分配"中国从70年代末开始进行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改革,这场改革从解决农村和城市的微观经营机制(人民公社和国有企业)中激励不足和效率低下出发,继而进行了资源配置的计划体制和价格机制的改革,从而推动了经济发展战略的初步转变,即逐步改变50年代开始实行的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中国的经济改革,从改进激励机制和提高微观经营效率入手,着眼于新增资源的重新配置,基本形成了一种具有"帕累托改进"性质  相似文献   

6.
7.
中国区域差距与中西部改革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区域差距与中西部改革发展●邹蓝齐勇锋(国家体改委经济体制改革研究院北京,100035)一、东西发展差异中国经济发展在空间上的特点,就是东部尤其是东南沿海增长快,而中西部地区发展较为缓慢。这种特点,自宋室南迁,经济重心由中原移往东南以来,一向如此。...  相似文献   

8.
9.
10.
由于自然条件、思想观念等因素的制约,造成东西部差距拉大。因此,为使我国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当前,应切实采取相应的强有力的措施,缩小地区发展差距,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区域协调发展:中国地区间的财力差异与调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地区间财力差异在一定范围内有其合理性,但财力差异过大就会影响到政府职能实现的程度,进而影响到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在对我国地区间财力差异进行实证分析、对现行转移支付制度平衡我国地区间财力差异的效应进行实证性评估的基础上,得出转移支付制度在均衡地区间财力方面的作用将越来越大的结论,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地区差距:度量与成因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本文是对有关中国地区差距度量和成因研究的一个评述 ,分别综述和评论了通过不平等指数对地区差距进行描述和分解的研究 ,以及在新古典增长理论的框架中检验各地区经济增长经历是否满足收敛假说的研究 ,进而讨论了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对地区差距的描述表明 ,改革以来地区差距总体上呈现出短暂小幅下降然后持续上升的趋势 ;对地区差距的分解发现 ,更多的地区差距源于地区之间和城乡之间的差距 ,就三大产业来说 ,第二产业对地区差距的贡献最大。各地区的经济增长经历并没有呈现出绝对收敛的倾向 ,但是具有不同人均产出水平的“俱乐部”内部有收敛趋势 ;条件收敛分析表明 ,各省在地理因素、经济结构、政策和制度等方面的差异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差异有重要影响。未来研究需要阐释清楚各类因素导致地区差距扩大的内在机制 ,同时需要加强缩小地区差距的政策建议的可行性和可靠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开放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优惠投资政策与区域经济发展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新经济增长理论分析了开放经济条件下我国政府的优惠投资政策对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传导机理,揭示了政府的优惠投资政策在节省生产成本、扩大就业规模、提升技术效应等方面对区域经济产生的影响,并构建了政府优惠投资政策指数,使其能更合理地反映我国政府优惠政策下的投资状况。本文利用我国1985~2008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论显示,政府优惠政策对工业集聚水平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是导致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重要影响因素,我国政府应加大开放力度,尤其要强化中西部地区产业选择的优惠投资政策,以便缓解甚至缩小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利用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所提供的各区域GDP资料,研究了1952—2008年间,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趋势及收敛状况。根据实证结果,本文发现:利用修正后GDP计算的变异系数要低于修正之前的;改革开放以后的区域差距要低于改革开放之前;1952年以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呈现Amos假说的周期性变化过程;较低经济发展水平和较高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分别在区域差距缩小和扩大的过程中起到了主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的区域差距符合收敛假说。  相似文献   

15.
田钊平   《华东经济管理》2011,25(5):7-12
改革开放后,江苏形成了苏南、苏中、苏北三个梯度的经济格局,进入21世纪以来,江苏区域经济差异呈逐渐扩大趋势。文章通过利用相关区域经济差异衡量指标,对江苏区域经济差异进行了测度,分析得出江苏区域经济差异的扩大主要源于第二产业的发展差异和苏南、苏中、苏北三组间的差异。为此,应采取措施缩小各产业的发展差异以及组间差异,以推动江苏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经济学在研究地区差距形成的原因时,强调了地区之间要素积累的差异,但忽略了不同地区的生产函数可能存在的差异。本文首次允许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生产函数,并以此来解释地区差距扩大:即如果不同地区的要素份额不同,那么它们的生产函数就是不同的,从而人均产出也不同,因此地区差距会不断扩大。本文以索洛模型为基础,用中国的省级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资本份额对实际人均产出有非常显著的正的影响,即资本份额越高的地区,实际人均产出也越高,因此地区之间的差距会不断扩大,生产函数差异能够解释地区差异的16%。不仅如此,资本份额的差异性会引起各地区经济增长收敛速度的下降,从而也扩大了地区差距。最后,应用中国工业企业的微观数据,进一步说明了产业结构和行业构成是造成地区生产函数异质性的一个原因,由于不同产业和行业之间的要素份额不同,而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产业结构和行业结构,因此地区之间会有不同的生产函数。  相似文献   

17.
加工贸易与地区收入差距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地区间收入差距有不断拉大的趋势,本文利用1997~2007年省际面板数据,研究了加工贸易与地区间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证明: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在加工贸易上的巨大差距是导致地区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之一;加工贸易活动主要通过增加GDP和就业影响收入差距。可以通过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加工产业,并建立若干集零部件生产和加工装配于一体的专业的出口加工区,实现零部件的本地化来缩小地区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8.
外向型经济对促进安徽省省内各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运用聚类分析和Theil指数考察了安徽省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状况和动态演化趋势,结果表明:安徽省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明显,且地区间外贸的差异显著大于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差异;但从总体上看,差异在缩小,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趋于收敛.导致安徽省外向型经济发展存在地区差异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应针对这些因素采取切实举措,以推动各地区外向型经济在适度差异中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20.
China's Regional Disparity and Its Policy Responses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The fruits of China's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over the 3 decades have not been distributed fairly across different regions. Using data from a sample of 815 Chinese listed firrns during 1998-2004, our error-correction investment model showes evidence of different financial constraints on firms' investment in different regions. We argue that China's regional development policies have contributed greatly to the regional inequalities. To control the rising inequality, China has shifted its focus from the coast to the interior regions. However, it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difficult for the government to direct the economy, as market mechanisms now have afar greater influence on the economy than the government does. The people-centered approach of the current leadership has meant that substantial attention has been placed on regional development disparities in an attempt to build a "harmonious society. " China needs further extensive reforms if all the measures for reducing regional disparity are to be effectiv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