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乡村旅游迅速发展的形势下,乡村旅游产品开发应以游客需求为中心,依据游客消费行为规律和乡土文化特色促进乡村旅游产品转型升级。文章以荔浦县乡村旅游为案例,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形式,就潜在游客对乡村旅游地的出游行为、消费偏好、决策因素等进行了分析,深入剖析不同人群对乡村旅游地的期望值和阻碍因素差异,在乡村旅游产品形式、产品结构、产业融合、特色商品、智慧运营管理模式、服务管理等方面提出荔浦县乡村旅游产品转型升级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很快,但旅游目的地的产品与建设存在初级化和同质化现象,备受旅游者青睐的"乡村特色"和"民族特色"正在丧失,这些问题将影响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了西安市周边乡村旅游市场的基础数据,经过分析,得出西安市乡村旅游市场的总体特征,进一步的交叉分析发现,不同职业的游客在住宿消费、出游方式和旅伴的选择上各有特点,不同年龄段的游客在乡村旅游活动的选择上存在差异,出游时间与停留时间之间也存在着明显的互动关系,进而与全国其他城市乡村旅游市场特征相比较,考察其异同,在此基础上,对西安市乡村旅游的持续发展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  &#  &#  &#  &# 《西部经济管理论坛》2015,26(3):40-43
时至今日,四川的乡村旅游仍然以农家乐为主要形式,这样的乡村旅游发展面临着服务功能同质化、管理粗劣、服务水平低下、环境破坏严重、难以满足各种游客不同层次需求等困境。因此,四川亟需使乡村旅游优化升级,打造乡村旅游综合体,突出地方特色,完善产业链。针对四川乡村地区的特点和条件,本文提出单体型、区域型、异地平台型三种乡村旅游综合体建设模式,并根据发达地区建设乡村旅游综合体的经验,指出发展乡村旅游综合体过程中常见的误区,进而提出了科学合理规划土地使用、提供有效的基础设施配套保障、引导监督经营项目、整个行业内部科学整合、成立协会等一系列对策建议,以实现四川乡村旅游综合体稳健、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日益成为旅游的新热点。河南省作为一个地域广阔的农业大省,具有优越的发展乡村旅游的条件。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河南省在发展乡村旅游中存在开发粗糙、项目趋同、基础设施不完善、管理薄弱等问题,为了改变现状河南应该:加大开发投入,注重开发的质量,深挖文化内涵;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增加产品的特色;改善旅游环境,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整合营销,打造乡村旅游品牌。  相似文献   

5.
淡季旅游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瓶颈。基于中国乡村旅游目的地典型代表——江西婺源的个案研究,借助ROST CM6软件网络文本分析功能,挖掘与剖析婺源游客的淡季出游行为。淡季游客画像显示:游客主要选择秋冬季出游;多数游客在婺源逗留1~3天;结伴同游、家庭共游现象比较普遍;出游方式更倾向于自助自驾。高频词排序与聚类分析表明:游客消费行为具有明显的地方依恋倾向;游客审美行为具有乡土乡愁元素情结;游客权衡取舍行为取决于对服务势能的评估。最后提出制定淡季景观提升计划,促进全域全时旅游发展;文化赋能淡季旅游发展,促进文旅深度融合与迭代;打好淡季旅游产品组合拳,培育淡季个性化出游市场等对策。  相似文献   

6.
基于斑-廊-基-缘的乡村旅游空间规划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乡村旅游空间要素可划分为斑、廊、基、缘四大部分.旅游的本质是旅游者通过对景点斑的体验获得心理慰藉;风景交通廊是架构旅游者和景点斑的通道,并且也承担了部分景观功能;旅游配套设施、基础设施和乡村社会环境构成了乡村旅游的宏大环境基质;区域旅游协作要求乡村旅游空间具有开放性特征,与周边缘的关系也就成为乡村旅游空间研究的重要内容.旅游流的引入使得静止的乡村旅游空间格局具有动态变化性,自然力和竞争力作用使得乡村旅游空间格局变动由无序走向有序.  相似文献   

7.
乡村旅游开发为农村经济找到了新的增长点,符合我国旅游产品结构优化调整的客观要求。辽宁在发展乡村旅游中存在规划不够、配套设施不足、监管力度弱、特色不明显等问题。应挖掘资源,选择优势项目;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制定扶持政策,建立鼓励机制;进行科学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环境;保持乡村特色,提升服务水平;创新特色产品:拉长产业链条,提升综合效益;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打造旅游品牌:扩大产品促销,创新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8.
基于490份苏州市乡村旅游调查问卷,运用社会统计方法,研究乡村旅游游客的满意度偏好、行为特征以及影响因素,发现:游客偏爱的乡村旅游景点类型为乡村生态环境、森林公园、古村落等;乡村旅游主要以一日游为主,受欢迎的一日游景点包括三山岛、旺山生态农庄和未来农林大世界等,多日游最受欢迎的景点包括三山岛、西山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旺山生态农庄等;游客对苏州乡村旅游整体评价一般;乡村旅游游客出游频率通常为一年1~3次,相对出游次数无明显变化,且偶尔购买商品;本科学历、年薪4元万以上的中老年男性出游距离相对较远;初中及以下学历的离退休中老年男性的年出游频率与相对出游频率均比较高;从事企事业管理、年薪6万元以上的已婚青年女性购买商品的频率较高。据此探讨苏州乡村旅游现状、分析未来发展趋势,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乡村体验性旅游项目开发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旅游是人们获得某种独特体验的经历。旅游业不再是简单地提供旅游产品和服务,还必须为游客塑造难以忘怀的旅游体验。乡村旅游作为农村和旅游产业的结合物,面临体验需要的考验,在当前关于乡村旅游的文献中,从体验角度进行探讨的非常少,这显然不利于乡村旅游的发展。从乡村旅游的直接载体——乡村体验性旅游项目进行讨论,并探讨其一般性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桂林龙胜平安寨为案例地,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基于"推-拉"理论,采用因子分析法,定量分析旅游者到平安寨出游的旅游动机的潜在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游客到民族村寨进行乡村旅游的主要推力因素为"探索与发现"、"放松与提升"和"回忆与守望"等旅游需求;主要拉力因素为"乡村人文景观"、"乡村自然与生活"和"乡村历史文化"等旅游吸引力。最后提出保护传统民族文化景观,展现真实民族村寨;提升乡村休闲度假设施,满足游客深度体验;加强乡村旅游市场营销,促进城市居民出游等建议,希望能够见微知著为其他地区民族村寨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乡村意象与乡村旅游开发刍议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将“意象”的概念引入到乡村旅游,分析了乡村意象的丰富内涵。乡村意象是乡村的一种整体氛围,主要表现为乡村景观意象和乡村文化意象。同时,在分析乡村旅游的涵义及特点的基础上,论述了乡村意象与乡村旅游的联系,并对我国乡村旅游的开发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乡村旅游是现代社会下产生的"情感产业",凝结着消费者对乡村的深厚情感,符合大众的情感与社会认同的一致性需求。通过乡村旅游中的情感消费,构建了乡村时间与空间层次的乡愁符号。应从保护与重建乡愁记忆场所、注重乡愁文化传承和设计乡愁旅游体验产品中来建设发展乡村旅游。  相似文献   

13.
农村居民旅游消费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考察旅游需求经济理论的基础上,选择1994-2008年的年度数据为样本,利用协整分析与误差修正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村居民旅游消费的决定因素。结果表明,农村居民旅游消费不仅受自身收入、消费习惯等因素的制约,而且受城镇居民旅游消费的影响。农村居民旅游消费收入弹性大,人均可支配收入仍是其旅游消费的最大制约因素;农村居民旅游消费有显著的不可逆性,"棘轮效应"明显;城镇居民旅游消费行为对农村居民有显著的"示范效应"。此外,农村居民居住消费对旅游消费有"挤出效应"。因此,在继续重视增加农民收入、拉动旅游消费的同时,可通过培养其良好的消费习惯、建立城镇居民旅游消费的正面示范机制,发展农村旅游休闲消费。  相似文献   

14.
在对以往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基于内生发展的视角,结合黄山乡村旅游国家示范区的开发案例,根据各乡村资源禀赋及开发现状,将其主导盈利模式归纳为4种类型,以此与反映旅游社区成长能力属性的内生式发展、公司化、土地产权流转3类开发模式相匹配,建立起一个盈利模式与开发模式相匹配的理论框架,旨在从更根本的环节解决乡村旅游开发中门票经济、旅游飞地和公地悲剧三大核心问题,为今后乡村旅游开发模式的选用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  相似文献   

15.
论乡村旅游开发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近年来,逐步兴起的乡村旅游对于完成这一任务有着特殊的意义。本文由乡村旅游的概念和特点入手,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探讨了乡村旅游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有效性,最后指出了实际操作当中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乡村旅游的市场需求初探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本文从乡村旅游的需求角度对乡村旅游的市场及开发进行了研究。在文章中不但指出了乡村旅游的市场主体是城市居民,而且对客源市场进行了细分,在此基础上以乡村旅游的消费需求进行了分析,对乡村“意象”的追寻是旅游者对乡村最重要的需求,发现和营造乡村之美是乡村旅游产品产生的源泉。本文还分析了乡村旅游发展的一些模式,并论述了乡村旅游的发展应如何满足市场需求的问题,因此,本文对于乡村旅游市场的开发具有一定的启迪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 乡村旅游是系统解决“三农问题”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在市场需求和同类产品供给变化的新形势下,必须因地制宜地进行转型升级。 方法/过程 对国内外研究成果进行梳理,结合对各典型乡村旅游地的考察,总结乡村旅游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及其症结;从现代旅游的创新经济属性出发,提出新时期乡村旅游发展的创意驱动模式和实现乡村旅游创意转向的重点任务。 结果/结论 乡村旅游业面临着“成长的烦恼”,应大力发展创意农业、打造创意社区、培引创意阶层,通过“三农”的创意化来实现“三生”的体验化,推进乡村旅游从资源依赖型向创意驱动型转变。  相似文献   

18.
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2007中国和谐城乡游"和"2006中国乡村游"两大旅游主题催热乡村旅游.乡村旅游的本质是和谐,和谐旅游是乡村旅游的发展目标.文化和谐掣肘是乡村旅游和谐发展的硬伤,缺乏文化内涵的乡村旅游现状成为和谐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本文探讨在和谐旅游目标下,挖掘乡村旅游文化的相关思路.  相似文献   

19.
乡村休闲旅游口碑营销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中国休闲经济和休闲产业的快速发展,乡村休闲旅游面临广阔的市场前景.与此同时,乡村休闲旅游在营销理念和策略上尚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从口碑营销的角度探讨了乡村休闲旅游的营销策略,分析了乡村休闲旅游口碑营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提出应从4C理论出发,真正重视消费者的心理预期和行为反应,抓住口碑传播的意见领袖等口碑营销途径,实现消费者的最大满意.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我国乡村旅游的迅速发展,乡村旅游区的规划也逐渐趋于成熟。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通过对目前乡村旅游区村口设计的研究,分析乡村旅游区规划设计现存的一些问题,提出村口设计的若干原则以及考虑因素等,以期能为我国的乡村旅游区景观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