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基于巴塞尔Ⅲ对资本工具的新要求,总结国际经验,分析中国商业银行资本工具创新的方向。巴塞尔Ⅲ推出后,国际大型银行资本工具创新主要集中于其他一级资本和二级资本,"减记"和"转股"条款设计是创新的主要方向,永续性和派息非累积是其他一级资本工具创新的重点。中国商业银行可创新发行优先股、可减记永续资本债、可转换一级资本工具、可减记次级债券、可减记二级混合资本债券、新可转换债券、二级可转换或有资本债券等新型资本工具,优先选择二级资本工具创新发行,积极探索其他一级资本工具创新发行。  相似文献   

2.
可转换债券是指发行人依照法定程序发行,在一定期间内依据约定的条件可以转换成股份的公司债券。它既有债券的性质,又有股票的性质,对企业资本结构有特殊影响。本文试对此作一粗浅探讨。一、可转换债券对资本结构和每股收益的影响企业发行可转换债券,最直接的意义在于可以以较低的成本筹集资金。在资本市场利率很高或企业暂时收益欠佳的情况下,企业可以以低于资本市场利率的利率发行可转换债券;对于直接发行股票有困难的企业,通过发行可转换债券可使债券持有者将来成为企业股东,达到增资的目的。但可转换债券在不同情况下对每股收益和资本结…  相似文献   

3.
青啤成功发行境外可转债获得资本市场一片喝彩。业内人士指出,境外可转债在中国可谓“珍稀动物”:1994年起,开始发行境外可转换债券的试点工作,到目前只有6家企业获准发行境外可转换债券。但出现多赢效应、令各方“众星捧月”的似乎只有青岛啤酒这个案例。  相似文献   

4.
发行分离交易的可转换公司债券正逐步成为国内上市公司再融资的重要模式。上市银行发行此类债券也有了先例。我国上市银行可以发行具有次级债券特征的分离交易的可转换公司债券补充附属资本,但在资质条件、债券发行条款上都要符合发行分离交易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和发行次级债券的双重要求,同时要对其操作难点有足够的了解。  相似文献   

5.
吕宇  陈明 《金融论坛》2011,(10):32-39
A股上市银行通过资本市场融资进行资本补充时,可通过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补充附属资本,并在可转换公司债券转股后,补充核心资本。确定可转债发行方案一是要确定可转债价格,既要通过合理确定票面利率、贴现率和利率结构科学计算纯债价值,又要通过合理确定转股价格和隐含波动率科学计算转股期权价值,从而叠加确定可转债上市后可能的交易价格;...  相似文献   

6.
可转换债券作为一种成熟的金融工具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资本市场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据统计,目前全球可转换债券市场的资本规模已接近6100亿美元,每年新发行的可转换债券规模超过了1000亿美元,2003  相似文献   

7.
幸强  匡泽琳 《上海会计》2002,(12):40-42
当前,证券市场对上市公司进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简称可转债)融资普遍给予认同。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时节约股本,成本又相对较低;在股市低迷时,用可转换公司债券进行融资比新股更具优势。专家预测,可转换公司债券将成为上市公司再融资的重要方式之一。但是,可转换公司债券在中国的实践历史相对短暂,还有诸多问题需要解决,本文就其发行过程中产生的辅助费用财务处理,进行简要探讨。一、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含义和性质作为一种混合金融产品,可转换公司债券在发达资本市场的兴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1992年,我国进行了可转换公司债券的首次…  相似文献   

8.
杨佳玥  潘飞 《会计师》2023,(21):1-3
融资是公司经营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企业的融资方式有很多种,可转换债券凭借其融资成本低、发行规模大等优势,深受上市公司的偏爱。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工程机械行业迎来了快速发展时期,工程机械企业对资本的需求较大,发行可转换债券是其重要的融资方式。以行业龙头企业三一重工为例,对三一重工发行可转换债券融资的动因及其效果进行了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9.
魏海波  丁玲 《中国外资》2010,(10):58-59
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定价是否科学、合理、公正,对于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企业和投资人往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定价合理往往能吸引投资人的眼球,易于投资者接受,使企业顺利地实现融资目标,有利于资本市场结构优化和资本良性循环。本文主要对可转换公司债券的价值进行相关的讨论,并结合我国的实际状况分析价值偏离原因,从而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10.
王冬年 《新理财》2006,(11):57-59
可转换债券作为一种成熟的金融工具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资本市场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据统计,目前全球可转换债券市场的资本规模已接近6100亿美元,每年新发行的可转换债券规模超过了1000亿美元,2003年美国可转换债券发行规模超过股本融资。我国利用可转换债券融资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2003年,我国可转换债券的融资额为185.5亿元,占再融资总额的49.87%;2004年可转换债券的融资额为209.03亿元,占再融资总额的46.54%。目前,可转换债券融资已超越新股增发和配股,成为上市公司再融资的首选方式。但要弄清楚公司发行可转换债券的真正原因是件令人困惑的事情,在公司财务中也没有其他事情会像可转换债券这样有争议。国外在可转换债券融资实务中存在两种观点,即“免费的午餐”与“昂贵的午餐”。  相似文献   

11.
新股发行制度,历来是我国资本市场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新股发行注册制改革,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一个伟大目标。在这种既定战略指引下,研究提出可转债的新股发行制度设想,即拟IPO企业借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走上上市道路,上市伊始不再直接发行股票,而是改为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可转债的发行,不仅能从根本上解决新股炒作、事后监管薄弱、公司治理不力等问题,而且还能为注册制改革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定价是否科学、合理、公正,对于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企业和投资人往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定价合理往往能吸引投资人的眼球,易于投资者接受,使企业顺利地实现融资目标,有利于资本市场结构优化和资本良性循环.本文主要对可转换公司债券的价值进行相关的讨论,并结合我国的实际状况分析价值偏离原因,从而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13.
一、可转换债券会计处理上的两种不同观点长期以来,人们对可转换债券在发行日和以后期间利息费用的会计处理存在着分歧意见。分歧的原因在于对可转换债券性质认识上的差异。一种观点认为,可转换债券具有负债和权益的双重特征,应将可转换债券的发行价格在负债和可转换权利之间进行分配。即发行证券收入的一部分应作为将耍转换普通股的权利,贷记资本公积帐户,其量度为此项债券的发行收入扣除不带转换权的类似证券估计价格的差额。其剩余部分才计列为负债。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其第40号准则(金融工具》(征求意见稿)中,要求凡附有可以…  相似文献   

14.
可转换债券,是一种介于债券和股票之间的可转换融资工具,是国际资本市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可转债的发行对公司价值的影响是国内外研究的一个重点.本论文以我国目前在沪市交易的34只可转债为样本,以宣告发行可转债当天的市场调整后的累积超额回报率来衡量发行可转债对其股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刍议中国证券市场上可转换债券的发行主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早在1992年,深圳宝安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就已发行了中国第一个可转换债券。可是,直至2001年,中国证券市场上的可转换债券仍然是屈指可数。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我国投资者对它还不太了解,投资热情不高。而主要的原因还在于证监会对可转换债券的发行主体规定非常严格,有资格发行的企业非常少。按现行的可转换债券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可以发行可转换债券的只有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和重点国有企业,也可以说,可转换债券的发行主体只是处于成熟期的企业。但是从可转换债券的本质特征来分析,可转换债券主要适合于成长期的企业。近几…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上一轮信贷业务快速扩张带来的资本不足问题,2010年以来,我国大型商业银行纷纷通过发行可转换债券的方式募集资金,使资本充足率保持稳定,以满足国际国内相关监管规定。与普通公司债券相比,可转换债券在条款设置上更加复杂,包括转股条款、赎回条款及修正条款等。  相似文献   

17.
可转换债券因其具有筹资成本低,能降低企业财务风险,增加企业资本结构,稳定股价等优点,已成为我国上市公司重要的筹资工具,文章对我国上市公司发行可转换债券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韩玉雯 《理财》2022,(4):38-40
可转债,全称"可转换公司债券"( Convertible bond, CD ),顾名思义是可转换为股票的债券,简称"转债"或"可转债".可转债发行公司多为优质上市公司,是目前我国资本市场上重要的再融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9.
可转换债券作为一种中间性投融资工具,是目前西方发达国家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市场的繁荣和发展有利于解决中国资本市场存在的股权融资比例过高的问题。本研究重点区分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可转换债券市场的不同特点,系统总结了中国目前可转换债券市场存在的问题和投资前景,并为完善中国可转换债券市场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周宏达 《中国金融家》2013,(12):110-111
11月8日,证监会银监会联合发布指导意见,允许上市银行发行包含减记条款的公司债券。减计债作为一种应急资本机制,在需要时可转换为普通股——中国版的巴塞尔资本协议《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正式实施已近1年,受到监管升级和信贷快速增长的影响,中国银行业资本管理压力增大。据已披露信息,继第二季度11家上市银行资本充足率环比下降后,第三季度,7家上市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再低于今年年中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