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农村金融是“三农”的重要支撑。加快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着力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大力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银监会和银行业金融机构责无旁贷。昨天,银监会制定发布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我国银行业市场准入政策的重大突破,是农村金融改革的重大创新,标志着银监会在着力改善“三农”金融服务方面迈出了又一重大步伐。  相似文献   

2.
农村金融是“三农”的重要支撑。加快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着力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大力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银监会和银行业金融机构责无旁贷。昨天,银监会制定发布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我国银行业市场准入政策的重大突破,是农村金融改革的重大创新,标志着银监会在着力改善“三农”金融服务方面迈出了又一重大步伐。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村金融机构服务“三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菊兰 《南方农村》2009,25(6):75-78
2007年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农村金融改革的方向。总体要求是:加快建立健全适应“三农”特点的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体系,显著增强为“三农”服务功能。2009年2月1日公布的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对金融服务“三农”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快发展多种形式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和以服务农村为主的地区性中小银行,足以说明政府对农村金融服务“三农”发展的重视程度。本文鉴于当前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在服务“三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一、积极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和创新,提升农村信用社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当前,包括农村信用社在内的银行业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改革后的农村信用社,在推动农村金融发展、支持“三农”方面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在农村信用社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农村信用社面临的困难以及经营管理中还存在的一些薄  相似文献   

5.
20世纪七十年代末以来,围绕农村金融机构更好地服务“三农”问题,我国农村金融改革一直没有停顿。近年来,金融在支持“三农’誓殳展方面功不可没,但无论在体制、机制建设,还是在业务操作和组织体系设计上,农村金融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新农村建设对金融的需求与目前金融的服务在相当程度上脱节,造成农村建设资金短缺、农村经济发展严重贫血、农民增收缓慢的状况。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现状,必须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倾斜“三农”,集合多方金融力量,形成扶持农村建设的合力,从而真正实现农村生产发展、农民生活宽裕的目标。因此,解决“三农”融资困境依然是支持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6.
一、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 农村金融体系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中央、国务院历来十分重视农村金融体系的改革和发展。国务院领导同志、国务院有关部门和专家学者也一直在对农村金融体制改革问题进行不断的论证和研究。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人民银行和各金融机构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做了大量工作,农村信用社在为“三农”服务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针对当前农村金融面临的现状与困境,农村金融的顶层设计应当放宽视野,跳出"三农"看"三农",以"大三农"的视角解决农村金融问题1982年至1986年连续五年、2004年至2013年连续十年,中共中央共发布了15个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不仅对"三农"改革发展作出具体部署,也对农村金融的改革思路、总体要求和发展方向进行了顶层设计,为农村金融改革发展作出了制度性安排。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中央和地方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措施的落实,农村金融在支持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上做出了贡献,支农力度明显加大,金融支持、服务“三农”工作已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目前我国农村金融改革仍然滞后,农村金融体系仍不完善,金融支持、服务“三农”的能力仍显不足。  相似文献   

9.
农村信用社经过近两年时间的改革,经营管理明显改善,扶助“三农”的力度大大增强,真正发挥了农村金融主力军的作用。由于农村信用社根植农村,如果离开了“三农”经济的发展,农村信用社便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没有农村信用社的信贷支持,“三农”经济要想健康发展也会捉襟见肘。因此,寻求农村信用社与“三农”协同发展的结合点,才能实现“双赢”。  相似文献   

10.
农村金融市场的发育水平和开放程度较低,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业务经营受到限制,农村信用社依然是农村金融机构的重要组织.但是,县城金融服务体系发展滞后于县域经济发展、“三农”信贷支持与“三农”发展对资金的需求极不匹配等制约了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应不断深化农村金融市场改革,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多元化的金融服务体系,促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1.
农村金融事关"三农"大局。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关键是要坚持股份化、竞争化、普惠化的总体要求,强化"三农"市场定位,不断提升农村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12.
破解“三农”难题,离不开金融支持。农村金融服务缺位,贷款难,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近年来,江苏各地在农村金融改革方面勇于探索,积极兴办直接为“三农”服务的多种所有制的金融组织,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如泰兴市黄桥三信担保有限公司就是较好的典型。随着经济国际化和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民间金融的发展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更大的发展空间。当前和今后农村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按照中央“一号文件”的精神,大胆创新,勇于实践,大力推进农村各种金融组织发展,不断完善农村金融体系,为农村全面小康建设提供有效的金融服务。  相似文献   

13.
"三农"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而农村金融则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尽管政府部门不断着手推进农村金融改革,但是农村金融发展仍然任重而道远。分析了我国农村金融服务的现状和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以期为"三农"问题的解决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农村金融改革要有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主要工作和重点任务是完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促进"三农"信贷有效投放,提升"三农"保险保障能力,增强涉农企业直接融资能力,建立健全农村信用体系,发挥金融助力脱贫攻坚作用,优化农村金融发展环境。要有保障措施: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拓宽服务空间、强化督导考核。  相似文献   

15.
"三农"问题事关民生、安全与社会保障,2016年"三农"问题曾连续13年出现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在农业领域进行供给侧改革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首选亮点。本文以农业金融供给侧改革为切入点,运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思路分析农村金融供给侧改革内涵,最终倡导农村金融供给侧改革应该走创新发展道路,并积极总结农村金融供给侧改革在地方实施中的样本。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广东省南海市为例,实证研究了发达地区农村金融对“三农”发展的支持,考察了南海市农村金融对“三农”的资金支持现状和变化趋势,具体分析了南海市农村金融对“三农”的支持空间及其矛盾,并对如何改善南海市农村金融环境、加大金融对“三农”有效支持力度、促进南海市农业和农村的良性发展以及农民生活水平的有效提高提出了一些可操作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村金融体制的现实困境和改革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众所周知,资金的有效融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农村经济发展也不例外。要解决“三农”问题,加快农业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有效的资金支持必不可少。多年来,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建设一直在改革和探索中艰难地前行。从现实发展情况看,我国农村金融体制远远不能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农村金融体制的深化改革迫在眉睫。一、独木难支: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尴尬和无奈在我国的农村金融体制中,农村信用合作社一直被看作“是主力军”。随着国家金融体制的整体改革,这支体制内的金“融主力军”变…  相似文献   

18.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金融体制增量改革的产物,它在推动农村金融业发展、支持“三农”资金需求方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背景与现状,深入探讨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目前面临的主要风险与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一些有效控制农村金融风险的措施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基本经验 农村金融发展必须立足“三农”。农村是农村金融赖以生存的土壤。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是农村金融得以发展壮大的前提条件,更是农村金融的历史使命和根本目的。实践证明,农村金融只有依托农村,才能发展;农村金融机构只有扎根农村,才能壮大;农村金融业务只有面向“三农”,才能扩大。  相似文献   

20.
农信社管理体制与产权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农信社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解决"三农"问题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农信社的改革与发展也倍受人们关注。特别是深化农信社改革试点工作启动后,这方面的讨论、争辩十分热烈。无论行业内还是理论界,对农信社的管理体制、产权改革等问题,产生了诸多观点。如何促进农信社改革与发展,逐步探索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农村金融发展之路,无疑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