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好的广告创意给受众带来信息的知悉和审美愉悦.广告美学,是指研究广告艺术表现的美学规律和广告审美心理特征的应用美学学科.真实性是广告美的生命基石,是根本性规律;科学性是广告美的坚实保证;广告审美因素是构成广告艺术形象美学价值的要素; 广告创意是表现广告主题的、能有效地与受众沟通的艺术构思; 广告审美形象具有三种特征:一是功利目的,二是贴近生活真实; 三是合于审美规律.广告美学在当代已经出现了多元化、绩效化、互动化、人文化等趋势,广告创意要走健康、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
广告学教学内容丰富,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研究的课题及方向多样,但是就广告的目的而言,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对当代消费者的群体心理与行为研究上,即放在当代消费者群体划分与消费心理行为研究上,而针对当代消费者群体心理行为的广告策略研究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  相似文献   

3.
李娜佳 《中外企业家》2013,(35):127+130
广告策划与创意课程是广告学科的核心课程,正如要使广告得到良好的营销效果需要创意一样。广告教学中也需要教师的巧思和创意,使课堂呈现出不同的效果,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结合广告策划与创意课程中的实践体会,对课程的定位、教材的选择、教学方法的改革提出一些见解,以增强课程的创新性。  相似文献   

4.
广告学教学内容丰富,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研究的课题及方向多样,但是就广告的目的而言,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对当代消费者的群体心理与行为研究上,即放在当代消费者群体划分与消费心理行为研究上,而针对当代消费者群体心理行为的广告策略研究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  相似文献   

5.
《企业技术开发》2015,(14):60-61
在20世纪,市场营销和广告传播实践有了长足的进步,作为以实践推动理论研究的两门学科,市场营销和广告传播理论也经历了嬗变与升华。到20世纪90年代整合营销传播理论的提出,营销和广告传播理论在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依次经历了生产本位、产品本位、销售本位、关系本位四个发展阶段,在这四个阶段的渐次更替中,两个理论相互影响,共同发展。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营销和广告传播的重心渐渐偏离生产一方,离产品越来越远,而离关系越来越近。把每一时期的营销和广告传播理论观点串联起来,可以找到一条营销理论和广告传播理论同步性发展的脉络。  相似文献   

6.
8月14日,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实施国家广告战略"课题研讨暨结题评估会在北京召开。国家工商总局办公厅、广告司、研究中心、中国广告协会、国家广告研究院有关负责同志以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10余所知名高校广告学科研究专家参加会议,共同深入研讨实施国家广告战略面临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对《"实施国家广告战略"课题研究报告》(征求意见稿)进行综合评估。承担中央国家机关  相似文献   

7.
广告文案是以语辞进行广告信息内容表现的形式。它是通过广告语言、形象和其他因素,对既定的广告主题、广告创意所进行的具体创作。广告语言是人类语言同营销学、美学、心理学、文学、社会学等多种学科交融的结果,是广告信息功能的主要承担者,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创造。要使广告既具有一定的营销价值,又有文学性和较强的艺术感染力,需要广告创作者调动语言表达的各种艺术手段,有意识地诱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并祈望公众通过瞬间的注意留下记忆,产生积极的心理活动,获得美感。  相似文献   

8.
农村广告一直是工商部门广告监管的薄弱环节。由于城市广告监管的"逼走"效应、农村信息不对称与农民安全消费意识淡薄等诸多原因,导致农村地区虚假违法广告盛行。研究如何在农村广告市场监管过程中有效保障良好的广告经营秩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农村广告市场存在的问题入手,从广告监管体制、农村广告宣传、农村广告执法、广告发布平台、广告行业自律、构建社会网络等六个方面探讨农村广告市场规制与发展的可行性途径。  相似文献   

9.
现代广告表现的特殊性与广告文写作的研究张庆晋随着我国广告业的发展,广告理论研究工作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仅就广告文(或称广告文案、广告文稿。捐广告作品的书面语言或有声语言部分)写作问题的研究就有不少的论述文章和著作问世。这些论著对广告文的写作规律,写作...  相似文献   

10.
商品广告与公共关系广告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商品广告和公共关系广告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理顺它们的区别和联系,企业才能合理地、适时地发挥广告的效应,达到优势竞争的目的。对商品广告和公共关系广告的比较研究,可使企业对商品广告和公共关系广告的异同有一个清晰的了解,使这两种广告实现巧妙的整合,取得广告在商品销售中的最佳效应。  相似文献   

11.
《价值工程》2017,(23):246-249
为探究国内近年的眼动研究发展趋势,通过对国内广告眼动研究的文献回顾,选取广告要素、载体、诉求三个方面做了分析与解读,说明了眼动技术在广告研究中的实际应用并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广告文案写作课程是广告学学科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许多高校广告学专业都开设了广告文案写作课程,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该课程在师资、课程性质、教学形式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文章根据该课程性质及要求,以及笔者长期从事该课程教学的体会,围绕专业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对象和考核方法等方面探索广告文案写作课程的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3.
浅析广告质量和广告效果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告的综合质量主要表现为广告设计质量、广告传播质量、广告促销质量。广告设计质量和广告传播质量影响和决定广告传播效果,广告的促销质量影响决定广告促销效果。因此,为提高广告的效果,文章认为应该重视和提高广告质量,广告效果的研究也应转向过程控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企业经济》2017,(2):82-87
消费者生成广告作为互联网环境下影响品牌塑造的新形式,深刻改变了传统品牌管理思维。本文通过对消费者生成广告的文献回顾表明,现有研究主要从公司征求、信息含义以及广告内容等角度,探讨消费者生成广告类型,提出消费者生成广告的自我概念感知、自我享受、社区交互、权力赋予和集体创作等五类动机,证实了品牌信任、来源可信度、相似性、广告性质等因素对消费者响应的影响,并从内容协同和渠道协同角度出发对消费者生成广告与企业的协同效应进行了验证。在此基础上,针对现有研究的局限,提出了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15.
广告战略与名牌意识广告战略,是企业的广告决策。企业为了实现特定的广告目标,经过对企业自身及身外部的环境条件的周密调查和分析研究,在把握广告策略与企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制定的本企业具有长效的、全面的、带指导意义的广告决策。正确的经营战略,是制定正确的广...  相似文献   

16.
"实施国家广告战略"课题是国家工商总局研究中心自成立以来首次牵头承担的2012—201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课题组成员单位包括国家工商总局广告司、办公厅、中国广告协会、国家广告研究院和北京、上海、重庆、广东、吉林、陕西6省市工商局。课题研究工作历时一年半,先后深入上海、广东等8省市进行专题调研,实地考察广告产业园区、广告监测中心、广告企业和当地知名媒体,与基层工商干部、专家学者、媒体代表、广告从业人员进行广泛接触和交流,形成了题为《实施国家广告战略——中国广告业科学发展的战略选择》的课题研究报告。2013年12月,"实施国家广告战略"课题通过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严格评审顺利结项,被评为201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优秀重点课题项目。本刊选登课题组负责人和子课题组部分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广告支出是企业经营活动中的重要开支。学者们通常从产品市场与资本市场这两个角度研究广告支出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本文对广告支出与企业价值的关系研究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并得出了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18.
广告文案写作课程是广告学学科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许多高校广告学专业都开设了广告文案写作课程,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该课程在师资、课程性质、教学形式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文章根据该课程性质及要求,以及笔者长期从事该课程教学的体会,围绕专业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对象和考核方法等方面探索广告文案写作课程的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9.
康江峰 《企业经济》2002,(11):90-91
一、广告与商标的审美意蕴 广告与商标作为一种企业文化具有强烈的审美意蕴.它是通过传递信息、关爱社会、尊重消费者、构图优美、语言精炼和创意新奇来塑造美的.真实自然、关爱社会的广告与商标在自然和谐中流露出一种令人赏心悦目的美感.因此,优秀的广告与商标一般都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广告与商标的审美意蕴是通过自己的功能来实现的.要研究广告与商标的审美意蕴,就首先必须分析广告与商标的功能.  相似文献   

20.
《企业经济》2019,(10):25-33
广告是社会的镜像。本文从广告的视角分析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消费趋势的演变。通过对广告规模、内容及形式的变化分析,将广告的发展划分为萌芽期、发展期和飞跃期,并对其特征进行识别,在此基础上通过剖析广告与消费价值观念的相互影响,提出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消费趋势变化轨迹。研究发现:消费观念、消费结构等在不同的广告发展阶段都有明显的特点和变化,消费趋势的演变和广告的发展在交互影响中升级、创新。研究结论对政府职能部门和企业运用广告引导及制造消费需求有借鉴价值,建议运用广告刺激消费者的主动消费行为,积极迎合多元化的消费需求变化,不断催生新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时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