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国传统文化的骨架──刘永佶《中国官文化的奠基者与批判家:孔子与毛泽东》读后周小庆河北大学经济学院刘永佶教授是我省知名经济学者,而是我的老师。近年来我相继读了他的几本经济学专著,感到他研究的范围越来越宽。最近读了他的新著《中国官文化的奠基者与批判家:...  相似文献   

2.
一部洋洋洒洒、上百万字的《红楼梦》,问世以来倾倒了多少少男少女,痴迷了无数文人墨客。而曹雪芹在编织他的《红楼梦》时,哪里想到,几百年后,会有人把他的荣华富贵、风流似景而又历经兴衰的故事背景地——大观园。用古建筑微缩艺术景观逼真地再现给世人,让《红楼梦》达成了文字与立体视觉统一的完美结合。 与曹雪芹共筑《红楼梦》的是一位普普通通的男人,他今年49岁,祖祖辈辈生长在天津。所不同的是,他做事的执著。他的梦缘自于13岁,因为那时他看了一场《红楼梦》的电影。他被电影中大观园的全景深深地吸引住了。从此,他开…  相似文献   

3.
郭昆冀 《经济师》1997,(11):17-18
从几件对存款人定期存款单的处理所想到的●郭昆冀1996年10月间,我在北京与某报一位神交已久的总编见了一次面。其间,这位总编谈起在北京开办经济学人俱乐部有限公司时资本筹措上的困难。他说他的报社本有100万元的资本可用,但在几个月前因经济核算上的原因而...  相似文献   

4.
上海华生的崛起深深地烙下了李隆铭印迹,但过于强悍的个人作风,以及一直挥之不去的产权争议,给这种成功蒙上了阴影。 在上海企业界。李隆铭的名头很响。他从几个人、几口缸开始打天下。用了20年的时间,拼到了一个全国500强的大企业,创造了一个世人敬佩的商界神话,但对他个人的评价却毁誉参半,虽然治理企业是把能手.却招来不少对于他在用人及决策方面的非议声。最终.在涉及个人利益与职工利益的改制过程中,被愤怒的职工“罢黜”。[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宗新建 《经贸实践》2006,(11):48-51
40多岁的周水虎有时候都不太相信,短短几年间,他已经由一个“小作坊“的合伙人,变成了“富甲一方”的“老总”,至少在他那个村,他已经算个不大不小的富翁了。  相似文献   

6.
20世纪的中国历史,与毛泽东的名字紧密相联。他的精神品格,曾是时代与民族的人格化身;他的思想,曾塑造过一代乃至几代中国人的心灵。他的一生与中国人民的切身利益连在一起,在他人格和思想的闪光之处,正是他心中装着人民,想着人民,并为人民献出了他毕生的精力。毛泽东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全部,都源于人民观、融汇于人民观。今天,在新的历史时期,在全面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落实科学发展、推动社会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学习和研究毛泽东的人民观,落实到信访工作实践中,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7.
1998年春节过后,哈尔滨市某机关的一位刚走上工作岗位不久的大学生自杀身亡。人们在惋惜的同时也思考着他为什么会走上这条路?回顾一下他短短几个月的工作表现就不难发现:他是个完全自我封闭的人,不与任何人往来,心理上的不健康又没有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最终导致了这个结果。  相似文献   

8.
英名垂千古风范激后人──忆孔繁森同志二三事赵文鹤几个月来,一个焦裕禄式的好干部--孔繁森的名字传遍了神州大地。我在西藏工作时,曾与繁森同志有过多次接触,有时畅谈到深夜,知道他的一些情况。特别是他无限忠诚党的事业,立场坚定,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优秀品德...  相似文献   

9.
从一个纺织厂下岗工人,到大红大紫的中医“大师”,张悟本经历了13年。13年间,张悟本没停止“折腾”,他口才好,卖商品、保健品,上函授班。最重要的,他遇到了几个“贵人”。  相似文献   

10.
短文三篇     
今年5月,是我会原常务副理事长刘与任同志逝世2周年,本刊特发表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同志的短文三篇,以示纪念。悼老刘想写老刘,应该写老刘,可是我又怕写老刘。由于怕写,他去世已经一年多了,我还一直没有动笔写他。因为写他我有说不出的一种难受。自己年老了,许多朋友们老了,几乎每个月都会接到一张讣告。老朋友、老熟人走了,总会引起一阵惋惜和悲痛。但是象老刘多年一直是我身边的人,还不到六十岁,去世前几天还见面,没有几天,好端端的一个人忽然没有了,怎能不十分悲痛──不只是一般的悲痛,而是受到一个沉重的打击。我是1965…  相似文献   

11.
精于计算     
覃军 《新经济》2011,(7):96-96
李兆基是广东省顺德人,自幼在家乡私塾受教育,其父在广州开设银庄。 1948年,李兆基随身只带着1000元,单身前往他的创业基地——香港发展事业。最初,他曾在文威成东街荣昌金号等几家金铺找换买卖外汇及黄金,其后又经营过五金等生意。1956年,李兆基开始经营地产,他与郭得胜、  相似文献   

12.
雇佣关系--如何才能投桃报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王与小张的困惑——雇佣关系的危机 老王在一家贸易公司工作了二十几年,现在是分公司经理。在十几家分公司中每年就数老王所在的分公司业绩最好,他的收入自然也是分公司经理中最高的,有时甚至会超过总经理。公司为了提升管理水平,资助几位经理去参加MBA课程进修班,名单上也有他。  相似文献   

13.
小比尔·福特踌躇满志,几年前他已承继家族产业,成为福特公司董事长,他要全力推进他的新的改革计划以及全新的经营理念。如今,他又出任公司首席执  相似文献   

14.
王师傅是个普通的南京人,开了5年的出租车,他知道这座城市里有很多跨国公司,但是他不太清楚谁是谁,他用的冰箱洗衣机都是国产的,但是他知道西门了。“那质量是好,可是我们买不起。”他指着华侨路上熙熙攘攘的人群,“现在谁用东西会用上十年?过几年新东西又出来了,你还是要换。”  相似文献   

15.
吴岩 《经济咨询》2004,(3):31-31
前几天,一位去年刚接触基金的朋友向笔者说起他的烦恼。去年股市行情不好,别人告诉他债券型基金收益稳定风险小,他就买了债券基金,结果碰上债市暴跌,损失不小。去年年底开始,股市回暖,股票型基金热了起来。抵抗不住诱惑,他又在今年3月底换成了股票基金,结果目前股市调整,他还是没赚到钱。  相似文献   

16.
夏瑞 《经济纵横》2005,(6):91-91
林靖在一家知名的跨国公司兢兢业业工作数年后,有了新的挑战——担任一个部门的经理。开始他很兴奋,因为这意味着这几年的努力和业绩获得了公司的认可。可一段时间之后,林靖感到了一种失落。以前他在技术部做具体的工作,每完成一项工作总会有一种成就感;而现在,别人不再根据他的工作来评估他了,而是根据他发动别人去完成工作的能力来评估他。有时一天下来,可能什么结果都没有,这让他感到灰心丧气。  相似文献   

17.
《经贸实践》2006,(8):22-24
公元1874年,杭州城发生了一件特大新闻,阜康钱庄的老板胡雪岩,在大井巷开出了一家胡庆余堂国药号。胡雪岩当时是国内首富,产业遍及钱庄、典当、生丝、茶叶等诸业,开药号仅仅是他当时的副业,是他“达则兼济天下”的一个愿望。然而,世事难料,胡雪岩因经营丝业与国外势力抗衡,导致他一夜破产,惟狱‘做药”的副业胡庆余堂尚使他名存后世!胡雪岩亲手经营胡庆余堂不过十年,而几易其主的胡庆余堂却经历130多年,其金字招牌依然不褪色,个中缘由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18.
汪君 《经济》2005,(5):12-14
寒假回家,听妈说,小弟吵着要让爸爸把账本拿回家,合算一下他高中一学年的费用,他不相信他一年的费用比我这个念大学的姐姐就少了几百元。奶奶说:你弟和你妈在家里争得热闹得很,一个说花多了,一个说花得够少了,我也不清楚,不过听了,倒觉得挺有意思的。  相似文献   

19.
曾经读过这样一则的故事:在淘金时代,美国有位青年农民达比,他为了改变贫困的窘况走上富裕,卖掉了全部家产,来到科罗拉多州追寻黄金梦。他花钱买了一块地,用十字镐和铁锨不停地挖掘,经过几十于的辛勤劳作,他终于发现了闪闪发光的金矿石。但继续开采需要机器设备,于是,他悄悄地将金矿石掩埋好,然后回到家乡凑足钱又来到矿场。可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他用开采机挖出来的竟是一堆普通的石头,经过化验,一钱不值,失望一下子把他击倒了。  相似文献   

20.
金丹 《经济月刊》2013,(1):192-192
电视剧《大宅门》中有这么一场戏,白家七爷外出办事,郑老屁赶车,路过闹市,郑老屁让白七爷等他两分钟。只见他一路小跑进了个酒馆,给上几个铜钱,店家直接把酒倒进郑老屁的嘴里,都不用酒杯,然后再给夹上几片切好的熟肉,一抹嘴,郑老屁乐颠颠地跑回去接着赶车。这酒给平常百姓带来的乐趣远比达官贵人的推杯换盏来得实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