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上市公司与其投资人之间代理问题的控制和解决依赖于第三方审计系统的高效运作。审计契约是否得到良好的贯彻和执行是内外部利益相关体都非常重视的问题。本文在以往的研究基础之上,研究并分析了不同原因导致的审计变更对上市公司市场价值及盈利信息可信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上市公司与其投资人之间代理问题的控制和解决依赖于第三方审计系统的高效运作.审计契约是否得到良好的贯彻和执行是内外部利益相关体都非常重视的问题.本文在以往的研究基础之上,研究并分析了不同原因导致的审计变更对上市公司市场价值及盈利信息可信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中国上市公司初始审计的定价折扣考察——来自审计师变更的经验证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初始审计的定价折扣具有重要的与审计独立性相关的公共政策含义。本文基于DeAngelo(1981)和Dye(1991)关于初始审计定价折扣的竞争性理论预期,利用2002——2004年我国审计市场的数据对初始审计的定价行为与特征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实证考察。经验结果支持中国证监会关于审计费用的强制性公开披露政策,准租金和低价折扣引起的潜在的审计独立性问题会随着审计费用的公开披露而得到消除或减轻。本文还具有重要的监管含义:对审计师变更的监管应着重关注那些大型上市公司在小型会计师事务所之间进行变更的行为。 相似文献
4.
审计师变更与盈余管理关系的实证研究--来自中国A股市场的经验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2001~2003年A股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发现:审计师变更与公司可操纵应计利润的增长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且两者关系在不同年度、不同前期审计意见的情况下有所不同.这表明,一方面审计师变更影响到后任审计师的独立性,即公司能够通过更换审计师实现盈余管理的目标;另一方面,对前期非标审计意见的公司,审计师采取了较为谨慎的做法,且伴随着监管政策的逐渐强化,后任审计师的独立性逐年提高. 相似文献
5.
6.
审计师的变更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变更的原因可能是来自审计师也可能是来自客户,更有外部因素诸如监管带来的影响所致.而审计师变更的结果研究也没有统一的观点,审计意见购买还是审计质量的提高?本文试图将这个过程相关的国外学者的研究进行整理,以期待能找到进一步研究的着手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7.
审计师的变更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变更的原因可能是来一审计师也可能是来自客户,更有外部因素诸如监管带来的影响所致。而审计师变更的结果研究也没有统一的观点,审计意见购买还是审计质量的提高?本文试图将这个过程相关的国外学者的研究进行整理,以期待能找到进一步研究的着手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8.
9.
10.
会计稳健性与投资效率——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会计稳健性是财务报告的一项重要特征,而投资效率则是企业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的制约因素,稳健的会计政策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值得深入探讨.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会计稳健性越好的企业,在投资机会下降时,会更及时地削减投资,即投资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11.
审计市场结构与审计质量: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本文以我国证券市场2004年~2005年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使用调整后的KS模型估计出的公司操纵性应计利润的绝对值作为审计质量的衡量指标,考察了审计市场结构和审计质量的关系。研究发现在控制了影响审计质量的相关变量之后,市场结构与审计质量存在以下关系:审计市场集中度与审计质量成正相关关系;市场的进入退出壁垒越高,审计质量越高;但审计师的行业专长不但没有提高审计质量,反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审计质量;审计市场的强地域性与审计质量也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审计任期与审计质量: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 总被引:48,自引:6,他引:48
本文以中国证券市场上2000年至2002年期间获得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的上市公司为样本,使用经过一定调整后的截面Jones模型估计出的公司操纵性应计利润的绝对值作为审计质量的衡量指标,考察了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任期与审计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在控制了事务所变更、事务所特征、行业成长性、公司规模、经营业绩、资产负债率、上市年龄以及样本所在年度后,审计任期与公司操纵性应计利润的绝对值呈正U型关系,即审计任期与审计质量呈倒U型关系。进一步分析发现,当审计任期小于一定年份(约6年)时,审计任期的增加对审计质量具有正面影响,而当审计任期超过一定年份(约6年)时,审计任期的增加对审计质量具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
We examine the impact of audit firm versus partner rotation on non-professional investors’ independence-related perceptions, extending prior research on auditor rotation and independence in fact. Arguments for mandatory audit firm rotation continue to be made by regulators and investor groups based, in part, on the idea that firm rotation will incrementally strengthen independence in appearance relative to audit partner rotation. We report the results of two experiments. The first examines 5-year audit firm versus partner rotation under relatively weak or strong audit committees. We fin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beliefs about how much of an income reducing audit difference management will record, or in beliefs about auditor independence, between the two auditor rotation conditions. On the other hand, we find that non-professional investors do believe more of the audit difference will be recorded, and the auditors will be more independent, under a strong audit committee than a relatively weak audit committee. The second experiment provides further evidence on audit firm versus partner rotation by examining a setting involving a 26-year audit firm–client relationship. Again,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auditor rotation conditions were found.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compared to audit partner rotation, audit firm rotation does not strengthen independence in appearance among non-professional investors and that non-professional investors recognize the value of strong audit committees. 相似文献
14.
审计师选择与设立审计委员会的自选择问题——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Heckman(1978)的二阶段回归方法,以2002-2006年我国证券市场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在研究审计师选择的同时控制了设立审计委员会的自选择问题,并将公司设立审计委员会的实际情况与假设的相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它们不同的审计师选择倾向,从而间接检验了审计委员会的治理效率。研究发现:自选择问题对审计师选择存在显著的影响。因此,拒绝了公司随机设立审计委员会的原假设;在控制自选择之后,回归方程中变量的斜率系数整体上存在显著差异;并且没有设立审计委员会的公司比设立审计委员会的公司更可能聘请四大会计师事务所。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LMSW的理论框架,首次从信息披露制度的角度,将整个样本期划分为8个时间段,分段考察证券市场信息披露制度的市场效应,并为建立信息披露制度市场效应判别体系提供思路.实证结果显示,在1997、1999、2000、2006、2007子样本期内,信息披露制度市场效应显著,能够显著降低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程度.本文对私人信息交易度C2的影响因素也进行了分析,发现C2与证券市场走势成反向关系,国家最高立法部门和证监会制定的制度对降低C2系数具有较大的影响,证券交易所对证券市场信息不对称的影响是直接而且效果显著的. 相似文献
16.
当前”大力创建自主知名品牌”已成为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的目标之一,研究品牌声誉理论迫在眉睫。本文认为,审计师声誉机制是社会公众及利益相关者对审计师努力建立声誉、利用声誉获取溢价、毁损声誉以获得利润及付出艰辛重获声誉活动的整体认知与反馈。审计师声誉机制包括形成机制、作用机制、毁损机制与修复机制,这四种机制均有各自的特征,并在时间维度的动态过程中体现出长期博弈、价值波动与不规则运动三种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7.
In this study, we examine whether education, a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human capital of auditors, is related to the occurrence of financial misstatement, and investigate the moderating effect of professional experience. Using a sample of 16,651 firm-year observations from the Chinese stock market from 2003 to 2014, we find that the education level of signing auditors is significantly negatively associated with the likelihood of financial misstatement, which suggests that higher education can enhance the ethics and independence of auditors and mitigate the risk of financial misstatement. In addition, professional experience attenuates the negative relation between the education level of signing auditors and financial misstatement. Our findings are also robust to a variety of sensitivity tests, and our conclusions still hold after using a two-stage OLS-logistic regression to address the endogeneity problem. Lastly, the negative effect of education level on financial misstatement holds only for 985 Project universities, low individual-level (audit-firm-level) client importance, and state-owned enterprises. 相似文献
18.
本文应用结构向量误差修正模型(SVECM),实证分析1990-2008年我国投资、消费、进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动态效应.实证结果显示:消费对经济的短期和长期冲击均高于投资和进出口,消费对投资冲击大于投资对消费冲击,消费和投资未产生相互挤出效应;经济波动以消费为主,世界经济波动对我国经济波动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投资者异质性的客观现实出发,通过对投资者二维视角的交叉分类与相关行为的探讨,提出了一种按交易特点与行为依据的新的分类方案,即将投资者分为套利交易者、价格预期交易者和量能变动交易者三类。在此基础上分别建立了各类投资者的需求函数,通过对证券市场供求函数的讨论,利用均衡分析方法构建了基于投资者异质性的证券市场定价模型,并以我国证券市场1999-2011年的月度数据为样本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我国证券市场价格主要由价格预期交易者的诱导性策略行为与量能变动交易者的羊群行为决定,套利交易者的套利行为对市场价格没有显著的影响,证券市场扩容也未对市场价格的形成产生系统性冲击。 相似文献
20.
本文针对上市公司因虚假陈述而遭受监管处罚这一现象,讨论和度量公司的声誉损失在产品市场上的溢出效应。使用2004-2012年间294宗处罚案件,研究发现,相比于控制样本,公司在受罚后三年内销售收入下滑了11.9%~17.1%,销售毛利率下降了2.4~2.8个百分点。进一步研究发现,来自前五大客户的销售收入在处罚后下降幅度达到43.9%~55.1%,而来自小客户的销售收入在处罚之后并未遭受明显下滑。总体而言,公司虚假陈述导致的污名对产品市场有着实质性影响。本文的发现对于重新认识中国情境下产品市场的信任机制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