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黎亚薇 《经济师》2015,(5):87-88
未成年犯罪人社区矫正制度作为少年司法制度的重要内容,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但是在我国现有的立法中对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制度的构建尚处于一种萌芽的状态。借鉴域外相关国家的立法经验,构建我国的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制度对于有效地遏制与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问题具有重要的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现代社会,未成年人犯罪在我国刑事犯罪案件和犯罪人数上有着较大的比例,而且犯罪人也逐渐趋于低龄化,这也是国际社会所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一直以来,我国的未成年人法律制度的最大特点就是竭力体现对未成年犯罪人的宽容与关怀。这一制度并未达到最初的立法目的——预防和减少未成年  相似文献   

3.
面对日益增加的青少年犯罪问题,我国刑法虽然对未成年人犯罪也规定给予一定的刑罚处罚,但是这种处罚是在处理其不良行为时所采取得一种辅助教育手段,这种处罚从刑罚的目的和本质上看属于保护、教育和预防的性质.因此为了对犯罪未成年人正确定罪量刑,达到教育、挽救和改造未成年犯罪人的目的,需要对我国刑事法律保护功能的现状进行梳理分析.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哈尔滨未成年人犯罪日趋增多,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备受关注。调查发现,绝大多数成年犯在其成长过程中,也就是说未成年时的不良行为和犯罪行为影响其一生的成长;与之相关的研究还发现个体初次陷于违法犯罪的年龄愈低,其以后再次陷于犯罪的可能性就愈高。可见,正确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及特点,探索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行之有效的对策,不仅在犯罪学上有重要意义,且对于我们深入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和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消除社会不稳定因素,保障社会和谐发展也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我国立法者与司法者的任务之一是将行政处罚与刑事处罚的界限尽量划分清楚.由于立法和司法实践中的问题.导致两者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我国二元立法体例中因有二级处罚.国外一元立法体例中,可罚违法性理论的讨论也于此相关.未设置行政处罚,达不到一定的违法程度就不处罚.本文通过借鉴可罚违法性理论,理性看待可罚违法性理论,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涉枪案件的认定进行处罚上的二元分流.  相似文献   

6.
环境污染犯罪中处罚危险犯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褚耿芳 《经济师》2007,(6):83-84
随着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处罚污染环境犯罪的危险犯已成为世界各国环境刑事立法的共同发展趋势。然而,在我国环境刑事立法中,并没有规定处罚污染环境犯罪的危险犯,这就使得我国的环境刑法明显滞后。文章从污染环境犯罪的特点、危害等方面入手阐述我国刑法处罚“危险犯”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我国现行司法实践中,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注意力仍然是放在了审判环节的实体性规范上,而忽视了检察环节的程序性规范,尤其是对犯罪的未成年人批捕制度有很大欠缺,忽视了未成年人的个体差异。因此,结合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应当首先在批捕环节完善未成年犯罪的程序制度。  相似文献   

8.
论集资诈骗罪的认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邵芳 《经济论坛》2008,(4):134-135
一、区分集资诈骗罪与非罪的基本点 (一)行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对于集资诈骗罪来说,如果立法上不明定和限定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则往往难以将上述犯罪与其他犯罪的界限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9.
陈峰 《经济研究导刊》2010,(26):294-295
未成年人犯罪已被全世界列为继吸毒贩毒和环境污染之后的第三大社会公害。从全国检察机关的统计数据看,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数量和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不断增多已成为令人担忧的重大社会问题。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同时也是祖国的希望,因而很有必要对未成年人犯罪问题进行调查,探究其违法犯罪的原因,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刑事逮捕措施,以求帮助未成年犯罪人员矫正犯罪,重新改造自我。  相似文献   

10.
少年成长的过程也是其社会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受到多重因素影响,在得不到有效帮助的情况下,少年成长的社会化轨迹很有可能出现偏差,甚至完全背离。未成年犯罪现象正是对上述论断的现实印证。因此,要建立系统的少年司法保护制度,以实现对未成年初次犯罪和再次犯罪的有效预防。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不断增多,犯罪率不断攀升,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对此,我们要总结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探究案件高发率的原因,并针对相关问题找到适当对策,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2.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是指14-18周岁的我国公民的行为触犯了国家刑法的犯罪行为。近年来,由于各种消极因素和不良环境的影响,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呈上升趋势,呈低龄化、暴力化、严重化的倾向,未成年人杀人、抢劫、伤害、吸毒案件逐步增加。未成年人犯罪逐年增加,究其原因既有未成年人自身特殊的原因,同时也有社会因素。因此,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强化家庭预防犯罪的功能,抓好对中小学生的素质教育,充分发挥学校预防犯罪的作用,提高教育改造质量,认真落实帮教安置工作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较为有效的做法。  相似文献   

13.
毋庸置疑,在整个国际社会对环境犯罪处以轻缓刑罚的背景下,我国亦应该对环境刑罚采用轻缓化的原则。诚然,我国的环境刑罚制度与其他国家相比还有许多亟待完善的地方,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在借鉴其他国家先进的立法经验的基础上构建适合我国具体国情的环境刑罚制度。在环境刑罚中要突出自由刑的适用,扩大并完善财产刑的适用,明确财产刑中过于模糊的规定,逐步改善环境犯罪的刑事处罚措施过于单一的缺点和功能上的不足,同时提高对辅助刑罚措施的关注。在环境犯罪方面,在适用传统刑罚措施惩治的基础上配合适用辅助刑罚措施,使我国环境刑罚轻缓化实践不至于成为一纸空谈。  相似文献   

14.
韩宇 《经济研究导刊》2014,(15):293-294
2011年2月2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对于新中国社区矫正事业的发展而言,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修正案首次在国家法律中明确规定要"依法实行社区矫正"。这说明,从2003年开始试点的社区矫正工作,正式确立为一种法律制度。然而这个新的制度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就是其中之一。由于未成年犯罪自身的特点,对待未成年犯罪一直贯彻"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因此实践中未成年犯罪人大多被判处缓刑、管制等非监禁刑,缓刑、管制等非监禁刑是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的重要执行程序,对于帮助未成年人改掉恶习,重新做人以及节约司法成本,预防再次犯罪等方面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综观世界各国对专利犯罪的有关规定,关于立法模式,可分为附属刑法规定型和刑法典规定型两种类型;关于专利犯罪罪名设置,可分为立法侧重保护公共法益与国家法益、立法侧重保护个人法益、立法对两种保护并重3种基本类型;关于专利犯罪刑罚,各国立法皆重视罚金刑的运用,另有一些国家对专利犯罪规定适用资格刑;关于专利犯罪追诉方式,多数国家都实行自诉制度。我国应借鉴其它国家有关规定完善我国专利犯罪立法,立法模式应采取附属刑法规定和刑法典规定相结合;情节恶劣、危害严重的冒充专利行为和专利侵权行为应构成犯罪;扩大罚金刑的适用,适用资格刑;应在刑法或刑事诉讼法中将专利犯罪明文规定为告诉才处理之罪。  相似文献   

16.
高小卒 《经济师》2009,(9):69-70
亲权是指父母对未成年子女在人身、财产方面的管教、保护的权利和义务。当今中国社会,亲权的相关法律规定对于未成年子女的合法利益并没有有效保护。法律发展现今.应该保证立法的科学与和谐,需要有一个将未成年子女利益保护放在首位的核心价值观来统领我们的价值取向。其核心价值取向则可以在保证相关当事人权利义务分配平衡的前提下,尽量使得未成年人的利益获得最大限度的保护。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彩票事业的飞速发展,与彩票有关的犯罪也越来越多样化,然而刑法的规定却是相对稳定的,面对新出现的此类犯罪,有人主张应该对与彩票有关的犯罪单独立法予以规制;也不时有相关司法解释出台,讨论未经国家批准擅自发行、销售彩票构成犯罪的行为的定性,通过对非法经营罪的剖析,否定非法发行彩票构成非法经营罪的观点,依案件事实具体的情况,认定非法发行彩票的行为分不同情况构成赌博罪和诈骗罪,从而对无限扩张非法经营罪的处罚范围,进行检讨和合理限定。  相似文献   

18.
中国城市房屋的强制拆迁应当由法院统一行使。城市房屋强制拆迁的司法制度就是在拆迁权利配置上,由法院规定并组织城市房屋强制拆迁,剥夺行政机关的强制拆迁权。在拆迁裁决还没有司法制度的前提下,由政府的房屋拆迁管理部门向有管理权的法院提出强制拆迁申请,由法院审查后,决定是否采取强制拆迁措施。法院的审查,不但包括在非诉案件中对拆迁裁决的审查,还包括在行政诉讼先予执行案件中对拆迁裁决的审查。对中国城市房屋拆迁强制措施司法制度进行构建,是一个涉及到立法及司法的系统工程,不但要在立法上夯实其法律基础,而且要在司法的过程中对许多问题加以明确。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耒成年人犯罪呈现出居高不下的态势近些年甚至有不断增加的趋势,所以应当引起社会的关注以及群体的重视,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有很多,本文将从未成年人自身因素中的心理原因进行探析并给出研究对策,从“心。探求根本,由本溯源,从现象到本质,从而有效预防和控制未成年人犯罪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对于激情犯罪,世界多数国家在立法上都有明确规定,一般认为只要符合一定的条件,比如起因、主观、对象等就应当对激情犯罪者从轻、减轻处罚.我国刑法中虽然没有明确规定出激情犯罪的相应界定条件或者处罚的适用,但在司法实践中对激情犯从宽处罚的情形也屡见不鲜.鉴于我国目前缺乏一个统一的有拘束力的标准以及自由裁量权的混乱适用,激情犯罪对罪犯判处刑罚时所需要考虑的从轻或者减轻的主观以及客观情节仍需要我们认真的对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