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金丹 《经济月刊》2013,(9):184-184
这酒文化写着写着我才发现,原来我不是不喝酒,仔细回想.喝得还不少呢,而且每次印象都很深刻。当年工作很忙,但意气风发,干劲十足,有天晚上忙完公事,叫上两个大姐,去单位边上的新疆馆子吃饭,大盘鸡、羊肉串的点上一堆,来几瓶啤酒,推杯换盏。她们知道我酒量不济,只分给了我一瓶,结果这一瓶就给我喝High了。吃完饭。我自己骑车回家,两个大姐回去接着加班。结果,我骑车的时候总是找倒车镜,找不到,心里还想,没喝多,你看开车多谨慎,还知道看倒车镜呢。不一会儿,下雨了,雨水让眼睛很模糊,我又想,雨刷怎么坏了,用手抹一把眼睛,暗想,还好能手动。到了天桥下面,看到很多行人避雨,我挺奇怪,这些人怎么都不走呢,我就这么在大雨中兴奋地骑了半个小时的车。回到家。换衣服,洗漱,看书,幸福的睡觉。直到第二天早上起来找我的汽车,我才知道前一天晚上是喝多了。  相似文献   

2.
这酒文化写着写着我才发现,原来我不是不喝酒,仔细回想,喝得还不少呢,而且每次印象都很深刻.当年工作很忙,但意气风发,千劲十足,有天晚上忙完公事,叫上两个大姐,去单位边上的新疆馆子吃饭,大盘鸡、羊肉串的点上一堆,来几瓶啤酒,推杯换盏.她们知道我酒量不济,只分给了我一瓶,结果这一瓶就给我喝High了.吃完饭,我自己骑车回家,两个大姐回去接着加班.结果,我骑车的时候总是找倒车镜,找不到,心里还想,没喝多,你看开车多谨慎,还知道看倒车镜呢.不一会儿,下雨了,雨水让眼睛很模糊,我又想,雨刷怎么坏了,用手抹一把眼睛,暗想,还好能手动.到了天桥下面,看到很多行人避雨,我挺奇怪,这些人怎么都不走呢,我就这么在大雨中兴奋地骑了半个小时的车.回到家,换衣服,洗漱,看书,幸福的睡觉.直到第二天早上起来找我的汽车,我才知道前一天晚上是喝多了.  相似文献   

3.
上小学三年级的女儿写了一篇作文,让我修改。文中把成语“刻不容缓”误写成了“咳不容缓”,我给她指出了这一错误,可女儿却振振有词:“我们学校附近的一家药店,在门上贴了一张很大的广告画,上面写的就是‘咳不容缓’,我天天看,怎么会错呢。”听着女儿的回答,我目瞪口呆。  相似文献   

4.
二十八年前,肖灼基在隔离审查室的绝望中顿悟:“我不能死!”看到他枕头旁高高撂着的马恩著作,年轻时曾立下通读五十卷《马恩全集》、以及纂写《马恩传》的誓言是他生存的动力。 迄今为止,世界上唯有一名学者即将完成两部《马恩传》、社会主义国家唯有肖灼基一人写这两部传记。  相似文献   

5.
“一杯茶,一首歌,一本书,读后感……”这是我在领军班企业五期的QQ群里挂的群信息,放假的这三天我呆在办公室,坐靠在沙发上,听着邓丽君的歌曲,喝着龙井茶,仔细品研保罗海恩写的《经济学的思维方式》一书。我在硕士读过萨缪尔森的原版《微观、宏观经济学》,在博士时读过斯蒂格里茨的《经济学原理》。我这次一拿起《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就被它深深吸引,它从一个个很简单的生活中的故事,讲述了经济学的原理,由小见大,由简入深,实乃一本难得的经济学教材。  相似文献   

6.
"一杯茶,一首歌,一本书,读后感……"这是我在领军班企业五期的QQ群里挂的群信息,放假的这三天我呆在办公室,坐靠在沙发上,听着邓丽君的歌曲,喝着龙井茶,仔细品研保罗海恩写的<经济学的思维方式>一书.我在硕士读过萨缪尔森的原版<微观、宏观经济学>,在博士时读过斯蒂格里茨的<经济学原理>.我这次一拿起<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就被它深深吸引,它从一个个很简单的生活中的故事,讲述了经济学的原理,由小见大,由简入深,实乃一本难得的经济学教材.我一口气读下来,感触颇深,下面谈谈我的读书体会.  相似文献   

7.
金丹 《经济》2013,(8):168
自从写了"酒文化",已经遭到多人质疑:不喝酒的小女子,岂能写出酒的真风貌?刚开始提笔那阵子,我还真有点惴惴不安,怕门外汉露怯,但是写着写着,我倒来了底气。我写得不是酒后感,我写得是观后感——旁观酒,旁观酒场,旁观喝酒的人,由远及近,竟也经常能感受到几分酒意,时而沉醉,时而清醒,乐在其中。  相似文献   

8.
金丹 《经济月刊》2013,(8):168-168
自从写了"酒文化",已经遭到多人质疑:不喝酒的小女子,岂能写出酒的真风貌?刚开始提笔那阵子,我还真有点惴惴不安,怕门外汉露怯,但是写着写着,我倒来了底气。我写得不是酒后感,我写得是观后感——旁观酒,旁观酒场,旁观喝酒的人,由远及近,竟也经常能感受到几分酒意,时而沉醉,时而清醒,乐在其中。  相似文献   

9.
这两年承蒙“店主”小洪先生的热情和鼓励,陆续在《茶座》上写了一些文章,虽不是每期都写,倒也是常看常写。对这些文章,有读者来信(Email)称好的,也有同行认为我的文章写得有些沉重(我院的周勤教授就是这种评价——一笑)。虽然我一直认为《茶座》的文章可以轻松活泼,但不能流于鸡毛蒜皮,  相似文献   

10.
喝点小酒     
自从写了"酒文化",已经遭到多人质疑:不喝酒的小女子,岂能写出酒的真风貌?刚开始提笔那阵子,我还真有点惴惴不安,怕门外汉露怯,但是写着写着,我倒来了底气.我写得不是酒后感,我写得是观后感——旁观酒,旁观酒场,旁观喝酒的人,由远及近,竟也经常能感受到几分酒意,时而沉醉,时而清醒,乐在其中.  相似文献   

11.
随便从超市购买一袋五香牛肉,标注的添加剂至少包括增味剂、水分保持剂、红曲红、增稠剂、酪蛋白酸钠、乳酸链球菌素、亚硝酸钠7种.再买一瓶口香糖,标注的配料表里写着17种添加剂,包括阿拉伯胶、紫胶、卡拉胶、明胶、海萝胶、乳化剂、抗氧化剂等.  相似文献   

12.
祝阅武 《经济月刊》2014,(11):92-92
诗歌与诗人是双向的,在你选择了诗歌的同时,诗歌也在选择它喜爱的诗人,用卡夫卡的话说:“好比一只笼子,在选择一只鸟。”在中国诗坛上,柳法的诗超凡脱俗,一尘不染。聆听柳活谈及对诗的感悟那是一种享受:我写诗,但更多的时候是在认真地读诗,在我看来,无论诗歌观念如何变换,占据着报刊诗歌版面的始终是两类作品——诗人写的诗和写诗的人写的诗。最有意思的是,这两类作品经常出自同一个诗人的笔下,甚至他上午写的是诗,是个诗人,而到了下午,他极有可能就是个写诗的人。  相似文献   

13.
宋子和 《广东经济》2012,(12):40-40
作为一名过来人和历史见证人,我读《雷区:1988》这本书时,回顾二十几年前的往事,心潮澎湃、久久难以平静!感谢作家谭元亨为我们写了这么一本好书!它好在哪里?我觉得有三点:第一,以报告文学的形式写经济理论研究与实践的故事,使人爱不释卷,我几乎是一口气读完这本长达25万多字的书。这可能同我是一个经济理论工作者,又是书中所写的当事人之一有关。  相似文献   

14.
出众风华———记鹿泉市国税局局长曹玉庆耿明曹玉庆,在他生命的年轮上,都写的是“奋斗”;在他工作的每一页履历上,都写的是“第一”。这一个个奋斗,这一个个第一,都是曹玉庆心血和汗水的结晶!人们说,曹玉庆干什么都得干出个彩头;他说,这是我的性格!是的,对一...  相似文献   

15.
金丹 《经济月刊》2014,(11):108-108
每次回老家,我都会想办法带几瓶格鲁吉亚产的红酒。我的家乡毗邻俄罗斯,经常会有些那边的特产。我爱的这款葡萄酒售价不高,到底叫什么名字也说不清,酒瓶上缠了一圈麻布,大家就都叫这酒“麻袋片子”。我因为嗜好这种廉价酒,被熟人鄙视过好几次。“麻袋片子”说起来是干红,但口感偏甜,所以略通红酒的人会滔滔不绝的讲出一套什么脱糖不彻底之类的评酒标准,我倒是不在意它到底粗糙在什么地方,好与不好我自己的舌头说了算。  相似文献   

16.
金丹 《经济》2014,(11)
正每次回老家,我都会想办法带几瓶格鲁吉亚产的红酒。我的家乡毗邻俄罗斯,经常会有些那边的特产。我爱的这款葡萄酒售价不高,到底叫什么名字也说不清,酒瓶上缠了一圈麻布,大家就都叫这酒"麻袋片子"。我因为嗜好这种廉价酒,被熟人鄙视过好几次。"麻袋片子"说起来是干红,但口感偏甜,所以略通红酒的人会滔滔不绝的讲出一套什么脱糖不彻底之类的评酒标准,我倒是不在意它到底粗糙在什么地方,好与不好我自己的舌头说了算。  相似文献   

17.
曾经是情感作家的周德东转写恐怖小说十年后,又转回到情感作家的路线,原因只有一个,他的女儿十岁了,他要写一本书当作礼物送给女儿.这本书用心写了十年,正如周德东所说: "我在一个笔记本上记录美兮的故事,每一天的文字颜色都不同,新新旧旧,深深浅浅.手写体是温暖的.我不想用电脑,电脑字冷冰冰的,缺乏情感,代表不了我对美兮的爱."于是有了这本<关兮美兮>. <美兮美兮>是一本日记体的短文集.  相似文献   

18.
医生的电话     
好长时间没跟医生打交道了,最近因为失眠,整天头昏脑涨,不得不去看医生。医生的态度很和蔼,面带笑容地问我姓名、年龄,正当他拿笔在处方单上填写时,桌上的电话响了。他拿起电话与对方说了几句客气话,大概是朋友约他晚上吃饭,他最后说了声谢谢、一定去之类的话就放下了电话。拿起笔刚写了几个字,电话又响了,他歉意地对我笑了笑又拿起电话,先是漫不经心地应酬几句,说着说着进入了状态,往椅背上一仰,与对方天南地北地侃了起来。好在我很有耐心,这次通话足有七八分钟,最后他戏谑地骂了一句,一边放下话筒,一边问我哪儿不舒服。我一边告诉医生自己…  相似文献   

19.
那天,女儿趴到我的电脑桌前,很认真地对我说:“爸爸,你得写一篇文章。”“嗯?”我纳闷儿地看了看她,“这还给你爹命题作文呢?”再详细一问,原来女儿遇到一件事,她觉得是很大的事,那就是她买到了传说中的“假铅笔”:“就头儿上有点儿碎铅,里面嘛都没有!”女儿气愤地说:“能这样对待小孩儿吗?”然后她板着脸说了一句让我差点儿乐出来的话:“这真是没道德底线了!”  相似文献   

20.
一瓶葡萄酒一次喝不完,该怎样把它存放起来呢?在一次品酒会上,我向一位内行人——来自法国波尔多地区的考维特葡萄酒公司总经理杰克·德拉诺先生提出了这个问题,我深信这也是许多中国人在喝葡萄酒时都碰到过的事。然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德拉诺都无法理解这件事。原来,按照法国入的饮食传统,葡萄酒一般都是在开瓶后一次性喝完的。打个不一定恰当的比喻,这就像中国人喝啤酒,有谁会将一瓶啤酒分两次或三次喝完呢2不过,正是在饮食习惯不同的出发点之下,如何存放开瓶后的葡萄酒显然对中国消费者有更现实的意义。费了一番口舌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