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公众参与是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重要内容.针对当前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形式、内容和效果,提出了公众参与存在的信息公开不足、形式范围有限及广泛性不够等问题.立足从事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经验和实际需要,从健全环境信息公开制度、扩大并完善公众参方式、加强媒体参与等方面提出了改善公众参与工作的一系列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公路改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实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安徽省205国道(新线)天长段改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开展公众参与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公路两侧各200m范围内的居民和单位员工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公众对205国道(新线)天长段改建项目都很支持,对当前的环境现状比较满意,一般认为工程对环境质量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3.
目前,新一轮土地规划的编制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在编制、实施和监督等具体环节中充分发挥公众参与的作用,既可以体现新一轮土地规划作为公共政策的民主化、合法化特质,又能保障新一轮土  相似文献   

4.
西方国家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是公众及其代表根据国家环境法律赋予的权利和义务,它兴起于西方发达国家,公众的广泛参与在西方国家的环境保护与环境改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西方国家的民主思想的传统、大力的环境宣传与环境教育以及法律的规范为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美国、欧盟、日本、加拿大的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方面表现出参与的主体的广泛性、参与方式的多样性和可行性及参与范围的深入与广泛性的特征,可供我国借鉴。  相似文献   

5.
6.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变快,我国的环境污染情况也在加剧,尤其是在一些拥有重工业的城市,雾霾天气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话题之一。我国政府在治理雾霾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环境治理、人人有责,尤其是在解决与公众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问题时,公众参与是一项非常好的举措。本文通过简要介绍目前秦皇岛雾霾治理中公众的参与现状,进而提出公众参与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并提出一些改善公众参与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7.
论农村发展中的公众参与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国际发展实践中,参与在大多数情况下被当成是出席的代名词。然而,在现代发展理论中,参与作为重要的发展手段,是发展中授权、民主、良好的治理、创新、合作、分权化等的基础。参与实际上包括更广泛的内涵,如决策及选择过程中的介入、贡献与努力、承诺与能力、动力与责任、乡土知识与创新、对资源的利用与控制、能力建设、利益分享、自我组织及自立等。  相似文献   

8.
美国地方政府治理中的公众参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众的民主参与在参政议政公众的民主参与是美国地方政府最有特色的治理内容之一。笔者感到,这种特色不在于在起点上表现为官是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也不在于在终点上表现为选民有罢免不称职官员的权利,而主要表现为,在政府治理的过程中,民众时刻在参与、关注、监督。他们采取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土地整理这个热点问题,探索了在我国建立农村土地整理的公众参与机制的重要性,分析了当前我国公众参与土地整理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通过借鉴西方一些比较成熟的公众参与土地整理的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提出通过建立以保护公众利益为导向的土地整理制度,成立公众参与土地整理的民间协会组织,完善土地整理法律法规和加强土地整理的相关信息的透明度等措施来完善我国公众参与土地整理机制.  相似文献   

10.
公众参与城市绿地建设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明了城市绿地建设中的\"公众参与\"的基本概念,以及公众参与城市绿地建设的社会基础和理论基础,归纳总结了日本与中国公众参与绿地建设的经验,指出公众参与是实施城市绿地建设民主及发展生态文明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1.
土地利用规划的战略环境影响评价   总被引:37,自引:5,他引:37  
研究目的:解决我国现有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目标之间矛盾,实现土地利用过程中的生态经济协同发展的战略目标。研究方法:比较研究与系统分析。研究结果:分析了我国土利用规划的现状及存在的环境问题;提出在土利用规划中引入环评,重点探讨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战略环境影响评价(SEA)体系(内容、程序、指标体系、方法等)。研究结论:引入战略环境影响评价体系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必然之路,而这一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还需要不断地研究和实践。  相似文献   

12.
旅游资源与环境是旅游发展的前提和基本条件,旅游经济发展与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是并存的;根据目前旅游发展过热,"环评"工作严重滞后的现实,指出旅游环境影响评价势在必行;介绍了旅游区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方法及评价标准;对旅游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提出了建议;强调发展旅游循环经济则是取得旅游经济与环境保护"双赢"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2000年以来中国土地利用规划研究综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研究目的:综述土地利用规划主要研究领域的进展,提出土地利用规划研究的发展趋势。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对比法。研究结果:国际土地利用对比研究宜强化应用导向;土地利用规划的理论和方法具有和城市规划相融合的趋势;空间体系的研究受市场经济体制和行政管理方式的影响;土地利用规划指标的刚性和弹性将统一在过程规划之中;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趋向于政策导向的方法。研究结论:土地利用规划的研究应以空间规划为平台,加强针对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4.
This study attempts to investigate the potential to develop a regional framework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PP) in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s (EA) within Asia. In so-doing,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status quo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EA within Asia from a legislative point of view. The existing situation of EA in Asia is first examined, followed by an analysis on the status and challenges of PP within the region’s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s. Eight Asian countries subject for this research have all implemented EA at different degrees, yet challenges of enforcement remain. Possible solutions to these challenges are to first improve and standardize the legal framework and implementation mechanism in each individual country, as a first step leading to a transboundary framework in Asia. PP within EA is legally defined in some countries, but it is not widely practiced. Multi-stakeholder process is suggested as a potential tool that comprehensively covers the components necessary for PP promotion. There are information gaps between countries, which could be improved by creating a regional agency governing information exchange. Limited collaboration among countries, likewise, could be improved by bilateral or multilateral environmental agreements.  相似文献   

15.
冯静  杨高升 《水利经济》2022,40(3):87-92
为提高公众参与河长制行为,基于MOA理论构建公众参与河长制行为模型,分析公众参与河长制行为的影响因素及作用路径。结果表明:公众参与动机包括水资源需求、健康需求、主人翁责任感、自我实现需求,正向影响其参与行为;参与机会包括法律体系、参与机制、信息公开、物质奖励,正向影响其参与行为;参与能力包括专业知识能力、信息获取能力、沟通交流能力,正向影响其参与行为;参与机会对参与能力具有重要的正向影响,公众参与机会对参与行为影响最大,其次是参与能力,再次是参与动机。从保障公众参与机会、建立公众参与能力提升机制、激发公众参与动机3个方面提出提高公众参与行为的系统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许佳君  李萍 《水利经济》2021,39(2):68-72
河长制是破解我国复杂水问题、保障国家水安全的一项制度创新,引导和鼓励公众参与是河长制走向长效化的关键,但在实践过程中,公众参与失灵现象普遍存在。如何避免公众参与落入形式主义的陷阱,确保公众实现持续有效参与,激励机制的构建至关重要。基于马斯洛需求理论和成本收益理论,构建公众参与激励机制的运行模式,以德清\"生态绿币\"的激励实践为案例,从河长办和公众两个维度分析运行过程,提出创新激励方式、针对性激励、完善公众护水平台、加强公众组织化参与等建议,以期为其他地区构建公众参与激励机制、推进河长制向河长治转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国外土地规划立法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介绍日、英、美三个典型国家土地规划立法概况的基础上,分析国外土地规划立法的主要特点,针对我国土地利用规划立法的现状,提出了我国应借鉴国外土地规划立法的成功经验,制定一部专门的《土地规划法》,在建立与新形势相适应的土地利用规划体系的基础上,协调好与其它相关法律的关系,完善立法体系,并提高公众在规划制定中的参与程度.  相似文献   

18.
公众参与机制是落实"构建和谐社会"和"坚持以人为本"的重要手段,也是增强土地利用规划科学性的有效途径,在丰富规划参与主体、增强规划的社会可接受性和实施性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借鉴国内外有关公众参与机制的研究成果,结合我国土地利用规划的特点,尝试从决策咨询、执行监督、评审和公众听证等几个角度,构建我国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公众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19.
利用AHP法和资料分析法,采用“3R”原则将循环经济理论应用于佳木斯市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并且进行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研究.通过研究可以发现规划近期、远期佳木斯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综合值稳步上升,新一轮规划方案切实可行;规划环评四大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经济社会发展增长最快,但是土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