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璐 《企业导报》2013,(7):184-184,219
2012年3月14日,全国人大会议审议通过了《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相关解释与规定也相继出台。但律师在侦查阶段的调查取证权的有无仍然存在争议。从法条之间相互逻辑似乎可以推导出新《刑事诉讼法》对侦查阶段的调查取证权的确认。相反的,从立法意图,立法技术上,会得出相反的结论。毕竟,新《刑事诉讼法》并没有明确的确认律师侦查阶段享有调查取证权。即使结合两高的解释和公安部的规定,结果也不甚理想。由此可见,律师在侦查阶段的调查取证权亟待获得立法上的确认,才能在实务中真正发挥辩护作用使犯罪嫌疑人的诉讼权利得到保障。  相似文献   

2.
陈明雷 《活力》2005,(9):99-99
随着社会主义法制的不断完善。犯罪嫌疑人聘请律师并要求在侦查环节介入的越来越多。如何面对,已成为侦查机关亟待解决的问题。《刑事诉讼法》第96条对律师在侦查环节的介入有明确的规定,但实践中,侦查人员、律师、犯罪嫌疑人就此问题的认识不一,看法不同,现就自己的认识提出浅见,同大家探讨。  相似文献   

3.
刘志伟  李超群 《活力》2011,(20):73-73
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强制措施包括五种,即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和逮捕。为保障刑事诉讼活动正常进行,以获取证明犯罪嫌疑人有罪、无罪及罪轻、罪重等证据,同时规定勘验、检查、鉴定、搜查、扣押、划拨、冻结等侦查手段,由于这些手段和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很大的强制性,我们对其称之为强制性侦查措施。  相似文献   

4.
在刑事侦查阶段交织着复杂的权利和权力关系,犯罪嫌疑人的权利极易受到侦查机关的压制。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当前应当着力加强犯罪嫌疑人的人权保障,扭转长久以来侦破犯罪与人权保护不协调的局面,为了防止权力行使没有边界,得限制侦查机关的自由裁量权,应以"权力监督权力",即增强检察官对警察行为的实质监督权力及加强对侦查权的司法制约,从而完善侦查程序。  相似文献   

5.
根据2012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新修改的《刑事诉讼法》在很多方面做出了完善性的规定,比如补充完善非法证据排除制度、强制证人出庭并加大了对证人的保护力度、将律师介入提前到犯罪嫌疑人自被侦查部门询问或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进一步保障被告人的辩护权、细化逮捕法定条件等等。其中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中国的确立对于保护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利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试从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立法现状、存在问题的原因和构建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设想这几个方面来做些分析和设想,进而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相似文献   

6.
周松 《活力》2014,(22):77-78
从古至今人类文明发展的过程中,法律逐渐在社会管理中发挥主导作用,全社会对于社会中每个个体的人身权利逐渐加以重视。在现代社会,当某个公民被作为犯罪嫌疑人,被公安机关进行侦查时,他的人身权利不可避免地受到国家公权力的限制和伤害。刑事案件侦查阶段是进行刑事诉讼的基础环节,对于有效打击犯罪活动、维护社会秩序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公安机关进行案件侦查时,如果出现实体或程序错误,都会对公民造成难以挽回的伤害。因此,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加强对犯罪嫌疑人的权利保障尤为重要,而其中最重要的权利就是其辩护权的使用,特别是对侦查阶段聘请律师进行相关法律帮助这一权利的保护。因此,在刑事诉讼中,保障犯罪嫌疑人等进行权利的行使,必然需要加强对律师侦查阶段诉讼权利的保障。  相似文献   

7.
现阶段我国依然存在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重复追诉的问题,而对于这一问题的解决机制却并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甚至也没有关于重复追诉的法定理论界定。本文试图通过对我国重复追诉的理念基础选择的分析,提出我国应当借鉴大陆法系的一事不再理原则,弥补我国在一事不再理原则上的空白,实现与世界刑事诉讼法价值的接轨,即不仅实现整个诉讼程序的公正,还要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各项宪法性权利,也就是加强人权的保障。同时,在将大陆法系一事不再理原则明确地适用我国后,提出了另一与一事不再理原则建构密切相关的制裁措施,即程序性制裁措施,以期通过宏观分析实现《刑事诉讼法》惩治犯罪、保障人权的双重价值。  相似文献   

8.
田成民  杨光 《活力》2012,(10):56-56
逮捕是我国刑事诉讼法所规定的刑事强制措施中最严厉的,因为逮捕剥夺了犯罪嫌疑人的人身自由,在行使这项权利时必须十分谨慎,但我国目前逮捕率居高不下,在司法实践中引发了一些问题,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建立逮捕的必要性审查工作机制显得十分迫切,笔者就以下几个方面就此问题进行探讨。一、逮捕必要性审查的涵义我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条规定:“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而有逮捕必要的,应即依法逮捕。”  相似文献   

9.
随着国际人权运动的深入发展,包括沉默权在内的旨在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权利的制度,不断在各国刑事诉讼制度中得以确立。我国已签署了《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而公约的"反对强迫自证其罪"与我国刑事诉讼法所确立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如实供述义务"是相悖的。针对沉默权人权标准国际化趋势,应对沉默权在我国的设置作出应然思考与实然分析。  相似文献   

10.
法定不起诉是指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侦查终结移送起诉的案件或者自己侦查终结的案件进行审查后,认为犯罪嫌疑人的行为不构成犯罪或依法不应追究刑事责任,从而作出不将犯罪嫌疑人诉至人民法院审判的一种处理决定,是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不起诉的三种情况之一。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法定不起诉适用的情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 2)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 3)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 4)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 5)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  相似文献   

11.
姚瑶 《活力》2011,(12):131-131
刑事强制措施是指公检法机关为了保证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依法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采取的在一定期限内限制或剥夺其人身自由的法定强制方法。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我国刑事强制措施有五种: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逮捕,而实际上适用强制措施的权力主要集中负责侦查职责的公安机关手中.由于强制措施都会不同程度的限制或剥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身自由,为了保障人权.防止强制措施的滥用。有必要对公安机关适用强制措施进行法律监督。  相似文献   

12.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最重要的是保障在整个刑事案件侦查审判过程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权。我国虽然也有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但却存在诸多问题,使得规则无法真正发挥其作用。2010年五部委两个"证据规定"出台后,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这种现状,进一步完善了我国刑事诉讼制度。本文旨在通过讨论新的证据规则的变化,发现其进步与不足,为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完善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我国当前侦查阶段缺乏当事人的抗辩参与,缺乏中立的裁量,缺乏有效的救济,是一个偏行政化的强力自决程序,这对犯罪嫌疑人的权利保障显然是不利的.本文从我国的诉讼构造中存在的弊端出发,对检察机关的侦查决定权产生质疑,进而提出法院作为中立裁判机构在此阶段参与的必要以及方式.  相似文献   

14.
从世界范围来看,各国均重视保护刑事被告人的权利,而刑事诉讼被害人的当事人权利却长期被忽略。这种状况直到二战前后犯罪被害人学的兴起,才得到改变,各国逐渐重视保护被害人的权利。我国1996年修改的刑事诉讼法顺应国际潮流,对被害人的权利保护有了很大发展。尽管如此,被害人的权利从根本上说还没有得到切实有效的保障,法律的规定与现实的需要还存在很大差距。本文拟从对目前的国际标准以及我国被害人保护的缺陷入手谈谈完善对被害人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5.
洪蔼墡 《活力》2012,(15):34-34
2012年3月14日,备受关注的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在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2013年1月1日起生效。此次刑诉法修改,在程序设置和具体规定中都贯彻了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特别是:将委托辩护人时间提前到侦查阶段。扩大了法律援助范围。妥善解决了刑事诉讼法和律师法的衔接问题,使律师的会见权、阅卷权得到保障,完善了辩护制度。  相似文献   

16.
朱信利 《中外企业家》2014,(12):118-119
技术侦查的合法化符合现代法治国家刑事诉讼法发展的通例,也体现了不同国家刑事诉讼法发展的共同趋势。我国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明确授权给侦查机关技术侦查的权力,对于技术侦查的适用情形、期限及所得证据如何使用等做出了明确规定。笔者将着重对新刑事诉讼法关于技术侦查的几个重点问题作出分析,通过法条的详细解读,在对制度进行解构分析的同时,也对条文中的不足和需要进一步解释之处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7.
孙思晗 《中外企业家》2013,(6Z):266-270
新刑事诉讼法将"尊重和保障人权"正式载入刑诉法典,这是我国人民政治生活的大事,也是我国民主与法治进程的一个里程碑。新刑诉法坚持统筹处理好惩治犯罪与保障人权的关系,其证据制度、强制措施、辩护制度、侦查程序、审判程序、执行程序、特别程序中均体现了人权保障原则。要有利于保证准确及时地调查犯罪事实,正确应用法律惩罚犯罪分子,保障无罪人不受刑事追究,充分尊重和保障人权,保证公民的诉讼权利和其他合法权利。笔者以新刑诉法为视角对刑事诉讼中人权保障的内涵、新修订的刑诉法在人权保障方面的新进展、我国刑事诉讼法中人权保障原则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别阐述,详情如下文所示。  相似文献   

18.
安兆军  付卫东 《活力》2011,(11):85-85
在新的历史时期下,作为检察机关的反渎职侵权检察部门,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实际,加强学习,积极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呼声.认真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规范侦查手段、措施和行为,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不断提高法律监督能力。严厉惩治职务犯罪。 一、反渎侦查工作中客观存在的问题 1.法律层面上法律规定的不完善.容易导致侦查权的滥用。不利于人权保护。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在适用强制措施的对象上描述比较笼统.实践中难于理解和把握。如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和逮捕的适用对象规定的过于宽泛,缺乏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9.
尹会莲 《企业导报》2011,(20):156-157
附条件不起诉制度是起诉便宜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在缓解现今司法资源紧张、帮助未成年人重返社会等问题上起着较为积极地作用。我国本次刑事诉讼法修改对该制度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本文就是通过对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概念和价值进行分析之后,对我国《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中规定的不足之处进行分析,发表一点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希望对该制度在实践中的应用和未来的进一步完善起到一点有益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自我国刑事诉讼法修改以来,刑事诉讼制度日益向人权保障的角度倾斜。由此带来被告人权利保护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这是刑事诉讼制度发展的重大成果和进步标志。但是,从充分保护人权和确保被告人的诉讼权利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立法上的缺失和实际操作中程序的缺失。文章就刑事被告人权利保护制度的理论背景出发,主要阐述我国在刑事被告人权利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如何完善我国的刑事被告人权利的保护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