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构建了一个多部门新凯恩斯主义模型,证明在面对部门非对称冲击时通过差异利率的调整将有效降低冲击带来的经济波动程度。将四类货币政策规则分别引入该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发现:相对无差异利率政策,差异利率政策下产出缺口和通货膨胀缺口受冲击影响而发生波动的方差和区间都更小;当通过央行损失函数对各类货币政策规则进行考察时,除非央行对通货膨胀过度关注,带有常数货币政策规则的差异利率政策所导致的央行效用损失都是最小的,从而也是理论上最优的结构性货币政策规则。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理论和实证上分析了影响我国通货膨胀的因素。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名义货币供给增长率对通货膨胀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通货膨胀率和实际产出增长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通货膨胀惯性对当期通货膨胀也有一定的影响。M2/GDP比率的变化与通货膨胀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中国核心通货膨胀的估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准确地测度通货膨胀是认识一般价格水平的变化状况和制定反通货膨胀政策措施的基础。然而,现在被广泛用来测度通货膨胀的RPI或CPI及其对它的改进与通货膨胀的经济内容不一致。这就使得在这些方法下测度的通货膨胀不可能准确地反映实际通货膨胀的状况。于是,本文依据货币数量论提出了一种利用长期识别限制的结构性向量自回归模型来测度核心通货膨胀的新方法。在这个方法里,核心通货膨胀被定义为货币冲击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变化。从向量自回归模型中识别出来的货币冲击和一般价格水平对货币冲击的反应函数被用来构造RPI或CPI变化率由货币冲击引起的成分,这样测度的核心通货膨胀与货币主义理论下通货膨胀的经济内容完全一致。用这种方法估计1954-2002年间中国核心通货膨胀过程中所提供的经济证据表明,我们对核心通货膨胀的定义和估计方法看起来非常合理。而且,测度的结果还能够帮助我们认识我国历史上每一次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产出缺口与通货膨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给出了产出缺口与通货膨胀率关系的理论框架,应用HP滤波方法估算了我国的潜在产出与产出缺口,并通过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实证分析了产出缺口与通货膨胀率的关系。结果显示1994年以来我国通货膨胀预期不是适应性的,而是围绕着一个固定值,也就是说我国存在着传统型的菲利普斯曲线。根据以上结论,本文给出了针对当前经济形势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梁力文 《企业研究》2011,(8):154-155
本文采用SVAR模型研究供需两端的独立冲击下的股票收益与通货膨胀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我国,供方的冲击引起股票收益与通货膨胀的正相关关系;而需方的冲击引起股票收益与通货膨胀的负相关关系。本文通过讨论供需双方对股票收益率和通胀率的传导机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通货膨胀和房地产价格都是当前中国国民经济发展中遇到的热点问题,文章从探讨两者相关性出发,首先定性地讨论它们之间的有关理论和关系,然后通过实际数据,采用房地产价格、通货膨胀率、产出和利率等变量对其进行数据处理,再进行协整检验分析,由Granger因果检验得出我国房地产价格波动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具有双向因果关系,最后给出了脉冲响应函数,得出结论:我国房地产价格波动与通货膨胀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立足近年来国内经济频繁波动的现实背景,通过构建一个包含成本推动冲击、消费偏好冲击、技术冲击以及货币政策冲击的DSGE模型,运用脉冲响应分析、方差分解等方法对中国经济波动的外生冲击因素进行考察。研究发现:产出波动是由多种冲击共同推动,其中成本推动冲击贡献最大;通货膨胀波动主要是由成本推动冲击和货币政策冲击引致,消费偏好冲击和技术冲击的影响有限。进一步地,反事实模拟分析也证实了这一结论。这也揭示出近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依附高昂成本,且经济增长方式是粗放式的典型化事实。  相似文献   

8.
持续的通货膨胀对我国股市造成了冲击,本文通过相关性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对我国通货膨胀率和股票收益率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股市受多种因素影响,通货膨胀与股票收益率之间的关系不显著,其因果关系是单向的,通货膨胀能引起股价变动。"通胀无牛市"的说法并非完全准确。  相似文献   

9.
利用动态朴素贝叶斯分类器对我国的通货膨胀风险进行了预测,并在此基础上计算了不同风险因素对通货膨胀风险等级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动态朴素贝叶斯分类器方法能够较好地预测和分析通货膨胀风险。利用我国实际经济数据进行模拟预测,结果显示在88.24%的可信度下,我国2012年第二季度的通货膨胀风险等级为2级,通货膨胀率预测值约为3.8%。通过分别使用包含和不包含企业家信心指数的动态朴素贝叶斯分类器进行预测,结果发现考虑了企业家信心指数的分类器大约能将预测准确率提高5%,这说明对通货膨胀风险等级预测有必要考虑经济主体的预期因素。通过计算6个指标对通货膨胀风险等级的影响程度,发现货币供应和产出缺口仍是解释我国通货膨胀风险的两个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并运用“Kalman滤波”方法估计1979-2004年间我国的潜在经济增长率和产出缺口,然后根据这些结果检验了我国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交替关系、社会的通货膨胀预期对经济的影响、决定产出缺口大小的影响因素等,最后利用研究结果对我国2005年的经济发展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1.
针对我国CPI统计中所存在的权重偏误等问题,以自有住房支出估计和CPI分类权重测度为研究突破口,根据国外官方统计部门和央行机构普遍采用的剔除法和截尾平均法测算了我国的核心通货膨胀率。结果显示,测算结果较好地反映了一般价格水平的长期变化情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剔除法的测算结果整体上优于截尾平均法;在剔除法的应用中,分类项目的进一步细化有助于获得稳定性更强、“削峰平谷”效果更好的核心通货膨胀率序列;通过对剔除法的测算结果来看,核心通货膨胀序列较好地契合了我国货币政策窗口期。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选取了1996年1月至2011年12月度期间广义货币供应量和通货膨胀率作为指标,综合运用协整理论、因果检验,误差修正模型考察我国货币供应量变动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及传递过程,研究结果表明长期货币供应量变动与通货膨胀有着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但是在长期内,这种影响在传递过程中由于滞后效应不能及时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3.
牺牲率指实际产出损失与趋势通货膨胀率变化量的比率,用来衡量降低通货膨胀成本。Ball(1994)假设通货收缩周期终点后四个季度回到潜在产出,忽视了长期影响。本文从理论上证实未考虑长期影响将会低估牺牲率,并采用HP滤波估计中国季度和年度牺牲率分别为1.85和2.68,高于传统方法的0.28和0.3。季度牺牲率低于G7国家的平均水平,实证研究发现通货收缩速度、初始趋势通货膨胀率和贸易开放度是影响牺牲率水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货币效用模型(MIU)框架下研究我国通货膨胀福利成本问题,理性经济人的动态最优化选择行为产生了一组随机非线性欧拉方程。利用这些方程,在稳定状态下推导出估计通货膨胀福利成本的方法。实证分析以欧拉方程为基础,利用广义矩方法(GMM)估计模型参数,并进而估计出我国1995-2012年的通货膨胀福利成本。我们发现名义利率比通货膨胀率对通货膨胀福利成本的影响更大,在低通货膨胀水平,通货膨胀率对福利成本影响更大。本文阐述的估计通货膨胀福利成本方法优势在于能够同时考虑通货膨胀率和名义利率两个变量的影响,而传统估计方法只能利用名义利率作为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变量来估计通货膨胀福利成本。  相似文献   

15.
本文着重检验了我国区域经济中的基于产出缺口的地区短期总供给曲线的存在性,进而分析地区短期总供给曲线对货币政策地区效应的影响。文章首先对地区短期总供给曲线存在的可能性进行了理论解释,应用卡尔曼滤波方法估算了我国各地区的产出缺口,然后运用ARMA模型说明预期通货膨胀率形成机制,最后以通货膨胀率与其预期之差、外部需求冲击等作为解释变量对产出缺口进行回归,结果发现,我国东部地区的短期总供给曲线较中西部地区的短期总供给曲线更平坦,因而东部地区货币政策效应要强于中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16.
文章在Barro和Gordon(1983)的理论模型基础上讨论了货币政策的时间不一致性问题,并用我国的通货膨胀率和实际GDP的季度数据来检验中国的货币政策时间不一致问题。检验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时间不一致问题是存在的,中央银行迫于政府追求较高的经济增长目标而采取相机决策会带来较高的通货膨胀倾向,而由此造成的通货膨胀意外对实际产出的促进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方法,研究美国货币政策正冲击对中国经济的动态影响.主要结论是:(1)在短期内对进口、出口、净出口产生正效应,在长期对这三者产生负效应.(2)在短期内对我国产出造成负效应(期间暂时出现对产出的正效应),从长期看对我国产出造成负效应.(3)通过对进口、出口、净出口和产出冲击的方差分解显示,美国货币政策正冲击对产出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8.
我国货币政策冲击对实际产出周期波动的非对称影响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运用马尔可夫转移模型和冲击响应分析等方法,检验了我国货币政策冲击与实际产出之间的动态关系,发现货币政策冲击对产出的影响存在明显的非对称性,并且产出对货币冲击的反应存在着“低度反应”和“高度反应”区制;我们通过时变转移概率方法进一步检验描述非对称反应的三种可能形式,即关于货币政策冲击方向、冲击规模和经济周期阶段的非对称形式。  相似文献   

19.
通过将正向和负向的货币供给冲击引入产出方程,对正向和负向的货币供给冲击是否存在非对称性进行了实证检验.运用方差分解方法发现,中国货币供给冲击对产出的影响存在非对称性.从对称性角度看,负向的货币供给冲击效果明显大于正向的货币供给冲击的效果,并指出了相应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20.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关键在于中央银行的声誉,要想建立起中央银行良好的声誉,就必须增加货币政策的透明度,进而保证公众对货币政策预期的一致性,将公众的通货膨胀预期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从而保证通货膨胀率在一定范围内波动的基础上实现对经济波动的调控,兼顾稳定物价和稳定产出波动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