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培婵 《英才》2009,(5):111-113
金融危机的机会是,中国企业看外国企业的时候,再不用向以前那样,觉得其资产庞大,无力收购。于是,一年以来,各种收购、扩张,纷至沓来。无论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想在此时乘风破浪,有所斩获。  相似文献   

2.
几年来,可以说从2005年开始至2008年,中国加大了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建筑市场极为活跃,一些大型国有建筑企业抓住了机遇,承揽、产值、利润成倍地增长,有些企业的生产已经满负荷甚至超负荷,2008年几乎达到了顶峰。目前受金融危机影响,导致再融资困难,这将对企业的扩大再生产、项目投资产生极大的影响。金融危机可以说自从2007年4月2日,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机构新世纪金融公司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就已经开始了。到2008年9月,华尔街接连不断地发生了一系列令人震惊的新闻,于2008年9月14日美国银行放弃收购雷曼兄弟公司,雷曼兄弟随后宣布准备提交法律文件申请破产保护为标志,金融危机全面爆发。  相似文献   

3.
《东方企业家》2008,(12):18-18
世界金融危机的浪潮下,人人自危,却潜藏着中国企业国际化的机会。对于偏爱通过收购来实现国际化的中国企业来说,那些价值被低估的优质资产是最好的目标。当然,先不说如何“火眼金晴”般发现优质资产;而中国企业的政府背景可能导致的被收购国的反感,需要更加娴熟的技巧来处理。  相似文献   

4.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各国都受到了不小的影响,中国也不例外。多家中国出口企业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纷纷倒闭。本文深入分析了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企业的影响以,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出口企业在金融危机下可采取的应对策略,这对我国出口企业将来应对危机都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外刊精揽     
《中国新时代》2009,(5):20-20
“无节制收购” 几年前,中国人将走出去的战略称为Buying Binge(无节制收购)。政府鼓励主要产业中的国有企业走出去,收购国外企业的股权。教训曾经是惨痛的,但中国企业仍坚持走出去战略。金融危机对中国来说是个机会,可以用便宜的价格来进口战略资源,如铁矿石、铜、石油和天然气。中国铝业宣布计划向力拓集团投资195亿美金,如果此项交易完成会是迄今为止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最大一笔。  相似文献   

6.
最后的猎物     
医疗器械领域近年并购迭出,但猎物全是中国本土企业中国模仿者是跨国公司手中的"风筝",现在是"收线"时间了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收购完创生,在华的骨科医疗器械跨国巨头们终于可以睡个安稳觉了。2013年1月21日,全球最大的骨科器械商之一史赛克向创生医疗发起收购,以每股7.5港元的价格(溢价45.3%)收购创生医疗——这是中国本土最大的骨科器械公司,香港上市企业(00325.HK),创始人为钱福卿。近两年来,跨国巨头已第三次出手收购本土骨科医疗器械领军企业。不过,这也许是最后一次。如果按照国内市场的销售额来排  相似文献   

7.
2010年3月28日沃尔沃正式被吉利收购,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纷纷加快了海外收购的脚步。然而,近年来,我国企业海外收购成功率并不高。本文将从中国企业海外收购的总体状况,分析中国企业海外收购所面临的法律风险,进而提出如何防范这一风险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很多人认为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是通用汽车申请破产保护的主要原因,其实,金融危机只是压倒通用汽车的“最后一根稻草”。“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通用汽车落到今天这一步,“大企业病”才是深层次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彭歌 《经营者》2002,(2):65-65
<正> 几乎在中国加入WTO的同时,我们听到一个消息:中国饮料业的骄傲健力宝公司面临被外资收购的命运,她的容器厂正在为它原来的对手百事可乐生产易拉罐。中国商海中又一艘"民族企业"的旗舰"沉没"了,这事儿有点让人哭笑不得。据说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民族企业"的提  相似文献   

10.
《经营者》2009,(23):25-25
入围理由:2009年10月23日,充矿集团继在澳大利亚开发澳思达煤矿之后,又一次战略收购菲利克斯资源公司成功,也是迄今为止中国企业在澳大利亚最大一宗收购案.正值金融危机肆虐全球,接连出现中企收购被集体延期和力拓事件,充州煤业成为进驻澳洲煤炭资源领域的首选企业,背后的支撑是品牌技术。  相似文献   

11.
意向性收购企业对国有破产企业进行托管主要根据意向性收购企业与清算组签订的托管协议进行。托管企业的账务  相似文献   

12.
为了应对美国已经出现的金融危机,央行突然宣布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和贷款基准利率,这一决定来得有些突然,但是可以理解。在全球经济体化的今天,中美经济千丝万缕,美国金融危机,中国经济也必然遭受影响。为了防范金融危机的波及,避免大量外向型企业受波及倒闭,央行及时出台“两率”双降政策是非常正确的。  相似文献   

13.
《英才》2011,(10):106-107
如果能找到一把钥匙让全世界增加就业、解决贫困、走出金融危机,那么这把"金钥匙"就是中小企业的良性发展。尽管2011年夏季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已落下帷幕,但是,对于"如何有质量的持续增长",还将不断拷问全球企业。对于新兴经济体领头羊的中国,尽管在两次金融危机中都赢得  相似文献   

14.
运用中国和日本上市公司2012~2017年的季度数据,实证检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中日上市公司投资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日本企业投资行为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中国企业.进一步研究发现,日本企业的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高,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投资的抑制作用越强,这一现象在中国企业中并不显著;中国企业的融资能力并不会增强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投资的抑制作用,但是在日本企业中这一情况正好相反.比较研究旨在为提升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竞争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学会过冬     
这是最好的时候吗?也许是;这是最坏的时候吗?也许是。对中国经济和中国企业来说,这正是历史上难得的黄金时代:从2002年以来,GDP增速一直保持在8-10%之间的高位,外汇储备盈余,进出口增长迅猛,全国各地都在大兴土木,海外正有一堆濒临破产的企业等着我们去收购,央行刚刚宣布人民币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企业在过去的三十年里,依靠"政策红利"、"人口红利"、"市场红利"等诸多因素实现了外延式、扩张式发展.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靠抓住外部机遇,不假思索"一路狂奔"发展的时代已经远去.放慢发展的脚步、更多的思索如何提升管理水平,将企业的发展逐渐倾向于回归理性,是企业家和管理者们开始注重内涵式发展的开端.至此,"管理红利"这一概念登上了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17.
通过这次金融危机以后.有很多小的企业再发展受影响了,因此一些大的企业,特别是国有的大型企业、垄断性企业开始出手,去收购、兼并一些企业,包括一些民营企业或者股份制企业.实际上增大了国有企业的份额。有人说等于国进了,我认为这都是正常的。  相似文献   

18.
Q:结合当前金融危机的背景,和企业在过去一年中的现实,请谈谈你觉得什么是企业真正的竞争力? A:以民生银行为例,民生银行今年有两件事:一件比较好,我们在香港成功上市;另一件事,我们在美国收购一家银行,倒闭了,这是坏的。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全球金融危机逐渐蔓延至实体经济,进而引起了全球经济的大地震。金融危机已过去半年多,各国政府相继出台了空前、及时的救援措施,以遏制金融危机进一步蔓延,防止经济滑向更深的衰退之中。近日全球最大的汽车制造商美国通用也未逃脱金融危机的"制裁",正式申请破产保护,这也为其他企业敲响了警钟,中国企业怎样从危机中突围,怎样在危机中活下来并强壮实力?金融危机给中国企业提出了更深层次的挑战,企业必须转变经营思路,向创新企业管理、创建自主品牌、提升产品质量、重视人才等方面转型。一些具有先见的企业已经开始了行动,他们逆势而上,在危机下学会"冬泳",练好内功,寻找企业的破冰之旅,寻求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或许企业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20.
《江苏企业管理》2009,(1):17-19
大企业是保持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中流砥柱。为了解围际金融危机对我围大企业发展带来的影响.反映大企业对当前经济调控政策的意见和建议.中围企业联合会、中同企业家协会于2008年10月底到11月中旬.在2008中国企业500强范围内.以“金融危机对我国大企业的影响及政策建议”为主题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本次调查采用传真的方式进行,共发出了500份凋查问卷。截止11月14日共回收有效问卷135份.有效回收率为2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